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法師:禪宗,相宗,密宗,無一宗不好

2020-12-16 騰訊網

敬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

文鈔原文:

佛法廣大,無量無邊。吾人以博地凡夫之資,欲於現生了百千萬劫難了之事,當籌度己力之大小以修。且莫妄充通家,此法尚未真得,又去鑽研他宗。致於此最易得益之事,反弁髦視之。以致仍舊百千萬劫不能了耳。

佛法猶如太虛,了無東西南北四維上下。所言東西南北四維上下者,約自己所立之地位言也。既自己不能與太虛相契相合,須必按自己所立之地位以論。不妨於無東西南北四維上下中約自己而定以東西南北四維上下。而禪宗,相宗,密宗,無一宗不好。

然以年已半百之人,得仗佛力,能以具縛凡夫即了生死之法,而復致力於其仗自力之法門,雖能助淨業而圓通見解,誠恐心力不及,則以彼為正,以此為稍帶,必至難以得力。光並非拒人研究他宗,有不諒者,加以嚴厲之譏,謂禁拒人研究他宗。則光於冥冥中得福,而大眾以光為佛怨矣,祈自裁度而定之。

——《印光法師文鈔》 復李覲丹居士書七

白話譯文:

佛法廣大,無量無邊。我們以博地凡夫的資質,想在現生了結百千萬劫,難以了結的大事,應當籌度衡量自己能力的大小來修。暫且不要妄充大通家,這個法門還沒有真正得到,又去鑽研其他宗派。致使對於這個最容易得到利益的淨土之事,反而當作無用之物來看待。以致於仍舊百千萬劫,不能了結生死大事。

佛法猶如太虛,沒有東西南北,四維上下。所說的東西南北,四維上下,是約著自己所站的地方來說。既然自己不能與無邊的太虛相契相合,就必須按照自己所站的位置來討論。不妨在沒有東西南北,四維上下的太虛中,約著自己的位置來確定東西南北,四維上下的方位。而禪宗,相宗,密宗,沒有一宗不好。

然而以一個年紀半百之人,得到仗佛力,能夠以具縛凡夫,了生脫死的法門,而又致力於其它仗自力的法門,雖然能夠幫助淨業,圓通見解,實在恐怕心力不夠,就會以其它法門為正事,以此念佛法門為稍帶,就必定導致難以得力。我並不是排斥他人研究其他宗派,有不體諒的人,加以嚴厲的譏責,認為我禁止他人研究其他宗派。那麼我在冥冥中得福,而大眾就以我為佛怨了,請自己裁度定奪。

——如誠法師譯

相關焦點

  • 禪宗與密宗的為何名聲最盛?
    一是三論宗又名法性宗,二是瑜伽宗又名法相宗、慈恩宗、唯識宗,三是天台宗又名法華宗,四是賢首宗又名華嚴宗,五是禪宗,六是淨土宗,七是律宗,八是密宗又名真言宗。這就是通常所說的性、相、臺、賢、禪、淨、律、密八大宗派。在中國的大乘八宗之中,「唯識」近於科學;「三論」近於哲學;「華嚴」及「天台」近於文學;「真言」及「淨土」近於美學;「禪宗」是佛法的重心。太虛大師說:「中國佛教的特質在禪」。
  • 印光大師的一件小事,為何令弘一法師敬服,說他是天下緇素之楷模
    這件小事,在弘一法師心靈裡引起了強烈的震撼。離開普陀山以後,他對自己的生活小事嚴格自律,還逢人讚嘆說:「佛家說:一粒米中能看大千世界。俗家說:一滴水能反映太陽的光輝。印光師兄如此自律,無愧天下緇素楷模!」
  • 《禪海蠡測》第15章 禪宗與密宗
    漢土佛學,乏一貫傳承,修證方法,皆不足取;禪宗亦為邪見。欲溝通學術,互資觀摩,時代雖同,山川各異。一門深入,各擅勝場,容有可供審別決擇於其間,未可率爾妄斷,遽分軒輊也。15.1、西藏佛學淵源密宗在中國分為兩類:盛唐時,印度密宗大德善無畏、金剛智、不空三藏,世稱開元三大士,傳入中國之密宗,至明永樂時被放逐至日本者,統稱東密。
  • 《印光法師文鈔》法師簡介
    印光法師 民國四大高僧之一印光法師(1861年夏曆十二月十二日辰時,農曆辛酉年)—1940(庚辰年十一月初四),即釋印光,法名聖量,字印光,自稱「常慚愧僧」,又因仰慕佛教淨土宗開山祖師印光大師一生棄絕名利,以身作則,極力弘揚淨土宗,其在當代淨土宗信眾中的地位至今無人能及,被後世尊為蓮宗第十三祖。[1]其影響所及,不限於淨土宗,也護持了中國近代佛教;不僅傳承了佛教,還傳承了傳統文化。印光大師與近代高僧虛雲、太虛、諦閒等大師均為好友,弘一大師更是拜其為師。
  • 禪宗修智慧,惟願今生開悟;淨土重願力,但求來世解脫
    ;有禪有淨土,猶如帶角虎,現世為人師,來生作佛祖;無禪無淨土,鐵床並銅柱,萬劫與千生,沒個人依怙」上面這一段偈子乃是我國五代時期的高僧延壽大師所作,這位高僧同時身兼禪,淨兩宗,既是淨土宗的第六代祖師,同時也是禪宗「一花開五葉」的法眼宗的三祖。
  • 智隨法師:謙卑自牧,勿以聰明驕人
    十年前,諦閒法師有一徒弟,名顯蔭,人極聰明,十七八歲出家。但氣量太小,一點屈不肯受。初次講小座畢,拜其師,其師並未說他講得不好,但云音聲太小,由此一語便生病。而諦公之人,一味令彼心常歡喜,故傲性日增月盛。後由日本學密宗,彼所發揮密宗之文字,通寄上海居士林登《林刊》。其自高位置,已是唯有我高。後回國,至觀宗看其師。諦公云:「汝聲名很大,惜未真實用功,當閉三年關,用用功方好。」
  • 密宗法門與蓮花生大士
    密宗另一個顯著的特徵,就是與道教一樣,特別強調師承。密法的各種修持法門在根本宗旨和目的上面和大乘教法並無不同之處,只是形式和方式有區別。密宗法門講究氣,脈,明點的修法。氣是內氣,脈是經脈,明點是指脈上一些特定的部位。接近於現代內分泌系統的一些腺體的位置。密宗的修法大都保留在《無上瑜伽部》一書中。
  • 圓拙老法師回憶印光大師二三事
    約在1937年,我在蘇州靈巖山,有幸得遇高僧大德印光法師,同寺相住,有一年半的時間,常親㿦欬,得啟魯愚。於今40多年法師音容宛然常在,使我終生不忘。當時印光法師已是年近80歲的老人,在寺中不擔任什麼職務。但他在國內外佛教界威望極高,遠近僧友皆慕名來寺聆聽教誨,接受他講學傳道。
  • 印祖:善導大師說所謂契理契機之法,無過信願持佛名號,求生西方
    印光大師:善導大師說所謂契理契機之法,無過信願持佛名號,求生西方【印光大師開示】善導和尚云:若欲學解,從凡夫地,乃至佛地,一切諸法,無不當學。若欲學行,當擇其契理契機之一法,專精緻力,方能速證實益。所謂契理契機之法,無過信願持佛名號,求生西方。(摘自《印光法師全集》)【略解】善導大師是淨土宗二祖,是山東省臨淄縣人 ,年少出家,早年修習《法華經》、《維摩詰經》等大乘經典,後見《西方變相圖》與《觀無量壽佛經》,心生歡喜,欣慕西方極樂世界。
  • 印光法師:心外無佛,佛外無心
    如子憶母,其間斷無狐疑不信,與不願見母之念頭可得。說甚同運分運,說甚願存則一心不純。原是一個,何得頭上安頭,以不能兼顧及不能不兼顧為慮。觀閣下之所說,與某僧之論,皆實未能著實從事,乃於未發足前,先擬議到家景象。故於古人對治分別之法言,反生出種種分別。試問心外無佛,佛外無心,不懇切而能然乎,無信願而能然乎。徹悟堅密二師之語雖有異,而意實相資而相成。認做分運同運,可謂無擇法眼。
  • 追憶一代高僧印光法師傳奇一生 !
    印光法師,民國一代高僧,其振興佛教,弘揚淨土,密護諸宗,居功至偉,是對中國近代佛教影響最深遠的人物之一。與近代高僧虛雲、太虛、諦閒等法師均為好友,弘一法師更是拜其為師,其在當代淨土宗信眾中的地位極高,後人尊為淨土宗第十三祖。
  • 佛教東傳中國,八大佛教分支戒律森嚴,為何密宗會有歡喜禪?
    不過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佛教分支之一·密宗。佛教傳到中國,由於理念各不相同,因此因地制宜,在中國分成了八個派別,其中我們最熟悉的是佛教就是禪宗,是達摩祖師一脈相傳,千百年來,禪宗都是中國影響最大,最為成熟的教派。除了禪宗之外,還有天台宗、三論宗、法相宗、華嚴宗、律宗、淨土宗以及密宗七大教派,此八大佛門分支同出一門,卻有個不行同,而其中以密宗為最。
  • 印光大師:早晚虔誠憶佛念佛,各盡所能救濟蒼生,便勝造七級浮屠
    印光法師合掌施禮,誠摯地說:「阿彌陀佛,這新版經書並非我所求,如果珍藏有舊版古籍,不妨請出來觀賞。」那店主精明,料定這齣家人是個識貨的行家,便拿出兩部紙張發黃的舊書來。印光法師一看,兩眼閃出異樣的光芒來!
  • 夢參法師:西藏密宗的修習訣竅
    象我們上殿,最後散了,一定要「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連這個意思都沒做。為什麼我們要經過學呢?不學你怎麼知道?你不知道,人家說「盲修瞎練」。你要問我是什麼宗,我沒有宗,我是釋迦牟尼佛那一宗。如果要我分的話,我是釋迦牟尼佛宗。我最初學的是華嚴五教,突然間又學天台學四教。學完四教了,又學戒律;學五教的時候,帶著學戒律。
  • 印光大師:良以去聖時遙,人根陋劣,匪仗佛力依念佛法門決難解脫
    印光大師:良以去聖時遙,人根陋劣,匪仗佛力,依念佛法門,決難解脫【印光大師開示】教理行果,乃佛法之綱宗。憶佛念佛,實得道之捷徑。在昔之時,隨修一法,而四者皆備。即今之世,若舍淨土,則果證全無。夫所謂淨土法門者,以其普攝上中下根,高超律教禪宗。實諸佛徹底之悲心,示眾生本具之體性。匯三乘五性,同歸淨域。導上聖下凡,共證真常。九界眾生離此法,上不能圓成佛道。十方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生。所以往聖前賢,人人趣向。千經萬論,處處指歸。自《華嚴》導歸之後,盡十方世界諸大菩薩,無一不求生淨土。由祇園演說以來,凡西天、東土一切著述,末後皆結歸蓮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