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太極不出門這句話誤導了多少人

2021-01-08 小萌書法

太極拳是武術的瑰寶實乃當之無愧,也是我華夏民族文化遺產。因為太極拳是內外兼修,將技擊與健身融為一體,很受國內外的武術愛好者的歡迎,也成為眾多武術愛好者的首選,沒有之一。我們應該廣泛傳播太極拳,是我們這代義不容辭的責任。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在太極拳的發展過程中,竟然有「十年太極不出門」的說法。也有人把太極拳論說得玄之又玄的玄學。也有人說太極拳只適合老人操練,只適合表演健身,根本不是什麼內家u去哪,更沒有什麼內勁之說。他們歪曲太極拳,說太極拳的以柔克剛是無用的。還說只有打沙袋、抖大杆、練槓鈴,負重練習才能練出爆發力,才能在太極推手比賽中獲勝。還有人說,他們練了幾十年的太極拳不要說技擊了,就連防身的效果一點都沒有,練太極拳沒有用的。

其實他們的這些說法都是很欠妥。那是因為他們不懂什麼才是真正的太極拳,不懂太極拳的內涵,才會發出這樣不實際的聲音來誤導廣大練習太極拳的愛好者。我們可以對太極拳應該要從兩個方面來看待:第一是一項體育運動可以套路參賽的太極拳。是一種優美的藝術表現,但不是技擊的傳統太極拳。第二,是傳統的太極拳,可以包括有演示、推手、散手等。傳統太極拳均是輕鬆柔和,柔中有剛、剛而不僵。只有具備技擊的太極拳,才算技擊型拳藝。

我習練太極拳不說有十幾年,但也有幾年了,從我個人的體會感悟來說,如若要練好太極拳,必須要有明師的指導,學傳統規範的太極拳法。練法與用法要相結合,必須要經過兩三年的學習,一定可以防身自衛,而不是別人說的「十年不出門」那樣的定論。

現舉兩個例子。一,鄭伯英是趙堡太極拳第十代宗師,在年少時與拜本村太極明師和慶喜為師,刻苦學習趙堡太極拳。1931年,開封舉行運動會。在選拔賽時,和慶喜帶領幾名弟子參加,鄭伯英獲得第一名。接下來在開封參加運動會,經過幾輪對戰,鄭伯英打敗雄縣鏢師劉,獲得冠軍。這是鄭伯英學藝也就是三年時間。二,宋蘊華先生的弟子孫金鬥和趙軍堡太極拳傳人,二人連續獲得八十年代陝西省武術對抗賽的冠軍。在1984年山東濰坊舉行的全國武術對抗賽中,他們學習太極拳也就兩年時間。

以上的兩個例子足以說明「十年太極不出門」的論點是不能成立,在現實中只要有明師指導,個人的努力這兩個條件,就能夠獲得太極拳的真諦。

大家對」十年太極不出門「有什麼看法歡迎在下方評論。

相關焦點

  • 「太極十年不出門,形意一年打死人」到底啥意思?很多人都誤解了
    太極十年不出門,形意一年打死人這件事在中國武術界引發了一波熱議,大家對中華傳統武術的實用性,太極功夫的實戰性都議論紛紛。事後很多中國武術界大師都出來說馬保國只能代表他自己,不能代表整個中國武術界。對此,我也是表示贊同的。
  • 「太極十年不出門,形意一年打死人」
    俗話說「太極十年不出門,形意一年打死人」,練太極拳,要像煮中藥似的,讓藥性慢慢發揮,功夫最終才能有大的成就。形意拳猶如煉鋼似的,一開始要猛火急燒,把鐵礦雜質都去掉,所以得猛練。可是有沒有仔細想過,猛練,練的是什麼?形意拳姿勢簡單,五行十二形,一個下午就能學會,為什麼開始時,一個劈拳要練上一年(天資絕佳又正好處於16~24歲青春旺盛期的人,也要練上四個月)?
  • 太極十年不出門,八極兩年打死人
    因此在中國傳統武術界素有「文有太極安天下,武有八極定乾坤」之說。應敵身體中正,勁發八面,不偏一隅,方能穩重厚實而博人。八極發勁,講究崩、撼、突,出拳時,要力貫肩、肘、拳、胯、膝、腳於一體,勁如崩弓,發如炸雷。其動作樸實簡潔,剛猛脆烈。是一種非常講求實戰、打練結合的拳種。猛起硬落、硬開對方之門,連連進發是八極拳技擊中的最大特色。八極具有很強的實戰力。
  • 「適量飲酒」這句話,誤導了多少健身人?
    「適量飲酒」這句話,誤導了很多健身人!它是通過肝臟代謝的,但是本身對肝臟的能力有影響,所以代謝不出去。那麼最後就變成了酒精性脂肪肝,這其實就是一種變相的肝臟中毒。這是蛋白質過量的信號,如果蛋白質被身體吸收了的話,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 太極拳真實現狀,所謂的免費學太極誤導了多少人,看看有你不
    1: 太多的太極拳愛好者因為太極拳而受益,而且愛之深切,不惜出錢出力出場地免費教學,希望更多的人得到這份好處,殊不知恰恰是這份愛,正在害了太極拳。2:公園隨處不太極,免費教太極,造成了現在太極拳變成了太極操;最高深的武學修煉,變成了老頭老太的廣場健身娛樂3;為了參加活動表演,熱衷於腿擺多高,動作多美,
  • 某些大師莫要再誤人,太極拳發勁如閃電才符合技擊科學理論與傳承
    近期看到又有某些練了一些皮毛的所謂太極拳大師片面理解四兩撥千金,並這樣催眠自己並誤導他人,實戰時沒有力量與速度只剩下被動挨打,有些悲涼的發現太極拳的名聲要被毀完,並讓許多練拳擊搏擊的國人和外國人對太極拳大失所望,坐實了只是花架子只是老人拳,習練太極拳的愛好者銳減!長此以往情何以堪! 縱觀世界武術都離不開速度與力量,這也是對戰取勝的關鍵,包括相對較緩慢放鬆的太極拳也有相關內容與要求!
  • 什麼樣的人可以練太極?太極有這樣的作用!不看後悔篇
    太極作為中國知名度最高的,也是世界上流傳最廣的一種內家拳術,無論是小孩子還是老年人都聽說過它。當然也有很多人想去學習。但是就有很多人擔心了:我已經過了適合練武的年齡還可以練太極嗎?我身體特別僵硬,可以練太極嗎?我已經上年紀的可以練太極嗎?……等等這些問題。
  • 練太極拳與不練太極拳的人,人生有何區別?
    練太極拳的人與不練太極拳的人,人生到底差在哪兒?從一天來看,兩者似乎沒有任何區別;從一月來看,差異也是微乎其微;從一年來看,差距雖然明顯,好像也沒什麼了不起的;但是三年五年之後,身體和精神狀態的差距就很大了;等到十年之後再來看,兩者之間的差距也許就是一種人生對另一種人生不可企及的鴻溝。 練太極拳對身體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為了自身的健康著想,即使再忙,也要練套太極!
  • 內家拳背後的秘密,隱瞞了多少人,還好提前知道了
    在內家拳裡有一句很經典話,誤了多少人。這句話就是沒有那麼神秘,所有練過幾天甚至沒有學過的人都會拿來說事。可見,這句話讓多少騙子橫行,多少大師遍地。只因沒有那麼神秘,個個都以為自己是大師了。然而真正的練武人,學了幾十年不等。
  • 太極拳「十年不出門」之因,就是走進大弓步大馬步這種偽拳學之坑
    太極拳「十年不出門」之因,就是走進大弓步大馬步這種偽拳學之坑。也就是說,腳下的大弓步大馬步虛實不嚴格、無騰挪。有很多人老來癱瘓,就在於此,練了一輩子,最後不及鄉間一生忙碌的老農,來的腿腳靈便。掉進大弓步大馬步這種偽拳學之坑的太極拳,別說「十年不出門
  • 太極真理幾人知?
    見頭條上不少太極大師信口雌黃,憤而作詩曰:十三勢法練陰陽,似是而非體上盲。狗屁大師論太極,也隨眾口作雌黃。太極十三勢奧妙無窮,練成陰陽相濟,卻絕對不是紙面上的邏輯,嘴上功夫。頭條上多的是體肓(身是沒有功夫)在亂噴,或是忽悠吃瓜群眾的視頻表演。
  • 陳正雷:沒人練到太極最高境界!
    還有句話,「內家十年不出門,外家三年打死人」。練習外家拳,三年後拳腳功夫就可以出門應付,過過招。但內家拳是先練內勁,要練十年後,才懂得其真正的內涵。       同樣練十年,在實戰上內家拳不亞於外家拳。只要一「出門」,對外家拳的招式,練過內家拳的人能看得很明白。你來什麼招式,都可以應付。內家拳注重於內,先立於不敗之地。
  • 江城子 太極十年
    不知不覺學習太極已有十年了。從當初的一無所知到現在的略知一二,收穫多多。不僅健了體且有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拳友。越學越痴迷,太極拳博大精深。十年相伴兩情長。
  • 舞陽北舞渡鹽店太極知識(十)
    太極拳為何「十年不出門」,太極拳,形意拳, 八卦掌,意拳(大成拳)在武術界一般稱之為內家拳,它們在動作運動,拳術理論,訓練方法等方面,有很多相似之處,也有許多自身特點,每個拳種都有自己的拳理、拳諺,例如,太極拳有「太極十年不出門」,形意拳有「形意一年打死人」的拳諺。
  • 修習太極拳應該如何呼吸?談談正身調息之法
    人一出生,最先開始的就是一聲啼哭,開始肺呼吸,從此成長。呼吸不可謂不重要,練拳修行,多少毛病是出在呼吸上。修行的病難治。呼吸不對,拳就錯了,由此傷肺得病——練太極拳本來是為了強身健體,養生治病,怎麼反而練出來一身病?都知道太極拳十年不出門,出東西慢,因為太極拳合了道,是個精細拳,慢工出細活,證道難登天。太極拳的呼吸,第一步從正身開始。
  • 多少人被這簡潔的翻譯誤導了!
    前陣子與一個朋友喝茶,茶餘討論當下的新聞,其中說到某些人感染了新冠病毒,有發熱症狀但卻吃退燒藥強行降體溫來躲避測溫人員的篩查,從而免隔離,但最終導致傳染多人,然後他問我怎麼看,我說了句:「存在即合理。」,他聽完後反應比較大,「這還合理嗎?
  • 「孩子,結婚不要找單親家庭的人」,父母的「忠告」誤導了多少人
    然而可憐天下父母心,家人出於對孩子的關愛和保護,所以會給他們忠告:「結婚不要找單親家庭的人。」但這句「忠告」又誤導了多少人? 從這些數據中可以看出,單親家庭的孩子,並不像很多父母想像的那樣「不正常」,因此單親家庭≠心理問題≠婚姻不幸,家長只有掃除偏見,才能正確認識,才不會「誤導」了孩子的擇偶觀。
  • 在陳家溝素來有小架不出門,迷陣之外就這一招不外傳
    學習太極拳的愛好者們,關於陳家溝自然是不陌生,早在九十年代隨著太極拳被申請成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後,陳家溝就被譽為太極第一村。在陳氏太極拳的基礎上,更是因為陳氏的推廣有了後來的楊露禪,創立了楊氏太極拳,此後隨著拳迷們的需求陸續產生了很多的門派,到現在常見的有孫氏太極拳、吳式太極拳等等。除此之外派培養了文武兼備的太極大家吳禹襄,更是完善了太極拳的傳承記載,留下了太極十要等經典著作,直到現在仍然是初學者的經典書籍。
  • 胎壓應該調到多少?別再被老司機誤導了
    胎壓應該調到多少?別再被老司機誤導了兩年快,五年猛,十年司機慢又慫,之所以有這話是因為,開車越久的老司機開得越穩,不像剛拿駕照沒幾年的小年輕那麼虎。越是新手才更樂忠於在路上鬥狠鬥氣。首先,胎壓的調整其實是要綜合每一輛車的設計來的,而且,每當你車內裝載的重量不一樣,你的胎壓都會隨之改變。那麼,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自己去查看油箱蓋板後,在那裡,會標明你這輛車的胎壓多少是最合適的。一般來說,正常胎壓以車廠建議值為準。胎壓標準與輪胎類型及車型有關,不同車型,其車重、高度和輪胎尺寸均不相同,所需的胎壓也不同。
  • 孩子不輸在起跑線?誤導了多少人!看鄭強教授怎麼說?
    這才是最偉大的思想!希望在座的各位家長,回去善待自己的孩子,不要拔苗助長! 不得不說,鄭強教授還是一如既往地,保持住了說真話說實話的風格,我們的教育真的值得反思、值得深思他的這一番話了。 太厲害了,為鄭強教授的仗義執言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