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終審法院首席法官馬道立 2011 年法律年度開啟典禮演辭

2021-02-25 風靈學園FENLLY

香港終審法院首席法官馬道立 2011 年法律年度開啟典禮演辭(HK CJ's speech at Ceremonial Opening of the Legal Year 2011)

(圖片來自香港政府新聞網,2011)

平民按:今天(20210112)讓我們回顧一下香港前/第二任首席法官馬道立十年前(20110110)首次在法律年度開啟典禮上的演辭。其中,便提到了「法治的三要素」,值得我們參考。當前,內地當局領導人近兩年來因推行「全面依法治國」而經常提到的「良法善治」,在理念上與真正的「法治精神」本是相符的,只是內地當前尚未落到實處,包括法之「良」、治之「善」。但願如 20210110 公布的《法治中國建設規劃(2020 - 2025 年)》那樣,「到 2035 年,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基本建成」!當然,在平民看來,如果憲法屆時能得到「良好修正」,那就再好不過了——盡管真正的「修憲」之希望,是如此渺茫……

CJ's speech at Ceremonial Opening of the Legal Year 2011 (with photos)

終審法院首席法官二○一一年法律年度開啟典禮演辭(附圖)

  The following is the full text of the speech delivered by the Chief Justice of the Court of Final Appeal Geoffrey Ma Tao-li, at the Ceremonial Opening of the Legal Year 2011 today (January 10):

  以下是終審法院首席法官馬道立今日(一月十日)在二○一一年法律年度開啟典禮上發表的演辭全文(譯文):

律政司司長、大律師公會主席、律師會會長、各位嘉賓:

  我謹代表司法機構全體人員,熱烈歡迎各位蒞臨本年度的法律年度開啟典禮。我尤其喜見在座不乏關注司法機構工作的年青人。今年是我作為終審法院首席法官第一次主持這典禮,我會在此討論「法治的要素」。作為首席法官,我承諾在我任內定必維護法治;我在履行我的職責時,定以此為依歸。

法治的要素

  任何關乎香港的嚴肅討論,總離不開法治這個主題,這也確是我最常被問及的一個問題。誠然,以投資環境而言,我們常說法治可賦予香港競爭優勢。事實也很可能是這樣。然而,法治特殊的重要性,在於其向所有在香港生活、在香港工作、在香港投資的人,以及所有在香港營運的機構作出保證:個人權利和自由均獲得全面認許和保障。至於你曾否於任何階段牽涉法律程序,這一點無關宏旨。即使從未涉足法庭,你亦希望法治能讓人心安定。所以法治是:香港現時享有的權利和自由獲得保障;沒有人可以凌駕於法律之上;人人都可獲得平等對待,人人都可獲依法處理。

  法治的要素是甚麼呢?法治有三大要素。

  第一,要有尊重個人權利及尊嚴的法律。第二,要有獨立的司法機關,捍衞該等法律。第三,要秉持公正,簡而言之,就是要恰當而有效率地秉行公義。

  上述第一個部分,不需我詳加說明。在談論其他兩個部分之前,我先要指出:我說的法治要素,並不是源自我自創的法學理論,而是規管香港的《基本法》的核心內容。

司法獨立

  司法獨立不僅是《基本法》所訂明,亦是每一位法官和司法人員(包括終審法院首席法官)就任時,均須宣誓效忠香港、遵循《基本法》,以及保障權利和自由。

  要遵行此誓言,就必須了解作為一個獨立司法機構的成員所包含的意義。司法公正是指沒有人可以凌駕於法律之上,即人人平等。此外,司法公正亦是指:即使大部分人士可能持不同意見,個人的權利和自由仍必須受到保障。個人權利絲毫不會受任何其他人士、團體或機構的意見抑壓。這才是符合公眾利益的要求。法官判案時,必須經常顧及公眾利益。遵循法律的內容及其精神,至為重要。根據司法誓言,法官須嚴格根據案件事實來考慮適用的法律,在處理所有案件時,由始至終,都是以法律為依歸。

  這是法庭的真正角色。法庭服務市民,並不是替他們解決政治、社會或經濟問題。法庭沒有權力這樣做,憲法亦不容許法庭這樣做。但如果是關乎法律問題,則法庭會處理,不論其背景內容或爭議點為何,法庭和法官都會處理。

秉持公正

  秉持公正在於使糾紛能得當及公正地解決。要有效秉持公正,必先要有一個公開、有系統及高效能的機制。

  香港法律制度的特點之一,就是法庭上每項關乎訴訟各方權利及法律責任的決定,無論是民事或刑事案件,都必須以證據為根據。蒐集證據,向法庭提證,以至最後由法官作出判斷,都需要時間。就大部分案件而言,這是一個主要的因素,令人覺得總是耗時甚久,才能把糾紛解決,或裁定刑事罪責。事實上,只有把案件事實都集合起來,案中的真正爭論點才會顯現;而亦只有當爭論點都具體確定下來,才可朝最終解決糾紛的方向取得進展。有關程序無論是通過法庭,還是以其他方式進行,情況都是一樣。

民事司法制度改革

  「民事司法制度改革」於二○○九年四月起實施。一般現代司法機關恆常面對的兩項挑戰是:訴訟延誤和訟費高昂。「民事司法制度改革」的宗旨,是就民事訴訟中引發這兩個問題的程序和步驟作出重大修訂。改革的一個最重要目標亦正是:提醒法官及法律執業人士(律師和大律師)進行民事法律程序的基本原則是,(一)減省對促進公正解決糾紛無甚作用的不必要程序,以及(二)推動另類的公正和解方式作為由法院裁決以外的選擇。雖然這看似是訴訟文化的改變,但實質只是回歸基本原則而已。

  數周前,司法機構已向「立法會司法及法律事務委員會」提交一份《民事司法制度改革首年實施情況》文件。整體而言,我滿意目前的進度;可以肯定說,我們正朝著正確方向推進。尤其令我感到欣悅的是,我剛才提及的文化改變已獲得法官及法律執業人士的認同。

  改革中個別的革新措施,正如我們所料,較快見效。舉例說,採用「附帶條款付款」來解決糾紛的實施情況,便令人鼓舞。此外,以「向上訴法庭提出非正審上訴」而言,現時規定必須先獲批准方可上訴;此舉目的是減除缺乏理據的上訴(改革前的「非正審上訴」卻無此限制)。結果顯示,在首年此類上訴的數目與前一年相比,減少一半。

  「民事司法制度改革」仍有工作尚待進行,而且就改革的某些範疇,還需多收集數年的統計數字,才能評核全面的影響。為此,現由民事司法工作各主要有關方面組成的「民事司法制度改革監察委員會」,負責評估改革的進度,並在有需要時提出建議,以求作進一步改善。對各位監察委員的參與及努力,我謹此致謝。

秉持公正的主要人物

  秉持公正的主要人物包括法官、法律執業人士及訴訟的當事人,還有其他人士。

  我已談過法官(包括司法人員)的情況。法官在才能和品德方面,必須保持至高的水平。若欠缺這些質素,公眾人士(我們服務的對象)便無法抱有社會對司法機構應當有的信心。

  未來數年,各級法院均有多位法官將屆退休年齡。我們會致力保持司法質素、才能及品德的至高水平。我們現正落實招聘計劃。在這方面,我充滿信心。

  同時,法律執業人士維持高專業水平亦是秉持公正的關鍵。以向公眾提供法律服務而言,法律執業人士是主要人物。在秉持公正方面,律師和大律師的責任如此顯要,是因為法庭必須依仗他們方可讓法官履行其主要職責,即恰當而公正地解決糾紛。香港實行的司法制度一般稱為抗辯式訴訟制度。在此制度下,法庭不會自行就案件事實展開調查,而是有賴訴訟各方向法庭提出所有相關的案件事實,以作出裁定。法律執業人士必須履行職責,克盡厥職,向法庭妥為提出所有與案有關的事實和事項,這制度才能有效運作。

  所有法律執業人士及法律系學生須當緊記:律師必須向法庭履行責任,以符合公眾利益,這一點極其重要。當律師對法庭的責任與對其當事人的責任互有衝突時,對法庭的責任應凌駕於後者之上。這方能確保公正得以秉持,符合公眾利益。

  所有律師都知道,在才能和品德方面保持至高水平是重要的。同樣,司法機構亦須保持至高的水平。也許正因如此,我們的傳統是,吸納既能幹而又富經驗的法律執業人士加入司法機構。

  現在,讓我談談訴訟的當事人。事實上,必先要有訴訟人,才會有法庭和律師。我們的主要目標是確保這些訴訟人的糾紛,得以公正地解決。當中涉及許多不同因素,而這些因素有時或會互相角力,例如:迅速作出裁定固然理想,但斷不能因此而犧牲公正的結果。法庭不單有責任在這兩者之間取得適當的平衡,還須意識到,在不少糾紛中,要公正地解決爭議,未必一定須由法庭作出裁定。近年,除訴諸法院外,不同的解決糾紛模式,紛紛發展,這也許是現今在秉持公正方面的最重要趨向。我們鼓勵,並將繼續推動,現行的多個解決糾紛機制,當中以調解為主。故此,調解員和涉及另類排解程序的所有人士,亦已成為秉持公正的相關人物。

  要討論關於訴訟人的問題,不得不提無律師代表訴訟人,亦即在法律程序中沒有法律代表的訴訟人。近年,越來越多這些訴訟人訴諸法庭。從他們的角度來看,法例及法律程序往往不是他們熟悉的範疇。基於這個原因,法庭有時要在協助無律師代表訴訟人與避免過度協助之間取得平衡。要做到這樣,實在不易。事實上,案中一方即使沒有法律代表,亦不應因此而令致有法律代表的另一方蒙受不利。同樣地,對律師和大律師而言,有時可能出現的情況是,他們既須按其當事人的最佳利益行事,同時又要對無律師代表的訴訟人完全公平,這會令人覺得兩者之間可能互有衝突。

  無律師代表訴訟人尤其為司法機構帶來挑戰。推廣由法律界提供義務法律服務一事應予以鼓勵。我樂見政府當局對此繼續支持。同時,有關當局亦在探討放寬接受法律援助人士財務資格限額的問題,以擴展法律援助的範圍,我歡迎這方面的建議。

結語

  今天,對將於未來一年退休的數位法官來說,是他們最後一次以現任法官身分參與法律年度開啟典禮。他們每一位都克盡厥職,為司法機構盡心竭力。我要特別一提的是,兩位上訴法庭副庭長 — 羅傑志法官及胡國興法官,他們兩位對司法工作貢獻良多,我謹藉此機會向他們致意,並表示衷心感謝。祝願他們兩位,以及其他行將退休的法官退休生活愉快。

  獲得前終審法院首席法官李國能先生,以及他的前任人,前首席大法官楊鐵樑爵士光臨,我尤感榮幸。他們兩位均對維護法治及為香港作出莫大貢獻,德澤流長。我並無機會與楊法官一起工作,但有幸與李法官共事九年。我謹藉此機會,感謝他多年來的引領。

  最後,祝願各位和你們的家人身體健康、新年快樂!多謝。

2011年1月10日(星期一)

香港時間18時55分

來源(可選繁體、簡體與 English):

繁體:

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1101/10/P201101100200.htm

英文:

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1101/10/P201101100201.htm

相關焦點

  • 中環High Tea——香港法院是du立王國嗎?
    立法會議員葛佩帆及周浩鼎上月中去信終審法院首席法官馬道立要求嚴肅跟進何官判案涉及裁決不公,涉案共八案,不是一個小數目,也是高度政治化的事件,司法機構以按本子辦事的說法去處理何官的投訴,具有說服力嗎?要答上述這個問題,可以用另一宗涉及法院相關的事件作參考。
  • 就替補機制提司法覆核 終審法院駁回「覆核王」的上訴
  • 林峰:「一國兩制」下香港「外籍法官」的角色演變
    這樣的安排被形容為是由於香港缺乏具豐富資歷的法律人才,而被迫作出的「可理解但不情願」的安排。根據《基本法》的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終審法院和高等法院的首席法官,應由在外國無居留權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國公民擔任」。至於終審法院的常任法官,則需要「在香港以大律師或律師身份執業最少10年的大律師」。
  • 【媒體回聲】李曉兵:香港應適時啟動司法改革(《中國評論》)
    種種跡象都表明,黎智英是一個得到外部政治勢力器重和依賴的關鍵性人物,高等法院法官容許其保釋,不啻是對黎智英的縱容,相當於是「放虎歸山」。 中評社:在2020年最後一天,終審法院決定批准律政司的上訴許可,將黎智英續還押候審,您對這樣的「峰迴路轉」怎麼看? 李曉兵:12月31日,也就是2020年的最後一天,香港終審法院開庭。
  •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正式任命張舉能為終審法院首席法官
    (觀察者網訊)6月24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籤署委任書,任命張舉能法官為終審法院首席法官,2021年1月11日起生效。根據《基本法》第四十八條第六款,行政長官依照法定程序任免各級法院法官。終審法院是香港的最終上訴法院,由終審法院首席法官和常任法官組成,非常任法官也可應邀參加審判案件。《香港終審法院條例》(第484章)規定,終審法院首席法官是司法機構之首,負責司法機構的行政管理及執行其他合法地不時委任給他的職能。
  • 香港專題 香港的法律制度 2
    司法機構資料取自律政司在2008年出版的刊物《香港的法律制度》;就有關事宜更深入或最新的資料,請參考所提供的連結。香港法院由香港司法機構負責運作,獨立於行政機關和立法機關。在司法和行政意義上,司法機構是由終審法院首席法官執掌。行政支援方面,由司法機構政務長負責協助終審法院首席法官,而政務長的職級與決策局局長相同。
  • 法官偏頗難釋疑,監察司法不容緩!
    這些爭拗,將削弱香港司法機構的公信力。視而不見、拒絕想辦法處理,而以「提醒」, 「警告」來面對質疑,想堵悠悠之口,將猶如鴕鳥埋首沙堆。◆特區終審法院前常任法官烈顯倫早前撰文,引用去年11月18日高院判決《禁止蒙面規例》一案,「保護大多數人的法律被破壞,卻沒有懲罰,因為這些人認為自己的個人訴求是至高無上的。實際上,法院在過去一年裡幫助創造了導致街頭混亂的社會環境。」
  • 法治觀點:香港大律師公會主席石永泰講辭全文
    大律師公會主席石永泰講辭全文(Hong Kong)大律師公會主席石永泰2015-1-12出席年度法律開啟典禮時,表示開口閉口法治,往往是極權社會的特徵。
  • 遴選制度寬鬆 馬房文化盛行 前法官黃汝榮揭露香港司法黑幕
    可是,現在香港終審庭的判詞,在過去十多廿年中有一個怪現象,以刑事案件為例,終審庭5名法官永遠只有一個意見,這顯示案件是由一個寫手主筆,他看過文件、聽過陳詞後就寫判詞,其他4個就集體同意某某法官所寫的內容。香港回歸之後,外國案例的影響減少了,大家集中精力研究本地案例、判詞。
  • 香港終院首席法官馬道立將正式退休
    (觀察者網訊)據香港大公文匯全媒體1月5日報導,香港特區終審法院首席法官馬道立本周五(8日)離任,今日最後一次舉行記者會。 馬道立 圖自香港文匯網 馬道立在記者會上表示,他任內的使命是維護法治,他相信香港仍然有法治,因為他知道香港的法官和法院的態度,是根據《基本法》和司法誓言處理案件。
  • 香港終審法院首席法官:司法機構絕不應被政治化
    (觀察者網訊)據香港特區政府新聞網9月23日消息,香港終審法院首席法官馬道立今日發表聲明,指司法機構及其職能絕對不應被政治化。法院、法官可以被批評,但批評必須有理可據、理由充分和恰當地提出,否則會損害公眾對司法的信心,最終危害香港法治。
  • 英國最高法院「威脅」香港,拿「司法獨立」說事:停止派遣法官
    香港回歸後,英國政府共向香港終審法院派遣過2名法官擔任非常任法官,但同時,香港終審法院中還有不少前大英國協地區退休的外籍法官在承擔法官工作。不過《基本法》規定,終審法院首席法官應由在外國無居留權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國公民擔任。
  • 林鄭月娥擬任命賀知義為香港終審法院非常任法官
    10月5日,據香港特區政府官網消息,香港特區政府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接納香港司法人員推薦委員會推薦,會在徵得立法會同意後,任命英國最高法院副院長賀知義出任終審法院其他普通法適用地區非常任法官。據央視新聞報導,林鄭月娥讚揚賀知義地位崇高、聲譽卓著,深信他將對終審法院有很大貢獻。賀知義獲任命後,來自其他普通法地區的海外非常任法官名單將有14位。林鄭月娥指出,這些頗具聲望的法官加入香港終審法院彰顯了香港的司法獨立,有助維持外界對香港司法制度的高度信心。香港終審法院首席法官馬道立歡迎特首接納委員會的推薦,認為有關任命將提高處理終院工作的靈活性。
  • 英國最高法院的院長、副院長,為何能兼任香港法官?
    香港法院主要由裁判法院、區域法院、高等法院和終審法院構成。 終審法院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法庭制度內的最高上訴法院,對香港司法管轄權範圍內的訴訟有最終審判權。終審法院的法官包括首席法官、常任法官,以及總數不超過30名的非常任法官。
  • 香港作家屈穎妍《鬧吧鬧吧,你們奈得我何?》
    今天,《星島日報》刊出獨家新聞:「惹爭議裁判官何俊堯突調職」,報導指,多次放生反修例罪犯的東區法院裁判官何俊堯,在公眾多次質疑,及立法會議員葛珮帆去信給他「老頂」馬道立投訴後,出現了位置異動,就是何官將被調離東區裁判法院,轉往高等法院做
  • 6名法官被委任處理國安案 香港前首席法官竟質疑港區國安法遭打臉
    環球時報在7月6日發表題為《香港一些人要避免政治化解讀國安法》的社論指出,香港特別行政區終審法院前首席法官李國能日前對香港國安法提出了質疑,認為行政長官指定法官審理國安案件會損害司法獨立,這是完全站不住腳的。
  • 香港終審法院5名法官中有1個外國人 引內地學者質疑
    據香港《明報》9月25日報導,近年有內地學者,包括基本法委員會委員、北京大學教授饒戈平,質疑香港特區終審法院設有海外法官的安排,認為香港各級法院的法官應由香港人擔任;饒戈平更表示終院有海外法官只是過渡安排,回歸50年後可考慮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