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蘭山,如何守護「塞上江南」?

2021-02-13 中國國家地理BOOK
▲ 航拍賀蘭山。圖/《多彩中國》在我國的西北方,有這樣一座山脈,她擋住了騰格里沙漠滾滾的黃沙,柔和了凜冽的北風。從沙場狼煙到塞外田園,從漫漫絲路到阡陌良田,文明在她這裡匯聚、碰撞,走向融合。
她與大興安嶺、陰山、祁連山一同構築了中國北方的天然地理分界線,在她以西是廣袤的荒漠戈壁,以東是中國西部最耀眼的「塞上江南」,她庇護著周圍的萬物生靈,見證了中國北方的滄海桑田、風雲變幻。

山峻

說到寧夏,很多人可能會立馬想起一句耳熟能詳的歌謠:「寧夏川,兩頭尖,東靠黃河,西靠賀蘭山,金川銀川米糧川。」寧夏省域北部,有一片南北走向的狹長區域,形如紡錘,恰好對應了歌謠中的「兩頭尖」。這枚紡錘,其實是一片荒漠與乾旱區中的珍貴綠島,東側是蜿蜒的黃河,而西側便是綿延的賀蘭山。▲ 賀蘭山東麓,西夏陵雙陵遺址。攝/徐勝凱,圖/《發現寧夏》賀蘭山既古老又年輕。億萬年前,賀蘭山一帶還浸沒在汪洋深處。大約3000萬年前,在地殼板塊不斷擠壓、碰撞之下,賀蘭山橫空出世,將堅實的軀體舒展在蒼穹之下。直到現在,挺拔險峻的賀蘭山仍在不斷成長。▲ 賀蘭山闕。攝影/李鵬,圖/《發現寧夏》賀蘭山脈,北起巴彥敖包,南至毛土坑敖包及青銅峽,南北長約220千米,大小山峰46個,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峰就有20個,主峰敖包疙瘩位於山脈中段,海拔3556米。巍峨的賀蘭山脈組成了一道天然屏障,更是我國重要的地理分界線。▲ 賀蘭山主峰敖包疙瘩。圖/圖蟲·創意她是我國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大興安嶺一陰山一賀蘭山一巴顏喀拉山一岡底斯山」當中的重要一環,界線以東為季風區,強大的暖溼氣流從太平洋自東南向西北吹來,化作甘霖,灑落在神州大地的東部,滋潤出了沃野千裡的「北大倉」、「杏花微雨」的江南、豐饒的「天府之國」界線以西為非季風區,所剩無幾的氣流到了賀蘭山已成強弩之末,太平洋的最後一絲眷顧落在了賀蘭山東麓,在陰山腳下滋養出了大片牧場,在新疆東部留下金色的黃沙和雄奇的雅丹。
▲ 塔裡木河。圖/視覺中國熟悉河流地理的你可能也會發現,這條界線還劃分了中國的內流區和外流區。賀蘭山的西側面向亞洲內陸,乾旱而封閉,一切河流皆生於陸地,竭於陸地,比如大名鼎鼎的塔裡木河,而賀蘭山的東側則溼潤而開闊,黃河、長江等中國著名大河流經此處後,便不顧一切地衝向海洋。她與陰山、祁連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還一同構成了200毫米等降水量線,這是我國的乾旱區與半乾旱區的分界線,也是沙漠區與非沙漠區的分界線。▲ 祁連山俯拍。圖/視覺中國賀蘭山以西為自然地理的西北乾旱區,騰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庫木塔格沙漠、塔克拉瑪幹沙漠、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從東到西,依次排列,黃沙滾滾,大漠孤煙。▲ 巴丹吉林沙漠。圖/《多彩中國》賀蘭山以東則為沙漠化導致的沙地,從西向東依次有:烏蘭布和沙漠、庫布齊沙漠、毛烏素沙地、渾善達克沙地、科爾沁沙地、呼倫貝爾沙地。這片片沙地,在歷史上都曾是環境優美、林木蔥蘢之處。

水潤

賀蘭山以其巍峨的山勢劃分出兩種截然的地貌,山脈東西匯集了不同的自然風光,但是黃河水卻以其溫柔的姿態,滋養了不同的民族文明。▲ 黃沙古渡,蜿蜒流淌的黃河灌溉了西北乾裂的土地。攝/蘇成遠,圖/《發現寧夏》發育於青藏高原的黃河,一路奔放東流,進入寧夏境內後,迎面就遇到了賀蘭山的阻擋,在賀蘭山面前,黃河水收斂了它桀驁不馴的野性,變得溫柔纏綿,依偎著賀蘭山的走勢,流經整個寧夏北部地區,它將攜帶的泥沙和養分留在了這裡,創造了黃河上遊的第一大平原——寧夏平原。▲ 稻漁空間生態觀光園。攝/陳幸福,圖/《發現寧夏》有了水就有了生命。早在三萬年前,賀蘭山就有人類繁衍生息的足跡。當秦帝國建立後,蒙恬率領30萬秦軍,擊退匈奴,開啟了賀蘭山下屯墾戍邊的歷史。來自華夏文明腹地的秦人是利用水的高手,他們利用自然形成的坡度,鑿渠引水,灌溉農田。自第一條秦渠的成型落地,開啟了寧夏無壩引水的歷史,農耕文明的種子自此在寧夏大地紮根。時光流逝,後世人依據形勢,擴大了灌溉工程,因地制宜修建了設計精巧的漢渠、唐徠渠、惠農渠等。據悉,歷代古渠的總長度達1500千米,超過銀川和北京的距離。▲ 唐正閘,是唐徠渠的進水閘,修建於元代。攝/曹文德,圖/《發現寧夏》縱橫交錯的灌渠使得這裡河網密布,把銀川城區周邊的河流、湖泊串聯起來,構成了寧夏平原河湖溝渠溼地交織的網格狀水系,這些由古湖泊和古河流留下來的湖泊面積超過500平方千米。▲ 銀川自古就有「七十二連湖」之城,湖泊密布,造就塞上江南的秀麗景色。圖為鳴翠湖。攝/徐勝凱,圖/《發現寧夏》到了現代,歷史的灌溉工程已不能滿足現代化建設的需求。1978年,中國第一個閘墩式水電站——青銅峽水利樞紐工程建成,這個「巨型水塔」凝聚中國人的智慧和信念,結束了2000多年無壩引水、自流灌溉的歷史。滾滾黃河水轉化為新的能量,灌溉了周邊800多萬畝良田。▲ 青銅峽水利樞紐工程。攝/李鵬,圖/《發現寧夏》黃河之水如血脈一樣,在寧夏平原漫延,讓乾旱少雨的寧夏平原煥發出勃勃生機。河湖密布,稻花飄香,「塞上江南」聲名遠播。沃野千裡,瓜果飄香,寧夏平原成為了真正旱澇保收的西北糧倉。▲ 青銅峽葉盛黃河灌溉區域。攝/曹文德,圖/《發現寧夏》除此之外,黃河在這一地區本來沒有灘涂或者島嶼,直到水電站的建成,大量泥沙由於流速減緩而沉積於此,最終形成了一塊淤積島嶼,也使這裡成為寧夏最大的黃河灘涂溼地生態系統。▲ 青銅峽鳥島。攝/鍾培源,圖/《發現寧夏》每年3、4月及9、10月下旬,多達180種候鳥在此停留,每到觀鳥旺季,各種鳥類在蘆葦蕩中時隱時現,或是擦著水面飛過。

物豐

來到賀蘭山,目光所及之處,一片荒涼,但是與周邊區域相比,這座孤島依然是半乾旱地區的生物多樣性寶庫。▲ 賀蘭山植被。攝影/呂東濤,圖/《發現寧夏》地處蒙古高原、黃土高原的交界地帶的賀蘭山,地跨溫帶草原與荒漠兩大植被區域,這裡匯集了華北森林植被、蒙古草原植被、阿拉善戈壁荒漠植被和青藏高原高寒植被,從森林灌木、疏林草原、草原、荒漠到草甸,各種植被類型應有盡有。▲ 賀蘭山松林深處。攝影/妥永蒼,圖/《發現寧夏》這裡是多種珍稀動植物的避難所。115種鳥類、51種獸類和678種種子植物,各種生靈在賀蘭山周圍建起了自己的家園。金雕、胡兀鷲、白尾海雕等各種珍稀猛禽在天空展翅翱翔,藍馬雞、馬鹿和巖羊在叢林和峭壁間棲息繁衍,賀蘭山紅尾鴝等許多小型鳥獸及昆蟲也在此棲居。▲ 賀蘭山上的巖羊。圖/視覺中國當然,賀蘭山的自然資源遠不止那些可愛的生靈。賀蘭山中北段,盛產「太西煤」,這是世界少有的優質無煙煤,賀蘭山中出產的煤佔到寧夏煤炭總量的87%。除了煤炭之外,賀蘭山還出產矽石、輝綠巖、粘土、鐵礦等礦石。▲ 賀蘭山筆架峰滾鐘口,此處盛產賀蘭石。攝/鍾培源,圖/《發現寧夏》賀蘭山滾鐘口附近出產的賀蘭石更是名揚四海,自清代康熙年間開始被人開採利用,道光年間江南藝人來到寧夏,帶來了制硯技術,其中「閻家硯」最佳,傳承至今。▲ 寧夏枸杞。圖/視覺中國賀蘭石與枸杞、甘草、灘羊、髮菜一起被稱為寧夏「五寶」,依其顏色分別被稱為白寶、紅寶、黃寶、藍寶和黑寶。這五寶,都產在賀蘭山上或者賀蘭山洪積扇上。

人勇

「賀蘭」一詞來源於古匈奴語,一個叫賀賴的部落以自己部落的名字命名了這座山,意為駿馬。群山似奔騰在天際的駿馬,賀蘭山之名還是十分貼切的。

賀蘭山與馬還有一層「緣分」,這緣分就藏在賀蘭山聞名遐邇的巖畫中。賀蘭山的巖畫,從舊石器晚期開始刻畫,至西夏時期才告終止,巖畫中有關「馬」的圖案有123處,獨馬、群馬、牽馬、牧馬等圖案比比皆是,它們似乎在告訴人們,賀蘭山與馬的關係密切而深遠。▲ 歸德溝巖畫牧馬圖。攝影/董宏徵,圖/《發現寧夏》秦漢時期,匈奴人越過秦長城南下中原,他們與漢民族融合,對中原文化產生了巨大影響,寧夏牧馬業相當興盛,到了西漢時期,隸屬於北地郡的寧夏北部賀蘭山東麓一帶,以及安定郡的寧夏固原,都是牧養戰馬的基地之一,成就了裝備精良的騎兵。▲ 三關口長城。攝影/李鵬,圖/《發現寧夏》秦漢之後直到明代,賀蘭山依舊是重要的牧馬區之一,明代在西北地區設立馬市13家,寧夏境內有3家,賀蘭山山口成了馬匹交易的通道。清代之後,寧夏平原大量土地農耕化,黃河水澆灌的富庶田園代替了昔日的牧馬區,寧夏牧馬業終止,昔日萬馬奔騰的景觀一去不回,只有賀蘭山上斑駁的駿馬巖畫在默默訴說那段壯麗的歷史。▲ 賀蘭山巖畫,太陽神巖畫處。攝影/丁翔宇,圖/《發現寧夏》自古以來,賀蘭山就是西戎、羌、氐、匈奴、鮮卑、突厥、党項等少數民族長期遊牧、繁衍生息的地方,也留下了他們徵戰廝殺的歷史痕跡。從青藏高原遷徙到陝西北部的党項羌人,經過唐代的發展壯大,逐步向西擴張。公元1038年,党項羌人首領元昊在寧夏平原上建立了大白高國,宋代人及其後的中國政權稱之為西夏,元昊多番徵戰,橫穿賀蘭山,攻取了今天甘肅北部八百裡河西走廊,西夏帝國繁盛一時。▲ 一百零八塔,始建於西夏時期的喇嘛式實心塔群。攝影/曹文德,圖/《發現寧夏》百餘年後,西夏王朝遭遇北方勁敵蒙古,成吉思汗採取南北夾擊的戰略,避開賀蘭山天險,直接在寧夏平原與西夏軍隊決戰,西夏王朝受到重創,1227年西夏國滅亡,党項人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1288年,元朝政府給寧夏定名,意為安寧的西夏。直到明代,賀蘭山一帶硝煙再起,在賀蘭山東麓,依託山上的茂密森林、山脈東麓的山口天塹、長城關隘、軍屯城堡,歷經數百年的經驗,賀蘭山被鍛造成一座堅不可摧的「軍山」,阻擋蒙古鐵騎向東南進軍的步伐。▲ 北岔口長城,為明長城遺址。攝影/哈少峰,圖/《發現寧夏》後來隨著滿蒙聯盟的建立,寧夏從邊陲變成內陸腹地,賀蘭山戰火紛飛的歲月結束,取而代之的是漢蒙繁榮的商業貿易。在無形之中,寧夏人在賀蘭山千百年來的徵戰歷史,也造就了驍勇的性格。
▲ 沙坡頭北區沙漠。攝影/張治軍,圖/《發現寧夏》「沙棗子開花向天下,塞上江南好寧夏,東有黃河一條龍,西有賀蘭山寶疙瘩。」千百年來,賀蘭山以巍峨的身軀庇佑了「塞上江南」,在之後的漫長歲月,她將繼續守候寧夏的山川與人民。

中國國家地理圖書發現系列

再出力作《發現寧夏》

希望本書能夠讓你

了解寧夏,愛上寧夏,去探索寧夏。

點擊下方圖片,即可購買!

當當網,現有滿額減優惠卷,每滿100減50

- END - 

文丨SevenJ

封圖來源丨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新人文浪潮計劃籤約帳號中國國家地理BOOK原創內容

未經帳號授權,禁止隨意轉載

點擊下方圖片,跟隨圖書君去別處轉轉👇

相關焦點

  • 中國有兩座賀蘭山,嶽飛《滿江紅》中寫的到底是哪一座?
    中國史上,除賀蘭山之外,似乎從來沒有一座山將其戰爭狀態一直延續至明清時期。戰爭是為了和平。從這個意義上說,賀蘭山也是一座民族融合的山,就像嶽飛這位抗金的英雄已經被人們在今天轉換成了一個愛國的符號。歷史的沉澱與時空的轉換,隨時隨地都存在著。磁縣境內的賀蘭山是一座小山,由鵝卵石堆成,高約五丈左右,蜿蜒十餘華裡。據說,宋代有位名叫賀蘭道人在此修煉,故為賀蘭山。
  • 戈壁荒灘蛻變「塞上江南」
    連綿起伏的賀蘭山,像一位慈祥的老人,把閩寧鎮原隆村護佑在自己的臂彎裡。林木環繞的村莊裡,紅頂白牆的農家小院整潔美觀。村民家門口嶄新的皮卡車、新式保溫大棚裡長勢喜人的果蔬、葡萄酒莊內甘洌飄香的美酒,向人們展示著移民新村蒸蒸日上的美好生活。「要不是習主席當年親自推動生態移民工程,哪有我們今天的好日子!」隆冬,記者走進原隆村,大家爭相講述起這片熱土上發生的動人故事。
  • 把「塞上江南」的絕美風景都濃縮進這一條路線!國慶假期就應該這樣玩!
    遠古的絲路駝鈴在這裡聲聲迴響古老的印記追尋著大漠之光塞上江南,神奇寧夏這座「塞上江南
  • 中國面積最小的自治區,山清水秀物產富饒,有「塞上江南」的美譽
    寧夏地處中國西北內陸,面積6.64萬平方公裡,人口688人,西北城市,與想像中的荒涼蕭瑟不同,寧夏山水秀麗,物產豐登,「塞上江南」美譽,你絕對不會覺得你的西北城市重現了。事實上,深度開發寧夏的旅遊資源,依據寧夏陽光明媚,也有點困難,奔騰的黃河,時而溫順的賀蘭山,閃耀著「西夏國」光輝的遺蹟,景色絕妙的「大話天空」場景,一切心靈的憧憬,你還在等待什麼,只要有時間就提交,寧夏的旅遊資源,一言以蔽之,顛覆你的想像,絕不會讓你失望。你們對這座城市了解多少?請到評論區留言。
  • 你知道「塞外江南」和「塞上江南」,分別位於我國的什麼地方嗎?
    但是在我國的西北地區有兩個地區除外,在這兩個地方我們能夠看到就像江南地區那樣的場景,所以這兩個地方被稱為「塞上江南」和「塞外江南」,你知道這兩個地方在哪裡嗎?「塞上江南」是指位於黃河中上遊的寧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地區,這兩個地區都是引黃河河水加以灌溉,雖然降水較少,但是灌溉水源十分充足。寧夏平原又稱為「銀川平原」,總面積約為1.7萬平方千米,西北部的賀蘭山阻擋了冬季的冷空氣,使寧夏平原冬季較為溫暖。我國的先民在2000千多年前就在寧夏平原地區鑿渠引水,從而灌溉農田,是我國著名的灌溉農業分布區。
  • 【悅悅的小攻略】塞上江南寧夏
    有著「塞上江南」之稱的寧夏位於絲綢之路上,自古以來就是內接中原,西通西域,北連大漠,各民族南來北往頻繁的地區。作為黃河流經的地區,這裡同樣有古老悠久的黃河文明。早在三萬年前,寧夏就已有了人類生息的痕跡。
  • 賀蘭山
    賀蘭山今夜,我與你並肩站在這古老的土地上和你一起看朔風呼嘯,群山綿延這是我行走在夢裡的賀蘭山>如一千匹駿馬,從平原躍起如一萬個勇士,怒髮衝冠這是目睹了無數次戰爭的賀蘭山它一邊流著鮮血,一邊流著淚水它一邊掙脫著束縛,一邊高舉著旌旗這是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的賀蘭山這是黃沙漫天,硝煙不斷的賀蘭山馬背上的歲月,馱起了一段段民族的苦難古老的賀蘭山,支撐起西部歷史的半壁江山
  • 【賀蘭山巖畫​】
    【賀蘭山巖畫】賀蘭山巖畫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研學旅遊示範基地(2016
  • ...年度蒙·寧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護林防火互檢互查工作圓滿結束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政府網12月7日訊 為進一步加強內蒙古·寧夏賀蘭山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力度,夯實護林防火聯防聯控工作機制,共謀賀蘭山生態文明建設對策。蒙·寧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第30次森林防火互檢互查工作會議召開,寧夏賀蘭山管理局、內蒙古賀蘭山管理局局領導,各科(室)站負責人、寧夏公安廳森林公安局賀蘭山分局、阿拉善左旗賀蘭山森林公安局有關領導、各派出所負責人參加了此次互檢互查工作。
  •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賀蘭山,被稱為「軍山」,因歷史上無數次戰爭在此發生,漢族和少數民族,各少數民族之間,為爭奪賀蘭山戰爭綿延不絕;被稱為「鬼山」,因無數將是馬革裹屍於此,西夏王朝10帝9陵在此;被稱為寧夏保護神,因自古這座山阻擋西伯利亞寒流,阻截騰格里沙漠東侵,造就了塞上江南。
  • 賀蘭山紀錄片上線,精選牧場攜手中國國家地理邀你探秘營養秘密
    10月23日,精選牧場x中國國家地理拍攝的賀蘭山紀錄片驚喜上線,眾多專家帶隊,實地考察賀蘭山當地的生態、地理環境,探訪精選牧場——賀蘭牧場從科學角度解讀優質奶源地的營養秘密。紀錄片一經上線,就受到了眾多消費者的關注。精選牧場純牛奶作為中國首款二維碼可追溯牛奶,消費者應該並不陌生。
  • 賀蘭山東麓的葡萄酒追夢人
    又到了賀蘭山東麓成片的釀酒葡萄大面積掛果、紫色和綠色交織輝映的時刻。  赴寧夏調研的一天上午,我們一行從銀川向西,沿著賀蘭山東麓的景觀公路一路行駛,一個個酒莊指示牌從眼前掠過,展現出這片土地上葡萄酒產業的勃勃生機。  記者慕名來到了這裡的其中一座酒莊——巴格斯莊園。
  • 民間故事┃賀蘭山名稱的由來
    賀蘭山漢代稱卑移山。漢代在今銀川地區設廉縣,《漢書·地理志》載:「廉縣,卑移山在西北。」賀蘭山又稱阿拉善山,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的名字就源於賀蘭山。賀蘭山這個名稱,最早記載於《隋書·趙仲卿傳》。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趙仲卿攻打突厥而出賀蘭山。當時的賀蘭山屬弘靜縣(包括今銀川地區)。
  • 賀蘭山,銀川平原的守護神
    位置銀川是寧夏回族自治區首府,西倚賀蘭山,東臨黃河,旅遊資源豐富,人文及自然景觀眾多。歷史背景 早在四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活動。漢成帝陽朔元年(前24)在今銀川市東郊掌政鄉窪路村一帶建北典農城(俗稱呂城),這是銀川建城之始,距今約2020年。
  • 寧夏賀蘭山東麓獲評!
    導讀 早在2019年賀蘭山東麓葡萄酒旅遊嘉年華活動上,寧夏賀蘭山東麓產區當選中國最佳葡萄酒旅遊產區,並代表中國參加國際葡萄酒旅遊產區投選活動。 經過一年的等待,在第九屆寧夏賀蘭山東麓國際葡萄酒博覽會期間,國際侍酒師協會主席安德魯·魯斯博格宣布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產區入選「世界十大最具潛力葡萄酒旅遊產區」,這也是中國唯一入選的地區。
  • 走進賀蘭山巖畫的秋天,與浪漫不期而遇~
    晝夜均,寒暑平一場雨,一朝寒草木染青黃,蟬噤荷殘半冷半暖之間,迎來了秋天走進賀蘭山巖畫的秋天度過了春夏,終於在秋喘了口氣放鬆下來的賀蘭山巖畫用色彩慶賀秋的到來在賀蘭山巖畫,半路殺不出程咬金但會偶遇很多調皮的精靈可愛的讓人挪不開眼
  • 賀蘭山發現絕世古卷將改寫中國歷史
    但是在和平年代,有些不法分子對文物盜竊之事,仍然不時地發生,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在寧夏賀蘭山就發生了這樣一樁盜寶之事。賀蘭山位於中國西部內蒙古和寧夏交界處,與中國大多數山脈呈東西走向不同,賀蘭山是一條南北走向山脈,這在中國境內比較罕見,它東西寬十五到六十公裡,南北綿延二百多公裡,平均海拔兩千五百米左右,最高峰敖包疙瘩三千五百五十六米。山勢雄偉,若群馬奔騰。
  • 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酒香飄深圳!
    9月18日,第三屆TOEwine國際葡萄酒與烈酒博覽會在深圳會展中心開幕,寧夏賀蘭山東麓銀川產區賀蘭紅、長城天賦、西夏王、夏桐等20餘家葡萄酒莊(企業)組團亮相。此次銀川產區組團參展就是希望藉助這一平臺,尋求全球經銷商的合作機會,將賀蘭山東麓產區推向世界。」銀川市葡萄產業發展服務中心主任閆樹革介紹。以銀川為核心的寧夏賀蘭山東麓衝積傾斜平原位於北緯37°43'-39°23',這裡日照充足,熱量、礦物質豐富,土壤透氣性好、晝夜溫差大、降水量少、黃河灌溉便利,2003年被確定為「中國葡萄酒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區。
  • 賀蘭山天籟藝術村 文藝新地標,蓄勢待發
    賀蘭山天籟藝術村。8月21日,賀蘭山天籟藝術村項目啟動發布會在漫葡小鎮舉行,藝術村將於明年五一前全面改造建成,對外開放。當天,藝術家、設計師、媒體人……紛紛趕去了漫葡小鎮,它的地理位置是在賀蘭山腳下,但在大家心中的位置,是一個寧夏精神地標和文化藝術生活的集散地。
  • 帶你認識賀蘭山中的花兒(上)
    常年攀爬賀蘭山,拍了許多賀蘭山的風貌、植物、動物、花卉等。下面,就帶你認識賀蘭山中的那些花兒。 賀蘭山最早報春的花兒非蒙古扁桃莫屬。在冰雪尚未完全融化,草木尚未返青之前,山崖、石壁,看那一坨坨粉色的燦爛,你就知道扁桃花開了。她們是賀蘭山春的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