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訊(記者曹磊)愛吃毛血旺、水煮魚、酸菜魚和辣子雞的武漢人可能不知道,這些被多數人認為的川菜,其實是重慶菜。其中最受歡迎的毛血旺是受到武漢的影響而烹飪而成。記者探訪市場發現,與川菜「撇掉關係」的重慶菜餐館出現在武漢市場上,被作為主打菜推出。
近日,記者在武昌群光廣場七樓的九鍋一堂看到,這家全國範圍內的網紅餐館專門打出了「重慶菜」的招牌,標註與川菜的不同。「進店點了菜才曉得,重慶菜跟川菜還不完全一樣。」食客劉女士面前擺著一鍋毛血旺、一盤辣子雞和一鍋酸菜魚:「之前去過成都吃川菜,感覺口味沒有這些菜這麼重,才發現過去以為的這些水煮菜,都是重慶菜。」
對此,餐館負責人周祖澤介紹,重慶菜與武漢的淵源頗深,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毛血旺:「很多年前,是武漢的一部分工業轉到了重慶,工業發展速度快,重慶的從業者更需要吃口味重的菜來舒緩壓力,慢慢形成了現在的口味。」原來,用豬血、毛肚、豆芽、黃喉、梅林午餐肉等菜品一鍋水煮,變成更方便的「火鍋」,就成為了重慶菜裡最有名氣的毛血旺,滿足了當時人們對重口味、即食性的菜品要求。
餐飲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有權威機構曾做過調研,六成以上的川菜都源自於重慶菜,如酸菜魚、辣子雞、水煮魚、毛血旺、烤魚、鹽煎肉等,這些菜品在重慶都是有歷史、有故事可追溯的,而這些菜的做法與川菜也是有差別的:「以成都菜為代表的川菜口味偏柔和一些,以宮保雞丁等為代表;重慶菜口味更重,偏猛烈一些,如水煮魚、毛血旺、烤魚等,記憶力更強。」
進入武漢後的重慶菜為了進一步與川菜區別開來,還專門針對武漢人的口味進行改良,其中就在毛血旺裡加入了武漢人愛吃的鱔魚、藕片等本地特色菜品,以及蝦滑、黑木耳等,用小火慢慢煮,讓其成為名副其實的「小火鍋」。
餐飲觀察人士介紹,近年來,全國各個地域菜系開始全面進入武漢餐飲市場,菜系之間的劃分也越來越細,再也不只是籠統的川菜、湘菜、粵菜、杭幫菜等,而是多了雲南菜、貴州菜、重慶菜、潮汕菜、海派菜,以及本土的恩施菜、沔陽菜、荊沙菜等。這也讓武漢消費者可以吃到更地道的地域美食,也更傳播了更豐富的地域餐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