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陽商城縣縣城以北18公裡處的河鳳橋鄉境內,有一座觀音山,2010年4月還被河南省旅遊局評為過3A級景區,近兩年因為管理的原因,旅遊質量和聲譽有所下降,今年年初,這裡還發生了一場山火。但是這並不影響它是一處值得遊覽的景點。觀音山上的雲極觀還是信陽市道教協會所在地,如今,它已經成為鄂豫皖三省著名的朝奉聖地。
史料記載,觀音山在秦代被稱之為:拐杖山,唐朝時叫做:觀鐵山,相傳抗元將領餘思銘在此觀陣布兵,當地群眾稱為:觀陣山。直到明朝宣德年間,當地群眾們自發捐款捐物,在山頂上建了一座寺廟,內供觀音像,至此才被稱為:觀音山。
清朝時,觀音山寺廟已具備一定規模和影響,曾吸引三省數縣的善男信女來此觀光和敬拜。如今,每年農曆二月十九、九月十九這裡都會舉行廟會,鄂豫皖三省數十縣區十餘萬群眾,成群結隊前來燒香拜神,熱鬧非凡,場面非常壯觀。
據說這座山還和軍閥吳佩孚有點兒緣分,民國二十七年,大軍閥吳佩孚帶兵路過商城,進攻武漢,途中遙望觀音山雲極觀氣勢雄偉,香火旺盛,就稱觀音山如果保佑他贏得勝仗,就為觀音山題匾送來。後來吳佩孚果然打了勝仗,佔領了武漢,他履行自己的承諾,在武漢製作了「慈航普渡」大匾,刻上「中華民國將軍吳佩孚贈」,派人專程送往觀音山,並懸掛在觀音山雲極觀大門上方。一時間,觀音山吸引了無數十方道人來此修煉,觀音山道教進入鼎盛時期。
經過近10餘年的建設和開發,觀音山現已建成「觀音殿」、「四海殿」、「三觀殿」、「文昌殿」、「十五殿」等,大小神塑像150餘尊,佔地40餘畝,雲極觀在重建過程中,收集到大明宣德年間銅質香爐兩隻,吳佩孚贈匾半幅,還從少林寺廟拓印觀音像一幅,還有「泰上感應天」古碑,這些都成為雲極觀的寶貝了。
重建後的雲極觀依山頂而建,規模宏大,氣勢壯觀,是多間大殿自西向東環山排列,雲極觀大門兩側是廂房,紅牆灰瓦,朱漆大門,殿堂包含門廊,廊前並排著紅漆立柱,供奉三清、觀音、玉帝、嶽王等眾神,形態各異,看起來還是比較震撼。建築雕梁畫棟,木格亮窗,屋頂飛簷翹角,龍飛鳳舞,金碧輝煌。因為觀音山比較高聳陡峭,遊人在離很遠的地方看到雲極觀香火旺盛的壯觀景象。
觀雲極觀往東下行約100米左右的山坡上,有一條人工隧洞,這是當地群眾於1966年挖掘的戰備洞,隧洞全長250米,現已開發成為了景點。洞內塑造了許多神像,大多根據民間傳說中唐王地府景象,加上電動、配以音響,使遊客如臨其境,毛骨悚然,膽小的小夥伴們還是不要輕易嘗試,其實這種人工營造的景點在國內很多,我也不建議大家體驗。
小夥伴們,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啦!疫情期間大家還是安靜地待在家裡吧,等疫情過後,也正是春暖花開之時,到那時正式出遊的好季節,再出來遊玩也不遲。觀音山因山體較為陡峭,因此臺階很多,將來要是準備來遊玩的夥伴們要做好爬臺階的準備,別忘了換一雙舒服的運動鞋哦!還有就是:遊玩期間,注意防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