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教學會意字「進」字的古文字字形

2020-12-22 諸良篆書書法教育

從「進」字的古文字字形結構來看是一個上下型結構的會意字。其上部是一個「隹」字表示一種短尾巴的鳥。其下部是一個「止」字,表示人體的腳趾。兩點聯合會意,表示追逐鳥雀。因為追逐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不僅要專注追逐的目標,還要在專注的過程中不斷地運動,所以古人在原有的基礎上在其左部添加一個「彳」字旁,這便是「進」字的古文字字形。

「隹」字是鳥的象形文字,主要描摹了鳥的外在輪廓,表示一種短尾巴的鳥,有時候「隹」字和「鳥」字可以相互使用。如果具體細分,「鳥」字表示長尾巴的總稱,「隹」字表示短尾巴鳥的總稱。若是不作細分,有時候可以混用表示的意義相同。

「彳」字是「行」字的省文,也就是省略「行」字的右半部分。從「行」字的古文字字形上來看,表示一個縱橫交錯的十字路口。用「彳」字表示與道路、運動有關。

「止」最初的意義表示人體的腳趾。「止」字的古文字字形就是描摹人體腳趾之趾的象形的在外輪廓。後來「止」字被假借為「靜止不動」之「止」。古人為了記錄「止」字所表示人體腳趾這一義項,於是在「止」字的左邊添加一個表示人體部位的「足」字,便是我們現在看到的「趾」字。

古人把「彳」字和「止」字聯合起來組成一個部首,稱之為「辵」字旁,表示與運動有關係,現在我們稱之為「走之旁」。從「進」字的構字意義上來看,人追逐鳥雀,鳥雀長有翅膀。當鳥雀發現人類去捕捉它們的時候就張開翅膀飛走了。人類為了捕捉鳥雀當做獵物,所以會緊追不捨。在一飛一追的過程中,人所在的位置相對於追趕鳥雀的位置是不斷向前移動的,這邊有了前進的意思。

古人認為人之所以會不斷地前進是因為腳在走路,而腳上有腳趾。於是古人用「隹」和「止」進行會意,表示追逐鳥雀。後來文字不斷發展,古人為了表義更加明確,便在原有的基礎上添加「彳」字旁,這就是我們看到的「進」字。後來漢字進行簡化,同信替代漢字的部件,用「井」字代替「隹」字,便是我們現在所使用的「進」字,雖然喪失了構字之初的意義,但是大大提高了書寫效率。文字也由最初的會意字轉變成形聲字,這也是文字發現過程中一種必然的現象。

相關焦點

  • 篆書書法漢字教學會意字「則」字的結構與意義
    從「則」字的平面二維空間結構來看是一個左右型結構的漢字。「則」字的左邊是一個「貝殼」的「貝」字,「貝」字的右邊是一個「刀」字,現在我們稱之為「利刀旁」。「則」字在古文字構型裡面屬於會意字,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裡說:「則」字從貝,從刀。其意義為「法典」、「規則」。
  • 篆書書法漢字教學會意字「焦」字的古文字結構與意義
    從「焦」字的平面二維空間結構來看是一個上下結構型的漢字。其上部是一個「隹」字,在古書記載中「隹」與「鳥」都 表示禽鳥,在不加區分的情況下二者可以互相替換使用。如果作以區分的話,「隹」表示短尾巴的鳥,「鳥」表示長尾巴的鳥。
  • 篆書書法漢字教學會意字「隊」字的古文字字形
    「隊」字,從其平面二維空間結構來看是一個左右型結構的漢字。其左邊是一個「阝」字,表示由土堆積而成具有一定高度的土山,古人用「阜」字表示。所以「阜」字表示土山,如果人要攀登上去的話,就必須有階梯。「阜」字的甲骨文字形就像土山上供人上下的階梯之形。
  • 篆書書法漢字教學會意字「勝」字的結構與意義
    從「勝」字的平面二維空間結構來看是一個左右型結構的漢字。「勝」字的左邊是一個「月」字。然而在「勝」字的金文字形當中,其左邊是一個「阜」字,本義為由土堆積而成的土山。「勝」字的右邊是一個「生」字,可是在金文當中「勝」字的右邊是一雙手持工具表示在工作的樣子,會意:人在土山上作業。
  • 篆書書法漢字教學象形字「巢」字的古文字字形
    「巢」字是一個象形文字,主要描摹了「鳥窩」的一個外在輪廓。從「巢」古文字字形上來看,下邊是一個「木」字,在這裡充當其義符,表示樹木。「巢」字的上部是一個鳥窩的形狀,表示鳥兒在樹上築的窩。從「巢」字的整體字形上來看,其字形構意就是鳥兒在一棵樹上搭建的鳥窩。從生活常識可以知道,鳥兒是先在樹上搭建一個窩之後才下蛋,進而長時間在窩裡孵化出幼崽。鳥兒在什麼樹上搭窩也是需要精心挑選地方的,太低的樹容易被人或動物發現,不利於鳥類後代的繁衍。大多都是建在高大的喬木之上,不僅講究安全性,還要講究隱蔽性。
  • 《說文解字》漢字教學會意字「香」字的結構與意義
    從「香」字的平面二維空間結構來看是一個上下結構的漢字。「香」字的上部是一個「禾苗」的「禾」字。「禾」字的本義為麥苗。「香」字的下部是一個「日」字,在這裡需要說明的是「日」字是「甘」字的變形。而「甘」字是一個指事字,指出舌頭上的一點,表示舌頭上的味覺。
  • 對外漢語漢字教學「舂」字的古文字字形與意義
    從「舂」字的古文字的字形平面二維空間結構來看是一個上下型結構的漢字。「舂」字的上部是左右兩隻手共同拿著一個石錘,下面是一個石臼的「臼」的形狀,表示一個石制的容器。二者聯合起來表示舂米這一個動作,非常具有畫面感的勞作畫面。
  • 篆書書法漢字教學會意字「寒」字的結構與意義
    「寒」字的古文字構字理據是一個會意字,一個人在家徒四壁的屋子裡睡覺,鋪的和蓋的都是供燒火用的材草,在冬天的日子裡,人的教感覺冷冰冰。「寒」字的外部是一個「宀」字旁,是一個房屋的外在輪廓。「宀」字旁所表示的意義與房屋有關,現在我們成「宀」字旁為「寶蓋頭」。房屋裡有一個人躺在地上,為了取暖呢就把供燒火用的稻穀的秸稈鋪在地上防止地面潮溼,自己躺在上面。這個時候依然感到絲絲的涼意,於是在上面覆蓋幾層材草取暖。穿著衣服都感到寒冷,更何況是不穿衣服呢?即使這樣,人體的腳步自然感覺到冰冷。
  • 《說文解字》漢字教學會意字「相」的結構與意義
    從「相」字的平面二維空間結構來看,它是一個左右型結構的漢字。「相」字的左邊是一個「木」字,「木」字在古代代表「樹木」。「相」字的右邊是一個「目」字,它是一個象形字,主要描摹了「眼睛」的外在輪廓,也是一個圖畫文字。在這裡表示用「眼睛」看的意思。
  • 講好每一個漢字故事
    古文字中,「武」字由「止」與「戈」兩部分構成,戈是兵器,代表戰爭。「止戈為武」,意思就是阻止戰爭才是「武」,這是寶貴的軍事思想,也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漢字闡釋。戰國時期,韓非子等學者沿襲此類解字風氣。漢代,第一部漢字研究的經典之作《說文解字》就是漢字闡釋,用一套理論對9000多個小篆(包括一部分古文)進行全面解讀,千百年來,這部著作始終是漢字研究最重要的典籍之一。
  • 古今漢字的演變
    漢字起源至今,已有五千年左右的歷史。幾千年來,漢字一直處於發展變化之中。經常性的、不間斷的演化,造成了商代甲骨文與今日楷書漢字之間的巨大形體差異。其間可以以秦國篆隸為分水嶺劃分為古文字和今文字兩個大的階段。  古文字階段從時間上來講包括商代文字、西周春秋文字、六國文字和秦系文字。我們目前見到大規模成系統的甲骨文屬於商代晚期,它是刻寫在龜甲和獸骨上的一種文字。
  • 篆書書法漢字教學象形字「耳」字的古文字字形
    「耳」字是一個象形字,其字形在甲骨文當中就像一個人的恥朵的外在輪廓。金文的字形還與甲骨文字形有些相像,可是到了篆書,字形開始有些線條化。「耳」字的小篆字形與甲骨文字形就相差甚遠。經過歷史的發展,小篆向隸書發展文字的形體發秉承很大的改變,現在我們能夠看到的「耳」字就是隸書之後楷書的書寫形式。「耳」字的本義是指人的耳朵。古代在戰爭中,有時會割掉敵人的耳朵作為戰利品。由於人有兩隻耳朵,所以在進行表功的時候,左右耳朵不容易進行區分。後來發展人只有一個頭顱,所以就取敵人之首級作為自己的戰功。「耳聞目睹」這裡的「耳」就是用其本義。
  • 漢字是土生土長文字 形聲字不斷壯大(組圖)
    配置的字可以是表意字,也可以是假借字和形聲字。按照裘錫圭先生的解釋,表意字只在意義上和它所記錄的詞有聯繫。傳統六書中的象形字、指事字、會意字都可以歸入這一類型。假借字只和它所記錄的詞發生語音關係。形聲字和它所記錄的詞既有語音關係,又有意義聯繫。這三類字中,表意字在表現極相似、極複雜的事物或者極抽象的概念時往往力不從心。
  • 會意字的世界(五):千變萬化的手
    這些偏旁有的構字能力較強,「扌、攵、又」等比較常見,頻繁出現在各種合體字當中。有些構字能力一般,但是也非常有趣,尤其是會意字,理解了字形,再去體會意義,感覺字形有趣,意味雋永,為造字的智慧而流連不已。以下將就「手」和與「手」相關的偏旁構成的字作分析。    「廾」,甲骨文中由左右手相對構形,是雙手拱合行禮的樣子。應該是「拱」的初文。
  • 漢字演變書法展定稿會:從書法的角度研究古文字
    7月3日,由上海師大非遺研究中心、上海通俗文藝研究會、上海浦江書院等單位主辦的漢字演變書法展定稿會,在江蘇茅山召開。滬蘇兩地漢字研究學者、書法家出席會議並聽取上海非遺研究中心的特約研究員,該書法展總體設計、策劃、創作者高金平先生關於漢字演變書法展的主要內容及表達方式的介紹。
  • 【老範說字】189講 驚掉下巴的漢字:閄闁閳闃閦
    (一)閄(huò.shǎn)閄未見古文字,屬有聲會意字,左邊門表示大門、門戶;右邊人表示人。兩形會意,閄造字本義為有人躲在門後突然呼喊著閃現,泛指人躲在隱蔽處突然出現,或人躲在暗處突然發出使人驚駭的聲音。閄通閃。《字彙補》:「閄,隱身忽出,驚人之聲也。」即從隱蔽處突然出現,並發出駭人的聲音。
  • 漢字經歷了怎樣的嬗變
    新華社發般無咎全甲刻辭【語言論壇】漢字是世界上歷史悠久而唯一使用至今的表意文字,漢字超強的生命力是怎樣實現的?認識楷體字不一定能認識甲骨文,甲骨文是通過怎樣的機制發展為楷體字的?為什麼形聲字成為現代漢字的主流?
  • 「攴」字的結構與意義
    「攴」字從平面二維空間結構來看是一個上下型結構的漢字。「攴」字的上面是一個像佔卜的「卜」字,其古文字形像一個綁有木勾的棍子。「攴」字的下部是一個「又」字。「又」字的古文字字形是一個「手」之形。「攴」字表示手持棍棒敲打東西。
  • 走進古文字,帶你走進書法的童年時代
    包括一些偏旁的置換有的順序無關緊要,有的卻十分嚴謹,如今我們可以從中來獲得靈感,在書法作品中提高對漢字的造型能力。2.豐富性按照字體來分,縱觀整個漢字系統大致有甲骨文,金文,篆書,分書,草書,行書,楷書這七種字體。橫向來看,不同的字體在同一時期也有不同的寫法。或對同一個事物從不同的角度造出不同字形的字。
  • 「商」 字形演變、 字源演變
    漢字:「商」 字形演變 字源演變甲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