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樹煌捐出鍾愛的石雕
近日,泉州華光職業學院舉行了一場捐贈儀式,洛陽鎮本地收藏愛好者黃樹煌將161尊古代石雕無償捐贈給該校古代石刻博物館。這批藏品包括石獅114尊、其他石刻47尊,是黃樹煌20多年來的珍藏。在他看來,這批古代石雕捐給學校能發揮更重要的作用,對研究當地古代石雕工藝乃至海絲文化更有價值。□本報記者 羅劍生 文/圖
出身武術世家 曾經為國出徵
52歲的黃樹煌身形健碩、孔武有力,同時又不失儒雅之氣,看起來比實際年紀年輕不少,這或許和他從小習武不無關係。
黃樹煌擁有著多重身份,他是華光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與華光文旅產業學院副院長、教授、研究員,同時擔任臺商區武術協會會長、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地術拳的代表傳承人。
他出生於一個武術世家。其先祖黃鳳南中過清末的武舉人,開過鏢局,武藝高強。至今位於洛陽鎮老街的黃氏祖厝內還有先祖留下押鏢的扁擔及刀槍等各種冷兵器,傳到他這一輩已是第六代。
黃樹煌說,在父輩的言傳身教下,家族每一代都有人習武,上一輩以其二伯武藝最高,他從6歲開始就跟隨二伯習武,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在不斷勤學苦練下,武藝有了長足進展,長大成人後,他又四處學藝,終有成就。2014年,臺商區首屆武術協會成立,他當選為會長,至今已是第二屆。
記者了解到,2019年9月份,黃樹煌擔任中國武術代表團團長兼領隊,率隊參加2019年韓國世界武術大賽,自己還一舉摘得南拳個人、團體兩塊金牌。
鍾愛石雕20載
只為圓孩時夢想
問起他收藏的初衷,黃樹煌告訴記者,從小生長在閩南大厝的他經常看到一些形態各異的石獅子被棄置,他感到十分惋惜。尤其讓他印象深刻的是,小時候鄰居建新房,將大門前一個有上百年歷史的石獅子敲碎,他看了心疼不已,心想以後有能力了,一定要保護這些老石雕。
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在福州市體委武術訓練中心當教練的黃樹煌被派到新加坡教武術,3年後回到家鄉經商。此時經濟上比較寬裕的他,開始著手實現童年的夢想——收藏古代石雕。此後一有空閒,他就來到泉州後城古玩街淘寶,和古玩界的許多人交上了朋友。為了得到心愛的藏品,他足跡走遍周邊的縣市區,甚至去過莆田。一次他在崇武鎮一位收藏假山的藏友家裡看到一個石獅子,愛不釋手,「工藝很漂亮,材質也好,達到了清乾隆年間的較高工藝水平」。於是黃樹煌請求藏友轉讓給他,可惜這尊石雕也是該藏友的心愛之物,受到婉拒後,黃樹煌遺憾而回。不過他並不死心,「軟磨硬泡」想盡辦法說服那位藏友。「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當他第6次登門拜訪後,藏友終於被他的誠心所感動,將石獅子轉讓給了他。
黃樹煌最近的一次收藏是在2個月前,惠安一位做盆景的藏友,將一尊罕見的柱獅贈送給他,令他興奮了很久。
漸漸地,黃樹煌收藏的古代石雕引起了同行的注意,不少藏友遠道而來參觀,有的甚至開出幾百萬元高價,但他仍不為所動。
藏品捐贈高校
發揮更大價值
黃樹煌常說,他收藏的石雕,放在博物館裡是文物,放在收藏家手裡是財富,放在倉庫裡就是一堆石頭。早在前幾年,他就萌生建立一個古代石雕博物館的想法,可是他向有關部門諮詢,實施起來困難重重,最後只好放棄。
目前臺商區正實施「海絲文化新區」戰略,突出「唐雕、宋橋、元港、明回」四大文化底蘊,進行文化提升。新冠肺炎疫情時間,泉州華光職業學院建設雲博物館,他決定將藏品全部捐贈給學校,捐贈的藏品中包括161尊古代石雕及老家具等物件近200件,「把我建立博物館的未了心願,讓高校來完成吧」。
記者在泉州華光職業學院古代石刻博物館看到,這批古代石雕造型各異,有的石獅表情嚴肅,有的憨態可掬,有的活潑可愛。它們以明清朝代居多,少數來自宋代、五代、南北朝,最久的據說來自漢代。對於每一尊藏品的來歷、出處、雕刻工藝,黃樹煌均了如指掌,充滿著感情。
捐贈當日,學校與泉州市文史界有關人士見證了這一時刻,並對收藏家黃樹煌的行為予以充分肯定與讚揚。有關人士表示,文化學術的傳承和美學價值的弘揚,是文物收藏、典藏及傳播的價值本質所在。能把藏品捐贈給高校用於修己度人,是文物品與藝術品的最好歸屬。
來源:今日臺商投資區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