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美鄉村 引客富民 餘干「從無到有」 發展全域旅遊

2020-12-26 金臺資訊

■策 劃:李新科 李 穎 尹曉軍

■本期執行:朱 華 徐黎明

■攝 像:胡國波 章華文 趙 影

■主持人:餘干縣電視臺 朱瑋鍇

■嘉賓:

曹國新 江西財經大學江西旅遊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董德亮 餘干縣楊埠鎮黨委書記

蔡美芳 餘干縣文廣新旅局副局長

唐小雲 江西漫大媽旅遊有限公司總經理

盧龍嬌 餘干縣楊埠鎮湯源村婦女主任

以前,提到鄱陽湖區的餘干,人們總是會想到貧困縣、農業縣。如今,餘干不但成功脫貧摘帽,還在旅遊產業發展上有聲有色,讓人刮目相看。

近年來,餘干縣提出打造「湖光山色最美縣」的發展目標,瞄準全域旅遊蓄勢發力,立足生態優勢,盤活旅遊資源,緊抓景區建設,助力鄉村振興,旅遊產業實現從無到有、由小做大、由弱變強。

目前,全縣已建成2個國家4A級景區,1個國家3A級景區, 2個省級旅遊風情小鎮,2個省4A級鄉村旅遊點,31個省3A級鄉村旅遊點,以及數十個大型農家樂項目,旅遊產業已初具規模。康山大堤賞江豚,鄱陽湖畔觀候鳥,大明湖邊逛花海,農家樂裡品美食,秀美鄉村休閒遊,如今已經成為很多遊客到餘干來的必玩項目。

民聲之交響樂

從零開始 駛入旅遊發展快車道

【畫外音】在餘干縣康山墾殖場沙湖,成群結隊的白鶴,或亭亭玉立,或翩翩起舞,遠處一群攝影愛好者正扛著「長槍短炮」拍攝白鶴的曼妙身姿。在不遠處的康山大堤江豚灣,不少遊客慕名而來等候在這裡,希望能一睹江豚的風採。在當地農民開辦的農家樂裡,遊客們品嘗著餘干辣椒炒肉、餘干豆腐、紅燒甲魚等地道農家菜,大呼過癮。

主持人:作為人們印象中的傳統湖區農業縣,餘干縣為什麼會確立重點發展旅遊業、打造「湖光山色最美縣」的思路?

蔡美芳:我們都知道,餘干是一座伴湖而生的千年古邑,是一座崇文尚義的忠義名城,是一個花開成海的夢裡水鄉,也是一個讓人流連忘返的美食之鄉。然而,在2017年之前,餘干縣豐富的旅遊資源並沒有得到有效開發,是一個「旅遊空白區」。最近幾年,隨著鄱陽湖生態保護工作加強和禁漁政策的推行,作為湖區傳統農業縣,餘干縣迫切需要加快轉型升級的步伐,而利用現有資源發展旅遊業就成為必由之路。

曹國新:旅遊產業是綜合解決城鄉風貌、基礎設施、地方形象、本地就業與消費的綜合抓手,對地方持續發展意義重大。餘干縣位於鄱陽湖畔、大南昌都市圈,秀麗的自然風光、良好的生態資源、豐富的歷史文化、便捷的交通區位等都是發展旅遊業的巨大寶藏,具備打造「湖光山色最美縣」的基礎。餘干是身在金山,手捧金飯碗,要打的是湖光山色資源牌,要發展的是生態旅遊產業。

主持人:餘干旅遊產業基礎薄弱,這些年如何「從零開始」加快發展?

蔡美芳:旅遊產業發展要從無到有,必須突出重點,不能面面俱到。餘干縣委、縣政府確立了「三湖四線」總體布局,三湖指的是鄱陽湖、大明湖和琵琶湖,四線指的是鄱陽湖大道、餘黃一級公路、昌萬公路、朱宋線。只有先把整體框架搭起來,把產業龍頭昂起來,才能從點到線再到面,推動全縣的旅遊產業大發展。

旅遊產業要想實現彎道超車,必須找準定位和突破口,打造核心旅遊線路。餘干縣旅遊資源最豐富的地方在鄱陽湖沿岸,近年來,餘干縣陸續引進了一批有實力、有經驗的企業前來投資,計劃投資近百億元,建設15個旅遊重點項目,打造一條長100公裡的鄱陽湖最美旅遊環線,其中包括忠義文化園、田園鄱陽湖、大明花海、江豚灣等特色景點。

互為依託 發展旅遊助推鄉村振興

【畫外音】走進餘干縣楊埠鎮湯源村,綠樹成蔭,風景如畫,一棟棟充滿情調的民居讓人心曠神怡。而在幾年前,這裡還是一個遠近聞名的貧困村,隨處可見破敗的空心房。通過秀美鄉村建設,湯源村的人居環境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發展成為當地一個有名的鄉村旅遊點。近年來,楊埠鎮以建設「文旅小鎮、美麗楊埠」新農村為目標,先後建成了塔尾、湯源、箬源、河埠老街等美麗鄉村示範點,實現貧困戶脫貧增收、鄉村人居環境大變樣和旅遊產業有模樣的多贏效果。

主持人:除了沿湖的精品旅遊線路,餘干的鄉村遊近年來也成為一大亮點,楊埠鎮便是其中的先行者。這是如何取得突破的呢?

董德亮:楊埠鎮位於縣城與黃金埠鎮之間,搞農業資源不足,搞工業基礎薄弱,以前發展相對落後。2016年之後,我們通過到浙江等地學習,發現當地很多地方也缺乏旅遊資源,但是通過無中生有、移花接木,鄉村旅遊搞得有聲有色。這些年,我們努力更新幹部觀念,確立全力發展鄉村旅遊、實現鄉鎮經濟轉型的思路。

搞鄉村旅遊,最大的難題是資金從哪裡來,而秀美鄉村建設正好給了我們一個契機。通過上級部門的資金支持,我們每年打造一個秀美鄉村點,目前已經基本形成了一條鄉村旅遊環線。在秀美鄉村建設中,我們注重集約使用資金,不搞千篇一律的形象工程,而是根據每個村莊的特色,利用現有資源打造風景各異、古香古色、生態優美的鄉村旅遊點。

主持人:發展鄉村旅遊和秀美鄉村建設相結合是楊埠鎮的特點,這一模式有什麼好處?

董德亮:秀美鄉村建設容易管理難,只有通過發展鄉村旅遊,才能實現良性循環。如果沒有秀美鄉村建設帶來的人居環境改變,鄉村旅遊就沒有依託和基礎;而如果沒有旅遊帶來的人氣,秀美鄉村也不能解決後期管理的難題,實現可持續發展。我們想方設法把兩者結合起來做,從而達到1加1大於2的效果。

主持人:我們都知道,餘干縣去年成功脫貧摘帽。那麼發展鄉村旅遊,對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有哪些推動作用呢?

曹國新:旅遊業是綠色產業、幸福產業、富民產業,能夠帶動脫貧攻堅,助推鄉村振興,帶動百姓致富。國內已經有很多案例,讓貧困戶就地吃上旅遊飯,是脫貧致富的好路徑。通過發展全域旅遊,可提供大量就業崗位,有利於做旺農村人氣,有利於推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人居環境改善,助推全民創業和貧困戶增收,對鄉村振興來說意義重大,具有不可估量的綜合效益。

盧龍嬌:以前我和丈夫一直在杭州一家服裝廠務工,過著平淡而又幸福的生活。可是天有不測風雲,2014年,公公得了尿毒症,原本安穩的小家庭一夜之間變成了貧困戶。我也只好放棄外出務工,回家照顧老人和孩子。幸運的是,這幾年,正好趕上湯源村搞秀美鄉村建設,我們村的環境和面貌大變樣,以前的舊房、危房、空心房如今變成了特色民居,村裡成了小花園,遊客絡繹不絕。上饒三清女子文學社還在村裡駐點,辦了一個莊園書屋和民宿,我被聘用為管理員,同時還擔任村裡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員,每月固定收入有3000多元。感謝黨和政府的扶貧好政策,多虧了秀美鄉村建設和鄉村旅遊的發展,現在我家不但脫了貧,我還成了村裡的婦女主任,家庭事業兩不誤,日子比以前在外務工時過得還舒暢。

主持人:通過發展鄉村旅遊,近年來餘干農村地區還有哪些可喜的變化?

蔡美芳:餘干縣提出要打造南昌市民休閒的後花園,依託主幹道沿線的鄉村旅遊示範點,引導湖區的鄉村重點做活「水」文章,引導山區的鄉村做活「山」文章,打造一批「看得見山水、記得住鄉愁」的鄉村旅遊景點,除了楊埠鎮外,鄉村旅遊點如今已經遍布餘干全縣。瑞洪鎮東源村、黃金埠鎮胡家洲村等也已成為鄉村旅遊特色村;縣城郊區的玉亭鎮冕山村,農家樂數量已達數十家;白馬橋鄉高塘村遊樂園,每到周末都會成為親子遊玩的快樂天堂。

轉型升級 讓旅遊成為富民產業

【畫外音】楊埠鎮河埠老街是一條歷史悠久的老街,沿街商鋪數十家,每到周末這裡就成為附近地區的黃蠟石交易集散地。最近,經過精心改造、修舊如舊,這條老街的面貌讓人耳目一新。而在老街附近,工人們正在加班加點精心建設。今年,當地引進專業旅遊企業,投入3000萬元對老街及周邊進行統一改造提升。

主持人:現在各地都在發展鄉村旅遊,但是真正打響的鄉村旅遊品牌並不多。楊埠鎮打算怎樣做出特色,吸引更多旅遊人氣?

董德亮:基層政府缺乏旅遊行業資源和相應管理能力,如果單純依靠村民自我管理,單打獨鬥沒有規模,觀念不行跟不上市場,亟須先進的理念來引導。因此,政府不能大包大攬,一定要交給專業機構和企業來做,通過市場化運作,形成良性循環。

楊埠鎮通過這幾年的建設,基礎設施初具規模,秀美鄉村初見成效,正是有這些基礎,才能吸引有實力的民營企業進駐。我們政府要自覺做好服務,給企業當幫手。現在我們已將老街和湯源村整體打包,未來每年秀美鄉村改造一個點,鄉村旅遊就增加一個點,力爭全鎮鄉村旅遊統一運營、整體打造。

唐小云:河埠老街是餘干最有底蘊的老街,光靠這條老街搞文旅,吸引力還不夠,必須提供更豐富的文旅產品及多樣化的業態,才能增加遊客的停留時間。我們想結合河埠老街的老糧站,深化周邊產業鏈,打造成知青年代特色文旅小鎮,再串聯附近的鄉村旅遊點,通過改造民居、引進知名民宿品牌,讓遊客在楊埠住得舒心、玩得開心、吃得放心。同時,也能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帶動當地老百姓參與進來,致富奔小康。

主持人:餘干縣發展旅遊產業已經有了很好的基礎,接下來打算怎麼做?

曹國新:餘干的旅遊產業正處在快速發展期,充滿蓬勃活力。下一步,建議打好鄱陽湖生態牌,做好生態旅遊、鄉村旅遊轉型升級,在景區建設、旅遊消費上實現高質量發展。

蔡美芳:我們要繼續完善旅遊線路,打造特色景區。投資7億多元的琵琶湖溼地公園元旦之後就可以開放,餘干又多了一個文化旅遊新地標;大明花海的熊貓館明年就能建成,這是我們繼江豚之後迎來的又一個國寶動物;隨著河埠老街等鄉村旅遊項目明年改造完成,餘干的旅遊亮點會越來越多。未來,我們要積極引導旅行社,依託省城和周邊城市的客源地,打造餘干兩日遊和鄉村旅遊休閒遊,歡迎大家多來餘干,賞花、觀鳥、品嘗美食,體驗夢裡鄉村!

相關焦點

  • 秀美鄉村 引客富民(圖)
    如今,餘干不但成功脫貧摘帽,還在旅遊產業發展上有聲有色,讓人刮目相看。近年來,餘干縣提出打造「湖光山色最美縣」的發展目標,瞄準全域旅遊蓄勢發力,立足生態優勢,盤活旅遊資源,緊抓景區建設,助力鄉村振興,旅遊產業實現從無到有、由小做大、由弱變強。
  • 全域旅遊時代 江蘇鄉村更美了
    如今像張先生這樣,江蘇將目光投向鄉村的遊客越來越多。 黃龍峴 全域旅遊時代,鄉村旅遊已經不再是簡單的發展農家樂,而被賦予了更多的價值與更大的使命,並已經成為一種促進區域綜合轉型發展的有效路徑。
  • 全域旅遊大發展 「壯族老家」展笑顏
    ▲上林縣大力發展小龍蝦產業,實現從無到有,目前全縣養殖小龍蝦達6000多畝。  近年來,上林縣以「壯族老家·養生上林」為形象定位,結合自身旅遊資源,突出重點,狠抓鄉村旅遊工作,統籌推進建設旅遊度假村、田園綜合體等,以宜居鄉村建設為契機,大膽創新、主動作為、多措並舉,摸索出了一條適合當地的全域旅遊大發展的新路子。
  • 踐行「兩山」理念 常州市溧陽全域旅遊撬動全域發展
    12月17日,文化和旅遊部在山東省威海市舉辦的「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推進全域旅遊、大眾旅遊發展」培訓班上,正式公布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名單。溧陽市委書記徐華勤代表全域旅遊示範區成功創建典型,介紹了溧陽以全域旅遊撬動全域發展的經驗,受到與會領導、專家的一致好評。
  • 廣安前鋒區把綠色當底色 發展全域旅遊助鄉村振興
    近年來,四川省廣安市前鋒區把綠色當底色,提出以全域旅遊為統領、生態康養為特色,著力打造「山水前鋒,養心福地」品牌,推動生態、文化、康養、旅遊深度融合發展,念好「山」字經、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態牌,為生態留白,給自然種綠,大力發展美麗經濟,努力打造成為讓城裡人嚮往,讓鄉村人依戀,讓遊人流連和「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田園生態型、秀美宜居之地。
  • 「重磅喜訊」石泉縣正式成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12月17日,文化和旅遊部正式公布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名單,石泉縣榜上有名,正式成為安康市首個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近年來,石泉縣始終把旅遊定位為富民強縣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創造性地踐行「兩山」理念,堅持走全域旅遊發展之路,立足山、水、洞、峽、灘、城、瀑等自然稟賦和鎏金銅蠶文化、鬼谷子文化等文化優勢,真抓實幹,實現了旅遊業從無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華麗轉身。
  • 上林縣:全域旅遊大發展 「壯族老家」展笑顏 - 縣區動態 - 廣西...
    上林縣大力發展小龍蝦產業,實現從無到有,目前全縣養殖小龍蝦達6000多畝。近年來,上林縣以「壯族老家·養生上林」為形象定位,結合自身旅遊資源,突出重點,狠抓鄉村旅遊工作,統籌推進建設旅遊度假村、田園綜合體等,以宜居鄉村建設為契機,大膽創新、主動作為、多措並舉,摸索出了一條適合當地的全域旅遊大發展的新路子。
  • 長子縣:助推全域旅遊持續「井噴」發展
    近年來,長子縣立足境內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以「金山銀山文化旅遊」為形象品牌,力促旅遊品牌創建、旅遊服務設施和旅遊發展質量提升,紮實推進全域旅遊和鄉村振興融合發展,助推全縣旅遊持續「井噴」發展——最美人間四月天,丹朱大地百花豔。
  • 潛山市:壯大民宿集群 發展「三富」產業 推進全域旅遊發展
    12月21日下午,市長梅耐雪到水吼鎮調研民宿產業發展,督辦「發揮『三富』資源優勢、做大做強鄉村旅遊」重點提案辦理工作。市委常委、天管會副主任塗高生及市文旅體局負責同志參加。調研中,梅耐雪詳細了解民宿產業和冰雪產業建設、運營情況,並與鎮村同志、經營業主就發展方向、市場前景、運營模式等進行交流探討。梅耐雪指出,民宿產業是發掘「三富」資源(富負氧離子、富鋅、富硒),發展綠色富民產業,促進全域旅遊和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切口」小,爆發力、牽動性強。
  • 發展全域旅遊 建設詩畫電白
    關鍵詞全域旅遊「十三五」期間,伴隨粵西集體邁入「動車時代」,濱海旅遊資源優勢成倍放大,電白髮展全域旅遊駛入快車道。圍繞打造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的目標,電白區加快旅遊業從「景點旅遊」向「全域旅遊」轉變,實現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推動旅遊業轉型升級加快發展。
  • 「山海蒼南」建全域旅遊示範區
    作為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蒼南縣全面打響「山海蒼南」全域旅遊品牌。今年1至9月,蒼南旅遊接待總人數達820萬人次,同比增長41%;旅遊總收入66億元,同比增長29%。   蒼南發展全域旅遊時,突出旅遊「第一服務業」地位,構築全域旅遊發展空間布局,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打造全域旅遊產品體系,高標準編制旅遊規劃,致力培育全域旅遊產品體系,積極打造核心吸引物。
  • 重現黃河文化風景線——清澗縣全域旅遊創新發展之路
    近年來清澗縣旅遊景點和鄉村旅遊快速發展,旅遊發展成為促進地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項目組在深入調研和分析的基礎上,研判清澗旅遊發展處於「分散式」發展向「極核式」發展的過渡階段,旅遊面臨資源缺整合、景區發展缺空間、交通缺體驗等核心問題,針對旅遊存在的現狀問題,項目組提出了「IP引領、廊道串聯、景村聯動」的三大發展戰略。
  • 唱響旅遊經濟「大豐模式」 江蘇大豐入選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2016年2月,鹽城市大豐區被列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2018年,文化和旅遊部向全國推廣全域旅遊發展的「大豐模式」,2019年,大豐被評為江蘇省全域旅遊示範區。隨著年底鹽通高鐵即將開通,大豐笑迎天下賓朋前來興遊,體味麋鹿之鄉的旖旎風光。
  • 南昌灣裡:全域旅遊「跑出」發展「加速度」
    從榮獲國字號招牌「中國天然氧吧」到大型商業綜合體琴街入駐,再到全市旅遊產業發展大會上簽約百億文旅項目——「樂灣裡」,無不說明灣裡正在開啟旅遊發展「加速度」。近年來,灣裡充分發揮政府引導和市場機製作用,依託旅遊資源種類多、分布廣、潛質強的基礎優勢,緊緊圍繞「打造山城融合,都市生態旅遊區」發展目標,不斷加大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大力實施「旅遊+」發展戰略,努力提升服務水平,著力構建「生態灣裡、康養福地、休閒高地」旅遊產品體系,旅遊產業實現從景區旅遊向全域旅遊轉變。
  • 常德石門縣:唱響「生態富民曲」 推進全域有機茶示範縣建設
    石門縣委、縣政府堅持「生態立縣、茶葉富民」的發展思路,通過產業培育、企業帶動、茶旅融合,讓茶產業在脫貧攻堅中挑大梁、唱大戲,加快了群眾脫貧致富步伐,唱響了一支「生態富民曲」。「我們依託茶產業,推進全域有機茶示範縣建設,努力讓一片小小的葉子成為石門扶貧、安農、富民的支柱產業。」石門縣人民政府副縣長譚本軍說。
  • 江蘇8地先後入選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一業興百業,全域旅遊這樣...
    該市將「1號公路」打造成全域旅遊的「主動脈」,這條365公裡長的公路,聯結起全市220多個鄉村旅遊點、62個美麗鄉村和特色田園鄉村,把原本分散的自然資源和鄉村景點綴連,造就了慶豐村、禮詩圩村等一個個「網紅村」,年綜合引流600萬人次,打通了全域旅遊的「神經末梢」。發展全域旅遊,也倒逼出城鄉資源轉型發展的新思路。
  • 鹽城市大豐區入選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名單
    12月17日,根據文化和旅遊部關於公布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名單的通知,共有97家單位認定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其中,鹽城市大豐區榜上有名。近年來,大豐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踐行「兩海兩綠」路徑,堅持把全域旅遊作為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著力構建「黃海溼地、鬥龍港、串場河文化、城市商貿休閒、美麗鄉村」五大旅遊產業集聚區。
  • 以梅為媒共創「梅」好生活——一顆楊梅撬動驛亭鎮全域旅遊向縱深...
    作為「四季仙果之旅」精品旅遊線路的重要驛站,驛亭鎮以《驛亭鎮休閒旅遊發展規劃》為引領,立足生態環境優美和旅遊資源豐富的優勢,按照全域旅遊發展要求,大打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這張牌。驛亭鎮黨委書記葉濤表示,抓住楊梅這一「牛鼻子」,將「二都楊梅」這一「美味名片」,與驛亭其他山水文化資源有效嫁接與融合,達到整體互推效果,為遊客營造風光、人文、生態、美食多重體驗,推進驛亭全域旅遊格局的形成。
  • 南寧市武鳴區繪就全域旅遊發展的美麗新畫卷
    2018年,武鳴被列入第一批自治區級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名單,武鳴區旅遊業發展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武鳴區以全域旅遊的新理念對旅遊業發展進行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創新性的提出「兩融導向,三化同步」的全域旅遊發展路徑,對空間布局,城鄉統籌,產品開發,產業融合,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市場營銷,共建共享,旅遊綜合管理等方面進行了系統的規劃,到2025年將實現武鳴區全域休閒化、景觀化、文旅一體、景城聯動、產旅互融、主客共享,將武鳴區建設成為我國著名的以壯文化為特色休閒旅遊目的地。
  • 左權縣通過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省級初審驗收
    近年來,該縣圍繞「發展全域旅遊、建設全景左權」思路,從規劃設計、基礎設施、體制機制、產品供給、公共服務等方面入手,推動全域旅遊發展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截至目前,左權縣擁有國家A級景區7個,其中4A級2個、3A級5個,省級3A級鄉村旅遊示範村2個,先後榮獲中國最美生態文化旅遊名縣、全國優秀生態旅遊縣等10餘項國家級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