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年,《甄嬛傳》大熱,我也跟著追了一把。記得其中一個橋段,說的是一個宮女冒充女主角爭寵,無奈讀書不多、才情不足,竟深信「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是李白寫的。
前幾年,《甄嬛傳》大熱,我也跟著追了一把。記得其中一個橋段,說的是一個宮女冒充女主角爭寵,無奈讀書不多、才情不足,竟深信「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是李白寫的。
不是李白,那是誰呢?洛陽人朱敦儒。
朱敦儒,字希真,洛陽人,擅填詞,得「詞俊」之名,與「詩俊」陳與義等並稱「洛中八俊」。早年的朱敦儒,才高名揚,桀驁不馴,任你是王公貴族還是王侯將相,他都不會拿正眼看,頗有李白當年藐視權貴的架勢。
且看其《鷓鴣天·西都作》:「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與疏狂。曾批給雨支風券,累上留雲借月章。詩萬首,酒千觴。幾曾著眼看侯王?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
朱敦儒自稱是天上掌管山水的官員,不負責紅塵中的瑣事。在古代,很多文人為了保持高潔品性,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汙,洛陽人嵇康如此,朱敦儒亦如此。
朱敦儒輕狂至極,高官厚祿不入眼,只願插梅賞梅,醉臥洛陽城。梅花,已然成了他的精神寄託。
47歲那年,朱敦儒遭遇靖康之亂。徽、欽二帝北狩,山河破碎、風雨飄搖。覆巢無完卵,朱敦儒也開始了南渡的流浪生活。
家國不幸,朱敦儒經常在詞作中回憶故都的美好。他在《雨中花》中寫道:「故國當年得意,射麋上苑,走馬長楸。對蔥蔥佳氣,赤縣神州。好景何曾虛過,勝友是處相留。向伊川雪夜,洛浦花朝,佔斷狂遊。」他在《臨江仙》中寫道:「生長西都逢化日,行歌不記流年。花間相過酒家眠。乘風遊二室,弄雪過三川。」
南宋建立後,朝廷徵召,在親朋好友的勸說下,朱敦儒也當過小官。然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耿直的性格,註定了他無法明哲保身,終被彈劾罷官。
於是,「詞俊」朱敦儒又回到了最初的起點,做回「山水郎」,寄情山水,填詞賦詩。然故國難回,故都難忘,「伊是浮雲儂是夢,休問家鄉」,「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雲。萬裡煙塵。回首中原淚滿巾。碧山對晚汀洲冷,楓葉蘆根。日落波平。愁損辭鄉去國人」。家鄉的山水、故鄉的人,令人魂牽夢縈,他鄉山水再美,他時時念叨嚮往的,依然是「且插梅花醉洛陽」。(記者 劉永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