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科山,雖然只是一個小小山,但卻是惠安人都會去的一個地方,你會發現整座山卻有很多歷史古蹟,各大小寺廟。青山寺。蓮花塔,革命紀念碑。治水亭,入口處的石雕大門,各種各樣的雕塑,都是來自惠安工匠們的雕琢而成的石雕。那麼我們今天想要來講的是科山公園入口處的這座石雕大門,如果認真欣賞的話,你會發現那真的是一座很優秀的石雕作品。
科山環境優美,景色秀麗,還有始建於宋的科山寺及科山書院,明清時建造於山腰的「甘雨」、「青雨」、「登雲」、「志靈」諸石亭,寺房有莊先生祠、劉望海祠、魁星造像,並有解放後興建於山麓的「治山治水紀念碑」,現代興建的惠女廣場、惠安革命烈士紀念碑、百獅園等大型建築,更有宋明以來文人學士的20多處摩崖石刻等人文景觀,方圓十裡,晨鐘暮鼓,風景秀麗。
當你來到科山南大門,就是這座牌坊式石構大門,門上各式青石浮雕和前行十多米處的巨幅惠女勞動場景組合浮雕、圓雕之像,會讓你對於惠安石雕工藝的鬼斧神工而慨嘆不己。
這座牌坊是典型的中式結構建築的作品,整個牌坊採用青石和白麻石加工而成,形成青白二色交替輝映的情景,整個作品美觀而大氣,雄偉而壯觀,把一個小小的景區大門能雕刻的元素都基本上加入到了其中。
牌坊的造型是三門四柱七樓造型,這種樣式的頂部牌樓的排列順序和方式並不常見,再用了低高低高低高低這樣的排列方式讓整個作品的變化更多,並且在中間的門的立柱上還多加上兩根龍柱,一方面是用來鞏固整座牌坊的穩定性,另一方面也是給牌坊增添了大氣的美感,讓整個主體結構非常的牢固。隨之而來的就是加工的部位和細節更需要精緻一些了。頂部我們可以看到屋簷採用中式燕尾脊的造型,在頂部有中式線條紋路,傳統的牆磚的紋路。屋簷下方是鬥拱,在第二樓,四樓六樓額下方有牌匾,在中間的牌匾上,左右還浮雕雕刻圖案,標誌自由自在遨遊在大自然。在牌匾的中間部分是刻字的地方,也就是這座山的名字。
到科山公園遊覽,不但可以欣賞被稱為「石雕之鄉」、「建築之鄉」的惠安匠工們的精湛技藝,還可領略名山秀水奇觀,及惠安百年民俗風情。有這麼一句話說:來到惠安,就可到惠安科山一遊,就像我們去任何一個地方,都有它獨特的風景區而被人們記住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