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您可以在手機國搜客戶端繼續瀏覽本文,並可以分享給你的好友。
地處成都的華西協和大學。「唐破風」在中國大陸的存世建築中是非常罕見的。
華西協和大學之赫斐院
一個人看到了什麼往往是由他頭腦中已有的知識決定的。用潘諾夫斯基的話來講,對缺乏知識的澳洲土著而言,達·文西所繪《最後的晚餐》只不過是個「熱鬧的晚餐聚會」而已。同樣道理,對以一名年少時曾在成都生活過十來年的三線建設子女來說,儘管我曾無數次經過華西協和大學,這引起了我極大的興趣。
華西協和大學之赫斐院
華西協和大學之明德學舍
「唐破風」在中國大陸的存世是非常罕見的,經過一系列的調研,截至文章截稿之時,共發現現存還有以下幾處:
上海乍浦路439號。1922年由南潯路搬遷到此的日本日蓮宗本園寺。現為民居,除了別具一格的「唐破風」外,原有面貌無從得知,也未被列入掛牌保護的優秀歷史建築。
杜亦斐2017年2月攝於上海
長春北安路735號。建於1936年的日本淨土真宗教派真宗大谷派東本願寺滿洲別院。1985年被定為長春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由於長春東方教育集團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違法建設「高力鑽石城」項目售樓處,遭到破壞,2016年正式入選國家文物局「2014-2015全國文物行政執法十大指導性案例」之一,截至2017年3月1日,寺院仍處於施工狀態之中。
楊倩2017年3月攝於長春
西安興慶宮公園東門北翼的亭子。1958年後的仿唐建築。
杜小平2017年2月攝於西安
仔細觀察這幾處「唐破風」,它們之間也還不盡相同。成都、西安的「唐破風」為「軒唐破風,而西安的亭子則沒有。
日本在華寺廟按照日本樣式修建不足為奇。藝失求諸海外,西安要想仿唐,參照日本,這點可以想像,只不過,不嚴謹地誤將破風作唐代特徵。那麼,成都的破風是源出何處呢?請教當地人,得到的回答大致有兩種為我們保存了大量的歷史照片,四川的專家,政府官員所蒙之不白冤屈才得以洗清。
在建中的華西協和大學之赫斐院
華西協和大學之赫斐院
明德學舍
華西協和大學由英、美、法、德、加拿大五國教會創建於1914年,建築師羅楚禮,這在「藝術與工藝美術運動」的藝術家的作品中隨處可見,通過一張他們居住的漢默史密斯區房屋建築的細節照片就能看出這點。
Edwardx2014年6月攝於倫敦,圖自維基百科Hammersmith Terrace詞條
門頭上的三角形與常見的傳統西方建築中的三角斜頂不同,它是在平頂上裝置的一個三角隆起,請注意它在結構上與屋頂並不是一體的,且三角形底邊明顯的短於平頂的寬度。這種樣式與華西協和大學赫斐院、明德學舍兩側的三角形頂有相似之處,不過倫敦的樣式更簡潔、線條更硬朗,是很規整的幾何形狀,三角頂與平頂」。日本與中國不同,他們一脈相承的文化不止於博物館藏品、出版物,或者零星的一些歷史遺蹟,而更體現在日常生活中的隨處可見,即使在東京這樣的大都會,「破風」同樣可能隨時出現在人們的眼前。
Bernard Gagnon 2008年4月攝於日本兵庫縣姬路市,圖自維基百科Himeji Castle詞條
十九世紀末到20世紀初是一個巨變的時期,各種文化藝術的思潮洶湧澎湃,層出不窮。「藝術與工藝美術運動」在英國本土雖然持續的時間不長,但在歐洲大陸的影響極其深遠,當這代核心人物還未老去之前,便有更年輕的藝術家們在他們的影響下持續探索,隨之出現了「新藝術。在諸如成都、西安這樣的一個歷史建築實體缺乏的古都,在文字記載有其局限性的情況下,攝影作為保存歷史實體的手段,其重要性是毋需多言的。
【 此內容為優化閱讀,進入原網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8610-87869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