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意字的世界(五):千變萬化的手

2021-02-19 大磨嘰和小磨嘰的故事

     手,作為人類探索世界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在漢字當中形體豐富,跟手相關的偏旁有好幾個,手(扌)、又(寸、)、廾()、爪(爫)、攵(攴)、殳等。這些形體中,「手」,摹畫了整隻手的模樣;「又」是右手三隻手指的樣子,以三來代表多;「廾」是雙手拱合的樣子;「爪」是手心向下,「覆手為爪」;「攵(pu1)」是手執某物,舉手做事的意義;「殳(shu1)」是手持武器的形象。這些偏旁有的構字能力較強,「扌、攵、又」等比較常見,頻繁出現在各種合體字當中。有些構字能力一般,但是也非常有趣,尤其是會意字,理解了字形,再去體會意義,感覺字形有趣,意味雋永,為造字的智慧而流連不已。以下將就「手」和與「手」相關的偏旁構成的字作分析。

    「廾」,甲骨文中由左右手相對構形,是雙手拱合行禮的樣子。應該是「拱」的初文。歷代文獻中,罕見其單用的例子,作為字的構件,出現在很多漢字中,會意字的字例如,丞、戒、棄、弄、兵等。

    「丞」字裡面隱含有兩隻手,其字形像兩手正在拯救一位掉在陷阱裡的人,是「拯」的初文,後來為了強化表義,又加了「扌」來表示「拯救」的動作,而「丞」則表示輔佐君王的職官,丞相,丞尉等。

   「戒」是雙手持「戈」,表示警戒。是「以戒不虞」的,就是對可能發生的不良傾向或者錯誤行為預先提出警告。所以,戒,既可以用於戒備敵人,對外來危險的防備,也可以用於戒備不良作風和行為,比如戒驕戒躁;還有很多以警告為內容的,引發人們警惕為目的的文章也稱為「戒」,著名的《女戒》,柳宗元的《三戒》,後來,這個意義的字形分化為「誡」,諸葛亮的《誡子書》,告誡等。又引申出戒除的意義,佛家的清規戒律,戒殺生,戒飲酒。還有戒菸等。

    「棄」的字形發展經歷過一個非常繁複的過程,有的字形中:是左邊是雙手捧著簸箕,裡面放著一個孩子,右邊是繩索,像手持簸箕,將以繩捆縛的嬰兒拋棄的樣子。有的字形中,繩索部分簡化掉了。這個字體後來演變為了「棄」;還有的字形,就是現在「棄」字,上面部分是個倒立的孩子形象。這個字形反映了古代的棄嬰現象。周代著名的始祖后稷,就叫「棄」,在《詩經·大雅·生民》中記載,后稷的媽媽因為踩了天帝的腳印,感應而生下后稷,認為不吉祥,所以要拋棄這個孩子,放在林子裡,有人來砍伐樹林;放在簡陋的巷子裡,有羊過來給這個孩子哺乳;放在冰河上,有鳥兒張開翅膀給孩子取暖。終究這個孩子沒有辦法被拋棄,就抱回家取名「棄」,結果在五歲的時候,后稷就能夠根據土地的不同性質,種植五穀,開啟了中華文明的農耕時代。

    「弄」字,是雙手在把玩玉器,所以有弄玉一說。古代生了男孩就是弄璋之喜,生了女孩是弄瓦之喜。璋作為美玉,瓦為紡錘。弄,是手中擺弄,這個意義向兩個方向發展,一個是手中擺弄,弄笛、弄弦、弄琴等彈奏樂器為弄,後來,彈奏的曲子也叫「弄」,《梅花三弄》;另一個方向就是因為在手中把玩,就有輕佻不尊重的意思,所以,發展出了戲弄,嘲弄,捉弄等帶有侮辱性質的意義。

     「兵」字,是雙手持斧斤形,是兵器的總稱。作為武器的「兵」,幾乎包括了所有進攻性的武器。「收天下之兵,聚之鹹陽。」天下之兵,就是天下所有兵器。這個意義在現代漢語中,比如兵工廠、兵不血刃、短兵相接等詞語的義素中還能看到。後來,兵器的意義轉移到持有兵器的人,就是「兵」,指戰士和軍隊。這個意義如兵力、兵貴神速、兵連禍結等,跟戰爭、戰鬥、戰術之類較為具體的意義聯繫。

     總之,「廾」及其變體,在構成的會意字中,由於是手部的動作,所以整個字形經過還原之後動感十足,生動而逼真,是非常有趣的識字材料。

    「爪」,作為字的構件,會意字的字例如:採、舀、印、受。「採」是以手採集樹上的果實來會採摘之意。《詩經》當中寫採摘植物的葉、花、果等的句子特別豐富。「採採芣苢,薄言採之」;「採葑採菲,無以下體」;「終朝採綠,不盈一匊」;採桑、採茶、採菊東籬下等。古代因為菜是採集來的,所以稱為「菜」;最早的染料來自植物,所以各種色彩叫「彩」;而採石、採礦是採集草本植物的推衍;採風、採詩、博採眾長、採納則是在事情上的推衍和應用。採的意義分化,寫作不同的字,採集寫作「採」,五彩寫作「彩」,「採」字本身便表現人的風神氣韻,比如,風採依舊、神採飛揚等。

    「舀」的字形象一隻手在側面帶耳的器皿中取東西。原來是把舂好的米從臼中取出,後來引申出用瓢、勺等取液體的意義。這個字現在經常在口語中單用,也出現在很多合體漢字中,作為形聲字的表音構件,如滔、稻、蹈等。需要跟「臽」字做個區別,用「臽」構成的字如陷、餡、焰、閻等,其中的「臽」字,字形為「」,是人掉入井坑的樣子,是「陷」的早期寫法。可見,「舀」與「臽」的區別還是挺大的,前者上部是「爫」,後者上部是「人」,下部在現代漢字中字形雖然相同了,但從歷時發展看,前者是舂米的臼,後者是陷阱。並且各自構成的系列字看,從「舀」的字,聲母都是「ao」;從「臽」的字聲母都是「an」。把漢字放在系統中觀照的時候,區別就比較明顯了。

    「印」的字形到隸書的時候固定下來。從甲骨文看,是一隻手壓著一個人令其跪著服從的樣子。是「抑」的早期寫法。後來表示「印章」的意思,使用印章的過程本身蘊含有向下用力的意味,並且印章本身除了是憑信之外,還有權力的意味。比如蘇秦「佩六國相印」,那種高高在上的感覺還是很明顯的。

    「受」字中有兩種「手」的樣子,分別是「爫」和「又」,一個手心向下給出,一個手心向上接受。「受」的過程是個授予和接受的過程。後來字形分化,授予的意義由「授」來表示,接受的意義有「受」本身承擔。這就是古代漢語中經常講到的「施受同詞」,就是施與和接受的意義由同一個字形來完成,因為本身一個動作就包含雙向的特徵,主動給出的一方和被動接受的一方。

     從「爫」的常用字還有「覓、爭(爭)、妥」等,也都是會意字。從字形看,「爫」在「印」字中變形比較嚴重。從意義而言,「爫」的動作有採摘、取放、按壓、施受、尋找等,都可以看出「手」的靈巧與靈活,可以知道「爪」在構字的時候,更傾向於手指的靈活性。而同時在古代漢語中,「爪」還有表示指甲這種角化物的意思,讀作「zhao3」,比如爪牙之利,張牙舞爪,鷹爪等常用意義。而讀作「zhua3」的時候,一般都是口語詞,爪尖兒、爪子、鼠爪兒等。從兩個讀音下構成的詞語可以看出,「zhao3」是古音,構成的詞都是書面語。

   「又」,作為字的構件還有取、及、祭等幾個有趣的字形。

    「取」表示割取耳朵,以會古代戰爭中,戰勝者割取敵人左耳以記功之意。這個字因為造字之初就跟武力取得有關,所以後來的用法無論怎樣引申,通過力量(包含智慧的力量)角逐以取得的涵義一直存在於各個義項中,如在獲取、奪取、爭取、進取、求取、提取均可看到「力量」在起作用。

   「及」字當中也有「又」,這個字用一個被追趕的人和一隻右手會意表達追上並獲得的意思。所以,及有趕上、抓住的意思,望塵莫及,來得及,追及等;引申為到達,力所能及,涉及,以及,及格等;又引申為到那個時候,及時、及早等;連累、關涉,涉及,殃及魚池……總之,字形簡單,但是字義豐富。同時,及也是「急」這個形聲字的聲符,也就是說「急」上部的「芻」是「及」的變形,在小篆中可以看得非常清晰,就可以解釋「急」為什麼讀作ji,卻從「芻(chu)」了。

    「祭」字是手持肉祭祀,金文中有了祭祀的臺子,「祭」的右上角部分是「又」字變形。教師在教學時,可以講述改字的故事,並對應字形,幫助學生記憶這個字。

    「盥」字表示在器皿中洗手的狀態,到了金文中,現代漢字的所有部件都發展完備,成為一個對稱形的漢字。

    「寇」字畫面很生動,表示有人手執器械進屋襲擊。所以,稱侵華日軍為「日寇」,就是指這種跑到我們的領土上來打我們的行為。

    總之,從「手」以及與「手」相關部首的會意字,表義豐富,且畫面感強,動態十足,用不同的手的狀態描繪了人類在勞作、軍事、禮制等方面做出的探索,再現了古老生活的場景。

 

相關焦點

  • 穀梁春秋篆書書法會意字「採」字的結構與意義
    「採」字的上部是一個「爪」字,表示與人或動物的手、爪有關係。「採」字的下部是一個「木」字,表示與樹木有關係。大家都知道樹木上面可以生長果子,果子生長成熟了可以用來充飢。所以古人在野外進行採集發現果樹上的果實,於是採摘下來用來食用。比如,蘋果樹上生長的蘋果、李子樹上結的李子、以及櫻桃樹上結的櫻桃。根據東漢許慎在其著作《說文》一書中的記載:採者,捋取也。
  • 申小龍先生:表意字最大的特點
    申小龍先生表意字最大的特點 「中國語言重文字,西方語言重口語。」
  • 篆書書法漢字教學會意字「則」字的結構與意義
    「則」字在古文字構型裡面屬於會意字,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裡說:「則」字從貝,從刀。其意義為「法典」、「規則」。從「則」字的古文字字形結構來看,左邊是一個鼎字的象形。在我國的商周時期,國家的重要法律條文大多鑄刻在以鼎為主的青銅器上,所以鼎是一個國家權利的象徵,也是一個國家重要的祭祀禮器。我們常說「一言九鼎」形容一個人說話算話、很有分量。
  • 《甲骨文中的象形字和會意字》閱讀答案(2020年吉林省中考題)
    甲骨文中的象形字和會意字①甲骨文中有不少象形字和會意宇,形象反映了殷商社會客觀事物的主要特徵和生活狀況,對甲骨文字形體進行考古學研究,是釋讀甲骨文字的一種有效的方法。②先說一下象形字。殷人憑藉對客觀世界的細緻觀察,所以才能夠造出這樣的象形字。⑥下面我再介紹一些會意字。⑦這是「為」(為)字(見圖4)。甲骨文的為字,像人手牽著大象,表示有作為的意思。西北岡王陵區發現兩個埋象的坑,一座埋一匹象和一個人。另一座只埋放一匹象,是亞洲象的幼象。象的前肢上面還有一隻小豬的骨骼。此坑最值得注意的是什麼呢?
  • 篆書書法漢字教學會意字「寒」字的結構與意義
    「寒」字的古文字構字理據是一個會意字,一個人在家徒四壁的屋子裡睡覺,鋪的和蓋的都是供燒火用的材草,在冬天的日子裡,人的教感覺冷冰冰。「寒」字的外部是一個「宀」字旁,是一個房屋的外在輪廓。還有一種構字也是會意字,只不過文字的造型不一樣。一個人躺在一個木製的床上,上面鋪著材草,人感到渾身冰涼。從人、從艸、從爿。
  • 漢字教學會意字「進」字的古文字字形
    從「進」字的古文字字形結構來看是一個上下型結構的會意字。其上部是一個「隹」字表示一種短尾巴的鳥。其下部是一個「止」字,表示人體的腳趾。兩點聯合會意,表示追逐鳥雀。人類為了捕捉鳥雀當做獵物,所以會緊追不捨。在一飛一追的過程中,人所在的位置相對於追趕鳥雀的位置是不斷向前移動的,這邊有了前進的意思。古人認為人之所以會不斷地前進是因為腳在走路,而腳上有腳趾。於是古人用「隹」和「止」進行會意,表示追逐鳥雀。後來文字不斷發展,古人為了表義更加明確,便在原有的基礎上添加「彳」字旁,這就是我們看到的「進」字。
  • 父是會意字,手裡拿根棍,那爹和爸字呢?說文解字:父、爹、爸
    上圖是父字的甲骨文,這就是父字4000多年前的象形文字,是會意字,有人說這個「父」字像一個人手裡拿根棍,是準備打頑皮不聽話的孩子嗎?還是說抵擋野獸,保護自己的家人不受侵害?
  • 在「千變萬化」中探尋數學奧秘
    「這節課,我們的課題是《千變萬化 樂學乘法》。說起乘法,你第一時間會想到什麼」「乘法口訣」 「幾乘幾」「一一得一」「 那我們就在『乘法口訣對對碰』的遊戲中開始今天的數學活動課吧」!在「基礎熱身之乘法口訣」環節「乘法口訣對對碰」、「乘法火車快快開」活動中,以分小組、分男女生、口算火車等各種方式引導學生參與活動、體驗成功。
  • 千變萬化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一天,周穆王從崑山返回合山,途中聽說有個叫偃師的人,手藝精巧,製作的動物能叫會跑。他有些不大相信,立即召見偃師,問:「聽說你能造出各種精巧的玩意,拿出一件,讓我看看。」第二天,偃師帶上木頭雕成的假人拜見穆王。穆王看這些假人的五官齊全,眉毛鬍子像真人一模一樣,覺得很吃驚。穆王問偃師:「你雕的這些人都能動嗎?偃師說:「不但能動,而且能唱歌,跳舞。就像真人一樣。」
  • 篆書書法漢字教學會意字「勝」字的結構與意義
    「朕」字也是一個會意字,其左邊的「月」字是古代的「舟」字,因其字形相似隸變之後錯訛。「舟」字的本義就是小船,所以「朕」字行船之前用工具檢修船隻之意是說得過去的。在屈原所生活的那個時代「朕」作為第一人稱代詞使用。「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這個句子池中的「朕」字就是用作「我」之義。這種現象一直延續到秦始皇登基,自稱為「朕」。
  • 兵馬俑的「俑」字是形聲字還是會意字?
    兵馬俑的「俑」字,屬形聲字還是會意字?若欲尋找答案,宜了解含部件「甬」的一級漢字「蛹」、「通」及其它含「甬」的漢字。【捅:捅刀子】現代讀音:tǒng【ㄊㄨㄥˇ 】結構辨析:從「扌:手」、從甬(「通」省形),甬(「通」省形)聲。字理解析:「捅」,戳、扎(甬:「通」通省形,通透)。
  • 《說文解字》第375課:「古」字,到底是會意字,還是指事字?
    這個字,造字之法有爭議:在許慎的《說文解字》體系下,「古」是會意字。本義是過去已久的年代;往昔,與「今」相對。他所說的「識前言者也」,就是記識前代的言語和故事。這也是現代漢語最常用的「古」的意義,試想,經過十人之口傳下來的故事,正是時間久遠。從文字發展角度說,「古」是指事字,是「固」的本字,本義是堅固。在遠古文字中,古亦通「固」,下面講第二個讀音時會講到。
  • 二年級語文上冊期末測試卷(附答案),五種識字法,你會幾種?
    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識字的興趣,對字形的記憶也會更加紮實牢固,還可以從中摸索體會漢字的構字規律。方法一:熟字帶生字利用學過的熟字進行形近字對比、同音字對比、去掉偏旁、拆分部件、減筆畫、添筆畫等方式變換成生字。
  • 《說文解字》漢字教學會意字「香」字的結構與意義
    從整體上來看「香」字是一個會意字,也是一個複合結構的漢字,即由「禾」和由「甘」字變化而來的「日」兩個漢字組合而成。「香」字所表示的意義是由「禾」和「日」兩個單字組合在一起後所產生的新義。「香」字裡面沒有表音的成分,不提示「香」字的文字讀音。根據東漢許慎在其著作《說文》一書之中的記載:香者,芳也。從黍,從甘。
  • 十個有趣的會意字
    現在,街面上不少飯館喜歡採用這樣生僻的招牌,比如:「羴」、「犇」、「鱻」等等,儘管並不一定清楚它們的讀音和本意,卻給人大魚大肉、排場豐盛的感覺。  (四)最鬧的漢字——「猋」  這個字讀作「標」。字型很明顯,三條狗糾纏在一起,表示狗群奔跑的樣子;引申一步,便派生出迅速、飆升的意思。
  • 《神龍鬥士》龍神號的形態真的是千變萬化
    今天的題目:《神龍鬥士》龍神號的形態真的是千變萬化。 最開始的龍神丸,他的出現歸功於主角小渡用粘土捏造的形象,小渡被神龍選中,穿越到異世界,當時剛好遇到比較緊急的情況,神龍將神龍之力灌輸到龍神丸的模型中(也就是小渡捏的泥土模型)我們所熟悉的龍神丸,就這樣被一層一層一層的剝開了他的心,就顯現出來了。
  • 《說文解字》漢字教學會意字「相」的結構與意義
    由此可以知道「相」字是一個會意字,也即「相「字是一個複合結構的漢字,由「目」和「木」這兩個單字構成。「相」字的本義,也就是最早由文獻記載的意義是細看或者觀察,只不過最早細看或者觀察的對象是「樹木」罷了。「相」字所表示的意義是由「木」和「目」這兩個單字組合在一起所產生的新義。
  • 新摔角手加入OWE大世界演出隊伍
    2019年3月9日,OWE完成在上海大世界的首場駐演,讓大世界的遊客體驗摔角的魅力。
  • 國漫《圍棋少年》來帶你走進圍棋藝術中千變萬化的世界
    江流兒從圓德大師聽說老棋鬼王的事情後,決定到京城去會一會這個少年棋鬼王。借住在了天軒棋館。 剛剛繼位的年輕皇上有了新的圍棋老師。他竟然是雷宰相的親外甥雷凌雲。雷凌雲的諂媚讓年輕的皇上自以為棋藝已經相當高超,決心和當今的圍棋國手。皇上在與「神算子」郭逢春的過招中,郭逢春怕請了皇上會引起殺身之禍,再加上雷凌雲的威脅,故意輸給了皇上。
  • 識得「手眼身法步」,必定會將功夫渡!(6)
    2、「手眼身法步」正解從功夫的視角,結合「手眼身法步」五個字的原義,我推導出下面的解讀。「手」是雙手,在這裡代表著四肢(雙手和雙腿)。如果手僅代表上肢,腿上哪裡去了呢?是後面的「步」嗎?「步」是指腿嗎?如果「步」代表腿,為什麼要放在最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