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幫買房帶娃,還要有養老金,年輕人非靠父母才能把日子過好嗎

2020-12-17 梨酥情感

世界上最偉大的人,不是政治家,不是企業家,也不是明星和網紅,而是我們的父母。有人說,中國的父母是世上最好的父母,這話沒錯,即使有反對的,也是永遠不知足的子女。

現在的父母有多辛苦呢?生一個孩子,從小管吃穿管接送,上學管補課管修改作業,好不容易供完學業,還要幫子女挖門道洞找工作,然後是幫忙相親找對象,買婚房供彩禮,等孫輩出生,還要幫忙帶孩子補貼奶粉保姆費,孫輩上學了,又得管接送管飯,整個一個死循環,又一個輪迴,父母就像拉磨的毛驢,只要不倒下,就會推著兒孫這盤磨一直轉下去。

01

唐阿姨最近比較鬱悶,她萬萬沒想到,自己成了寶貝兒子婚姻大事的絆腳石,原因竟是自己沒有養老金。唐阿姨老公去世得早,自己含辛茹苦把兒子帶大,她年輕時在工廠工作,後來廠子效益不好倒閉了,她也成了下崗職工,靠做小買賣、打零工把兒子帶大,可以說,兒子是她這麼些年活下去的希望,是她的命根子。

眼看著兒子長大成人,也找到了工作,就到了相親找對象的階段了,唐阿姨感到很欣慰,就等著兒子娶媳婦抱大孫子,頤養天年了。萬萬沒想到,兒子連找了幾個對象,都沒談成,有的嫌兒子是單親家庭,有的嫌家裡條件不好,最近談的這個,開門見山就問兒子,你媽有養老金嗎?

唐阿姨也用手機上網,了解一些新聞,最近網上都在熱議延遲退休的事兒,不少人為延退後交養老金的事鬧心,唐阿姨還慶幸不用為這事煩惱,當年上班單位給交過一段社保,後來下崗一個人持家艱難,不多的收入都用來供兒子念書了,就沒再續保。她想,兒子將來有出息了,會和兒媳一塊養她的老。沒想到,自己沒有養老金反倒成了兒子相親的一個不利條件了。

找對象成家過日子難道不是年輕人自己的事情嗎?和自己有沒有養老金有多大關係,何況這麼多年自己沒有養老金,不也一樣靠打工活下來了嗎?

唐阿姨百思不得其解,把困惑向鄰居李阿姨道出,李阿姨很有經驗的告訴她:你是真不懂還是裝糊塗?你沒有養老金,將來總有老了幹不動的時候,到時候拿啥過日子?靠兒子出錢養你?他們自己的錢過日子還不夠呢,再說兒媳能幹嗎?再說,人老了哪個不生病,你又沒有醫保,看病抓藥就是個無底洞啊,這錢孩子能給你出,出得起嗎?

唐阿姨一聽傻了眼,看著兒子垂頭喪氣抽著煙,對自己冷漠的眼神,一籌莫展的她忍不住流下了眼淚。

02

給唐阿姨點步的李阿姨,和自己的老公是退休雙職工,兩個人都有養老金,退休後的小日子過得不錯,不用靠孩子接濟,自己的腰杆也硬。

不過最近,她也有發愁的事兒了。李阿姨的孩子相親這一關過得挺順,因為父母都是領養老金的退休職工,利手利腳不會給兒子拖後腿,兒子自己是吃公家飯的人,雖然收入不高,但勝在穩定。

特別是疫情之後,鐵飯碗重新吃香了,兒子也順利的找到了對象,轉眼和女友相處了大半年了,到了談婚論嫁的階段,婚房就成了頭等大事。

有句流行的話講,生兒子的是建設銀行,生女兒的是招商銀行。李阿姨是明白事理的人,知道現在這個社會養兒子的家庭,要是沒有房子,想娶媳婦可是比登天還難。

精明的她早就打好了算盤,打算把父母去世後留給她的一套老公房作為婚房給兒子結婚用,到時再裝修一下和新的一樣,裝修費沒幾個錢。

不過,人算不如天算,未來的兒媳婦看過李阿姨給兒子準備的老屋後,露出嫌棄的表情:沒小區、沒物業、戶型老還擋光,周圍都是打工者租房的,怎麼住啊!就算不為我考慮,也要為我們的小孩想想,這個老房又不是學區,離我們上班地點又遠,周圍環境又差,孩子將來怎麼辦,就在這種環境中長大嗎?

女友的一段搶白咽得李阿姨兒子啞口無言,其實他心裡也沒看上這個老房子,於是在女友的傳話中,來和爸媽商量,能不能在市中心地段買套新房結婚?

李阿姨這下犯愁了,老兩口雖然有養老金,但都是普通職工,手裡沒多少積蓄,市中心的房價那麼高,哪買得起啊!但兒子找個對象不容易,何況都到了談婚論嫁的份上了,李阿姨只好低價賣掉老房,拿出棺材板錢,再找親戚七拼八湊付了首付,給兒子買了套六十平的小兩居,貸款大頭由兒子來還,自己再給兒子補帖一點,房證寫了自己和老頭的名字。

女友那邊一聽,又不樂意了,給李阿姨的兒子吹風,既然是給我們買的婚房,為啥還寫你爸媽的名字,明顯是防著我麼!我爸我媽本來管你們家要20萬彩禮錢,你媽說彩禮錢都壓在房子上了,拿不出那麼多,你們家長究竟咋想的啊,房子房子沒我啥事,彩禮錢又拿不出來,是不是想一分錢不花白娶個媳婦讓我過去伺候局呢!

話傳過去,李阿姨急了,說你愛結不結,反正房子也買了,我們這條件又不愁找不到兒媳婦,不結算了。沒想到,兒子不樂意了,說媽啊,是你結婚還是我結婚啊,你以為找對象那麼容易啊,我女友提的要求也不過分啊,人家家不都這麼結婚娶媳婦嗎,你就是太能算計了,早晚把我坑了!

李阿姨這氣得直抹眼淚,萬萬沒想到自己為兒子的婚事操碎了心,家底都掏空了,卻換來兒子兒媳這麼一番白臉,她搞不懂,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

03

唐阿姨和李阿姨一起遛彎,遇到了小區裡常見面的孫阿姨,孫阿姨推著嬰兒車,車裡坐著小孫子,聽了唐、李兩位阿姨的訴苦,她也忍不住發牢騷:你們兩位的事兒還算事兒呀,要我說,孩子愛幹啥就幹啥,找不找得到對象,結不結婚,那是年輕人的事兒,咱們做父母的就不該管,管多了,不但孩子不感謝你,還淨落埋怨,不信,你們看看我!

孫阿姨家庭條件不錯,自己有一份旱澇保收的工作,剛剛退休沒多久,有職稱的她養老金也比普通老年人領得多,再加上老伴是做生意的,經濟上從來沒發過愁。

她們生的是女孩,別看只有一個女兒,可女兒結婚時也沒虧著孩子,一套大三居的親房,就買在自己住的小區裡,一碗湯的距離,小倆口既能獨立生活,和老人又能常見面,親家那邊滿意得很。

男方不用準備婚房,給隨了四十萬的彩禮,但孫阿姨更講究,給女婿買了輛新款寶馬車,算把錢還回去了,孫阿姨常說,只要你們年輕人過得好,我們就滿意了,只要我姑娘不吃虧,我們給啥都願意。

經濟上豪橫的老倆口,給啥都願意。但也沒想到,掉進蜜罐裡的小倆口,向老人要的是精力和情感的付出。女兒婚後很快懷孕生產了,可能是年齡小,也可能是習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不樂意養孩子,產假沒幾天就上班了,把孩子直接丟給了姥姥姥爺。

女婿工作也忙,親家家在農村,把孩子放農村養,孫阿姨也不幹,只能老兩口自己帶。孫阿姨身體不好,本來想退休後和老伴一起去海南養老,但女兒這邊的情況又讓她放心不下,老伴還有生意要照顧,給小外孫找了個育兒嫂,但現在的育兒嫂是千金難求,放家裡還不放心,孫阿姨還不能放手,一邊還要監督育兒嫂,一邊還要管做飯。

前段時間,育兒嫂家裡有事請假,孫阿姨自己帶外孫,忙裡出差,給孩子燙奶的時候,外孫意外從床上翻落,結果腦袋磕在床角上,開了個口子,鮮血直流,嚇得孫阿姨慌了神,半天才想起打電話給老伴,結果老伴開會把手機關了,又打給女兒,女兒也急了,一邊打120急救,一邊往家趕。

總算,孩子沒大礙,但額頭因為縫針留下淡淡的疤痕,醫生說隨著傷口的生長,疤痕會慢慢消失的,但孫阿姨還是讓女兒一通數落,聞訊趕來的女婿臉上也露出了不快的表情。孫阿姨又氣又急,滿肚子委屈,幫帶孩子,還帶出毛病來了。

有了這個事兒,女兒終於辭職在家自己帶娃了,孫阿姨家也消停了,她每天還都去女兒家裡幫忙照看,畢竟是自己的女兒,雖然時不時的落埋怨,但哪個做父母的願意自己的孩子受累呢,寧願自己吃苦挨累。眼看著小外孫一天比一天長大,慢慢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孫阿姨又動了和老伴一起去海南養老的念頭。

沒想到,計劃沒有變化快,這天女兒把她拉進屋裡,神神秘秘地跟她說:媽,告訴你個好消息啊,我懷上二寶啦!孫阿姨聞言,腦子嗡的一聲響,啥也聽不到了。

出來混,遲早要還的。每個年輕人,都會有做父母的那一天,現在依靠父母慣了,還對父母這不滿意那不滿意,等自己做父母那天就明白了,父母是多麼難做。所以,年輕人也該自立一些,凡事都靠父母,輕易得來的東西也不是靠你的本事賺到的,沒有什麼可炫耀的。啃老不應成為年輕人一種理所當然的習慣。

有的子女埋怨父母沒有錢,沒有能力給自己鋪路,沒有本事給自己買房買車,更沒有頤養天年的養老金,拖了自己的後腿,那麼你有沒有想過,等自己老了的時候,有沒有能耐給自己的孩子帶來你沒有的一切呢?

將心比心,我們在理解父母不易的前提下,要對父母多一份寬容,同時,也該提醒自己,年輕的時候,一定要努力打拼,把你父母不能給你的東西都賺到手,做一個能給子女買房、帶娃,又有養老金的父母不香嗎?

相關焦點

  • 年輕人買房是靠自己還是靠父母,你向父母伸手要了嗎
    年輕人買房是靠自己還是靠父母,你向父母伸手要了嗎這個問題一拋出來,估計大家肯定會有很多話要說。有的年輕人,大學剛畢業,父母就早早地幫他買好房了,對於他們來說,真的是很幸福,用不著自己奮鬥,就已經擁有了同齡人很難達到的高度。
  • 「我生娃公婆一分錢不給,現在帶娃還要我給錢,養老別想指望我」
    她還說:「我生娃公婆一分錢不給,現在帶娃還要我給錢,養老別想指望我。」在她看來,自己生孩子的時候,公婆一分錢都沒出,現在給自己帶娃應該是一種補償,結果還問她要錢,真的太過分了。所以,她就想以後公婆養老不要找她,找她就得給她錢。這位寶媽說的還理直氣壯的,周圍還有好多人附和,覺得老人不幫著帶孩子,給他們養老太吃虧了。當然,也有人說帶娃和養老沒啥關係。
  • 年輕人太難:老人要享受晚年不帶娃,孩子要深情陪伴,自己卻沒錢
    現在像小王婆婆那樣思想先進的老人越來越多了。這也不能怪老人,因為現在的媒體都在鼓吹老人沒義務帶孫輩,要把晚年過得精緻、精彩。這種鼓吹,真的好嗎?1、老人不要帶孫輩,兒媳婦不要贍養老人?2、現在的年輕人,太難了……以上寫得有點義憤填膺了哈,主要還是因為鄰居小王的事讓我心有不平。其實,很多老人都是很溫情的,比如我婆婆。她不光顧著自己的孫子孫女,她還樂意幫鄰居搭把手。
  • 為人子女的無奈:父母幫我帶娃十幾載,如今快70卻要回老家過晚年
    文|秘籍君父母們,你家孩子是誰在帶?如今有不少雙職工家庭,孩子出生後,就由孩子的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來城市幫忙帶娃。如果隨後生了二胎,等老人把老二帶到上完小學,往往也已經過去將近十年時間。這時候,老人也從曾經的五十來歲進入六十歲,有的甚至已經快70歲。
  • 給女兒帶了3年孩子,一句話讓老人後悔,再閒也別幫女兒帶孩子
    老人給子女帶娃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現象。很多年輕人在生了孩子後,還要重返工作崗位,不得不把孩子交給老人帶。但老人帶娃,有利有弊。特別是老人與年輕人在育兒理念上有很大的不同,往往是弊大於利,最後還會傷了和氣。案例女兒生了孩子後,王阿姨主動提出幫忙帶孩子。
  • 如今,農村年輕人有「三不」思想?咋回事?不改變父母也無法幫你
    在結婚這方面,大家面對不僅是高額彩禮,還要面對買車買房這兩個頭疼的問題。且不說彩禮要多少,就說在城裡買房這個要求就足以讓一個靠打工為生的年輕人奮鬥一輩子。再加上結婚彩禮、買車等花費,很多年輕人想到這一點就感到害怕。如果這輩子靠打工的話,是很難實現這三點,因此,不少年輕人也對婚姻產生了恐懼感,不婚的思想也開始興起。
  • 退休老人表示,每個月5000過日子僅是剛剛好,你怎麼看?
    5000塊錢的日子僅是剛剛好,那年輕人的日子又是什麼水平呢?對普通人來說,如何才能讓退休生活不缺錢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一聊,退休生活那些事兒。一、每月5000塊錢退休金,到底是多還是少?坦白講,小胖特別羨慕這位老人的退休金,因為,5000塊錢這個標準,放在目前社會上來看的話,已經超過絕大部分的退休老人了。
  • 「孩子我帶,家務我做,家用我出,還要低三下四看子女臉色」
    文|文兒都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如果現在誰家老人願意幫子女帶娃、接送孩子上學、做飯、做家務,那真是讓那些沒有老人幫忙的人羨慕。用她的話說:「孩子我帶,家務我做,家用我出,還要低三下四看子女臉色……」這位大媽的遭遇,其實也是目前很多老人普遍遇到的情況。為什麼老人帶娃,出錢出力,付出這麼多,還得不到尊重呢?付出感太強,把年輕人給慣懶了其實,我們的父母付出感都太強了,一輩子都是為子女而活。
  • 中國人口生育率破警戒線,送房子、開放三胎能讓年輕人為國生娃嗎
    1.經濟壓力大是問題的關鍵所在 房價是最好的避孕藥,高昂的房價已經掏空年輕人的積蓄。一套好點的房子,需要6個紅包贊助,自己工作還需要奮鬥20到30年才能將房貸還完。
  • 姥姥有義務帶外孫嗎?這位女婿的做法超讚,難怪日子過得很幸福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有孩子後,如果寶爸和寶媽忙工作,不能親自帶孩子,一般家庭都會選擇讓家裡老人過來幫忙。而奶奶們幫忙帶孫子似乎也是最合理的,有的家庭如果因各種原因,奶奶們不願意,實在沒辦法,姥姥們才會來幫忙。那麼問題來了,姥姥有義務帶外孫嗎?先來聽聽這個故事。
  • 二胎父母每天上班,四個老人的養老金供倆孫女開銷,年輕人太難了
    雖然說現在老人退休之後都會有養老金自己能夠照顧自己,年輕人壓力相對應地減輕一些,但是年輕人的負擔,就單拿養孩子來說都很大。年輕父母的薪資能不能按照這個社會的普通標準養活一個孩子,都還是一個問題。這有一個鮮活的例子,奶奶感嘆帶孩子壓力大:我家兩個孫女,全是我們帶,一個上小學一個上幼兒園,孫女姥姥姥爺也經常過來幫忙。
  • 老人帶娃成潮流?子女光想著減壓,殊不知可能有一種潛藏危險
    關於老人是否幫著帶娃的話題一直爭論不休,有一種潛在的「危險」可能會讓父母揪心。 據調查,約有73.4%的祖輩是孫輩的帶養者,其中48.1%的老人是無可奈何才幫助兒女們搭把手帶娃的,其實內心並不想被孩子拴住雙腳。
  • 不給我帶娃,還想我給你養老?看似不孝,實際上卻滿是心酸
    老人家在孩子到了適婚年齡就會想方設法催婚,孩子結婚後事情還沒做完,就繼續對孩子進行催育,其實父母也想早抱孫子,這也是人之常情,父母也會有一天老了,身體不如以前,希望自己能多看看孫輩。不要幫我帶娃,還要我照顧你,話雖無情,卻贏得了鄰居們的同情。
  • 幫子女帶娃的老人要注意:如果不想費力不討好,3條底線要遵守
    而李阿姨之所以拒絕了女兒,當然也是有原因的。原來,李阿姨女兒生頭胎的時候,就是李阿姨帶的孩子。在整個帶孩子的過程中,李阿姨費心費力,本以為自己的付出會有好的回報,可是讓她沒想到的是,自己的付出不但沒有換回女兒的感激,女兒反而還經常為了孩子的事情和自己爭吵,批評自己帶孩子的方式不對。這讓李阿姨十分心寒,並在心裡發誓堅決不再幫女兒帶孩子。
  • 子女一邊嫌棄老人,一邊又離不開老人,作「第二父母」的處境太難
    圍繞「老人是否該帶娃」的話題,歷來是大眾熱議的重心。畢竟,從古到今我國歷來都有老人幫帶娃的傳統,沒道理到了21世紀就不帶娃。因此在年輕人眼裡,那些有能力卻不帶娃的老人,將來晚年之後他們也沒有義務負責。可至此以後,在照顧孩子的大小事務上兒媳婦都處處插手,不是怪她飯菜做得太鹹不容易下奶,就是埋怨她總是抱著娃晃悠……多少次,劉婆婆都想撂挑子回老家,可每當她看到小孫子稚嫩的小臉又捨不得,所以就這樣一邊委屈一邊帶娃,生活過得極不舒心。而像劉婆婆這樣這般經歷的老人不在少數,畢竟年輕人的教育理念和老人確實有所初入,但由於現實條件舒服導致他們沒辦法親自帶娃。
  • 新型啃老遇見對手,70後父母達成共識:不帶娃不出錢也不用你養老
    「我們辛苦了一輩子,終於把兒子拉扯大了,好不容易有了空閒的時間,這又讓我們來帶孫子,我們也想過自己的生活。」婆婆話說得很明白,帶孫子顯然不是老兩口的義務。聽到婆婆這樣說後,糰子有些不大高興,「我們小區裡幫忙帶娃的老人隨處可見,現在年輕人負擔重,也只能靠老人幫忙了!」
  • 拒絕幫子女帶娃的老人,晚年生活什麼樣?逃不出三種結局
    ,有的老人心疼子女又寵孫輩,任勞任怨地幫忙;有的老人卻並不是很樂意,可又怕子女記仇,將來不給自己養老,於是勉強幫著帶;而有的老人則是直接拒絕,那麼不幫兒女帶娃的老人,老了會怎樣呢?其實啊,如果子女需要老人幫著帶娃卻慘遭拒絕的話,內心多半是會記仇的,那麼,當老人需要子女幫把手的時候,無疑是同樣的結果,那麼那些拒絕幫子女帶娃的老人,老了什麼樣?拒絕幫子女帶娃的老人,晚年會有什麼結局?
  • 幫兒女帶娃,再心疼孩子這三大底線也不能碰,不然早晚成「罪人」
    文|好孕姐現在的50、60後,退休之後,恐怕最大的任務就是幫助子女帶娃,其中也不乏很多老人不但不會跟孩子要生活費,還會自己拿退休金貼補自己的孩子。但是幫兒女的老人,即使再心疼自己的兒女,以下三大底線也不能碰,不然徒留一把辛酸淚:自己的養老金不能花光父母愛孩子的心可以理解,但是幫孩子卻不能沒有下限,自己的養老金還是不能碰的。人老了,免不了的身體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提前把養老金消耗掉,等到真正需要時再為難也晚了。
  • 大城市的「新窮人」:坐擁百萬千萬房產,卻過著節衣縮食的苦日子
    為了買房子,他花光了父母所有的積蓄,賣掉了老家的舊房子。湊足了400萬付了首付,他每月的房貸高近2萬元,為了還房貸他削減開支,節衣縮食,甚至連父母的養老金都用來還房貸。後來劉先生的父母去世了。高額的房貸、新生兒的消費,夫妻的生活開銷這些重擔都壓在劉先生的身上。雖然他的妻子重新工作,但他們的月薪還是不夠生活開支。
  • 農村60後的老人,存多少錢才夠養老?10萬夠嗎?農民有什麼好的養老方式
    有一個數據顯示作為90後平均負債率都能達到12萬,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父母在幫著還,所以一個普通的家庭一輩子能存多少錢,這個還要根據大家的實際情況而定的,一般來說能夠存款十幾萬都是比較好的,能存款個30萬左右的就算是小康家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