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是中國傳統節日七夕。七夕起源於上古,後因「牛郎織女」的愛情傳說而成為象徵愛情的節日,極具浪漫色彩,詩詞歌賦,佳作繁多。
明日是中國傳統節日七夕。七夕起源於上古,後因「牛郎織女」的愛情傳說而成為象徵愛情的節日,極具浪漫色彩,詩詞歌賦,佳作繁多。
唐代洛陽大詩人白居易寫過《七夕》詩:「煙霄微月澹長空,銀漢秋期萬古同。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並在此宵中。」
杜牧寫過《秋夕》詩:「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土生土長的洛陽詩人李賀,也寫過《七夕》詩:「別浦今朝暗,羅帷午夜愁。鵲辭穿線月,花入曝衣樓。天上分金鏡,人間望玉鉤。錢塘蘇小小,更值一年秋。」
相較之下,李賀的詩似乎更加情真意切。
天上七夕,牛郎織女鵲橋相會,雖銀河渺茫,星漢閃爍,但他們畢竟還能一年一會,相互依偎,互訴衷腸。地上七夕,已是午夜時分,詩人孤身一人,苦苦思念戀人,卻只能對著彎彎的月亮發呆。
詩的最後兩句提到了錢塘蘇小小,李賀曾有一首《蘇小小墓》,描述了江南名妓蘇小小堅貞又幽怨的情懷,而他日思夜想的戀人,就像蘇小小一樣令人疼惜。自前一年一別後,不知不覺又秋風蕭瑟,苦苦思念卻相見無期,真是一種難言的痛。
根據李賀的另一首詩《惱公》所述,他與一女子於前一年的七夕定情,而在寫這首詩時,二人已經勞燕分飛。李賀還寫過一首七言律詩《洛姝真珠》,與他定情的女子應該就是這個美麗的洛陽姑娘「真珠」。
李賀早年赴東都參加科舉考試,由於初試順利,加上大文豪韓愈舉薦,很快便融入了東都文人圈,每日飲酒作詩,詩酒風流,這是他一生中最得意的幾年。就在這一時期的一次酒會上,他與這個姑娘有了一段交往。一個能詩,一個善舞,才子佳人,相見恨晚。
後來,李賀到長安應考,姑娘打算追隨李賀,但她不是自由之身,李賀也沒能力把她救出來,只好就此作別。
誰知這一別,二人再也沒有機會重逢。來年七夕又至,李賀想起曾經的戀人,只能寫詩抒發思念之苦,於是便有了這首深情款款的《七夕》。不知他會不會羨慕天上的牛郎織女,至少在一年的苦苦等待之後,還有一次甜蜜的相聚。(記者 劉永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