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北雜糧你了解多少?
「五穀」,古代有多種不同說法,最主要的有兩種:一種指稻、黍、稷、麥、菽;另一種指麻、黍、稷、麥、菽。兩者的區別是:前者有稻無麻,後者有麻無稻。古代經濟文化中心在黃河流域,稻的主要產地在南方,而北方種稻有限,所以「五穀」中最初無稻。之所以出現分歧,是因為當時的作物並不止於五種,「百穀」、「六穀」和「九穀」說的存在就是一個明證,而各地的作物種類又存在差異所致。「五穀」說之所以盛行,顯然是受到五行思想的影響所致。因此,籠統地說來,五穀指的就是幾種主要的糧食作物。
雜糧通常是指水稻、小麥、玉米、大豆和薯類五大作物以外的糧豆作物。主要有:高粱、穀子、蕎麥(甜菜、苦蕎)、燕麥(莜麥)、大麥、糜子、黍子、薏仁、籽粒莧以及菜豆(芸豆)、綠豆、小豆(紅小豆、赤豆)、蠶豆、豌豆、豇豆、小扁豆(兵豆)、黑豆等。其特點是生長期短、種植面積少、種植地區特殊、產量較低,一般都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
五穀雜糧是個「大家族」,諸如有秈米、秫米、小米、玉米、蕎麥、黑豆、蠶豆、紅豆、綠豆及甘薯等等,各種粗細糧豆均屬五穀之類。五穀是我國人民的傳統主食,秋季尤以大米、小米最為重要。立秋之後,氣候雖然早晚涼爽,秋老虎肆虐,人體感到倦怠、乏力,再加之秋季氣候乾燥,極易引起陰虛上火。這時,你只需每天進食一些五穀豆食品,即可以輕鬆解決「上火」問題。
黃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黃土沉積區。黃土來自於其北部、西北部的乾旱沙漠區,這些地區的巖石,白天受熱膨脹,夜晚冷卻收縮,逐漸被風化成大小不等的石塊、沙子和粘土,隨風力的搬運作用向東南飛揚,經過長期以來的風力搬運、風力沉積作用,形成了黃土沉積區。黃土顆粒細,土質鬆軟,含有豐富的礦物質養分,利於耕作,盆地和河谷農墾歷史悠久,是中國古代文化的搖籃. 除少數石質山地外,高原上覆蓋深厚的黃土層,黃土厚度在50~80米之間,最厚達150~180米。陝北地處黃土高原,其土質鬆軟肥沃、空氣清新,日照時間長、適合各種雜糧的生長,有「雜糧之王」的美譽,是我國小雜糧主要產區之一。
所以我們常說「專心選好糧只選好雜糧」,請持續關注黃土糧,了解陝北的異域風情,感受我們的熱情,雜糧是我們獻給你最真摯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