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間悅讀 | 為什麼超慢跑比走路更好?

2020-10-09 學習軍團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慢跑與健步走日常鍛鍊,但生活中不少慢跑者曾經糾結是慢跑還是快走,超慢跑和走路哪個更好呢?

一、超慢跑速度近於走路

所謂超慢跑,就是以相當於步行的低速跑步。而要實行這項運動,有兩個重點需要掌握:一以「微笑速度」慢慢地跑步;二以較小步幅、前腳掌著地的方式跑步。

可見,超慢跑具有以下標識:

  • 屬於慢跑;

  • 速度近於步行;

  • 跑步時輕鬆不辛苦,可以一邊微笑一邊聊天;

  • 是一種前腳掌著地的高頻跑步法(只要採取前腳掌著地的方式跑步,步頻可達15秒45步以上)。

超慢跑速度近於走路,都是常見的有氧運動,實踐起來過程輕鬆不勉強。

走路時左右腳中一定會有一腳是與地面接觸的,而跑步時則會有左右腳同時都離開地面浮在空中的瞬間。

雖然超慢跑與走路有著相似之處,但從本質上來說,二者是不同的運動項目。

二、超慢跑比走路好的原因

超慢跑與走路都是大眾化的健身運動,尤其適合中老年和喜歡舒緩運動的人。生活中,習慣慢跑或散步、快走的人都大有人在,各自都有長期堅持的理由。

相關專家研究表明,超慢跑比走路好的主要原因有三個:

1.超過一定速度,超慢跑比走路更輕鬆

超慢跑速度跟走路速度差不多,相對都不費勁,為什麼不乾脆快走而選擇跑步?畢竟走路大家都會,走路顯然比跑步壓力要小得多。

散步、快走都是走路,慢慢走路的速度大約時速為3公裡,快走時速大約5公裡(配速12),為了健身的快走鍛鍊,可以達到時速6-7(配速約10-8.5)公裡,但這個速度可能就是走路的極限了,很少有人能夠以時速8公裡(配速7.5)走路。

當移動速度提高時,我們會在不知不覺中從緩慢移動的走路方式改變成跑步方式,而這個會從走路切換到跑步的速度則約為時速六公裡。

也就是說,由於走路速度提升的局限,一般時速到6公裡時,人會不自覺地由快走轉換為超慢跑模式,這是由走路的姿勢決定的。

時速6公裡以下的跑步與走路都是輕鬆的,但超過時速6公裡,走路就會開始吃力,且不太可能超過時速8公裡,而同樣速度的跑步則可以非常輕鬆,所以才自然而然地切換成跑步。

2.超慢跑比走路更能消耗能量

人走路的時速一旦超過6公裡,就會感到吃力,然而,同樣速度比跑步要吃力的走路,效果並不比跑步好。

相關專家研究發現,快步走明顯比跑步吃力,但消耗能量卻比跑步要少。對低於時速8公裡(配速7.5)的超慢跑與快走比較,發現超慢跑消耗的能量是快走的1.8-2倍。

所以,為什麼要做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呢?為什麼不選擇輕鬆而又消耗熱量更多的超慢跑呢?

3.超慢跑比走路更能鍛鍊肌肉

延緩衰老是健身的目標之一,肌肉萎縮則是衰老的典型現象。隨著年齡的增長,肌肉量會明顯減少,尤其是60歲之後。

肌肉減少,不僅容易顯得老,而且伴隨著基礎代謝減少,可能引發一系列代謝綜合症等負面連鎖效應。

肌肉越使用越發達,使用過度會造成傷害,但不使用肯定會逐漸萎縮。超慢跑與走路都可以鍛鍊肌肉,但研究表明,超慢跑比走路能夠更有效地鍛鍊和保持肌肉。

不論是哪種肌肉都是在超慢跑的時候數值較高,尤其是大腿前側的肌直肌和股外側肌,比起走路,超慢跑的時候都會更常使用到這些肌肉。其他的肌肉如腰部周圍的臀大肌、腹肌、背肌以及深層的腰大肌,也是在超慢跑的時候會比走路更常使用到。

超慢跑比走路能鍛鍊到更多肌群,在預防肌肉衰退方面具有更好效果。

三、超慢跑的安全性問題

看到這裡,可能很多習慣走路健身的人會不高興,會說走路比跑步安全,比跑步持續的時間更長。

首先,請注意本文談的是超慢跑而不是跑步,超慢跑雖然屬於跑步,但速度與走路差不多(走路配速一般低於8.5),負荷肯定無法跟一般慢跑或快跑比。超慢跑是可以微笑的輕鬆跑,所以能夠持久;

其次,超慢跑的一個關鍵點是前腳掌著地,縮小步幅,增加步數。這種彈簧式跑法身體能夠均勻受力,將運動傷害降到最低;

再次,跑步和走路一樣是人的本能,人體的構造非常適合長跑,人類天生就具有長距離奔跑的能力,沒有必要擔心跑步會帶來更多傷害。

綜上,本文主要觀點如下:

  • 超慢跑是相當於步行的低速跑,跑步過程輕鬆,前腳掌著地,步幅小,步數多;

  • 超慢跑與走路速度相近,但時速6公裡以上,走路比超慢跑吃力,且能量消耗要小1.8-2倍;

  • 走路速度的上限比較低,超過時速6公裡,走路會自然而然向超慢跑切換;

  • 超慢跑比走路使用更多肌群,預防肌肉衰退效果更好;

  • 人天生就會長跑,超慢跑的方式不會增加比走路更多的運動風險。

攝影 | 西山守望

來源 | 一路慢跑

監 制:王士彬 張曉輝

編 審:歐 燦 鄒 菲

責 編:杜海豐 周 舟

相關焦點

  • 晚間悅讀|為什麼超慢跑比走路更好?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慢跑與健步走日常鍛鍊,但生活中不少慢跑者曾經糾結是慢跑還是快走,超慢跑和走路哪個更好呢?一、超慢跑速度近於走路所謂超慢跑,就是以相當於步行的低速跑步。而要實行這項運動,有兩個重點需要掌握:一以「微笑速度」慢慢地跑步;二以較小步幅、前腳掌著地的方式跑步。
  • 晚間悅讀 | 慢跑的好處,跑了才知道!
    跑得慢,真的沒事兒,慢跑才是跑步的精髓。慢跑能讓你擁有更強健的身體,增加新陳代謝,增加骨密度,強韌關節,減少癌症發生的機率,甚至能治癒很多慢性疾病。通過慢跑可以擺脫失眠,釋放負面情緒;通過慢跑可以瘦身,讓你的身體指標更加接近健康值。慢跑的好處:1. 在有氧區間進行跑步,能最高效地燃燒碳水化合物和脂肪。2.
  • 快走和慢跑,哪個對身體更好?
    (1)慢跑的鍛鍊強度和全身的參與程度都比快走要高  (2)慢跑的運動效果和減肥效果更快更好  (3)慢跑更容易對身體造成損傷,主要是膝蓋  (4)老年人、有一定疾病(比如心臟病)的人以及超重的人不適合慢跑  第二:為什麼慢跑的減肥效果更好?
  • 50歲以後,早晨走路和慢跑相比,哪個鍛鍊身體效果好
    早晨慢跑和走路鍛鍊都是很好的有氧運動方式,達到一定強度和時間,都可以起到強身健體的目的。50歲以後,應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選擇鍛鍊方式。如果身體素質比較好,有一定運動基礎,慢跑效果好一些。如果關節不好,體質比較弱,堅持走路鍛鍊,既能保護自己,也有很好的鍛鍊效果。
  • 50歲以後,早晨走路和慢跑相比,哪種鍛鍊身體效果好?
    早晨慢跑和走路鍛鍊都是很好的有氧運動方式,達到一定強度和時間,都可以起到強身健體的目的。50歲以後,應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選擇鍛鍊方式。如果身體素質比較好,有一定運動基礎,慢跑效果好一些。如果關節不好,體質比較弱,堅持走路鍛鍊,既能保護自己,也有很好的鍛鍊效果。
  • 為什麼說慢跑才是跑步的精髓?
    為什麼呢?有不少跑友反映:我明明跑得不快,為什麼跑一段時間膝蓋和腳踝會不舒服呢? 這也是為什麼有人慢跑,反而會出現膝蓋和腳踝疼的原因。,甚至比走路都慢。步幅減小到走路的一半,前腳跟不超後腳跟的感覺,慢慢提高腳下頻率。
  • 慢跑5公裡&健走5公裡哪個更好?哪個更適合你?
    5 公裡 & 健走 5 公裡哪個更好?圖片來源 ©網絡那麼本期【運動指導】小動君就和大家聊聊慢跑和健走到底哪個更好研究表明:相同運動時間,即便慢跑時雙腳接觸地面的時間比走路要縮短一半,但膝蓋仍然要承受 2~3 倍於體重的壓力。
  • 慢跑5公裡和健走5公裡哪個更好?哪個更適合你?
    【運動指導】不少動友可能都有一個疑問慢跑 5 公裡 & 健走 5 公裡哪個更好?小動君就和大家聊聊慢跑和健走到底哪個更好?研究表明:相同運動時間,即便慢跑時雙腳接觸地面的時間比走路要縮短一半,但膝蓋仍然要承受 2~3 倍於體重的壓力。
  • 對於減肥人士來說,慢跑和快走兩種方式,哪一個更好?
    最近又掀起了快走減肥的方式,那你是不是在猶豫,到底哪種減肥效果更好呢?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 一、慢跑 我們不能否認中高強度的鍛鍊可以更好地幫助我們減脂,比如跑步。喜歡跑步的人可以長期將跑步堅持下去,而討厭跑步的人也是非常厭惡它。大部分人不喜歡跑步,沒有找到跑步的樂趣。重要的是我們大部分人都不是體育專業,都沒有體育基礎。
  • 快走和慢跑到底哪個對身體更好?
    兩者都不一定比對方更好。最適合你的選擇完全取決於你的健身和健康目標。如果你想燃燒更多卡路裡或快速減肥,跑步是一個更好的選擇。但是步行也可以為你的健康帶來許多好處,包括幫助你保持健康的體重。有氧運動的好處步行和跑步都是有氧心血管運動或有氧運動。
  • 「舟山健康課堂」走路慢跑曬步數,愛護膝蓋這樣做
    那麼如何走路、慢跑才能不傷膝蓋?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骨傷中心副主任醫師趙京濤為大家解答。第一點很多人沒有在意,無論是走路還是慢跑,步子一定要小。  研究顯示,一般人的步伐,邁出一步是70~90釐米,然後在跑步的過程中,很多人都會到90釐米,甚至到一米六左右,其實邁的步子很大的。
  • 學習跑步送髖的捷徑,通過走路和慢跑消化送髖技術
    ,保持這種姿勢是為了維持隊列的整齊劃一,這種走路方式影響了很多人,在走路中髖部維持不動的人大有人在,所以練習送髖首先要改掉走路髖部不動的習慣。 >>練習2,背著手走路是體會髖部擺動的絕好方式,邁左腳右髖向前擺,邁右腳右髖向後擺。 >>練習3,自然姿勢走路體會髖部的擺動,需要提醒的是髖部的擺動和手臂的擺動是一致的,在走路過程中,體會右臂和右髖前後擺動的一致性。
  • 慢跑的最低速度是多少?慢跑雖慢,鍛鍊效果要遠好於快走
    這個問題要對比走路的速度來判定和解答,一般情況下的快走速度在配速9~10,慢跑的速度不能低於快走,所以慢跑的最低速度是配速9,以此推斷,1公裡9分鐘的跑步速度是可以的接受的。  01>為什麼要選擇慢跑鍛鍊身體?
  • 快速掌握送髖技術的專項訓練,竟然是走路和慢跑,訓練竅門很重要
    ,這種走路左右髖的連線和前進方向是垂直的,保持這種姿勢是為了維持隊列的整齊劃一,這種走路方式影響了很多人,在走路中髖部維持不動的人大有人在,所以練習送髖首先要改掉走路髖部不動的習慣。>>練習2,背著手走路是體會髖部擺動的絕好方式,邁左腳右髖向前擺,邁右腳右髖向後擺。>>練習3,自然姿勢走路體會髖部的擺動,需要提醒的是髖部的擺動和手臂的擺動是一致的,在走路過程中,體會右臂和右髖前後擺動的一致性。
  • 同樣是5000米,堅持慢跑和快走的人,有啥區別?哪個更傷膝蓋?
    和以前相比,現在公園、街道上,運動的人都要比以前多了,或是慢跑,或是快走,各有各的鍛鍊方式。方法不同,卻殊途同歸,都能達到養生效果,有益健康。只不過,在細節上有所區別而已。若是看減肥,慢跑要比快走更好一點。跑步對身體的參與度要求更高一點,強度也要更大,對能量消耗速度也就增多,減肥效果也會更明顯一點。若是身體調節允許時,還是應該採用慢跑來減肥,短時間內看到效果。
  • 和慢跑相比,哪個效果更好?
    因此,想要走路更有效,頻率、強度、時間都是需要注意的,不然走得再多或許也是徒勞。至於快走和慢跑哪個更好,其實從單純的運動上來說,不論是快走還是慢跑,只要身體動起來了,就肯定會消化糖分,但具體的運動時長、要達到怎樣的一個標準,是要因人而異的。自己適合哪一種,選哪種運動燃脂和降糖的效果更好,而且又不會傷身即可。
  • 慢跑卡路裡
    其實跑步的種類也分很多,我們根據速度把它分為快跑或慢跑,一般在鍛鍊時是先從慢跑開始,再慢慢進階到快跑,不論採用哪一種,都能幫助身體消耗卡路裡,那麼慢跑卡路裡消耗量如何? 跑步算是我們生活中最常的有氧運動之一,大多人有減肥需求時,只要說需要運動,首先就會想到跑步。
  • 慢跑會使腿變粗嗎?
    同樣是跑步,同樣是長期鍛鍊,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差異?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跑步可分為有氧跑與無氧跑。有氧跑步,是指「在存在氧氣的情況下」的跑步,即身體處於有氧運動狀態。在這一過程中,為了支持肌肉運動,吸入的氧氣與攝入的食物一起工作產生能量,而產生的能量能夠維持長時間的跑步。
  • 普通人如何選擇運動,跑步半小時和走路一小時哪一個效果更好?
    除去跑得比散步還慢的極端情況,跑步半小時肯定比走路一小時的減肥效果更好。原因很簡單:跑步半小時需要消耗的能量更多,對身體的刺激效果更加明顯,運動後身體恢復時消耗的能量也更多,超量恢復後對基礎代謝率的提升也更明顯。
  • 快走和慢跑哪個更適合減肥?為什麼?
    單單從減脂的這個角度來說,慢跑的效果會更好一些。因為一般慢跑只要堅持四十分鐘以上,就能夠達到減脂的效果,但是快走至少要走一個小時還能達到同等的效果。因此在減肥的過程中,我們一定要儘量使用慢跑來達到目的。另外,慢跑是一種比較簡單的有氧運動,既能夠活動我們全身的肌肉,還能夠促進身體中脂肪的燃燒,從而達到瘦身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