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熊貓竟要用三十幾種顏色,這個80後繡娘把大熊貓給繡「活」了

2021-01-10 GUYU穀雨

蜀繡丨蜀繡又名「川繡」,與蘇繡、湘繡、粵繡齊名,為中國四大名繡之一,是在絲綢或其他織物上採用蠶絲線繡出花紋圖案的中國傳統工藝。蜀繡是中國刺繡傳承時間最長的繡種之一,最早可上溯到三星堆文明,東晉以來與蜀錦並稱「蜀中瑰寶」。蜀繡以軟緞、彩絲為主要原料,具有針法嚴謹、針腳平齊、變化豐富、形象生動、富有立體感等特點,其豐富程度居四大名繡之首。

匚 不會說的繡娘

我們見到劉道華老師的那刻,她正在繡架前繡一幅還未完成的熊貓作品,很專注。但是出乎意料的是,接受採訪時的劉道華和刺繡時候的劉道華判若兩人。在採訪的時候,我聽到最多一句話就是,不會說。但是每每提及專業,劉道華老師十分自信,滔滔不絕。

這個內向的80後繡娘出生在蜀繡之鄉安靖,從小的耳濡目染讓她十多歲就開始在假期跟著媽媽、婆婆一起做蜀繡。只是那時候還小,劉道華不知道繡的是什麼,刺繡只是憑著喜歡。

她也沒想到,這一喜歡,就走過了十一個春秋,機緣巧合下還拜得成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蜀繡代表性傳承人鄔學強為師。2019年,劉道華還被評為成都市工藝美術大師,現在劉道華是蜀菁館的頭號繡娘,也開始收徒傳承蜀繡。蜀繡這一路,劉道華走得很自然,好像她本來就是要做一行似的。

匚 全世界首創的熊貓

提起四川總是會想起熊貓,蜀繡最出名的也是熊貓。從近幾年開始,劉道華與老闆鍾總開始研究怎麼把熊貓做得更立體,更真實,他們研發出了織錦結合、AI融入刺繡的蜀繡方式。

相比起傳統蜀繡方式,織錦結合的蜀繡做起來工時更少,可玩兒的花樣也更多,能呈現3D的效果,憑一張照片就能玩出不同的花樣。

書法有「筆畫越少的字越難寫」的說法,蜀繡的色彩呈現也是一樣。熊貓的顏色遠看只有黑白兩種,但為了繡出3D立體熊貓,需要配數十種不同顏色的絲線,來疊加體現毛髮的效果。

熊貓的眼神也是極難表達的部分,需要採用細膩入微的技法,光一隻眼睛就需要用二十多種顏色來表現眼神的獨特和靈動。一幅作品,需要耗費繡娘將近半年的時間。

匚 全憑一句喜歡

劉道華在蜀菁館已經七年。過去七年劉道華、鍾總及他們的團隊,一直在繡,也一直在虧本貼錢。劉道華說:「因為喜歡手藝,心中沒有雜念。你說物質方面,確實大家都知道,做手工藝也就是維持生活而已。」

說起來難,但是劉道華的臉上始終有笑,從因喜歡開始做的事情,也因為喜歡一直在堅持著,沒有被困難打敗。

相關焦點

  • 80後繡娘劉道華 用針線繡「活」大熊貓
    80後繡娘劉道華用一針一線繡「活」了無數隻熊貓。《芙蓉·熊貓》圖。圓圓滾滾的大熊貓,外形憨態可掬、性格率真活潑,在全球各地收割了大批粉絲,成為天府「三九大」中的重要名片。而在四川成都的蜀菁館,80後繡娘劉道華用一針一線繡「活」了無數隻熊貓。
  • 蜀繡傳統針法繡片展成博開展,這幅《文君熊貓》三異繡一定要看!
    82件展品、43種基本針法、26種蜀繡獨有的「衣錦紋針」,蜀地首次蜀繡傳統針法的系統性展示。重磅展出蜀繡大師彭世平的作品《文君熊貓》,曾獲得1989年世博會金獎,為三異繡開山之作。中秋、國慶雙假期的8場密集講座與社教活動,親身體驗蜀繡的精巧與雅致。
  • 匠人精神:一針一線繡出蜀繡韶華
    接著,工作人員為我們詳細介紹了異形繡,像這個鯉魚圖,正面是鯉魚,背面就是灰色的魚,但是一個繡的只有一層,所有的打結都在兩面中間而不繡穿,會這樣針法的大師只有十個左右,需要理論基礎和一定的悟性。在參觀的過程中,我們向工作人員提出了以下幾個問題。① 像我們看到的較大幅的蜀繡的製作是如何完成的呢?這個線有特殊要求嗎?
  • 四大名繡
    僅以蘇繡所用最細的線以為一般人的肉眼所能看清楚為例,足見其精細之極。  湘繡是在吸收蘇繡和其它刺繡的優長處發展而來的。湘繡使用不同顏色的線相互摻和,逐漸變化,色彩豐富飽滿,色調和諧。湘繡的圖案借鑑了中國畫的長處,所繡內容多為山水、人物、走獸等,尤其是湘繡的獅、虎題材,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粵繡構圖飽滿,繁而不亂,裝飾性強,色彩濃鬱鮮豔,繡制平整光滑.。
  • 四大名繡,繡出來的中國風
    刺繡刺繡,古稱針繡。是用繡針引彩線,按設計的花紋在紡織品上刺繡運針,以繡跡構成花紋圖案的一種工藝。蜀繡常用暈針來表現繡物的質感,體現繡物的光、色、形,把繡物繡得惟妙惟肖。如鯉魚的靈動、金絲猴的敏捷、人物的秀美、山川的壯麗、花鳥的多姿、熊貓的憨態等。
  • 「非遺傳承」瓦馬彝繡傳承人:用指尖繡出一片新天地
    千萬條彩線輕盈如蝶般飛舞,便繡出中國文化獨有的絢爛,這就是穿越千年的刺繡。隆陽區瓦馬鄉居住著彝、白、苗等20個少數民族,手工刺繡一直都是各族婦女農閒時常做的手工活,左金麗和熊自慧就是其中之一,她們二人曾被評為省級「非物質文化傳承人」。
  • 各國運動員青睞漢繡,最愛熊貓和山水圖案
    10月27日,曇華林的媚繡苑老闆告訴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熊貓樣式的漢繡和山水畫漢繡成為熱銷品,最近幾天,十幾幅熊貓樣式的漢繡都已經賣完了,山水畫樣式的也賣出去10幅左右。兩名義大利運動員在媚繡苑店鋪前合影留戀(王鳳梅供圖)媚繡苑是一家位於曇華林街的漢繡館,老闆王鳳梅是非遺技藝(刺繡)高級傳承師,據她介紹,軍運會期間到她店內的外國人明顯比平常多,其中更多的是脖子上掛著軍運會牌子的外國人,一看就是運動員,他們進到店內的第一反應是對漢繡藝術的驚嘆,第一句話一般是「It's beautiful」。
  • 針線刺盤繡 繡娘巧增收
    「上個月剛給大兒子辦了喜事」,記者登門,林三秀正坐在炕上搞針線活,說起兩個兒子,她笑得合不攏嘴:「二層在建的新房子,那是準備給二兒子娶媳婦用呢!」  本來擔心採訪時語言不通,誰料與林三秀對話,竟毫無障礙……「她如今可算見過世面」,劉鵬指指炕上這些七彩斑斕的繡片,「靠這些針線活兒,村裡的婦女變成了產業工人。就說三秀家的新房,這一針一線也出了力哩!」
  • 四大名繡.
    以繡針引彩線(絲、絨、線),按設計的花樣,在織物(絲綢、布帛)上刺綴運針,以繡跡構成紋樣或文字,是我國優秀的民族傳統工藝之一。蘇州刺繡,素以精細、雅潔著稱。圖案秀麗,色澤文靜,針法靈活,繡工細緻,形象傳神。技巧特點可概括為「平、光、齊、勻、和、順、細、密」八個字。針法有幾十種,常用的有齊針、搶針、套針、網繡、紗繡等。
  • 蘇繡:絕技繡出美好生活
    刺繡是一門特別考驗耐心的手藝,有時為了達到理想的效果,需要反覆試驗,色彩的搭配、明暗的對比、結構的設計……都要細心揣摩。為了更精細地表達,蔡梅英最多可以把一根絲線分成352絲。看似尋常的人物頭髮,她反覆分析絲線光澤和運針的秩理,往往要用幾十種顏色去表現,以求更仿真的光線效果。
  • 千年瑤繡出山記
    瑤繡是瑤族婦女人人都要掌握的傳統手藝,她們擅長用五色絲線將民族「文化基因」繡在布面上,延續瑤家人千百年對美好生活的期許。 「80後」瑤家女房偉豔不曾想到,在各方的扶持下,自己的一雙巧手也能打開瑤繡市場——她的瑤繡產品遠銷海外,年銷售額超百萬;她帶領繡娘們在家刺繡,脫貧增收,闖出一條非遺扶貧的新路子。
  • 蘇繡怎麼繡
    蘇繡應該怎麼繡呢?想要學習蘇繡但是不知道應該怎麼學。我們先要有蘇繡的繡花布,蘇繡的繡花布一定要是透明的那種?蘇繡不是十字繡,不能用布,蘇繡一定要雙面繡才盡善盡美。所以說蘇繡要用透明的紗布,很多人不知道用什麼透明的布。蘇繡的紗布可以用硬紗紗布一定要崩住大的繡件都是崩在架子上,小的可以拿空白的團扇來繡。繡蘇繡我們要用蘇繡的專用絲線,我們在創造我們圖案的時候可以把花樣子先畫在我們的空白的紙上,然後再把透明的紗布蓋在紙上再描出來。
  • 青絲不老繡神奇
    自古「青絲」就是愛情的象徵,市發繡研究所也會接受定製,用新人的頭髮繡制一些寓意美好的作品
  • 陝西起良村「熊貓紙」:用大熊貓糞便古法造紙
    今年71歲的劉曉東是該村村民,他退休後便開始從事古法造紙技藝。一次偶然的機會,劉曉東接觸到了大熊貓糞便,發現其中的竹子纖維豐富,如同被蒸漚過一樣,這與古法造紙中處理原材料的程序相似,他便萌生了製作「熊貓紙」的想法。通過兩年多的努力,於2018年研發成功。
  • 蘇繡:絕技繡出美好生活(文化脈動)
    刺繡是一門特別考驗耐心的手藝,有時為了達到理想的效果,需要反覆試驗,色彩的搭配、明暗的對比、結構的設計……都要細心揣摩。為了更精細地表達,蔡梅英最多可以把一根絲線分成352絲。看似尋常的人物頭髮,她反覆分析絲線光澤和運針的秩理,往往要用幾十種顏色去表現,以求更仿真的光線效果。
  • 瓦馬非遺傳承人:用指尖繡出一片新天地
    千萬條彩線輕盈如蝶般飛舞,便繡出中國文化獨有的絢爛,這就是穿越千年的刺繡。隆陽區瓦馬鄉居住著彝、白、苗等20個少數民族,手工刺繡一直都是各族婦女農閒時常做的手工活,左金麗和熊自慧就是其中之一,她們二人曾被評為省級「非物質文化傳承人」。
  • (人民日報看青海)針線刺盤繡 繡娘巧增收
    「上個月剛給大兒子辦了喜事」,記者登門,林三秀正坐在炕上搞針線活,說起兩個兒子,她笑得合不攏嘴:「二層在建的新房子,那是準備給二兒子娶媳婦用呢!」本來擔心採訪時語言不通,誰料與林三秀對話,竟毫無障礙……「她如今可算見過世面」,劉鵬指指炕上這些七彩斑斕的繡片,「靠這些針線活兒,村裡的婦女變成了產業工人。就說三秀家的新房,這一針一線也出了力哩!」
  • 創意字母刺繡,用來繡名字,非常好用!這3種方法,你要掌握了
    刺繡上手以後,除了正常繡制各種作品以後,有沒有想繡些不一樣的呢,正好最近有小夥伴們問字母刺繡的方法,其實每個人的掌握刺繡針法不同,繡出的效果也是各不同,分析下來也不過那幾種最常用的針法,比如輪廓繡、緞面繡、回針繡、鎖鏈繡、玫瑰繡、結粒繡等等。
  • 中國四大系列——四大名繡
    《嶺南叢述》載:「清代粵繡工人多是廣州人和潮州人,特別是潮州繡工為上,皆男子為之,精於女工,為其他省市所罕見。」《存繡堂絲繡錄》及《纂組英華》等書介紹明末清初的粵繡說:「鋪針細於毫芒,下筆不忘規矩,其法用馬尾於輪廓處施以綴繡,且每一圖上必繡有所謂間道風的飛白花紋,所以成品花紋自然工整」。根據現存粵繡作品分析,它的針步短,色彩濃豔,花紋生動寫實。
  • 三都:「馬尾繡第一村」繡出水鄉新畫卷
    由於馬尾繡獨特的材質和製作手法,加上其神秘深厚的水族文化背景,使得馬尾繡在全國所有繡品中一枝獨秀。2006年「水族馬尾繡」被國務院公布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聽說這裡的民俗文化保存得特別好,我們特意請假過來看看,順便感受一下水族『端節』的節日氛圍。」在三都縣中和鎮板告民族文化村的水族民間博物館內,前來參觀的遊客程瓊熱切而興奮地說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