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石雕因他而驕傲

2021-02-17 東方收藏雜誌

王經民,第七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惠安石雕」代表性傳承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高技能人才、首屆中國石雕藝術大師、國家一級/高級技師、高級工藝美術師。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客座教授、福建省商學院客座教授、國家一級/高級技師評委、中高級職稱評委等。現任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學會理事,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玉石雕專委會副主任,中國石材協會石雕石刻專委會副主任,福建省工藝美術學會副會長,泉州市惠安石雕傳習所所長,惠安縣新海峽石業藝術有限公司、惠安浩然古建園林工程有限公司藝術總監在我國著名僑鄉福建石獅的東部,距離海岸線大約兩公裡的地方,矗立著兩座具有典型閩南文化風格的建築——萬祥圖書館和萬祥幼兒園,紅牆朱瓦、白簷灰欄的設計風格莊重大氣,非常醒目,如今業已成為當地重要的地標式景觀。它們均由石獅鄉賢、福建萬祥集團、貴州董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蔡友平先生創辦和捐建,多年來為石獅的文化、教育事業發展做出了十分突出的貢獻。

萬祥圖書館,王經民設計,顏華新攝影

而鮮為人知的是,這兩座建築的設計都是出自目前惠安石雕界唯一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王經民之手,能夠集石雕藝術創作及建築設計之大成於一身且兩者皆擅,在現有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當中無出其右,堪稱福建省雕刻界和建築設計界當之無愧的領軍人物。

萬祥幼兒園,王經民設計,顏華新攝影

近日,我們與王經民大師進行了一場深度的對話。他謙遜而隨和,但談吐間的舉重若輕,能讓人感受到其巨大成就背後的艱辛和求索。從他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傳統工藝美術的悠遠和延續,能夠理解惠安石雕藝術民間根系的深廣和不朽。在今天看來,無疑是幸事一樁。福建惠安是我國著名的石雕之鄉,其鏤繁剔透、風靈雋雅的石雕藝術風格,乃是由濱海鑿石築屋的閩越先民文化與晉唐中原南遷文化交融所產生,與宮觀寺廟等建築藝術相伴相生,汲取晉唐遺風、宋元神韻、明清風範之精華,歷經千餘年的發展,已經成為南派石雕藝術代表和閩南文化瑰寶,2006年入選我國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而值得大書特書的是,惠安石雕幾乎承載了中國石雕藝術的半壁江山,我國第一座梁式海港大橋惠安洛陽萬安橋、國內現存最完整的丁字形石砌古城惠安崇武古城,以及北京人民大會堂、毛主席紀念堂、南京中山陵、中華世紀壇、臺灣龍山寺、臺灣鳳山五百羅漢、廈門南普陀、福州湧泉寺、泉州東西塔、馬六甲海峽鄭和雕像、日本鑑真和尚雕像等,都是惠安石雕的傑作,在中國乃至世界的工藝美術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廣受讚譽。2015年惠安摘得首個「世界石雕之都」稱號,可謂實至名歸。1967年2月,王經民出生在惠安溪底村,這裡歷來石雕、木雕人才輩出,是惠安石雕藝術的起源地之一,也是閩南房屋建築「皇宮起」營造技藝的重要發祥地,在業界享有「溪底派」的美譽。王經民的祖父王全春是民國時期名揚四方的大木匠,與當時享有「閩南第一木雕大師」之譽的王益順是同宗,早在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王全春就參與到臺灣龍山寺、孔子廟的建築工作當中,提升了惠安傳統建築營造技藝的知名度。他的父親王清標,則是開創了惠安石雕歷史新風尚的著名「捏剔師」,擅長打坯、放樣、安裝,是遠近聞名的能工巧匠,曾代表惠安工匠參與毛主席紀念堂的建設工作等。王清標也是最先運用「針黑白」手法,在石頭上演繹攝影技法的影雕創始人,影雕的發明標誌著石雕工藝進入純藝術化發展階段,這在石雕藝術史上是一個重要的突破,王清標的名字由此被寫進了中國石雕史和相關的教科書。每當說起這些,王經民的眼神都是熠熠生輝,這可是他們家族的榮耀啊!出生在這樣聲名顯赫的雕藝世家,王經民無疑是幸運的。王全春、王清標對後代的言傳身教,從藝術創作方面來說,在當地無疑是最好的。但令人欣慰的是,王經民始終秉承著對祖輩的敬畏之心,並不輕易以此輝煌家族史示人,也沒有在先人顯赫光環籠罩下裹足不前,而是一而貫之地保持專注與低調,徜徉在自己的雕刻世界之中。十九世紀德國音樂家舒曼有兩句名言:「沒有熱情,就不可能創造出任何真正的藝術作品」「藝術的三個死敵:平庸、千篇一律、粗製濫造」。我們在與王經民大師的交談中,能夠深刻感知到他旺盛的創作熱情、博取眾長的好學精神以及奇思妙想的實踐衝動。「石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15歲時王經民便開始了他的雕刻生涯,自從進入到石雕行業中來,他始終堅持一條原則,那就是讓作品說話。可以說,家鄉包羅萬象的文化薰陶、厚重剛強的山海品格,給予他寬廣的胸懷、不屈之血氣和堅韌的性格。王經民以法而無法、行止自如的雕刻技巧,胸襟若谷、豐富有力、因石施藝的藝術創作,賦予了作品強大的底氣和持久彌新的生命力。

且不必說他已掌握了雕刻的各種技藝,諸如雕撲、平直、打巧、鏤剔;也不必說他能夠熟練運用沉花、線雕、影雕、針黑白、浮雕、透雕、圓雕等表現手法,並將其恰到好處地運用於各式傳統建築和現代公共建築、庭院、園林及宗教建築的內外裝飾構件中去,這些是一般的高級工藝大師通過努力就可以具備的技能。我們讚賞的是,王經民在石雕技藝上絕對是創新型的人物。是他,首創將「針黑白」表現手法融入浮雕作品中,採用「壓地穩起」的低浮雕手法,把逐層的厚度壓縮到儘可能低,而浮雕的最高點與最低點相距很小,形體薄,起伏弱。層次接近,平凸性強。通過面部的磨光點綴,形成著色的效果,布局上更多強調繪畫的因素。在傳統的基礎上,王經民能夠根據不同的材質與不同的表現形式,融入現代雕刻元素,區別運用不同的工藝手法,在不同的環境空間創作各種個性鮮明、風格迥異的作品。真正的藝術是人通過智慧、心力和情感貫通之後的覺悟,也是其自我的昭示。王經民總說,藝術家要靠作品說話,口說無憑,沒有實打實的作品,如何讓人信服。

佛在心中,王經民作

王經民的雕藝之所以出神入化,除了遺傳基因和長年實踐的經驗積澱外,還在於藝術創作上虛心謙遜,善於接納他人良策。在生活中,他為人謙遜平和、低調內斂。他認真學習古典文學、藝術理論等文化藝術知識,努力為惠安石雕藝術創作汲養,務求作品內涵豐富,意蘊無窮。比如為了創作《孔子》,他讀《論語》;創作《熟能生巧》,他重翻初中課本讀歐陽修的《賣油翁》;他通讀《毛澤東選集》、鑑賞毛主席詩詞,力求準確把握《偉人毛澤東》雕塑的詩意與神韻。他自覺進修,通過函授,從景德鎮陶瓷學院美術系拿到了結業證書。他虛心求教,並對自己數十年的雕藝生涯從理論上進行了總結疏理——2010年4月,他的作品集《王經民石雕藝術:品味大師精品》由海潮攝影藝術出版社出版,惠安石雕人的石雕理論專著登上了雕塑美學研究的大雅之堂;2010年5月,中國楹聯出版社出版《石韻》,王經民在這本專著中對石雕文化研究的專業理論水平和行雲流水般的詩情文採,讓業內外的許多專家稱道不已;2011年7月,他的《大捏剔小打巧》論文在《海峽工藝美術》雜誌發表,傳統的石雕工藝被賦予最新穎最前沿的美學理念……

熟能生巧,王經民作

著名詩人餘世存先生說:「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這句話在王經民身上,可謂是恰如其分,沉澱多年,終究是厚積薄發——2012年,被文化部命名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惠安石雕」代表性傳承人,同年被授予首屆中國石雕藝術大師;2015年,被授予中國石雕十大年度藝術家;2016年,鑑於為我國文化藝術事業做出的貢獻,受表彰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17年,被授予2012至2017年度石雕石刻行業特殊貢獻獎;2018年,獲評第七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成為惠安石雕界首個獲此桂冠者,並且是目前的唯一一個。聲名鵲起的同時,王經民的作品也引起了廣泛的社會關注和追捧,《佛在心中》被中國國家博物館珍藏、《望月抒懷》《祈和》入選中國當代工藝美術雙年展、《如意彌勒佛》被福建省工藝美術珍品館珍藏、《精衛填海》被泉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珍藏、《如意彌勒佛》受邀參加臺中市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舉辦的「海峽兩岸雕刻藝術交流展」……這些成績的取得,無疑是對王經民數十年積累沉澱的最好註腳。

祈和,王經民作

面對取得的榮譽和社會各界的稱讚,王經民總說,「藝術品的價值體現不在於它的價格,而是要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在若干年後作品的署名被後人提起時,理當受到應有的尊重。」前面我們說王經民是幸運的,除了家學傳承、自身天分及勤學刻苦外,更重要的是他的成長和創業經歷,恰逢新中國改革開放偉大歷史進程的肇始和推進。壯闊東方潮深刻改變了中國,影響了世界,像王經民這樣拼搏奮進的弄潮兒,緊緊抓住了歷史機遇,沒有辜負這風起雲湧的數十年。

女媧補天,王經民作

1989年,年僅22歲的王經民就自主創業,創辦了「海峽石木雕工藝廠」,毅然把惠安石雕產業市場拓向我國寶島臺灣,以臺灣寺廟古建石刻為主營項目。在談及創業初期為何做這樣的抉擇時,王經民說,早在清代中期,惠安石雕便開始在臺灣廣為傳播,成為閩臺交往的重要內容。他的爺爺當年在臺灣做木工時得到當地人民的關照,父親也在臺灣出生並度過了童年時光,這一份珍貴的情感是兩岸一家親的真實寫照。自己有責任有義務讓惠安石雕這一中華文化的瑰寶成為聯繫兩岸親情的紐帶,為增進海峽兩岸的經濟、文化交流以及祖國和平統一大業做貢獻。

聽簫對月圖,王經民作

為此,每一件輸往臺灣的產品他都會嚴格把關、精雕細琢,保證質量,服務到位。因為作品精美絕倫、極富神韻,王經民也因此而被臺灣宗教界譽為「神鵰」,他打造的石雕精品和建造的雕藝工程分布於臺灣地區各縣市,成為臺灣許多宮觀寺廟、園林景觀、名勝古蹟的亮點,這裡面包括臺北松山慈佑宮、關渡宮、奉天宮、北港武德宮、桃園福隆宮、雲林鎮安宮、新竹全天宮、臺南慈濟宮等著名大寺廟。而臺南鄭成功博物館、臺北宗教博物館則慕其藝名,把他的多件作品作為館藏珍品。2003年,王經民為擴大經營相繼成立新海峽石業藝術有限公司、浩然古建園林工程有限公司,主要經營傳統石刻、宗教石刻、園林景觀雕塑、建築裝飾石材,同時具備園林古建築一級資質、建築幕牆和建築裝飾的二級資質、文物保護工程施工二級資質,並通過相關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環境管理體系認證、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證,還入選2007年福建省建築專業承包20強企業,全球石雕刻五星級供應商。除了開頭提到的萬祥圖書館和萬祥幼兒園外,崇武古城遊客中心、泉州田安大橋橋頭堡浮雕、泉州仙公山四方觀音閣、武夷山崇安大橋飾面石雕、廣東北滘鎮標誌性雕塑「北滘人」、武漢天堂文化生態園高20米四面觀音、黑龍江超越森林公園景觀雕塑、江蘇省南京博物館幕牆工程、蘇州高新廣場幕牆工程、臺灣臺北關渡宮寺廟工程、臺灣仁愛皇家內外裝修工程、江西省白圩鄉真牛廣場景觀工程、西安黃帝陵標誌性黃帝雕塑等等,這些都是王經民所屬公司的經典案例。

大鬧天宮,王經民作

此外,王經民從「現代流水線作業理念」得到啟發,把石雕生產按技工特長分工序流水線作業的科學管理流程,使工效極大提高,減輕工人勞動強度。在人文關懷的和諧環境中,提高了企業效益,增加了工人收入。「傳道,謂修己治人之道;授業,謂古文六藝之業;解惑,謂解此二者之惑。」王經民家學淵源,深諳技藝傳承的重大責任和使命,「對於雕刻藝術,我有傳遞下去的責任,不能讓自己原地踏步,才能擔得住這樣的責任。」這幾年,不管是參加學術研討,還是同行聚會、朋友交流,王經民的話題始終離不開惠安石雕該怎樣著眼於未來的發展問題。他的身影總是出現在惠安石雕文化推廣的第一線,不計較付出和辛勞,表現出了先鋒旗幟的大師風範。

日出東方井岡紅,王經民作

王經民的兒子王少卿也克紹箕裘,謹遵父輩家教,秉承大師教誨,大學畢業後回到家鄉幫助父親打理公司業務,父子齊心,致力於惠安石雕文化的傳承和發揚,深受社會各界好評和讚譽。

萬山紅遍,王經民作

雖然已把「溪底派」雕藝薪傳至第六代,隊伍龐大的弟子中也有數人成為省級工藝美術名人或大師,但王經民感覺傳統技藝在師徒間或家族中以口傳心授方式傳承已不合時宜,而現代化工廠內學徒又很難學到傳統石雕工藝的精髓。產業要做大做強,必須走出這個瓶頸。在注重惠安石雕技藝靜態保護的同時,還得解決好整個石雕行業後繼乏人、理論研究滯後的問題。在王經民看來,好的創作永遠離不開雕刻者手中的技和內心的藝,沒有文化的惠安石雕作品,面必然很窄,也沒有深度。要想尋求更好的發展,必須將卓越的雕刻技法修煉與豐厚的文化知識積累疊加在一起,從而才能形成獨特的風格和跨時代的產業進步。而且需要多方式多渠道帶領青年雕刻師多學習、多探討、多交流,才能把惠安石雕技術傳承下去,並發揚光大。

百鶴爭鳴,王經民作

為此,王經民經常配合各級相關部門承辦協辦各種雕刻賽事,力促從政府到民間重視藝術傳承、保護石雕這一珍貴文化遺產。依託惠安雕刻藝術研究會,積極組織承辦和協辦國內各項賽事和交流活動,如國際雕刻藝術節、惠安傳統雕刻大賽等。2008年,惠安縣新海峽石業藝術有限公司協辦全國高校畢業生「海峽杯」石雕創作營活動,藉助高校的藝術家,讓新思維新理念春風吹進企業車間。如今,走進「新海峽石藝」「浩然古建園林公司」,在古色古香、寬敞明亮的辦公樓上,你可以看到「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非遺傳承基地」「王經民大師工作室」「泉州惠安石雕傳習所」和幾家大中專學校「雕藝實踐基地」的牌匾。這些牌匾與「藝術鑄就品質、品質成就品牌、創新引領未來、未來映耀海峽」的標語相映生輝,彰顯王經民對扶掖石雕新人、科學發展惠安石雕文化的深謀遠慮和腳踏實地。

《東方收藏》雜誌(半月刊)、《收藏快報》(周報),福建日報報業集團主管,石獅日報社主辦,國內統一刊號:CN35-1301/G0。現為中國收藏家協會支持刊物、國家圖書館永久入藏刊物、國家文化檢索系統「CNKI」收錄刊物、華東地區優秀期刊,雅昌藝術網等業界門戶網站重點合作媒體

相關焦點

  • 惠安石雕的代表人物
    歷史上石雕名師多出自惠安崇武,又以蔣姓居多,其後人也多繼承祖業。本世紀初在臺灣還流傳著「無蔣不成場」之說。現在各地看到的清代中期自20世紀五十年代初的石雕名作,多數由崇武五峰村峰前村蔣姓雕匠藝人主持創作的。由於惠安雕匠藝人成名後,並不固守本地,常常身懷絕技,遠赴他鄉甚至海外創業,因此,對他們的傳承譜系的研究整理上難盡其詳。
  • 惠安石雕之沒落與發展
    在機器逐漸取代人力的年代,福建惠安打石師傅劉洪凱鬼斧神工的石雕技術更顯不凡,在七十歲的高齡,對石雕藝術的至今不放棄的精神彌足珍貴。他是泉州市惠安縣東橋村碩果僅存的石雕師傅,最近他被評為為惠安石雕優秀匠人,並且曾在2013年就獲得了2015年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銀獎。榮耀加身,雖然欣喜,但眼看石雕師傅逐漸凋零,擔心將後繼無人,石雕技術將沒落而斷根。
  • 惠安石雕代表性傳承人劉國文——在石頭上雕刻夢想的人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惠安石雕重煥生機,2003年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授予惠安「中國石雕之都」稱號;2006年惠安石雕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3年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予惠安縣「中國雕刻藝術傳承基地」牌匾;201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手工藝理事會」授予惠安「世界石雕之都」的稱號。
  • 【神遊】福建泉州惠安崇武古城之石雕
    結果第二天我包了他的車,來回大約80公裡吧,整整一個上午,他只要了我120元。當然,那是十二年前的事兒啦。這批塵封了十二年的片子得以重現,要感激我的號朋友香港的品牌專家王翔生教授,他話費精力與財力恢復了我的一個存儲硬碟。謝謝。當時的辛苦還原出來,成就了我的又一次神遊。
  • 在惠安科山,有這麼一座石雕門樓牌坊
    惠安科山,雖然只是一個小小山,但卻是惠安人都會去的一個地方,你會發現整座山卻有很多歷史古蹟,各大小寺廟。青山寺。蓮花塔,革命紀念碑。治水亭,入口處的石雕大門,各種各樣的雕塑,都是來自惠安工匠們的雕琢而成的石雕。
  • 崇武古城二站式:不能錯過的三種美景——石雕、惠安女子和海岸線
    在崇武古城,有三種景色是一定要看的,那就是石雕、惠安女子和優美海岸。漫步古城,可以看到敦實厚重的古城牆,技藝精湛的石雕,還有那風情萬種的惠安女子。此外,還有奇幻迷人的壯觀海景和異彩紛呈的民間習俗,這些數不盡的景觀景致充分展示了崇武古城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 「崇武」就是「崇尚武備」的意思,軍事防禦是古城建造的第一目的。
  • 惠安石雕西方三聖雕塑寺廟西方三聖石雕佛像-承接寺廟古建工程
    石雕西方三聖-凱巖石業石雕西方三聖-凱巖石業石雕西方三聖就是佛像裡面的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石雕西方三聖又稱阿彌陀三尊,在中間是阿彌陀佛,左邊大勢至菩薩,右邊為觀世音菩薩組成。石雕西方三聖的價格就要看他的材質,不同材質價格也不一樣,不同規格的價格也不一樣,還有雕工的工藝來決定他的價格。石雕西方三聖一般情況下都是比較大型,通常供人們參拜供奉。石雕西方三聖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徵,無論在大乘佛教還是在民間信仰,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 黃金海岸,世界石雕之都,福建惠安最美的六個旅遊景點
    惠安位於福建省東南沿海,泉州灣和湄洲灣之間,東臨臺灣海峽,是福建省泉州市下轄縣,與晉江、南安,合稱泉州三邑。惠安歷史悠久,北宋太平興國六年(981年)置縣,取「以惠安民」之義稱惠安。惠安是閩南著名僑鄉和臺灣漢族同胞主要祖籍地之一,以惠安女獨特民俗及石雕而聞名,素有「海濱鄒魯」、「雕藝之鄉」、「世界石雕之都」等美譽。
  • 石雕 | 中國四大石雕之鄉
    惠安,地處福建東南沿海中部,與臺灣隔海相望,是福建著名僑鄉和臺灣漢族同胞主要祖籍地之一,隸屬泉州市。惠安面積668平方公裡,名列全國經濟百強縣,被文化部授予「中國民間藝術(雕刻)之鄉」、被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授予「中國石雕之都」。
  • 惠安石雕風水球園林景觀石雕風水球噴泉
    石雕風水球噴泉擺件是一種新形式的噴泉水池雕塑,通過內置的噴泉系統,將水柱噴射在石雕風水球上,使其不停地轉動。石雕風水球噴泉不僅可以為人們提供很好的觀賞效果,還有很高的寓意。石雕風水球噴泉擺件一般是會和一整個噴水池安在一起的,這樣既能擴大噴水池的關注度,也能使得流水不會濺射到路上。
  • 行走惠安 | 收官之行,在螺陽、山霞領略惠安雕藝盛宴.
    紅磚厝外觀的中西結合譬如屋脊石雕處會鑲嵌花磚11月9日正是第五屆中國(惠安)國際雕刻藝術品博覽會開幕日我們來到這個堪稱惠安石雕界奧斯卡的國際盛事一同欣賞石雕作品的精湛與創意為雕藝文化的傳播發聲本次#行走惠安#徒步活動帶領我們行走在惠安福地之上,讓我們對記憶中的惠安有了新的了解與認知,惠女的勤勞與如今惠女的風採,時代的變遷不改搬山打石的惠安精神;對於惠安建築的盛名在外來源於惠安人對於紅磚與石頭孜孜不倦的深入研究。
  • 2017中國(惠安)國際雕刻藝術品博覽會宣傳大會在崇武召開
    惠安將於2017年11月9日-12日舉辦2017中國(惠安)國際雕刻藝術品博覽會。
  • 遊福建惠安崇武古城及青山灣
    到福建惠安縣崇武鎮附近的青山灣,入住賓館,午休後行駛7公裡到崇武古城,去看最具特色的石雕、海岸和惠安女。崇武古城是我國現存最完整的花崗巖濱海石城,始建於1387年(明洪武二十年),為抵禦倭寇所建,它現在是集濱海風光、歷史文物、民俗風情、雕刻藝術於一體的國家4A級旅遊景區,崇武古城風景區與中華石雕工藝博覽園在同一個園內。
  • 寺廟石雕供桌青石石雕神桌純手工雕刻石供桌及石雕供桌的擺放禁忌
    石雕供桌,指廳堂上置於天然幾前的一種長方形桌子,高度約與方桌相等。祭祀時,祭祀時常供設香爐、蠟竿和擺放供品的桌子。石雕供桌常見於大型的祭祀活動,廟宇、祠堂、家宅、公司等擺放祖宗牌位,佛道神靈的地方。石雕供桌-凱巖石業
  • 「紅色記憶」雕塑創作營在惠安開營
    10月4日上午,「紅色記憶」雕塑創作營在世界石雕之都--中國惠安開營。縣長賴清正,縣人大常委會主任張培坤、副主任黃泉福,縣政府原副縣長黃松友出席。據介紹,2020年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惠安雕藝將牢牢跟進黨的步伐,講紅色故事,建紅色工程,進一步推介惠安紅色雕藝文化。同時,本次活動還將對接全國黨員幹部、青少年「紅色記憶」專題教育,進一步推動惠安雕藝產業發展。
  • 不同的方形石雕香爐的選擇
    香爐是寺廟,道觀必備的一種石雕作品,寺廟的石雕香爐有兩個用途,第一個用於燒紙,第二個,用於燒香,燒紙的香爐為煉丹爐款式,上面有鼎,而燒香的則不需要。而方形的石雕香爐一般就是用於燒香的,方形石雕香爐也有分帶蓋的和無蓋的,造型上也是有一定的不同。
  • 「鑿·視界」第三屆全國影雕創作現場技能大賽在「世界石雕之都...
    惠安是一個有著千年歷史的魅力縣城,雕藝文化底蘊深厚,素有"中國建築之鄉"、"中國雕藝之鄉"、"世界石雕之都"美譽。而被譽為"中華一絕"的影雕藝術就是深入了解和感悟惠安悠久雕藝文化底蘊的"一張名片"。惠安影雕以其特有的擬真性和細膩性,被譽為"石頭上的攝影""石頭上的刺繡"。
  • 傳統墓碑上擺放石雕大象有什麼含義、講究
    而惠安墓碑廠家製作墓碑亦是經常加入大象元素。如下圖所示,這座傳統墓碑是由山西黑花崗巖製作而成,由主碑、碑座、碑耳、護欄、蓋板、鍍金大象、底座等部件組成。大象擺放在前柱上猶如兩尊守護墓主的神獸,使逝者靈魂得以安息,起到避邪的作用。
  • 福建的這座古城火了,不僅有最美的海岸線,還有聞名中外的惠安女
    今天我們給大家介紹的地方是崇武古城——惠安姑娘的家。這裡的惠安女不僅美麗,而且有著令人驚嘆的自然和人文景觀,有著「南北戴河」的美譽。你可以參觀古城牆、石雕和海濱風景。這座古城已經有600多年的歷史了,歷經百年風雨,古城顯得蒼老滄桑,到目前為止,只有一段古城牆被保留下來。這座古老的城牆全部由白色花崗巖製成,長度約為2467米,底座為5米,高度超過7米。城牆上有成千上萬的壁板和箭窗,周圍的城門雄偉壯觀。
  • 寺廟裡常見的十種石雕作品
    一座寺廟古建中,通常大部分都是用石材石雕和木材木雕來作為裝飾。其中,要數石材石雕最為突出,巧奪天工的傳統石雕工藝,精美絕倫的產品展示,都為寺廟古建增添了古色古韻的歷史文化氣息。下面看下寺廟古建中,常用到的石雕類型有哪些?山門一般會運用各種石材來進行雕刻,從而建造出一座雕刻、繪畫、匾聯集一體的石雕門牌坊。在中國傳統的石雕中,每一桌石雕門牌坊都是一件石雕工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