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界」字的平面二維空間結構來看是一個上下結構型的漢字。「界」字的上部是一個「田」字,在這裡充當「界」字的義符。「田」字的本義為田地。「界」字的下部是一個「介」字,在這裡充當「界」字的聲符。「介」字的古文字字形象一個士兵身穿鎧甲,也就是說士兵的身體用鎧甲所包裹。後來「介」字被用作「量詞」與「個」同義。比如「一介書生」與「一個書生」是同義的。
「田」字是一個象形文字,最早見於河南安陽小屯村出土的殷墟甲骨文。「田」字就像一塊農田的形狀,外面的「口」表示田野的範圍或者區域。當然了田地並不都是正正方方的形狀,所以「田」字的外面之「口」表示農田的區域之義。「田」字裡面的「十」字表示農田之中供人走的南北相連的小路,古人用「阡陌交通」來形容,說的是同一個意思。
「介」字在東漢許慎《說文解字》一書中的記載是:介者,畫也。從「八」、從「人」。人各有介。「八」字的形狀就像古代士兵身穿的金屬鎧甲的樣子,目的就是為了士兵在行軍作戰中不被敵人的流矢所射中,從而達到保護身體的作用。而「人」字就是代指士兵。因為鎧甲與士兵不是本身一體的,所以「介」字就有「開、界限」之義。後來「介」字與「個」字可能是篆書隸變,字形相似而發生訛變。比如:一介武夫、一介書生,這裡的「介」可以與「個」互換,可以把「介」視作量詞「個」。
「界」字在《說文解字》中的記載:「界者,竟也。從田、介聲。這裡的「竟」後來寫作「境」,表示國與國之間的邊界,同時也表示田地與田地之間的界限。「界」字是一個形聲字,它是一個複合結構的漢字,即由形符「田」字和聲符「介」字兩部分組成。
形符「田」字表示「界」字的意義範疇,但是這種意義是模糊的,只能夠表示出形聲字「界」字的本義範圍,而不能準確表示出形聲字「界」字的本義,更不能表示出形聲字「界」字的引申義。聲符「介」表示形聲字「界」字的讀音,提示「界」字的文字發音與「介」字的文字讀音相同或者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