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破風」建築是什麼?中國大陸存世建築中極其罕見

2021-01-08 中國搜索
掃描到手機,看更多國搜資訊

您可以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您可以在手機國搜客戶端繼續瀏覽本文,並可以分享給你的好友。

核心提示:日本在華寺廟按照日本樣式修建不足為奇。藝失求諸海外,西安要想仿唐,參照日本,這點可以想像,只不過,不嚴謹地誤將破風作唐代特徵。那麼,成都的破風是源出何處呢?

地處成都的華西協和大學。「唐破風」在中國大陸的存世建築中是非常罕見的。


華西協和大學之赫斐院

一個人看到了什麼往往是由他頭腦中已有的知識決定的。用潘諾夫斯基的話來講,對缺乏知識的澳洲土著而言,達·文西所繪《最後的晚餐》只不過是個「熱鬧的晚餐聚會」而已。同樣道理,對以一名年少時曾在成都生活過十來年的三線建設子女來說,儘管我曾無數次經過華西協和大學,這引起了我極大的興趣。


華西協和大學之赫斐院


華西協和大學之明德學舍

「唐破風」在中國大陸的存世是非常罕見的,經過一系列的調研,截至文章截稿之時,共發現現存還有以下幾處:

上海乍浦路439號。1922年由南潯路搬遷到此的日本日蓮宗本園寺。現為民居,除了別具一格的「唐破風」外,原有面貌無從得知,也未被列入掛牌保護的優秀歷史建築。


杜亦斐2017年2月攝於上海

長春北安路735號。建於1936年的日本淨土真宗教派真宗大谷派東本願寺滿洲別院。1985年被定為長春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由於長春東方教育集團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違法建設「高力鑽石城」項目售樓處,遭到破壞,2016年正式入選國家文物局「2014-2015全國文物行政執法十大指導性案例」之一,截至2017年3月1日,寺院仍處於施工狀態之中。


楊倩2017年3月攝於長春

西安興慶宮公園東門北翼的亭子。1958年後的仿唐建築。


杜小平2017年2月攝於西安

仔細觀察這幾處「唐破風」,它們之間也還不盡相同。成都、西安的「唐破風」為「軒唐破風,而西安的亭子則沒有。

日本在華寺廟按照日本樣式修建不足為奇。藝失求諸海外,西安要想仿唐,參照日本,這點可以想像,只不過,不嚴謹地誤將破風作唐代特徵。那麼,成都的破風是源出何處呢?請教當地人,得到的回答大致有兩種為我們保存了大量的歷史照片,四川的專家,政府官員所蒙之不白冤屈才得以洗清。


在建中的華西協和大學之赫斐院


華西協和大學之赫斐院


明德學舍

華西協和大學由英、美、法、德、加拿大五國教會創建於1914年,建築師羅楚禮,這在「藝術與工藝美術運動」的藝術家的作品中隨處可見,通過一張他們居住的漢默史密斯區房屋建築的細節照片就能看出這點。


Edwardx2014年6月攝於倫敦,圖自維基百科Hammersmith Terrace詞條

門頭上的三角形與常見的傳統西方建築中的三角斜頂不同,它是在平頂上裝置的一個三角隆起,請注意它在結構上與屋頂並不是一體的,且三角形底邊明顯的短於平頂的寬度。這種樣式與華西協和大學赫斐院、明德學舍兩側的三角形頂有相似之處,不過倫敦的樣式更簡潔、線條更硬朗,是很規整的幾何形狀,三角頂與平頂」。日本與中國不同,他們一脈相承的文化不止於博物館藏品、出版物,或者零星的一些歷史遺蹟,而更體現在日常生活中的隨處可見,即使在東京這樣的大都會,「破風」同樣可能隨時出現在人們的眼前。


Bernard Gagnon 2008年4月攝於日本兵庫縣姬路市,圖自維基百科Himeji Castle詞條

十九世紀末到20世紀初是一個巨變的時期,各種文化藝術的思潮洶湧澎湃,層出不窮。「藝術與工藝美術運動」在英國本土雖然持續的時間不長,但在歐洲大陸的影響極其深遠,當這代核心人物還未老去之前,便有更年輕的藝術家們在他們的影響下持續探索,隨之出現了「新藝術。在諸如成都、西安這樣的一個歷史建築實體缺乏的古都,在文字記載有其局限性的情況下,攝影作為保存歷史實體的手段,其重要性是毋需多言的。

【 此內容為優化閱讀,進入原網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8610-87869823】

相關焦點

  • 從成都的一處「唐破風」建築說起
    「唐破風」在中國大陸的存世建築中是非常罕見的。華西協和大學之赫斐院(背面,作者2017年2月攝於成都)一個人看到了什麼往往是由他頭腦中已有的知識決定的。用潘諾夫斯基的話來講,對缺乏知識的澳洲土著而言,達·文西所繪《最後的晚餐》只不過是個「熱鬧的晚餐聚會」而已。
  • 且看 《妖貓傳》裡的「唐破風」
    「唐破風」的淵源又在哪裡,是否來自唐朝?首先來看什麼是「唐破風」?「唐破風」並不是「來自唐朝的破舊之風」,而是日本傳統建築的一種裝飾部件。常見於正門門口上方的屋簷,是一種有著弓形曲線的類似遮雨棚的建築裝飾部件。中國建築中並未見過「唐破風」的遺蹟。唐破風有兩種類型,分別是「向唐破風」與「軒唐破風」。「軒唐破風」與屋簷連為一體,看起來像是屋簷中間部分向上捲起。
  • 日本傳統建築真的比中國傳統建築更有「美感」麼?
    但是說實話相比典雅,你會感覺滿滿的東南亞風多一些。但是等到進入6世紀從朝鮮半島而去的中國南北朝建築技術在日本發展起來後,隨著聖德太子這個資深佛教徒以及隋粉的出現,日本逐漸脫離了原來和朝鮮半島的新羅百濟的過家家生活,直接轉過去和隋建交,佛寺大量修建,極其發達的大陸文明把日本衝擊的七葷八素,所以這個時候幾乎所有的建築都是儘可能的山寨大陸建築,就比如這個——
  • 它是日本國寶級文物,仿中國古建,但日本人卻說這一點跟中國無關
    日本「唐門」起源於平安時代後期,在借鑑唐朝建築的基礎上,融入了和風特色。最醒目的標誌就是「唐破風」的弓形狀建築,常見於城堡、寺廟、神社的正門處,最早從寺院開始。唐「破風」,據說起源於鎌倉時代,盛行於安土桃山時代。不僅是此處擁有,除了大德寺、西本願寺這兩處重要遺產外,包括東大寺等地也存在。這種建築風格在中國叫「抱廈「,為兩側凹陷,中央凸出成弓形類似遮雨棚的建築。
  • 迷你世界:中國風建築,一個字:美!
    隨著中國的綜合國力越來越強大,世界越來越關注中國風的物品,不管是時尚還是建築,中國風元素也逐漸走入外國人的生活中。但有時候,他們的對中國風的理解,似乎有點偏差……只能感嘆,中國風肯定是中國人才最懂啊!的確,有時候就連小學生對中國風的理解,都比外國友人好很多。畢竟人們經常吐槽小學生才玩的《迷你世界》,小學生在裡面的作品是這樣的——
  • 「濤濤說古建」國內仿唐建築其實是仿日?無錫拈花灣成和風淪陷區
    站在仿唐建築前,仿佛能夢回那繁華的盛唐,置身現代遙想當年,似乎感情中還夾雜著中華復興的豪情萬丈。唐風惹人喜愛嗎?唐風是惹人喜愛的。峨眉山光明寺(仿日建築)但是,國內仿唐建築的困境就在於——到底什麼唐風?國內唐代遺構寥寥無幾,能數得出來的那幾個,又經歷代翻修。唐風建築到底如何,尚且存疑。面對這一難題,設計師們竟然去鄰國東瀛找答案。
  • 中國寺廟建築賞析
    這些經典的建築記載了中國封建社會文化的發展和宗教的興衰,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我國在南北朝時代大規模興建寺廟成風,據《洛陽伽藍記》記載,北魏首都洛陽內外有一千多座寺廟。唐朝詩人杜牧的《江南春》待中說:「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可見南朝寺廟之多。由於深受中國天人合一、陰陽轉化宇宙觀的影響,中國寺廟建築講究室內室外空間的相互轉化。
  • 延吉一商業街,建築極其宏偉,建成後卻空空蕩蕩
    延吉對很多人來說並不陌生,它是一座具有鮮明朝鮮風情的城市,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朝鮮文字,對我來說,參觀一個城市,它的街道值得一去,延吉朝鮮族民俗園前,有一條特色鮮明的街道,即朝鮮族民俗園民俗商業街,今天說的是延吉一商業街,建築極其宏偉,建成後卻空空蕩蕩。
  • 王陽明故居遺址考古重大發現:建築規模宏大 規格罕見
    項目負責人確認紹興王陽明故居系首個考古發掘確認的王陽明居住遺址,建築規模宏大,規格罕見。王陽明故居遺址位於紹興市越城區上大路以南、西小河以東、王衙弄以西、呂府以北。今年5月中旬起,經國家文物局批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紹興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對王陽明故居遺址進行考古發掘。
  • 讓建築多點「中國風」——《中國建築設計行業獎作品集(2019)》首發
    近日,中國建築設計行業獎作品集(2019)》首發儀式暨優秀建築設計項目創作交流會落下帷幕。630項建築設計作品從1365項建築設計類參評項目中脫穎而出,獲得殊榮。據悉,該「行業獎」由中國勘察設計協會主辦,建築分會承辦並組織審評,每兩年一屆,面向全國工程勘察、建築設計行業和市政公用工程頒發,是全國評比達標表彰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公布的行業權威性評獎項目。據悉,《中國建築設計行業獎作品集》至今已出版四部,展示了中國建築師的文化自信和暢想,以及越來越揮灑自如的設計藝術、技術和技藝,記錄了新時代中國優秀建築設計工程的發展足跡。
  • 什麼是建築植筋?建築中要植筋有什麼用
    建築中要植筋有什麼用建築中的「植筋」就是種植鋼筋,為了加固建築物或是續建,在原建築上鑽孔,插入鋼筋,用特用膠水灌縫,使鋼筋錨固在其中,鋼筋和原建築將成為一體。「植筋」技術是一項針對混凝土結構較簡捷、有效的連接與錨固技術,可植入普通鋼筋,也可植入螺栓式錨筋;現已廣泛應用於已有建築物zd的加固改造工程,如:施工中漏埋鋼筋或鋼筋偏離設計位置的補救,構件加大截面加固的補筋,上部結構擴跨、頂升對梁、柱的接長,房屋加層接柱和高層建築增設剪力牆的植筋等。
  • 興亞式建築博物館,長春—東京,嘆為觀止!
    興亞式建築主要集中在今天的長春與日本東京,興亞式建築的主要特徵就是西洋建築與當地傳統建築相結合,在亞洲建築的歷史上有很濃墨重彩的一筆。它有很獨特的美學特色,存世量稀少,同時也見證了日本對中國的侵略。帝冠樣式是1930年代在日本民族主義勢力抬頭的背景下,為對抗現代主義建築而產生的日本建築樣式。現代建築輔以日本式的屋頂,是該樣式非常顯著的特點。
  • 中國建築,美!
    中國歷史悠久,疆域遼闊,自然環境多種多樣,社會經濟環境不盡相同。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了多種多樣的建築形式。被譽為「中國古代建築成就的博物館」和「掛在懸崖峭壁上的故宮」
  • 古代中國寺廟建築
    殿堂、門窗、亭榭、遊廊均開放側面,形成一種亦虛亦實、亦動亦滯的靈活的通透效果。中國的寺廟建築常選址於名山幽林之中,這是因為將建築與自然融為一體,是「天人合一」思想的體現。在中國寺廟建築群中有很多的室外空間,它們並不把自然排除在外,而是包容在其中,正所謂「深山藏古寺」講的就是這個道理。中國古代寺廟建築講究內斂含蓄,主動將自己和自然融合在一起,寺在深山中,亦是深山的一部分。
  • 13家建築企業入選世界500強!中國9大建築企業座次排定
    今年排行榜最引人注目的變化無疑是中國大陸公司實現了歷史性跨越:中國大陸(含香港)公司數量達到124家,歷史上第一次超過美國(121家)。加上臺灣地區企業,中國共有133家公司上榜。 在今年入選500強的全球企業中,總計有13家建築企業入選,其中,中國企業9家,無論是企業數量還是企業排名都遙遙領先。
  • 建築中的勒腳是什麼意思?
    在建築中,我們都知道需要做勒腳。但大多數的非專業人士都不知道,建築中的勒腳是什麼意義?下面就來為朋友們簡略介紹介紹,另有不了解的朋友就一起來看看吧。 建築中的勒腳是什麼?勒腳就是指的建築物外牆的牆腳,也就是建築物的外牆與室外地面或散水片面的接觸牆體部位的加厚片面。
  • 城市與建築風貌中的 「大同小異」與「和而不同」
    近期,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與建築風貌管理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發布的背景是什麼,將在城市高質量發展過程中發揮哪些作用?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副理事長、東南大學建築學院教授王建國及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技委城市設計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總規劃師朱子瑜分別對此進行了解讀。
  • 中國古典建築的元素
    在聚族而居的村落中,民居建築密度較大,不利於防火的矛盾比較突出,而高高的馬頭牆,能在相鄰民居發生火災的情況下,起著隔斷火源的作用,故而馬頭牆又稱之為封火牆。馬,在眾多的動物中,可以稱得上是一種吉祥物,中國古代「一馬當先、馬到成功、汗馬功勞」,等等成語,顯現出人們對馬的崇拜與喜愛。這也許是古徽州建築設計師們為什麼要將這種封火牆,稱之為「馬頭牆」的動機。
  • 香港建築的中國情
    過往建築往往採用的是磚材、磚混結構,建築立面以實體牆面為主;而現在商業高樓多以框架結構為主,建築立面材料通常為玻璃。玻璃有著通透和反射周邊環境的特性,以此形成了強烈的空間上的虛實對比。中國繪畫的留白,中國園林中亭、臺、樓、閣的借景都是這種虛實對比,目的就是要突破具體空間,讓人有無限遐想的可能。二是過往建築與現在建築象徵的時間所形成的虛實對比。
  • 西伯利亞巴洛克:伊爾庫茨克的奇異歐風建築
    您如果計劃去貝加爾湖旅遊,一定要抽出時間逛一下伊爾庫茨克(莫斯科以東4200公裡),那裡這種奇異建築風格的地方變體表現得最為突出。西伯利亞巴洛克是十八世紀西伯利亞教堂建築藝術的總稱,當時烏拉爾山脈以東地區開始出現石制教堂並取代木頭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