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在為院線上映版的《最後的棒棒》鳴不平,覺得之前的劇集能有9.7分,為什麼重剪上映的版本豆瓣評分只有6.4分。
電影的票房跟紀錄片題材、受眾等等都有關係,但口碑卻是與票房沒多大關係的。
電影版的《最後的棒棒》之所以評價這麼低,是因為作者丟失了初心,也證明了他的不專業。
紀錄片是什麼?我們來看看百度百科的釋義。
紀錄片,是指描寫、記錄或者研究實際世界的電影。在大多數情況下,紀錄片不需要演員來表演。在紀錄片中表現的人、地點、情況應該與實際情況一致。
其實這個解釋正是劇集版《最後的棒棒》成功的最主要原因,而電影版則犯了很多紀錄片的忌諱。
總結一下大概有下面幾點:
1.擺拍,編織劇情,左右現實。
2.重剪後很多地方口型對不上。
3.大量濫情的配樂和煽情。
4.做作的旁白。
5.導演強加的時代意義。
其實如果是拍一部劇情片,你怎麼拍都無所謂,但影片類別中明明寫著紀錄片三個字,卻沒有一點紀錄片的樣子,導演將自己的價值觀強加於電影之上,出來的作品自然不倫不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