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得糖尿病老了易腦梗?預防要做到這幾點

2020-12-26 人民網

原標題:中年得糖尿病老了易腦梗?預防要做到這幾點

  編者按:天津醫科大學一項研究發現,在中年時患上糖尿病的人以後患上腦梗(缺血性卒中)的風險升高30%。此外,那些在四五十歲得上2型糖尿病的人到60多歲時大腦血管狹窄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出了2倍。預防糖尿病,看看專家的建議。

  血糖控不好可致腦梗死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急診科教授羅學宏表示,糖尿病是一種由於胰島素分泌缺陷或胰島素作用障礙所致的以高血糖為特徵的代謝性疾病。

  糖尿病病人的血液易呈高黏、高滯、高凝的傾向,可在微血管中發生血栓及栓塞。而凝血功能的亢進、胰高血糖素增多,使纖維蛋白原增加,血液黏度增加,局部血流變得相對緩慢,從而導致血栓形成。

  人體血液中存在著凝血系統和抗凝系統。正常情況下,二者保持著動態平衡,以保證血液在血管中的正常流動,而不會形成血栓。如血管出現硬化、狹窄等損傷,在天氣寒冷、缺乏飲水等情況下,血流緩慢、血液比較黏稠,則會打破這種平衡。幾種因素互相協同作用,最終導致腦梗死。

  每10個成年人就有1位糖尿病患者

  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內分泌代謝科主任賈偉平介紹,中國是糖尿病大國。因為人口基數大,自然而然糖尿病的總數就會比較多。目前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共有1.14億糖尿病患者,而全球糖尿病患者總數是4.25億。也就是說,世界上超過四分之一的糖尿病患者在中國。

  40年以前,糖尿病在我國的患病率是0.69%,但現在糖尿病的患病率為10.4%。賈偉平說,每10個成年人當中就有1個人患糖尿病。而血糖較高但還沒達到臨床診斷標準的情況我們把它稱作糖尿病前期,或者叫糖調節受損,這部分的患病率大概在15%。

  總體來說,中國成人當中有25%的人患有高血糖的,其中糖尿病的佔10%,15%的人處於糖尿病前期。

  疾病呈年輕化趨勢

  在以前的認知中,認為2型糖尿病是老年病,因為隨著年齡的增加,很多人的血糖都會有輕度的升高,這是機體適應性的改變。

  但近年來發現,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患上了糖尿病,20—40歲糖尿病的患病人數佔比6%,疾病呈現明顯的年輕化趨勢。可能與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有一定的關係,此外,吃得多、運動少導致的肥胖也是高風險因素之一。

  做到這幾點預防八成糖尿病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系教授呂筠強調,只有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預防疾病發生,才是降低人群疾病負擔的最根本辦法,做到這幾點能預防八成糖尿病。

  注意腰臀比。脂肪多分布在腰、腹等部位的人,應格外當心糖尿病的造訪。腰臀比越小越健康,一般女性比值在0.85以下,男性0.9以下,都屬於健康範圍。當此比值大於1時,罹患糖尿病的風險會明顯增加。

  健康飲食習慣。研究顯示,隨著紅肉或精白米攝入量的增加,個體發生2型糖尿病的風險也上升。吃精白米升高糖尿病風險主要與其升糖指數較高和導致的高血糖負荷有關。曾有研究指出,增加全穀物、果蔬、魚、禽肉等膳食攝入,同時減少紅肉、加工食品、甜飲料及澱粉質食品的攝入,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發生風險。

  堅持每周運動。如果要達到預防2型糖尿病的效果,每天需要中等強度身體活動至少半小時,每周累計150分鐘以上。保持良好的運動習慣至關重要,日常工作中也應儘量多走動。

  戒菸。吸菸也可增加糖尿病風險。曾有研究顯示,與不吸菸人群相比,主動吸菸人群的糖尿病風險要高37%;在不吸菸人群中,那些長期吸入二手菸的人,糖尿病患病風險比不吸入二手菸的人高22%。

  限酒。研究中提到,每日適量飲酒(酒精量<30克)可降低2型糖尿病風險。但是呂筠表示,飲酒對健康的影響較為複雜,適量飲酒對某些疾病有一定的預防作用,但可導致另外一些類型的健康問題,如惡性腫瘤等。「對於不飲酒的個體,不推薦開始飲酒;對於有每日飲酒習慣的個體,則推薦適量飲酒,切勿過量。」

  糖尿病患者要改變幾個錯誤認識

  只注重血糖指標,不監測血壓等其他指標。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胡大一表示,國內外很多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有相當大的比例死於腦梗和心肌梗死。而且,心肌梗死在35—40歲的人群中最常見。所以,一個糖尿病患者應該通過控制血壓、降低低密度脂蛋白來控制併發症,這樣能大大超過單純控制血糖的效果。一般來說,收縮壓和舒張壓控制在130毫米汞柱和80毫米汞柱以下最好,有腎病的併發症患者則要把血壓控制在125毫米汞柱和75毫米汞柱以下。

  自認為「久病能成良醫」。專家們指出,患者必須聽從醫生指導,配合藥物治療,定期到醫院複診,並根據病程進展及時調整治療方案。調查數據顯示,在我國,一年進行4—5次血糖檢測的人大概只有19%,4次以上的只有4.5%,22%的人根本就沒有檢測過。

  不能堅持服藥。北京糖尿病防治協會理事長向紅丁指出,在併發症的預防上,降糖藥、降壓藥以及一些調脂藥都要堅持服用。「但目前很多患者存在這樣一個誤區,」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郭曉蕙表示,「他們往往認為一個時期內血糖或血壓降下去了,就可以暫停服用這些藥物,這是錯誤的。有些代謝異常是與生俱來的,即便一時用藥物控制住了,也不能維持長期效應。」紀立農提醒:「如阿司匹林就不能間斷。因為它是在血栓形成的一瞬間發揮作用,如果在發病前一周中停用了阿司匹林,患者體內沒有抗血小板聚集的藥物成分,就會引起血栓,導致更加嚴重的心血管病變。」

  肥胖病人只知道治病,不知道減肥。身材肥胖的糖尿病患者必須先解決體重超標的問題,如果體重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即使在藥物輔助下,血糖一時得到控制,其效果也不可能長期而穩定。(人民健康網綜合自原創、生命時報、健康報)

(責編:徐前、朱紅霞)

相關焦點

  • 腦梗容易二次復發?醫生:做好這幾點預防腦梗復發
    腦梗其實就是缺血性的腦卒中,與一些基礎疾病是密切相關的,比如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和糖尿病等。而且身體素質、不良生活飲食習慣等,血脂等也有很大關係。醫生:做好這幾點預防腦梗復發1.按時服藥因為動脈粥樣硬化和血栓都是造成腦梗的重要因素,而且也無法治癒,所以需要長期按時服藥,才能有效的預防血栓斑塊的加重,預防再次發生血栓,以及預防再次腦梗。
  • 預防頸動脈斑塊發生腦梗,做到這點很重要
    當被告知這點後,很多人以為是不是以為自己離腦梗就不遠了。曾經有人做過調查,在檢查了50歲以上的1600多人中,發現頸動脈斑塊的就有49%,也就是幾乎一半人都有頸動脈斑塊。我們都知道斑塊會導致血管狹窄以及血管堵塞,進而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 潘粵明父親突發腦梗,預防腦梗一定要杜絕這3點,急救有妙方
    1、什麼是腦梗? 腦梗,腦梗死又叫做缺血性腦卒中,是指各種原因導致的大腦的血液循環不能有效的循環,出現堵塞,導致局部的腦組織缺血的的一種疾病,它包含腦血栓和腦栓塞。 患者如果出現腦梗塞的症狀後,要及時到醫院就診,通過影像學檢查,明確病因後給予針對性的治療。
  • 腦梗的前期預兆有哪些,早期腦梗十個症狀,預防腦梗你做對了嗎?
    24歲的程式設計師,正在和女方家長討論結婚事宜,突發腦梗;35歲的媽媽輔導孩子寫作業,突發腦梗;42歲的裝修工連續加班5天突發腦梗;57歲的大叔吞雲吐霧之際突發腦梗…腦梗就在我們身邊,然而仍有50%以上的腦梗倖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所以了解腦梗的前期預兆有哪些,以及早期腦梗十個症狀,儘早防治尤為關鍵!
  • 腦梗發作不會突然襲來,身體警報要留心,預防腦梗,我有妙招
    如今腦梗已經成為困擾國民健康的一大威脅因素,在國民致死率排行榜上甚至超過了癌症,位列第一。腦梗又稱為腦卒中,屬於心腦血管類疾病中非常常見的一種。也是繼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之後,又一危害中老年人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腦梗一旦發生,會給人體造成巨大危害,即使搶救過來,因腦損傷而造成殘疾的例子也不在少數。
  • 腦梗早期症狀有哪些?如何預防腦梗二次復發?
    腦梗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腦梗死,是中風中一種尋常類型。在各大醫院中,中風患者中大約有百分之七十的群體都是腦梗。腦梗有一定的致殘率與致死率,需要在黃金時間接受合理治療,才能將堵塞的血管疏通。降低腦梗對患者的影響力,因此大家要充分了解腦梗的早期症狀。那麼,腦梗早期症狀有哪些?如何預防腦梗二次復發?
  • 沒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就不會得腦梗?醫生闢謠:看看結果
    這是昨天晚上腦內科一個哥們搶救一位急性腦梗死的患者時,家屬一直在追問。老竇,66歲,昨晚急性腦梗死,平時沒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也就是大家說的沒有三高,但為什麼老竇發生腦梗死了呢?那是因為老竇平時房顫,並沒有重視,沒有抗凝治療,結果血栓脫落,堵塞腦血管,發生腦梗死。房顫是什麼?
  • 什麼人容易得腦梗?醫生:這3類人,你要提高警惕!
    腦梗是臨床上十分常見的疾病,一般來說,只要發生就有可能危及生命。同時,它又跟其他的慢性病相關,如糖尿病、高血壓、心律失常等等。總而言之,預防腦梗,是延壽、保證生命健康的重要一環。今天我們就來討論討論,哪些人群要多重視腦梗這一疾病的預防。
  • 腦梗一觸即發,發病前的9個「預警」一定要記牢,早知道早預防
    眾所周知,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非常的高,嚴重地危害了人們的健康,尤其是一些中老年朋友是發病率最高的人群,所以我們在日常就要提高警惕此類疾病,像是腦梗,腦出血等疾病,發病前期會有那些預兆是需要我們了解的。
  • 腦梗吃什麼恢復得快?從食物和藥物兩方面,醫生告訴您答案
    而且腦梗的復發率高,據數據顯示,我國腦梗年復發率高達17.7%,所以當第一次發生腦梗後應該要預防復發,這在臨床上又叫二級預防。腦梗吃什麼恢復得快,其實也是腦梗的二級預防內容之一,具體怎麼做?主要是從危險因素的控制以及抗血小板藥物的應用兩方面去進行。腦梗吃什麼恢復得快?
  • 如何預防腦梗?不妨從這3個方面入手,科學防控不用愁
    要想預防腦梗,需要了解腦梗發生的病理基礎,腦梗的發生與腦動脈血管的硬化狹窄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繫,另外還會與斑塊的不穩定、血栓栓子的形成有牽連,這些都可能是導致腦梗發生的重要因素,因此,想要預防腦梗這一類慢性疾病的發生,都需要患者進行積極的調理與把控。
  • 明星經紀人楊天真,切胃減肥治療糖尿病!
    其實利用切胃手術減重的方式在國外已經有30年多年的臨床經驗,這個手術不單單能減肥,還能治療糖尿病(恰巧,楊天真也是糖尿病患者)。看到這,可能不少人心裡有疑問了:糖尿病能治好?無論是生物教科書還是專業醫學教科書,都在告訴大家,糖尿病不可逆,只能終生吃降糖藥或者注射胰島素控制血糖。
  • 年輕人也會得糖尿病?營養幹預有一手,預防大於治療!
    除了痤瘡和脫髮的常見問題以外,還不乏心腦血管疾病、肥胖、糖尿病等常見於中老年人群的問題。與其說是年輕人更惜命,不如說是因為現在的生活節奏太快了,熬夜多,內分泌失調,各種常見的身體問題正及早地露出獠牙。其中,糖尿病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也是最易發生的慢性疾病。
  • 35歲男子深夜突發腦梗偏癱,醫生:人到中年,這3件事最好少做
    救護車行使了15分鐘之後,到了醫院,經過初步檢查,劉先生被判斷為腦梗,所以醫生立馬對其進行下一步檢查,發現劉先生腦部2跟血管堵塞,於是立馬安排了手術。只不過經過手術劉醫生雖然救回了一命,卻留下了癱瘓的後遺症。好端端的怎麼會得腦梗?
  • 為啥冬天易突發腦梗?竟是這1原因,想預防,牢記「2堅持2多做」
    很多腦梗患者會被送過來搶救,醫生平日裡本就不多的笑容,更是煙消雲散,都忙於搶救患者。為什麼冬天容易出現腦梗,有心血管疾病隱患的中老年人,該如何度過這一關?腦梗是怎麼回事?若堵塞部位出現在腦部,就會出現腦梗。而出現在冠狀動脈,就是心梗。都十分危險。除此之外,這3件事也腦梗的導火索!
  • 腦梗會二次復發?中老年人做好3件事,或能預防腦梗「捲土重來」
    而上了年紀以後,血管也會開始衰老,如果平時的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比較不健康的話,血管變脆、變窄的速度也會加快,這也是很多年輕人患上心腦血管疾病的原因。而大部分腦梗患者還是在中老年人群中,所以在養護血管,預防腦梗方面,中老年人所要做的努力還很多。腦梗會二次復發?
  • 人到中年後,要想遠離腦梗和中風,這4種食物最好別吃了!
    腦梗、中風、心梗這些疾病聽起來都很耳熟,一旦患上了可能就會要命,無一不和血栓有關係。也就是血栓在哪,那就會出現問題。說到這些疾病,很多人也以為是老年人才會患上的疾病,在過去,血栓相關的疾病確實是老年人才會得的疾病。
  • 紅血栓腦梗更危險,預防要用抗凝藥物
    對於血栓的重視,每個人都要做到位。腦血栓有紅白之分?紅血栓一般就是靜脈系統中的大塊血栓,主要成分是紅細胞,用肉眼觀察就是紅色。白血栓就是在發生動脈粥樣硬化出現破裂的時候,血小板會聚集在斑塊碎片餓周圍,會形成小的血栓,用肉眼觀察是黃白色的顏色。在做心臟彩超時,如果發現新房擴大,檢查心電圖發現有新房纖顫,就會在心房的壁上容易形成血栓。
  • 老得快和老得慢的女性,可能有這4個區別,你做到了幾點?
    衰老是我們都不想面對的一個話題,但是又不得不面對的話題,尤其是對於女性朋友來說,現在都非常注重保養,就是想要衰老的腳步,走得慢一些!但是只注重皮膚的保養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多方面綜合考慮,那麼我們到底如何才能夠做到凍齡呢?老得快和老得慢的女性,可能有這4個區別,你做到了幾點?
  • 得腦梗的人越來越多,4種食物適當多吃,或能軟化血管,預防腦梗
    一、得腦梗的人越來越多,4種食物適當多吃,或能軟化血管,預防腦梗1、可食用的蘆薈蘆薈的品種大概有300多種,是比較常見的一種植物,但是卻可以拿來做藥或者是當成食物。其中包括中國蘆薈以及庫拉索蘆薈和木立蘆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