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溼胃苓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外科正宗》卷四。具有清熱除溼,健脾利水之功效。主治脾肺二經溼熱壅遏,致生火丹,作爛疼痛;纏腰火丹(俗名蛇串瘡)屬溼者,色黃白,水皰大小不等,作爛流水,較幹者多疼。
歌訣除溼胃苓厚樸蒼,陳澤赤苓豬苓嘗。木通肉桂草燈心,白朮防風滑梔襄。
組成防風、蒼朮、白朮、赤茯苓、陳皮、厚樸、豬苓、山梔、木通、澤瀉、滑石各一錢,甘草、薄桂各三分。
用法水二鍾,加燈心二十根(1.5m),煎八分,食前服。
功用清熱除溼,健脾利水。
《醫宗金鑑》卷六十四:除溼胃苓湯【處方】 蒼朮(炒)厚樸(姜炒)陳皮 豬苓 澤瀉 赤茯苓 白朮(土炒)滑石 防風 山梔子(生研)木通各3克 肉桂 甘草(生)各1克【功效與作用】 清熱燥溼。主纏腰火丹。水泡大小不等,其色黃白,破爛流水,痛甚。【用法用量】 水400毫升,加燈心165釐米,煎至320毫升,空腹時服。《外科正宗》卷四:除溼胃苓湯【處方】 防風1錢,蒼朮1錢,白朮1錢,赤茯苓1錢,陳皮1錢,厚樸1錢,豬苓1錢,山梔1錢,木通1錢,澤瀉1錢,滑石1錢,甘草3分,薄桂3分。【功效與作用】 脾肺二經溼熱壅遏,致生火丹,作爛疼痛。纏腰火丹(俗名蛇串瘡)屬溼者,色黃白,水皰大小不等,作爛流水,較幹者多疼。【用法用量】 水2鍾,加燈心20根,煎8分,食前服。本站內容由網友添加和整理,僅供學習和參考。站內信息不一定準確、全面或最新,公號內容不應成為診斷或治療疾病的最終依據。山河藥學網提醒網友,如有身體不適,請及時就醫,感謝您的支持與厚愛,我們將會做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