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石雕之沒落與發展

2021-02-19 惠安第一時間

當人們在欣賞極盡華美的石雕作品的時候,是否想過,有一天,這些作品我們會再也看不到。確實,在中國工業快速發展的時候,表面上,石雕藝術開始走入了人們的生活,在小區,在公園,在景區,在廣場,石雕遍布城市的每一個角落,看似繁花似錦,石雕藝術會一直的傳承下去,但是,並非如此。

  石雕藝術是中華最古老的雕刻藝術,從石器時期開始,就已經出現了簡單的石雕作品,把石頭工具化的過程,其實就是石雕的一種。在先秦時期,玉石雕開始出現,人們通過「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加工理念,用更加硬質的石頭加工比較軟的石頭。秦漢時期,青銅的出現,提高了人們加工石雕的效率。到了唐朝以後,鐵器和鋼的出現,更是加快了石雕的發展,到了明清時期,傳統手工藝石雕作品達到巔峰。縱觀歷史,時代和科技的進步促使石雕快速的發展。

  但是近些年來,全手工加工出來的石雕作品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這種加工方式的弊端過於明顯,在現代社會幾乎無法立足。所以很多傳統的手工加石雕作坊迫於生產力低下、競爭的壓力紛紛關閉,取而代之的是有著大型的石料機械,用於雕刻的機械手,雷射車床等先進設備的工廠,機械大大的加快了石雕作品製作效率。並且在節省材料,環保方面,比傳統的手加工工藝有優勢。如此一來,傳統手工藝雕刻藝術陷入發展的瓶頸,漸漸被機械化取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科技的進步讓石雕加工效率更快,但進步到一定階段,科技又是傳統藝術最大的敵人。

  當然,就算外界條件如何複雜,傳統藝術在這個時代,還是有很多人喜歡,石雕面臨的最大的問題,是逐漸變老的石雕匠人,他們用一生去守護傳統石雕藝術最後的尊嚴,託起手工石雕最後的希望。

  在機器逐漸取代人力的年代,福建惠安打石師傅劉洪凱鬼斧神工的石雕技術更顯不凡,在七十歲的高齡,對石雕藝術的至今不放棄的精神彌足珍貴。他是泉州市惠安縣東橋村碩果僅存的石雕師傅,最近他被評為為惠安石雕優秀匠人,並且曾在2013年就獲得了2015年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銀獎。榮耀加身,雖然欣喜,但眼看石雕師傅逐漸凋零,擔心將後繼無人,石雕技術將沒落而斷根。

  劉洪凱從打石師傅退休至今已二十多年,但拿起木槌和鑿子,過去打石記憶和感覺又被喚醒,欲罷不能,一敲一打,細膩雕刻出石獅子的線條。輕撫著自己加工的寺廟龍柱,和浮雕牆,總是有說不完的故事。這些出自他巧手的石雕柱、窗欞和門楣等,對他來說,都是最寶貴的東西,「它們會被一千多年的後代看到」,說這句話時,他面帶微笑,充滿嚮往和得意。

  從小在三峽長大的劉洪凱,天天在三峽清水祖師廟玩耍,從小時候就看著石雕師傅們工作,也跟著在旁敲敲打打,小學畢業後便四處到各地學打石頭,去過四川,山東,河北,河南,最終來到福建惠安,在這裡生兒育女,現在孫女都已經讀完大學。他最得意的就是參與諸多廟宇工程的修建,包括三峽祖師廟、臺北行天宮、內湖碧山巖等,難以數計。

  說到現在石雕行業的手工雕刻和機械雕刻差異,他是這麼說的,手工石雕呈現的線條細膩而柔美,水袖看來輕柔飄逸、動感飄然,是機器難以表現取代的;但手工石雕費工又昂貴,以一般龍柱來看,完工需要一、兩年的工夫,若以機器雕刻,僅需一半、甚至不到一半的時間就能完成。石獅子嘴裡的石球,以前一個工人,雕刻一個月才會出來一顆可以活動的石球,現代人追求簡單,直接切割成兩半,再粘結成一個球,這種做法已經脫離了傳統,讓石獅子的石球毫無意義,也沒人任何設計感可言,藝術畢竟不是魔術,手工雕刻的彌足珍貴也就凸顯出來了。

  石雕工藝的發展過於快速,導致很多東西我們只看到了形,卻失去了神,神態,律動,專注這就是現代機械雕刻失去的東西。如果把石雕比作人,機械雕刻相當於有形無神,而手工雕刻的作品,是有靈魂的,一顰一笑之間,讓人怦然心動。

  劉洪凱說,手工石雕太辛苦,長期吸入石粉非常傷身體,加上機器雕刻快又便宜,手工石雕逐漸式微,根本沒人想學。他還說到:」以前我還教過人雕刻,費用還很高,但現在免費要我教都願意,只要有場地、有人、有心學我就教,無奈卻沒有人想學。」這種有心殺敵無力回天的心情是非常可悲的。

  據統計,惠安手工雕刻師傅的數量逐年減少,年輕化的雕刻師,都不願拿起雕刻刀,被電腦化的藝術未來將走向何處?或許有一天,我們終將會失去石雕,看不到各處古建築的石牌坊,看不到古色古香的亭臺樓閣,也看不到各式各樣的動物神獸雕刻,那個時候,想要撿起現在的手工雕刻傳統文化,會不會為時已晚。

  最後說到如何保留這些藝術的時候,他說,在雕刻的時候,小孫子用錄像機把雕刻的過程全部記錄下來了,準備上傳到網絡上,至於以後有沒有人學,他已經管不到了。他還說,一年一度的惠安雕藝展,看似熱鬧,則冷清,甚至有人逗趣說道,參展的人比看展的人還要多。一句笑語,道出了石雕藝術的尷尬處境。傳統藝術漸漸衰落,而中國的美術和西方有所差別,西方美感來源於設計,中國的美感來自於傳統文化,拋棄這些傳統文化,轉而雕刻一些抽象,更符合西方人的視覺審美的作品,是不是有些緣木求魚,或者說抓住救命稻草,自己騙自己。所以傳統藝術沒落已成必然,只能且看且珍惜。

免責聲明: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戶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網的觀點和立場

相關焦點

  • 惠安石雕因他而驕傲
    福建惠安是我國著名的石雕之鄉,其鏤繁剔透、風靈雋雅的石雕藝術風格,乃是由濱海鑿石築屋的閩越先民文化與晉唐中原南遷文化交融所產生,與宮觀寺廟等建築藝術相伴相生,汲取晉唐遺風、宋元神韻、明清風範之精華,歷經千餘年的發展,已經成為南派石雕藝術代表和閩南文化瑰寶,2006年入選我國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 惠安石雕的代表人物
    惠安石雕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湧現出數不清的雕匠名師,可惜大多數隻口碑流傳其姓名,清代以前見諸文字的甚少,有所記載的主要是清代以後的名師。
  • 【神遊】福建泉州惠安崇武古城之石雕
    為抗倭寇而建,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惠安·崇武古城素以「石雕之鄉」馳名中外,幾百年來,這裡的石雕工藝遠近聞名,石雕藝匠走遍各地。著名的惠安女雕塑立在園區大門口我拍攝的這個崇武石雕工藝博覽園是1998年開園的,依古城傍海灘而建的「石雕工藝博覽園」。
  • 惠安石雕代表性傳承人劉國文——在石頭上雕刻夢想的人
    惠安:在石頭上雕刻夢想的人12月3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魏桂蓮 通訊員 黃虹)惠安石雕歷經1000多年的繁衍發展,仍然保留著非常純粹的民族藝術傳統,保持著很完整的延續性。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惠安石雕重煥生機,2003年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授予惠安「中國石雕之都」稱號;2006年惠安石雕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3年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予惠安縣「中國雕刻藝術傳承基地」牌匾;201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手工藝理事會」授予惠安「世界石雕之都」的稱號。
  • 在惠安科山,有這麼一座石雕門樓牌坊
    惠安科山,雖然只是一個小小山,但卻是惠安人都會去的一個地方,你會發現整座山卻有很多歷史古蹟,各大小寺廟。青山寺。蓮花塔,革命紀念碑。治水亭,入口處的石雕大門,各種各樣的雕塑,都是來自惠安工匠們的雕琢而成的石雕。
  • 黃金海岸,世界石雕之都,福建惠安最美的六個旅遊景點
    惠安位於福建省東南沿海,泉州灣和湄洲灣之間,東臨臺灣海峽,是福建省泉州市下轄縣,與晉江、南安,合稱泉州三邑。惠安歷史悠久,北宋太平興國六年(981年)置縣,取「以惠安民」之義稱惠安。惠安是閩南著名僑鄉和臺灣漢族同胞主要祖籍地之一,以惠安女獨特民俗及石雕而聞名,素有「海濱鄒魯」、「雕藝之鄉」、「世界石雕之都」等美譽。
  • 石雕 | 中國四大石雕之鄉
    在加工傳統工藝中發展起來的專業石雕廠.「不伐己功 不矜其能 切磋琢磨 精益求精」。近年作品石破天驚,燦若繁星。惠安,地處福建東南沿海中部,與臺灣隔海相望,是福建著名僑鄉和臺灣漢族同胞主要祖籍地之一,隸屬泉州市。惠安面積668平方公裡,名列全國經濟百強縣,被文化部授予「中國民間藝術(雕刻)之鄉」、被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授予「中國石雕之都」。
  • 崇武古城二站式:不能錯過的三種美景——石雕、惠安女子和海岸線
    崇武古城位於福建省泉州市伸入海邊的部分,是明朝初年為了抵禦倭寇而建的石砌之城。此外,崇武古城不僅有著高大的古城牆,還有著風景優美的海灘風光,有「天然影棚」「 南方北戴河」之稱。在崇武古城,有三種景色是一定要看的,那就是石雕、惠安女子和優美海岸。漫步古城,可以看到敦實厚重的古城牆,技藝精湛的石雕,還有那風情萬種的惠安女子。
  • 惠安石雕西方三聖雕塑寺廟西方三聖石雕佛像-承接寺廟古建工程
    石雕西方三聖-凱巖石業石雕西方三聖-凱巖石業石雕西方三聖就是佛像裡面的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石雕西方三聖又稱阿彌陀三尊,在中間是阿彌陀佛,左邊大勢至菩薩,右邊為觀世音菩薩組成。石雕西方三聖的價格就要看他的材質,不同材質價格也不一樣,不同規格的價格也不一樣,還有雕工的工藝來決定他的價格。石雕西方三聖一般情況下都是比較大型,通常供人們參拜供奉。石雕西方三聖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徵,無論在大乘佛教還是在民間信仰,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 行走惠安 | 收官之行,在螺陽、山霞領略惠安雕藝盛宴.
    11月9日正是第五屆中國(惠安)國際雕刻藝術品博覽會開幕日我們來到這個堪稱惠安石雕界奧斯卡的國際盛事一同欣賞石雕作品的精湛與創意為雕藝文化的傳播發聲希望通過短暫的徒步之行能讓大家對惠安有所了解,有所收穫
  • 「鑿·視界」第三屆全國影雕創作現場技能大賽在「世界石雕之都...
    惠安是一個有著千年歷史的魅力縣城,雕藝文化底蘊深厚,素有"中國建築之鄉"、"中國雕藝之鄉"、"世界石雕之都"美譽。而被譽為"中華一絕"的影雕藝術就是深入了解和感悟惠安悠久雕藝文化底蘊的"一張名片"。惠安影雕以其特有的擬真性和細膩性,被譽為"石頭上的攝影""石頭上的刺繡"。
  • 惠安石雕風水球園林景觀石雕風水球噴泉
    石雕風水球噴泉擺件是一種新形式的噴泉水池雕塑,通過內置的噴泉系統,將水柱噴射在石雕風水球上,使其不停地轉動。石雕風水球噴泉不僅可以為人們提供很好的觀賞效果,還有很高的寓意。石雕風水球噴泉擺件一般是會和一整個噴水池安在一起的,這樣既能擴大噴水池的關注度,也能使得流水不會濺射到路上。
  • 「紅色記憶」雕塑創作營在惠安開營
    10月4日上午,「紅色記憶」雕塑創作營在世界石雕之都--中國惠安開營。縣長賴清正,縣人大常委會主任張培坤、副主任黃泉福,縣政府原副縣長黃松友出席。據介紹,2020年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惠安雕藝將牢牢跟進黨的步伐,講紅色故事,建紅色工程,進一步推介惠安紅色雕藝文化。同時,本次活動還將對接全國黨員幹部、青少年「紅色記憶」專題教育,進一步推動惠安雕藝產業發展。
  • 2017中國(惠安)國際雕刻藝術品博覽會宣傳大會在崇武召開
    惠安將於2017年11月9日-12日舉辦2017中國(惠安)國際雕刻藝術品博覽會。
  • 遊福建惠安崇武古城及青山灣
    到福建惠安縣崇武鎮附近的青山灣,入住賓館,午休後行駛7公裡到崇武古城,去看最具特色的石雕、海岸和惠安女。崇武古城是我國現存最完整的花崗巖濱海石城,始建於1387年(明洪武二十年),為抵禦倭寇所建,它現在是集濱海風光、歷史文物、民俗風情、雕刻藝術於一體的國家4A級旅遊景區,崇武古城風景區與中華石雕工藝博覽園在同一個園內。
  • 它是中國石雕之鄉,所以也是全國最美八大海岸之一
    每一個城市都有其獨特的魅力,如果能在現代建築中找到古城,感受到歷史平息的古老變遷,那真是太棒了,我們很榮幸來到惠安崇武,惠安位於福建省泉州市東南沿海,地處泉州灣和湄洲中部,東面是臺灣海峽,這裡歷史悠久,北宋初建縣,有「海棠之鄉」、「石雕之鄉」、「漁強縣」、「建築之鄉」等美譽。
  • 【徵稿通知】「百城萬人與世界石雕之都」 攝影大賽徵稿啟事
    附件: 惠安工匠在世界各地的著名石雕作品、標誌性建築名冊(待續)   北京市
  • 寺廟石雕供桌青石石雕神桌純手工雕刻石供桌及石雕供桌的擺放禁忌
    石雕供桌,指廳堂上置於天然幾前的一種長方形桌子,高度約與方桌相等。祭祀時,祭祀時常供設香爐、蠟竿和擺放供品的桌子。石雕供桌常見於大型的祭祀活動,廟宇、祠堂、家宅、公司等擺放祖宗牌位,佛道神靈的地方。石雕供桌-凱巖石業
  • 傳統墓碑上擺放石雕大象有什麼含義、講究
    大象力大無窮,卻性情溫和,憨態可掬,又誠實忠厚,且能負重遠行,被視作吉祥、力量的象徵,也被人們稱為獸中之德者。而在神話傳說中,大象則為搖光之星生成,能兆靈瑞,古佛就是乘象從天而降。還有一說,大象是普賢菩薩的坐騎,相傳能預兆靈瑞。而惠安墓碑廠家製作墓碑亦是經常加入大象元素。如下圖所示,這座傳統墓碑是由山西黑花崗巖製作而成,由主碑、碑座、碑耳、護欄、蓋板、鍍金大象、底座等部件組成。
  • 惠安小吃之「惠安炸粿」
    友人問道:惠安有何好吃的小吃,我想說是「惠安炸粿」,也叫飯粿,也有叫海瀝粿,它裡包著海蠣加瘦肉和韭菜蔥,還有五香粉,外層裹著澱粉米飯,六角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