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書書法漢字教學會意字「勝」字的結構與意義

2020-12-14 褚良文創

從「勝」字的平面二維空間結構來看是一個左右型結構的漢字。「勝」字的左邊是一個「月」字。然而在「勝」字的金文字形當中,其左邊是一個「阜」字,本義為由土堆積而成的土山。「勝」字的右邊是一個「生」字,可是在金文當中「勝」字的右邊是一雙手持工具表示在工作的樣子,會意:人在土山上作業。因為土山具有一定的高度,人的兩個手持工具正在進行勞作,如果沒有很強的能力是不能夠勝任這份工作的。所以「勝」字的本義是能夠擔當、能夠勝任。

東漢許慎在其著作《說文解字》一書中的記載:「勝」者,當也。從「力」、「朕」聲。因為在許慎生活的那個年代只能夠見到「勝」字的小篆字體,「勝」字的金文與甲骨文字體都還沒有出土於世。前面說到「勝」字的本義,是「擔當」,那麼能夠擔當的人一定很有能力。古人為了表示「勝」字有能力的一面,用「朕」字作為形符,另加一個力量的「力」。後來文字從篆書到隸書的轉變,所以就寫作勝利的「勝」字。

「朕」字的本義是行船之前人雙手持工具檢查船隻或者說是檢修船隻。「朕」字也是一個會意字,其左邊的「月」字是古代的「舟」字,因其字形相似隸變之後錯訛。「舟」字的本義就是小船,所以「朕」字行船之前用工具檢修船隻之意是說得過去的。

在屈原所生活的那個時代「朕」作為第一人稱代詞使用。「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這個句子池中的「朕」字就是用作「我」之義。這種現象一直延續到秦始皇登基,自稱為「朕」。所以「朕」這個字就成了封建社會最高統治者的專屬用字,一般聖旨的開頭就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然後就是聖旨的內容。

「勝」字在造字之初是一個會意字,後來隸變為一個形聲字。其本義為有能力勝任,這與最初的金文字形相差甚遠,就是現在說其本字的古代意義,也是很難讓人理解。親愛的朋友們,你們怎麼看呢?

相關焦點

  • 篆書書法漢字教學會意字「則」字的結構與意義
    從「則」字的平面二維空間結構來看是一個左右型結構的漢字。「則」字的左邊是一個「貝殼」的「貝」字,「貝」字的右邊是一個「刀」字,現在我們稱之為「利刀旁」。「則」字在古文字構型裡面屬於會意字,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裡說:「則」字從貝,從刀。其意義為「法典」、「規則」。
  • 篆書書法漢字教學會意字「焦」字的古文字結構與意義
    從「焦」字的平面二維空間結構來看是一個上下結構型的漢字。其上部是一個「隹」字,在古書記載中「隹」與「鳥」都 表示禽鳥,在不加區分的情況下二者可以互相替換使用。如果作以區分的話,「隹」表示短尾巴的鳥,「鳥」表示長尾巴的鳥。
  • 篆書書法漢字教學會意字「寒」字的結構與意義
    「寒」字的古文字構字理據是一個會意字,一個人在家徒四壁的屋子裡睡覺,鋪的和蓋的都是供燒火用的材草,在冬天的日子裡,人的教感覺冷冰冰。「寒」字的外部是一個「宀」字旁,是一個房屋的外在輪廓。「宀」字旁所表示的意義與房屋有關,現在我們成「宀」字旁為「寶蓋頭」。房屋裡有一個人躺在地上,為了取暖呢就把供燒火用的稻穀的秸稈鋪在地上防止地面潮溼,自己躺在上面。這個時候依然感到絲絲的涼意,於是在上面覆蓋幾層材草取暖。穿著衣服都感到寒冷,更何況是不穿衣服呢?即使這樣,人體的腳步自然感覺到冰冷。
  • 《說文解字》漢字教學會意字「香」字的結構與意義
    從「香」字的平面二維空間結構來看是一個上下結構的漢字。「香」字的上部是一個「禾苗」的「禾」字。「禾」字的本義為麥苗。「香」字的下部是一個「日」字,在這裡需要說明的是「日」字是「甘」字的變形。而「甘」字是一個指事字,指出舌頭上的一點,表示舌頭上的味覺。
  • 穀梁春秋篆書書法會意字「採」字的結構與意義
    「採」字從平面二維空間結構來看是一個上下型結構的漢字。「採」字的上部是一個「爪」字,表示與人或動物的手、爪有關係。「採」字的下部是一個「木」字,表示與樹木有關係。大家都知道樹木上面可以生長果子,果子生長成熟了可以用來充飢。
  • 《說文解字》漢字教學會意字「相」的結構與意義
    從「相」字的平面二維空間結構來看,它是一個左右型結構的漢字。「相」字的左邊是一個「木」字,「木」字在古代代表「樹木」。「相」字的右邊是一個「目」字,它是一個象形字,主要描摹了「眼睛」的外在輪廓,也是一個圖畫文字。在這裡表示用「眼睛」看的意思。
  • 篆書書法漢字教學形聲字「物」字的結構與意義
    從「物」字的平面二維空間結構來看是一個左右型結構的漢字。「物」字的左邊是一個「牛」字,在這裡充當「物」字的義符,但是呢 ,這種「義符」只表示「物」字的意義範疇與「牛」有關,具體表示什麼意義卻沒有說明。「牛」字作為「物」字的義符,只能表示出「物」這個形聲字本義的範圍。
  • 篆書書法漢字教學會意字「隊」字的古文字字形
    「隊」字,從其平面二維空間結構來看是一個左右型結構的漢字。其左邊是一個「阝」字,表示由土堆積而成具有一定高度的土山,古人用「阜」字表示。所以「阜」字表示土山,如果人要攀登上去的話,就必須有階梯。「阜」字的甲骨文字形就像土山上供人上下的階梯之形。
  • 漢字教學會意字「進」字的古文字字形
    從「進」字的古文字字形結構來看是一個上下型結構的會意字。其上部是一個「隹」字表示一種短尾巴的鳥。其下部是一個「止」字,表示人體的腳趾。兩點聯合會意,表示追逐鳥雀。因為追逐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不僅要專注追逐的目標,還要在專注的過程中不斷地運動,所以古人在原有的基礎上在其左部添加一個「彳」字旁,這便是「進」字的古文字字形。「隹」字是鳥的象形文字,主要描摹了鳥的外在輪廓,表示一種短尾巴的鳥,有時候「隹」字和「鳥」字可以相互使用。如果具體細分,「鳥」字表示長尾巴的總稱,「隹」字表示短尾巴鳥的總稱。
  • 篆書書法漢字教學形聲字「界」字的結構與意義
    從「界」字的平面二維空間結構來看是一個上下結構型的漢字。「界」字的上部是一個「田」字,在這裡充當「界」字的義符。「田」字的本義為田地。「界」字的下部是一個「介」字,在這裡充當「界」字的聲符。「介」字的古文字字形象一個士兵身穿鎧甲,也就是說士兵的身體用鎧甲所包裹。
  • 篆書書漢字教學形聲字「孟」字的結構與意義
    從「孟」字的平面二維空間結構來看,它是一個上下型結構的漢字。其上部是一個「子」字。它是一個象形文字,主在描摹了小孩子的外在輪廓。其本義為小孩子。在這裡「子」字充當「孟」字的義符,提示「孟」字的構字意義與「子」有關,具體是什麼意思卻沒有詳細說明。
  • 賞書法,解漢字:大器晚成的「器」字是怎麼來的,有什麼含義?
    【麓風軒】賞書法,解漢字——1、「器」字,是個會意字,《說文解字》中解釋說:「皿也。象器之口,犬所以守之。」清代段玉裁進一步解釋說:「器乃凡器統稱。」從上圖「器」字篆書來看,就是中間一條狗看管四周器具之狀。
  • 漢字結構第一講:漢字結構的對稱美和勻稱美
    》國展評委劉顏濤:展賽中篆書創作多流於概念化、表面化!在書法的學習中,結構的學習非常重要。很多人在臨帖的過程中,可以說寫得非常逼真,但是離開字帖不會寫字,即遇到字帖中沒有的字就覺得生疏的很,這是一個普遍現象,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忽視了結構的學習。而結構的問題看似每個書法家的結字都各有特點,一人一貌,其實這裡面是有共同的規律的。
  • 中國書法的練習之篆書篇
    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書法五種字體的練習方法,以便於使那些想學書法的人,有一個大概的了解,知道這個書法之「門」如何走進。篆書是漢字之「祖」、書體之「源」。篆書屬於古文字,自隸書等今文字出現以後,篆書的實用性就降低了,但藝術性絲毫沒有受到影響,仍然是人們從事書法藝術的創造時重要的一種字體。象其他的如隸、楷、行、草等種種書體均是由篆書繁衍派生出來的。
  • 漢字教學「杳」字的結構與意義
    親愛的朋友們,前面我們學習了「東(東)」字,日在木中,「杲」字,日在木下。今天我們來學習一下「杳」字,日在木下。這些都是相對的時間概念。如果還學習好,請大家再好好複習前面的內容。「杳」字,從平面二維空間結構來看,它是一個上下型結構的漢字。
  • 中碩微課堂 中國書法書體——篆書體
    大篆 石鼓文大篆大篆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六國文字,它們保存著古代象形文字的明顯特點。西周后期,漢字發展演變為大篆。大篆的發展結果產生了兩個特點:一是線條化,早期粗細不勻的線條變得均勻柔和了,它們隨實物畫出的線條十分簡練生動;二是規範化,字形結構趨向整齊,逐漸離開了圖畫的原形,奠定了方塊字的基礎。大篆是對後來的小篆而言的。廣義的大篆包括小篆,以前的甲骨文,金文和六國文字。這裡的大篆指通行於春秋戰國時期的秦國文字。
  • 美術研究│用毛筆寫好漢字:結字五原則,書法間架結構
    編者按:結字的五個原則,這裡所指的基本原則,就是各種不同的書體、不同的書法流派和風格都必須遵循的具有共性的客觀規律,是書法藝術是否「真」是否「美」在間架結構方面的標準,它有五個方面。——王慕石1.必須以書寫文字為對象中國書法藝術是以書寫漢字為主的視覺造型藝術,如果書法離開了漢字,就根本不稱其為書法。人們有意識地追求著文字的美,從古到今儘管有多種多樣的風格流派,但始終沒有脫離文字,沒有脫離可讀性。
  • 漢字,世界上迄今為止,持續使用時間最長的文字
    漢字作為一種表意字,其發展過程可以說是波瀾壯闊,經相關文獻和考古研究發現,漢字的發展大概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商朝、西周為代表的以圖形文字為主體的表意字甲骨文。較甲骨文晚一些的是金文,商周時期是青銅器的時代,青銅器的禮器以鼎為代表,樂器以鍾為代表,「鐘鼎」是青銅器的代名詞。
  • 隸變與隸書結構的雙重特徵
    通過隸變,中國漢字系統完成了由古文字系統向今文字系統的轉變,因此隸變,對於中國漢字系統的發展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問:這種重要意義,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答:首先,通過隸變,中國古文字由更多具有象形特徵的系統,向具有符號意義的文字系統演變。通過隸變,中國漢文字系統中的單字結構「圖畫文字」元素逐步消失,「圓圈」、「曲線」等特徵被「正方形」、「直線」等取代。
  • 「攴」字的結構與意義
    「攴」字從平面二維空間結構來看是一個上下型結構的漢字。「攴」字的上面是一個像佔卜的「卜」字,其古文字形像一個綁有木勾的棍子。「攴」字的下部是一個「又」字。「又」字的古文字字形是一個「手」之形。「攴」字表示手持棍棒敲打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