食物是人的食物,人有話語權之分,食物也有。
在長久的傳播過程中,西安美食的代表都是涼皮、肉夾饃、牛羊肉泡饃。但西安是西安,陝西是陝西,在西安成為與成都齊名的「網紅城市」後,許多朋友混淆了西安美食和陝西美食的概念,讓一些「陝西土著」心心念念的美食蒙受「不白之冤」,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件事。
肉夾饃
西安要發展就要有城市名片,肉夾饃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如何讓遊客吃到更好吃的肉夾饃事關西安城市發展,再往大了說能影響西北五省發展大計,因此制定統一的標準是有必要且可行的方法。但在推廣「鐵圈虎背菊花心」的同時,還有一些肉夾饃表示不服,西安的肉夾饃並不能完全代表陝西肉夾饃。
簡單說陝西的肉夾饃大體上可以分為三種,第一種就是最常見的白吉餅夾饃,第二種是東府渭南一帶的肉夾饃,第三種是潼關肉夾饃。當然市面上還有靈寶肉夾饃,但靈寶不屬於陝西,因此不做討論。單單一個肉夾饃就能分出三個流派,可見陝西美食確實卻是名不虛傳。
網上有各種關於某一美食是否正宗的評判標準,其中對肉夾饃的判斷標準是:只要夾青椒就不正宗。這簡直就是赤裸裸的針對東府肉夾饃,針對同州月牙餅。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關中小夥,小編想為東府肉夾饃說幾句話。
肉夾饃就是肉夾於饃內,其本質並不複雜也不高深,自己家裡用饃夾肉臊子也是肉夾饃,因此並非只有白吉餅加臘汁肉才算肉夾饃。關中地區經常能看到打燒餅的鋪子,一般這種鋪子都賣肉夾饃。剛出爐的饃從中間豁開直冒熱氣,將剁好的肉用刀放進饃內,一個肉夾饃就完成了。在買賣的過程中有個小竅門,想加青辣椒的朋友的可以對師傅說加個綠辣子,「綠辣子」三個字用關中方言說出來效果更好。有時師傅會多收5毛錢,有時不收,全看各個攤子自己的經營策略。
為什麼肉夾饃要加青椒?因為好吃。陝西人原本就愛吃辣,「不調辣子嘟嘟囔囔」就是陝西人吃飯時發現沒有辣椒的真實反應。「刁蒲城,野渭南」原本並不是一句好話,但我們當成好話來聽也可以。野是一種生命力和人生態度,有勁才痛快,吃完飯滿頭大汗才過癮,這就是東府人民喜歡加青椒的原因。吃肉夾饃也要辣,青辣子和肉是絕配,前提是饃一定要熱,最好是剛出爐的餅。
羊肉泡饃
牛羊肉泡饃是西安回坊的叫法,食物的主要內容是牛羊肉與麵餅,也是遊牧文明和農耕文明結合的結果。但對於許多陝西本地人來說,從小聽到的稱呼就是「羊肉泡」,連「饃」字都沒有,就三個字羊肉泡。吃羊肉的習俗由來已久,關中地區在八月十五家家戶戶割羊肉包餃子,同時也會時不時吃一碗羊肉泡犒勞自己。
什麼是羊肉泡?就是水盆羊肉,目前公認以澄縣為佳。之前在網上看到一種言論稱水盆不能加粉絲,否則就不正宗。事實上這也是一家之言,在吃這件事上消費者會用真金白銀做出自己的判斷,試圖揮動「正宗」的大棒體現自己的優越感,這種願望肯定會落空,因為好不好吃只有吃的人才知道,才最有發言權。
涼皮
在某種程度上講,涼皮在西安飲食屆的地位比肉夾饃和羊肉泡饃都要高,不止一位外地旅客出了西安火車站驚呼一聲「麵皮」,語氣中滿是不可思議。麵皮的爭議並不大,麵皮、米皮兩大類就足以概括涼皮。米皮還可以熱吃,風味獨特,與之搭配的就是潼關肉夾饃和菜豆腐。
涼皮可以在外面用餐也可以自己在家做,相信許多朋友在過年期間都已經初步掌握了它的製作方法。今天我們來看看農村的涼皮怎麼做。夏天天熱的時候也正是農忙的時候,既要勞動又對 油膩的東西沒食慾,這時涼皮就是上佳之選。
從地裡回來燒一鍋熱水,取去年的乾花椒葉揉碎加入麵粉中,然後加水將其調成麵糊。等到水燒開之後放篦子和專門蒸製食物的紗布,將麵糊倒在紗布上開始蒸。不多久就可以出鍋放在一旁,在涼皮上刷上涼油可以防止上下兩張粘在一起。使用時切成自己喜歡的寬窄,加鹽、辣椒油、醋。另一種方法是直接加早上剩下的青椒汁,順便來點青椒味道更佳。
自己在家中製作的涼皮比市售的厚一倍都不止,但沒人敢說這不是涼皮。不論是加粉絲的水盆還是加青椒的肉夾饃,它們都是深受食客喜愛的傳統美食,不是所謂的「異端」,更不應該被排擠或者「趕盡殺絕」。保持美食多樣與保持文化多樣性一樣重要,因為傳統美食的背後就是今天越來越被重視的傳統文化。
(文/狗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