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過古彩戲法魔術嗎?國潮魔術秀《古往今來》帶你感受中國風魅力

2020-12-15 靈度聯創文化傳媒

中國風,即中國風格,是建立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上,蘊含大量中國元素並適應全球流行趨勢的藝術形式或生活方式。「國潮」是以品牌為載體,以文化為語言的一種現象。近年來,中國風已經成為一股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文化潮流,並成為國外友人爭相追逐的對象。從國外的大紅大紫,到國內的自豪共鳴,「國潮」一詞越來越接近民族精神的文化歸屬。在中國文化自信覺醒的今天,靈度聯創文化傳媒順應國風潮流,將古彩戲法與西洋魔術完美融合,打造出國人喜聞樂見的優秀國潮主題中國風魔術秀《古往今來》,用魔術的語言講述國風之美,展現國風之韻。

國潮古韻,匠心傳承。古彩戲法是我國特有的幻術表現形式,而幻術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出現在中國漢代的「百戲」中,西漢元封三年,漢武帝舉行百戲盛會,盛會上即有中國的傳統幻術《魚龍蔓延》等節目,至唐宋年間,幻術作為一種表演藝術尤為發達,電影《妖貓傳》中的「極樂之宴」就有幻術的呈現。在魔術熱盛行的21世紀,《古往今來》將古彩戲法完美的融入魔術中,傳承的同時,全面包裝,為你帶來一場古香古色的視覺文化盛宴。

古彩戲法與西洋魔術的不同在於貨真價實,不摻雜任何聲光電的科技效果,是實打實能摸得到的東西。《古往今來》作為全國獨家中國風小劇場魔術秀,市面上魔術專場裡最獨特的一抹中國紅,以我國最古老、最傳統的方式,將一場有生命的魔術盛宴淋漓盡致的展現在你的面前,給你真實刺激的奇幻震撼。

花好月圓、中華蒸籠、福氣東來、中國環、扇之舞、聚寶盆、訓魚、繩技……國潮魔術秀《古往今來》以中國傳統文化為基石,以魔術為載體,將中國美好的寓意融入精彩的魔術表演當中,在展現古風魔術之美的同時給你送去真摯的祝福。

國風盛行,國潮當道,傳承經典,推陳出新。中國風魔術秀《古往今來》用最年輕的打開方式,開啟國風戲法的發現之旅,講述傳承與發揚的故事,打造屬於年輕人的國風潮流!

相關焦點

  • 當「國潮」遇上魔術:中國風魔術秀《古往今來》古彩魔術專場
    魔術一詞是外來語,中國古稱「幻術」,俗稱「變戲法」。幻術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出現在中國漢代的「百戲」中,西漢元封三年,漢武帝舉行百戲盛會,盛會上即有中國的傳統魔術《魚龍蔓延》等節目,又有羅馬來的魔術師表演了《吐火》、《吞刀》、《自縛自解》等西域魔術。魏晉南北朝時,出現了《鳳凰含書》、《拔井》人劃地成收等多個魔術節目。
  • 國潮古風魔術秀《古往今來》承非遺文化,傳國風精粹,展中華獨韻
    古彩戲法泛指中國傳統幻術,其表演風格強調古色古香,因此稱為「古典戲法」或「古彩戲法」,我國最早的戲法公開表演可追溯至公元前108年,漢武帝舉辦魚龍曼延百戲招待使臣,再到三國演義左慈戲耍曹操,南宋雲機社團體和瓦舍勾欄場所,明清傳統戲法走入皇宮大院,宮廷戲法由此誕生,並撰寫《鵝幻彙編》。
  • 演出回顧:國潮主題活動資源《古往今來》中國風魔術專場麗水首秀
    2019年9月20日,靈度聯創魔術出品、全國首創獨家中國風魔術秀《古往今來》國潮小劇場魔術專場在浙江麗水科普藝術節主舞臺精彩上演,騰訊視頻直播吸引了248萬餘人的網友線上觀看。國風古韻,中西合璧,這是傳統戲法和現代魔術的完美融合,更是開創魔術表演形式的先河。國風精華,民族瑰寶,傳承經典,發揚文化。《古往今來》中國風魔術秀不僅僅是一場魔術表演,更是一場思想盛宴——古老的傳統藝術的傳承與發揚,現場觀眾紛紛沉浸其中,感受國潮古韻和魔術戲法所帶來的的獨特魅力!
  • 古彩戲法變身古風魔術 靈度演出促魔術產業升級
    魔術頭條訊5月2日-5月5日由青島靈度演出策劃的中國風古彩魔術秀《古往今來》在浮來春文瀾院營銷中心華美落幕。此次青島靈度演出將古彩魔術重新包裝升級為古風魔術,迎合市場需求,與具有古韻地產項目進行融合營銷,不僅提升了地產項目的品牌性與主題粘度,也為魔術演出行業提供了一個新的包裝思路,促進了國內魔術演出的產業升級。
  • 古彩戲法!西方眾人眼中的「永恆秘密」!區別與魔術!
    上世紀上世紀50年代,傳統戲法改名為古彩戲法,古彩戲法又稱彩立子、落活、大小戲法等起源於先秦時期,距今2000多年,是>一種歷史悠久的優秀的民間藝術,更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藝術瑰寶,內容豐富且表演精彩,
  • 鄒建華:古彩戲法的魔幻人生
    這是對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古彩戲法「三仙歸洞」的描述。在德州,就有這樣一位古彩戲法傳承人,他名叫鄒建華,在全國各地表演古彩戲法已有五十多個年頭。古彩戲法的歷史可追溯到漢朝民間藝術。戲法藝人講究「八字真言」,稱為「捆、綁、藏、掖、撕、攜、摘、解」。古彩戲法藝人往往要經過經年累月的練習,才能為觀眾帶來一場視覺和聽覺盛宴,又被稱為「中國魔術」。
  • 從「魔術」到「魔法」,來國際魔術節體驗奇蹟從你手中誕生
    你是否已經厭倦隔著屏幕看魔術時看不到「真相」?你是否感受過劇場魔術近在咫尺驚奇詭異的「衝擊」?你是否想要體驗「魔法」的神奇魅力?一場盛大的國際魔術節,無數炫酷近景魔術場面,讓人直呼amazing的大型魔幻劇情節,還有不定時開放的魔法教室,帶你親身體驗奇蹟的誕生!
  • 魔術是假的功夫是真的超能力背後的科學原理
    提及魔術,總會給人一種神秘和新奇的感覺,並在心頭生出一堆問題:魔術是假的嗎?真的有「託兒」嗎?「讀心術」真的存在嗎?魔術是藝術嗎?雖然這不是一篇揭秘魔術的文章,但或許能解答你的疑問。1入行「大衛風」「劉謙熱」掀起全民魔術熱32歲的鄭州魔術師連鑫,2002年從警校畢業時,並沒有按部就班地穿上制服。
  • 「藝術之旅·雲講壇」何瑞雪、秦建——《魔術與戲法》
    教師簡介: 何瑞雪:中國志願者協會會員、中國雜技家協會會員、中國古彩戲法傳承人、山西省雜技家協會理事、 山西省演出行業協會魔術委員會主任、太原市歌舞雜技團首席魔術師、太原市民盟文藝支部委員2009年至今曾先後出訪美國、法國、西班牙、葡萄牙、日本、斯裡蘭卡
  • 「非遺」海派魔術現身虹口,還有這些精彩→
    古彩戲法、海派魔術、讀心術……12月5日,「海派魔術」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周良鐵及其魔術團隊帶來「2020年虹口區市民終身學習體驗活動」,這也是虹口區為保護、傳承「非遺」文化所舉辦的特別活動。中國魔術歷史悠久,已經走過了上千年。「表演時像帶水、帶火、天上飛的、地上跑的、吃的用的全都有。」如水缸變金魚、空手現白鴿、報紙手杖、三繩奇術,盡可在現場一覽無餘,如遇掌聲停頓,則以觀眾「瞠目結舌」許以默聲。民間藝術「古彩戲法」也登臺亮相。在演員的講述下,觀眾也對這項民間藝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 「不為掙錢」的魔術師:讓觀眾近距離感受魔術的魅力
    與一般的魔術表演不同,這裡沒有金碧輝煌的大舞臺,也沒有座位眾多的觀眾席。十來平方米的小房間內,只放著一張表演用的桌子和幾張觀眾的座椅。據王鑫介紹,這種表演形式叫「近景魔術」,每場至多十個觀眾,目的是讓觀眾近距離感受魔術的魅力。王鑫,是「幻境」僅有的兩位魔術師之一。
  • 「非遺」海派魔術現身虹口,現場的觀眾直呼「太絕了」!
    古彩戲法、海派魔術、讀心術……12月5日,「海派魔術」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周良鐵及其魔術團隊帶來「2020年虹口區市民終身學習體驗活動」,這也是虹口區為保護、傳承「非遺」文化所舉辦的特別活動。魔術師潘蕾現場表演中國魔術歷史悠久,已經走過了上千年。「表演時像帶水、帶火、天上飛的、地上跑的、吃的用的全都有。」
  • 遺世承美|幻密遊藝 古彩戲法——北派雙彩堂郝氏戲法
    今天做客到《主播帶你去旅行》的嘉賓是北派雙彩堂郝氏戲法的傳承人任曉東遺世承美千百年來,在營口這片熱忱的大地上,祖祖輩輩積累下了無數的經驗和智慧,讓文明與非物質的遺產流傳至今。古彩戲法是一種智能性的幻密遊藝,在中國古代稱秘術、幻術,或戲法,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四千年前上古時代的巫術文化傳說中的「蚩龍作霧」、夏商的「奇偉戰」、西周的「吞雲噴火」、春秋時的「站懸」、「水火雙遁」都應該與戲法有關。但見於典籍的戲法表演應在西漢以後。
  • 每日新報數字報刊平臺-話劇舞臺上變戲法 你期待嗎?
    日前,由天津人藝創排的話劇《中國大戲法》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這部融合了多種藝術形式的作品將於明年元宵節前後首演,話劇魅力與古彩戲法將碰撞、融合,產生全新的藝術火花。  在天津大劇院小劇場舉行的「古代戲法展演」中,國家級非遺古彩戲法傳承人肖桂森將古彩戲法——這一非遺藝術在現場展示。戲法被世界魔術界稱為「東方魔術」,它已經誕生四千多年,現今所有藝術門類被冠以「古典」二字的,只有戲法一門。
  • 第五屆北京大學生魔術交流大會成功舉辦
    中國日報11月30日電(記者 王敬) 2020年11月27日,第五屆北京大學生魔術交流大會的收官之作——「傳承與溯源——優秀魔術節目展演」在北京喜劇院舉行。整場演出採用視頻串連的方式,梳理了中國魔術藝術2000多年的發展歷史。
  • 青縣籍戲法大師回鄉「獻禮」,古彩戲法繼續發揚光大
    中國古彩戲法在形式和內容上都有自己的獨特的風格。戲法演員大都身穿著長袍,道具如魚缸、瓷碗、花瓶、火盆等全部帶在身上;表演內容按照中國民俗,大都有慶賀吉祥之意,例如;吉慶有餘,瓶升三戟(諧音平升三級)。而我們滄州青縣,就有這樣一位戲法大師,他就是肖桂森。
  • 魔術的魅力:科技與魔術的融合
    每一個術節目都包含有一定的科學道理,在舊中國,藝人們大多沒有文化,學、演魔術靠的是口傳身授。今天,我們有了文化,掌握了一定的科學技術知識,如何充分利用所學的知識,改革和創新魔術節目,增強術的藝術效果,這是現代魔術演員的重要職責之一。一切喜愛並希望學習表演魔術的青少年朋友對此也應該有所了解。
  • 運河文史|鄒建華:德州運河經濟開發區非遺傳統戲法代表性傳承人
    鄒建華,1954年生,從小酷愛魔術。20世紀70年代曾跟隨中國雜技團何亞英學藝, 後又拜著名魔術師「大天一」穆文慶第三代傳人牟言明為師,學習中國古彩戲法和西方魔術。中國古彩戲法和西方魔術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 中國「0屆」沙沙沙沙沙沙沙漠魔術嘉年華來了?
    ▶ 時間:8月9日 18:10-18:40▶ 地點:仙沙島戶外3、《街頭魔術秀》,一步一魔術▶《街頭魔術秀》讓魔術近在身邊, 一步一魔術。可以近距離觀察、欣賞,如果你是火眼金睛,還可以試著看能不能「拆穿」魔術背後的秘密!
  • 孫銘伯古彩戲法傳承人「三仙歸洞」與流行音樂的完美結合
    孫銘伯演出照片孫銘伯職業演員、歌手、中國古彩戲法傳承人。活潑開朗的性格是山東人的代表,原名孫鐸釗,藝名孫銘伯。,我的年齡已大,就是想把這些老的古彩戲法保留下來。我的徒弟孫銘伯很勤奮,很有學習古彩戲法的天賦,我把古彩戲法傳授給孫銘伯後,他也很努力、很刻苦的學習這門藝術,我相信我的徒弟銘伯有能力把中國古彩戲法繼續傳承下去,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