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美鄉村 引客富民(圖)

2020-12-26 中國江西網

策劃:李新科 李 穎 尹曉軍

本期執行:朱華 徐黎明

攝像:胡國波 章華文 趙 影

主持人:餘干縣電視臺 朱瑋鍇

嘉賓:

曹國新 江西財經大學江西旅遊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董德亮 餘干縣楊埠鎮黨委書記

蔡美芳 餘干縣文廣新旅局副局長

唐小雲 江西漫大媽旅遊有限公司總經理

盧龍嬌 餘干縣楊埠鎮湯源村婦女主任

以前,提到鄱陽湖區的餘干,人們總是會想到貧困縣、農業縣。如今,餘干不但成功脫貧摘帽,還在旅遊產業發展上有聲有色,讓人刮目相看。

近年來,餘干縣提出打造「湖光山色最美縣」的發展目標,瞄準全域旅遊蓄勢發力,立足生態優勢,盤活旅遊資源,緊抓景區建設,助力鄉村振興,旅遊產業實現從無到有、由小做大、由弱變強。

目前,全縣已建成2個國家4A級景區,1個國家3A級景區, 2個省級旅遊風情小鎮,2個省4A級鄉村旅遊點,31個省3A級鄉村旅遊點,以及數十個大型農家樂項目,旅遊產業已初具規模。康山大堤賞江豚,鄱陽湖畔觀候鳥,大明湖邊逛花海,農家樂裡品美食,秀美鄉村休閒遊,如今已經成為很多遊客到餘干來的必玩項目。

餘干縣忠義文化園外景。

12月20日,餘干縣楊埠鎮河埠老街,專家、幹部、群眾一起座談旅遊產業發展。通訊員周煌燁攝

遊客遊覽餘干縣烏泥鎮烏泥村。(圖片除署名外均由余幹縣文廣新旅局提供)

民聲之交響樂

從零開始 駛入旅遊發展快車道

【畫外音】在餘干縣康山墾殖場沙湖,成群結隊的白鶴,或亭亭玉立,或翩翩起舞,遠處一群攝影愛好者正扛著「長槍短炮」拍攝白鶴的曼妙身姿。在不遠處的康山大堤江豚灣,不少遊客慕名而來等候在這裡,希望能一睹江豚的風採。在當地農民開辦的農家樂裡,遊客們品嘗著餘干辣椒炒肉、餘干豆腐、紅燒甲魚等地道農家菜,大呼過癮。

主持人:作為人們印象中的傳統湖區農業縣,餘干縣為什麼會確立重點發展旅遊業、打造「湖光山色最美縣」的思路?

蔡美芳:我們都知道,餘干是一座伴湖而生的千年古邑,是一座崇文尚義的忠義名城,是一個花開成海的夢裡水鄉,也是一個讓人流連忘返的美食之鄉。然而,在2017年之前,餘干縣豐富的旅遊資源並沒有得到有效開發,是一個「旅遊空白區」。最近幾年,隨著鄱陽湖生態保護工作加強和禁漁政策的推行,作為湖區傳統農業縣,餘干縣迫切需要加快轉型升級的步伐,而利用現有資源發展旅遊業就成為必由之路。

曹國新:旅遊產業是綜合解決城鄉風貌、基礎設施、地方形象、本地就業與消費的綜合抓手,對地方持續發展意義重大。餘干縣位於鄱陽湖畔、大南昌都市圈,秀麗的自然風光、良好的生態資源、豐富的歷史文化、便捷的交通區位等都是發展旅遊業的巨大寶藏,具備打造「湖光山色最美縣」的基礎。餘干是身在金山,手捧金飯碗,要打的是湖光山色資源牌,要發展的是生態旅遊產業。

主持人:餘干旅遊產業基礎薄弱,這些年如何「從零開始」加快發展?

蔡美芳:旅遊產業發展要從無到有,必須突出重點,不能面面俱到。餘干縣委、縣政府確立了「三湖四線」總體布局,三湖指的是鄱陽湖、大明湖和琵琶湖,四線指的是鄱陽湖大道、餘黃一級公路、昌萬公路、朱宋線。只有先把整體框架搭起來,把產業龍頭昂起來,才能從點到線再到面,推動全縣的旅遊產業大發展。

旅遊產業要想實現彎道超車,必須找準定位和突破口,打造核心旅遊線路。餘干縣旅遊資源最豐富的地方在鄱陽湖沿岸,近年來,餘干縣陸續引進了一批有實力、有經驗的企業前來投資,計劃投資近百億元,建設15個旅遊重點項目,打造一條長100公裡的鄱陽湖最美旅遊環線,其中包括忠義文化園、田園鄱陽湖、大明花海、江豚灣等特色景點。

互為依託 發展旅遊助推鄉村振興

【畫外音】走進餘干縣楊埠鎮湯源村,綠樹成蔭,風景如畫,一棟棟充滿情調的民居讓人心曠神怡。而在幾年前,這裡還是一個遠近聞名的貧困村,隨處可見破敗的空心房。通過秀美鄉村建設,湯源村的人居環境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發展成為當地一個有名的鄉村旅遊點。近年來,楊埠鎮以建設「文旅小鎮、美麗楊埠」新農村為目標,先後建成了塔尾、湯源、箬源、河埠老街等美麗鄉村示範點,實現貧困戶脫貧增收、鄉村人居環境大變樣和旅遊產業有模樣的多贏效果。

主持人:除了沿湖的精品旅遊線路,餘干的鄉村遊近年來也成為一大亮點,楊埠鎮便是其中的先行者。這是如何取得突破的呢?

董德亮:楊埠鎮位於縣城與黃金埠鎮之間,搞農業資源不足,搞工業基礎薄弱,以前發展相對落後。2016年之後,我們通過到浙江等地學習,發現當地很多地方也缺乏旅遊資源,但是通過無中生有、移花接木,鄉村旅遊搞得有聲有色。這些年,我們努力更新幹部觀念,確立全力發展鄉村旅遊、實現鄉鎮經濟轉型的思路。

搞鄉村旅遊,最大的難題是資金從哪裡來,而秀美鄉村建設正好給了我們一個契機。通過上級部門的資金支持,我們每年打造一個秀美鄉村點,目前已經基本形成了一條鄉村旅遊環線。在秀美鄉村建設中,我們注重集約使用資金,不搞千篇一律的形象工程,而是根據每個村莊的特色,利用現有資源打造風景各異、古香古色、生態優美的鄉村旅遊點。

主持人:發展鄉村旅遊和秀美鄉村建設相結合是楊埠鎮的特點,這一模式有什麼好處?

董德亮:秀美鄉村建設容易管理難,只有通過發展鄉村旅遊,才能實現良性循環。如果沒有秀美鄉村建設帶來的人居環境改變,鄉村旅遊就沒有依託和基礎;而如果沒有旅遊帶來的人氣,秀美鄉村也不能解決後期管理的難題,實現可持續發展。我們想方設法把兩者結合起來做,從而達到1加1大於2的效果。

主持人:我們都知道,餘干縣去年成功脫貧摘帽。那麼發展鄉村旅遊,對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有哪些推動作用呢?

曹國新:旅遊業是綠色產業、幸福產業、富民產業,能夠帶動脫貧攻堅,助推鄉村振興,帶動百姓致富。國內已經有很多案例,讓貧困戶就地吃上旅遊飯,是脫貧致富的好路徑。通過發展全域旅遊,可提供大量就業崗位,有利於做旺農村人氣,有利於推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人居環境改善,助推全民創業和貧困戶增收,對鄉村振興來說意義重大,具有不可估量的綜合效益。

盧龍嬌:以前我和丈夫一直在杭州一家服裝廠務工,過著平淡而又幸福的生活。可是天有不測風雲,2014年,公公得了尿毒症,原本安穩的小家庭一夜之間變成了貧困戶。我也只好放棄外出務工,回家照顧老人和孩子。幸運的是,這幾年,正好趕上湯源村搞秀美鄉村建設,我們村的環境和面貌大變樣,以前的舊房、危房、空心房如今變成了特色民居,村裡成了小花園,遊客絡繹不絕。上饒三清女子文學社還在村裡駐點,辦了一個莊園書屋和民宿,我被聘用為管理員,同時還擔任村裡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員,每月固定收入有3000多元。感謝黨和政府的扶貧好政策,多虧了秀美鄉村建設和鄉村旅遊的發展,現在我家不但脫了貧,我還成了村裡的婦女主任,家庭事業兩不誤,日子比以前在外務工時過得還舒暢。

主持人:通過發展鄉村旅遊,近年來餘干農村地區還有哪些可喜的變化?

蔡美芳:餘干縣提出要打造南昌市民休閒的後花園,依託主幹道沿線的鄉村旅遊示範點,引導湖區的鄉村重點做活「水」文章,引導山區的鄉村做活「山」文章,打造一批「看得見山水、記得住鄉愁」的鄉村旅遊景點,除了楊埠鎮外,鄉村旅遊點如今已經遍布餘干全縣。瑞洪鎮東源村、黃金埠鎮胡家洲村等也已成為鄉村旅遊特色村;縣城郊區的玉亭鎮冕山村,農家樂數量已達數十家;白馬橋鄉高塘村遊樂園,每到周末都會成為親子遊玩的快樂天堂。

轉型升級 讓旅遊成為富民產業

【畫外音】楊埠鎮河埠老街是一條歷史悠久的老街,沿街商鋪數十家,每到周末這裡就成為附近地區的黃蠟石交易集散地。最近,經過精心改造、修舊如舊,這條老街的面貌讓人耳目一新。而在老街附近,工人們正在加班加點精心建設。今年,當地引進專業旅遊企業,投入3000萬元對老街及周邊進行統一改造提升。

主持人:現在各地都在發展鄉村旅遊,但是真正打響的鄉村旅遊品牌並不多。楊埠鎮打算怎樣做出特色,吸引更多旅遊人氣?

董德亮:基層政府缺乏旅遊行業資源和相應管理能力,如果單純依靠村民自我管理,單打獨鬥沒有規模,觀念不行跟不上市場,亟須先進的理念來引導。因此,政府不能大包大攬,一定要交給專業機構和企業來做,通過市場化運作,形成良性循環。

楊埠鎮通過這幾年的建設,基礎設施初具規模,秀美鄉村初見成效,正是有這些基礎,才能吸引有實力的民營企業進駐。我們政府要自覺做好服務,給企業當幫手。現在我們已將老街和湯源村整體打包,未來每年秀美鄉村改造一個點,鄉村旅遊就增加一個點,力爭全鎮鄉村旅遊統一運營、整體打造。

唐小云:河埠老街是餘干最有底蘊的老街,光靠這條老街搞文旅,吸引力還不夠,必須提供更豐富的文旅產品及多樣化的業態,才能增加遊客的停留時間。我們想結合河埠老街的老糧站,深化周邊產業鏈,打造成知青年代特色文旅小鎮,再串聯附近的鄉村旅遊點,通過改造民居、引進知名民宿品牌,讓遊客在楊埠住得舒心、玩得開心、吃得放心。同時,也能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帶動當地老百姓參與進來,致富奔小康。

主持人:餘干縣發展旅遊產業已經有了很好的基礎,接下來打算怎麼做?

曹國新:餘干的旅遊產業正處在快速發展期,充滿蓬勃活力。下一步,建議打好鄱陽湖生態牌,做好生態旅遊、鄉村旅遊轉型升級,在景區建設、旅遊消費上實現高質量發展。

蔡美芳:我們要繼續完善旅遊線路,打造特色景區。投資7億多元的琵琶湖溼地公園元旦之後就可以開放,餘干又多了一個文化旅遊新地標;大明花海的熊貓館明年就能建成,這是我們繼江豚之後迎來的又一個國寶動物;隨著河埠老街等鄉村旅遊項目明年改造完成,餘干的旅遊亮點會越來越多。未來,我們要積極引導旅行社,依託省城和周邊城市的客源地,打造餘干兩日遊和鄉村旅遊休閒遊,歡迎大家多來餘干,賞花、觀鳥、品嘗美食,體驗夢裡鄉村!

民聲之獨奏曲

漁民上岸當上金牌導遊

本報記者徐黎明

12月19日,周六。鄱陽湖畔的忠義文化園厚重的歷史文化和建築引人入勝,吸引一批批遊客前來參觀。袁田娟頭戴麥克風,腰掛擴音器,向遊客講述「鄱陽湖大戰」的歷史。這名年輕的漁家姑娘,自從這個鄉村旅遊點開業後,經過3個月的集訓,如今已是景區金牌導遊。

餘干縣康山鄉府前村依鄱陽湖而建,是典型的江南小漁村,已有800餘年的歷史,全村284戶有90%的人從事與漁業有關的工作,有100多艘漁船。早在兩年前,這個古老漁村的漁民就陸續上岸轉產。特別是從今年1月1日起,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和鄱陽湖開始實行漁業禁捕,所有漁民收起漁網,開始新的生活。

袁田娟今年27歲,祖祖輩輩都是漁民。2018年,餘干縣大力發展生態旅遊,以府前村附近的忠臣廟景區為依託,重點打造忠義文化園景區,引導漁民轉產轉業。袁田娟幸運地成為景區一名導遊,月工資3000多元。當年,村裡有30多人被招錄為該景區的員工,實現家門口就業,還有「五險一金」。

「政府將符合條件的退捕漁民納入相應的社會保險範圍、做到應保盡保,依託國家4A級景區,抓好退捕漁民轉產安置和生計保障這個根本。」康山鄉政府負責人說,為了讓遊客停下來、住下來,當地對府前村進行秀美鄉村改造建設。為了支持漁民上岸,鄉政府作出了景區商業街店租免三年、景區日常維護、表演項目等一系列優先漁民就業的措施。

「有些漁民上岸後,把家裡的房子改成農家樂,接待看湖觀鳥的遊客,年收入超過5萬元。」袁田娟說,昔日漁村成為景區後,村民的生活變樣了。

鄉村旅遊景點帶火小吃攤

本報記者徐黎明

每到傍晚,家住餘干縣玉亭鎮徐灣村的王美榮,將移動餐車停靠在省3A級鄉村旅遊點冕山村,在城管部門劃定的小吃經營區擺攤。

王美榮今年44歲,小時候因病致左下肢殘疾。早年,王美榮在縣城經營一家小吃店,丈夫徐開國在建築工地裝模板。但是,小吃店還沒開滿兩年就停業了,徐開國的工作也時有時無,一家人生活陷入困境。2016年,王美榮一家被納入精準扶貧戶。

「光是村裡的農家樂、採摘園等旅遊配套項目,就安排了村裡所有閒置勞力實現家門口就業。」冕山村黨支部書記徐良顯告訴記者,冕山村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毗鄰冕山公園,綠樹掩映,環境優美。2017年,冕山村大力發展鄉村旅遊,緊扣「歷史文化」「美食文化」「吳芮文化」等元素重點打造了軍事古城、螞蟻廣場和廉善廣場來展現厚重的人文歷史。美麗鄉村立即引來大批遊客,一年時間裡冕山村開辦了近20家農家樂。

看到紛至沓來的遊客,王美榮決定幹老本行。她花了兩萬多元購買移動餐車和烹製設備,在冕山村經營「王姐油炸小吃」燒烤攤。「王姐做出來的食品,特別鬆脆,別有一番風味,價格也實惠。」常來景點遊玩的縣城居民小廖說。

王美榮一天出攤4個小時,能賺到100多元,雙休日和節假日賺錢更多。「這要感謝美麗鄉村景點帶來的人氣,讓我的小吃攤有財氣。」王美榮盤算著,有錢了,下一步要對自家的三層樓房進行外牆裝修了。

民聲之迴響音

理念一變天地寬

朱華

生態、風光、古色、美食……說起來,餘干的旅遊資源其實不可謂不豐富,又背靠省會南昌,可以說是發展全域旅遊興業富民的一方熱土。可是,為什麼這些年餘干旅遊搞得有聲有色,而在以前卻默默無聞,甚至被人稱為「旅遊空白區」?這其中最大的區別,就在於發展理念。

其實,旅遊本質是一種體驗經濟,守著景點賣門票的發展思路已經過時了。一個地方值不值得去玩,先天資源是基礎,後天開發是關鍵。為什麼江浙地區的鄉村旅遊走在全國前列,為什麼一個小小的莫幹山可以雲集上千家民宿?顯然並不是因為那邊旅遊資源最出眾,而是因為那裡靠近最大的旅遊客源地,又有著先進的發展理念指導,旅遊開發走在別人前頭,能夠真正對接甚至製造市場需求。

通過更新理念,短短4年間,餘干縣旅遊產業「從無到有」實現快速發展,雖然規模和總量與旅遊強縣還有差距,但是做出了自己的特色,未來發展潛力不可估量。對於我省很多旅遊開發落後的地區來說,餘干縣的轉型發展經驗值得借鑑。

在餘干縣的各個鄉鎮中,楊埠鎮的鄉村旅遊是一個值得關注和研究的案例。面對缺乏旅遊資源、先天基礎薄弱的困難,該鎮通過積極更新觀念,制定科學發展規劃,把握秀美鄉村發展契機,讓這裡成為當地鄉村旅遊的先行者和模範鎮。

這充分說明,發展的關鍵在於理念。主政者不能總是抱著老觀念,因循守舊、故步自封,要敢為人先,摸準政策,把握機遇,沒有條件也能創造條件。敢想敢幹,一切皆有可能。

相關焦點

  • 秀美鄉村 引客富民 餘干「從無到有」 發展全域旅遊
    2016年之後,我們通過到浙江等地學習,發現當地很多地方也缺乏旅遊資源,但是通過無中生有、移花接木,鄉村旅遊搞得有聲有色。這些年,我們努力更新幹部觀念,確立全力發展鄉村旅遊、實現鄉鎮經濟轉型的思路。搞鄉村旅遊,最大的難題是資金從哪裡來,而秀美鄉村建設正好給了我們一個契機。通過上級部門的資金支持,我們每年打造一個秀美鄉村點,目前已經基本形成了一條鄉村旅遊環線。
  • 【智博會】最受歡迎的重慶火鍋店是哪家 富民銀行聯手客如雲智博會...
    受訪者供圖 華龍網 發  華龍網8月21日12時17分訊(首席記者 佘振芳 實習生 唐李琳)近日,記者從兩江新區了解到,重慶富民銀行聯手客如雲打造了中國餐飲大數據,多維展現新時代中國餐飲現狀,提出了中國餐飲指數。據悉,該數據將於智博會期間發布。
  • 蕉坑鄉有序推進秀美鄉村建設
    蕉坑鄉有序推進秀美鄉村建設 2020-12-23 18: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優居強村興產富民:解碼宿豫鄉村振興
    薄霧籠罩的幸福大道 宿豫區委宣傳部供圖沿著幸福大道一路向東,紅色塑膠慢行道蜿蜒向前,不遠處便是「中國美麗鄉村」梨園灣。鄉村振興,要「面子」,也要「裡子」。自2018年啟動農房改善三年行動以來,按照「優居強村興產富民」的思路,宿豫區統籌推進農房改善與產業發展、富民增收、基層治理等各項工作,不斷加快鄉村振興步伐。預計到今年底,全區所有低收入人口、經濟薄弱村脫貧鞏固率達100%,集體經濟收入超50萬元強村達70%。
  • 小港鎮進一步開展秀美鄉村提升工作
    小港鎮進一步開展秀美鄉村提升工作 2020-12-12 17: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大道康莊」江蘇篇 優居強村興產富民:解碼宿豫鄉村振興
    薄霧籠罩的幸福大道 宿豫區委宣傳部供圖   沿著幸福大道一路向東,紅色塑膠慢行道蜿蜒向前,不遠處便是「中國美麗鄉村」梨園灣。   鄉村振興,要「面子」,也要「裡子」。自2018年啟動農房改善三年行動以來,按照「優居強村興產富民」的思路,宿豫區統籌推進農房改善與產業發展、富民增收、基層治理等各項工作,不斷加快鄉村振興步伐。預計到今年底,全區所有低收入人口、經濟薄弱村脫貧鞏固率達100%,集體經濟收入超50萬元強村達70%。
  • 大同│特色鄉村遊展富民新畫卷
    大同│特色鄉村遊展富民新畫卷 2020-07-09 17: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江西安遠:環境整治建設秀美鄉村
    圖為:天心鎮組織全體鎮村幹部、保潔員和公路養護員,對全鎮環境衛生進行集中清潔,杜克洪 攝為改變城鄉「髒亂差」現象,進一步美化淨化環境衛生,提高村民環保意識,建設秀美宜居鄉村。
  • 「大道康莊」江蘇篇 優居強村興產富民:解碼宿豫鄉村振興 | 人民網
    薄霧籠罩的幸福大道 宿豫區委宣傳部供圖   沿著幸福大道一路向東,紅色塑膠慢行道蜿蜒向前,不遠處便是「中國美麗鄉村」梨園灣。   鄉村振興,要「面子」,也要「裡子」。自2018年啟動農房改善三年行動以來,按照「優居強村興產富民」的思路,宿豫區統籌推進農房改善與產業發展、富民增收、基層治理等各項工作,不斷加快鄉村振興步伐。預計到今年底,全區所有低收入人口、經濟薄弱村脫貧鞏固率達100%,集體經濟收入超50萬元強村達70%。
  • 2017年列為縣秀美鄉村示範點,全力打造最美鄉村的老下村
    老下村,上饒汪家鄉政府、坑邊村委會所在地,地處德昌、昌萬交通樞紐帶,面積1.6平方公裡,98戶,398人,地域條件得天獨厚,自然環境山水融合,2017年列為縣秀美鄉村示範點,
  • 江西高安:建設宜居鄉村 做活「秀美」文章
    中國青年網宜春12月19日電 新綠化的村莊、新美化的院牆、乾淨整潔的農舍旁各式各樣的文化牆……走過一座小橋進入江西省宜春高安市文昌火堎村,最吸引目光的是許多白色小樓的外牆上畫滿了精緻又創意的手繪,給寧靜、休閒的鄉村田園帶來了活力與雅致。
  • 廣豐區委書記胡心田專題調研美麗集鎮、秀美鄉村建設
    中國江西網/上饒頭條客戶端訊 通訊員曾萍豔 徐嵩沅報導:7月12日下午,廣豐區委書記胡心田來到大南鎮、湖豐鎮、洋口鎮、橫山鎮、毛村鎮等地,現場調研指導美麗集鎮、秀美鄉村建設工作。他強調,要以群眾需求為工作方向,因地制宜,加強項目規劃設計,在「時間服從質量」的基礎上,搶抓時間節點,高標準、高質量推進美麗集鎮和秀美鄉村建設。
  • 永安鄉黨委書記、鄉長帶隊赴威家鎮積餘村參觀學習秀美鄉村建設
    九江新聞網訊(淦曦)4月16日上午,永安鄉黨委書記代大勇、鄉長鄧鵬程帶隊赴廬山市威家鎮積餘村參觀學習秀美鄉村建設工作。參觀學習組實地參觀了積餘村的秀美鄉村建設,並通過座談會詳細聽取了威家鎮相關負責人介紹積餘村具體建設的情況,同時就秀美鄉村建設進行了交流探討。
  • 封面故事丨曹軍:鄉村旅遊做活富民大文章
    景村聯建,山葉口村正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鄉村+旅遊」道路。本人供圖如何借勢景區發展,做活富民大文章成為曹軍上任以來的頭等大事。 「我們要把村莊當做景區去打造。」曹軍從村裡實際出發,明確了「村莊景區化、農業旅遊化、農宅特色化」的發展思路。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養魚治水鄉村美 生態富民好景長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養魚治水鄉村美 生態富民好景長——江蘇省海安市墩頭鎮打造新時代美麗鄉村水生態環境樣本慈善公益報(本報記者 王學軍 通訊員 周強)水花四濺,魚兒歡騰,一條條七、八斤的鰱魚在村民懷中撲騰
  • 一個省定貧困縣的特色產業扶貧富民之路
    一個省定貧困縣的特色產業扶貧富民之路 2020-12-18 11:11:08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該縣把特色產業扶貧作為頭號富民工程,在特色種養業、農產品加工業、鄉村旅遊和電商等產業上下功夫,走出一條產業高質量發展富民新路。2019年5月21日,該縣被山西省委、省政府批准正式退出貧困縣。
  • 一大波美圖來襲——開州鄉村風景美如畫
    今天瀟瀟妹獻上一大波美圖我們一起來看看咱們的美麗鄉村走進重慶市開州區大進鎮,展現在眼前的是一片靜怡之美:遠山如黛、河水清澈,整齊的河堤,寬敞的廣場,時尚氣息濃鬱。記者了解到,這個昔日的深度貧困鄉鎮已搖身一變,散發出別樣的魅力。
  • 橫峰「秀美鄉村」蝶變記-上饒日報-上饒數字報-上饒新聞網
    餘琳 薛南 本報記者 蔣學華 文/圖核心導讀  橫峰,一個因全面推進秀美鄉村建設而大放異彩的地方。當良好的鄉村生態搭上鄉村振興戰略快車後,鄉村旅遊、休閒、度假等農村經濟新業態也應運而生。活起來的山山水水不僅讓橫峰人找到了撬起未來幸福的支點,也讓橫峰找到了鄉村生態與經濟振興之間的轉化通道。
  • 曾經走進央視,玉山這個村打造4A鄉村旅遊景區
    近年來,四股橋鄉以黨建工作為統領,以脫貧攻堅為抓手,將該村的基礎建設、產業發展、文化繁榮和生態環境保護有機結合,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堅持「面子」與「裡子」一起抓、堅持上下齊心建家園,從基礎設施、公共服務、村容村貌、園林綠化、富民產業、村風民風等各個方面入手,共投入3000多萬元,把一個過去的山區貧困村打造成了基礎設施完善、服務功能齊全、文化氛圍濃厚、特色風貌彰顯、環境衛生整潔的宜居、宜業
  • 沿著總書記春節足跡 探訪旅遊扶貧富民路 - 山東文旅門戶網站 山東...
    三家村曾是建檔立卡貧困村,當地積極發展鄉村旅遊等,於2017年實現脫貧摘帽。習近平在與村民座談時指出,鄉親們脫貧只是邁向幸福生活的第一步,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  2020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旅遊業是產業扶貧的重要方式,發揮著獨特的扶貧富民作用,成為很多貧困地區群眾邁向幸福生活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