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蘭山巖畫】賀蘭山巖畫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研學旅遊示範基地(2016年國家首批20家之一),是中國遊牧民族的藝術畫廊 。2018中國西北旅遊營銷大會暨旅遊裝備展上,入圍"神奇西北100景"榜單。2018中國黃河旅遊大會上,賀蘭山巖畫被評為"中國黃河50景"。
賀蘭山在古代是匈奴、鮮卑、突厥、回鶻、吐蕃、党項等北方少數民族駐牧遊獵、生息繁衍的地方。動物圖形構圖粗獷,形象生動,栩栩如生。有奔跑的鹿,有雙角突出的巖羊,有飛馳的駿馬,有搖尾巴的狗,有飛鳥的圖形和猛獸的形象,有部分人的手和太陽的畫面,還有原始宗教活動的場面。
賀蘭山巖畫在不同的地點有著不同的內容:石嘴山一帶以森林草原動物為主,如北山羊、巖羊、狼等形象;賀蘭山一帶多以形形色色的類人首為題材;青銅峽、中衛、中寧一帶的巖畫則以放牧及草原動物北山羊為主。在賀蘭山白芨溝等地,還發現了成片彩繪巖畫,內容以乘騎徵戰人物形象及北山羊、馬等動物形象為主。彩繪巖畫的發現,為賀蘭山巖畫增添了新的內容和形式。人首像畫面簡單、奇異,有的人首長著犄角,有的插著羽毛,有的戴尖形或圓頂帽。表現女性的巖畫,有的戴著頭飾,有的挽著髮髻,風姿秀逸,再現了幾千年前古代婦女對美的追求。有的大耳高鼻滿臉生毛,有的口銜骨頭,有的面部有條形紋或弧形紋。還有幾幅面部五官似一個站立人形,雙臂彎曲,兩腿叉開,腰佩長刀,表現了圖騰巫覡的造型形象。在賀蘭山上萬幅的巖畫中,人面像極具特色。原賀蘭山巖畫管理處主任賀吉德說,放眼整個地球的巖畫圖系,在巖畫圖像中最普遍的人面像,大多集中於環太平洋地區,這個地區有11個國家和地區分布著人面像巖畫,但在遠離環太平洋的賀蘭山卻以近千幅的數量成為世界上人面像最集中、圖形最豐富的地區。在溝口內外山體上的巖畫,多集中在距離溝谷山根以上約10米的範圍內,並呈片狀分布。最高處的巖畫不超過50米,其上則很少有巖畫發現;溝口內的巖畫,縱深分布在500米的範圍內,數量以溝口為多,越深入溝谷,兩側山體上的巖畫越稀少。在山前洪積扇荒漠草原上的巖畫,有"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點,多磨刻在可以移動的獨石和出露地表的立石上。從溝口到洪積扇,巖畫的空間布局明顯地呈現出由密集到疏稀的扇狀分布特徵。賀蘭山的"巖畫"確切地說是巖刻。我國雲南、廣西也有不少巖畫,亦稱崖畫,是用顏料畫的,而且多用紅色顏料;而我國北方的"巖畫"多半是巖刻。賀蘭山的眾多"巖畫",只有白芨溝的是用顏料作畫,其他的都屬於巖刻。
大型體驗式實景演出《賀蘭祭》是由賀蘭山巖畫景區全新推出的一部以賀蘭山·賀蘭山巖畫祭祀遺址區為表演地,以賀蘭山獨有的祭祀文化和原始的古老禮儀為創作源泉,深入挖掘賀蘭山的古老民間傳說、神話,並通過動態演繹進行實景再現,與遊客互動體驗,著重還原遠古人類的生活場景、狩獵場景、祈福祭祀場景等,將賀蘭山最原始的祭祀禮儀濃縮成一場高水準的藝術體驗盛宴。
交通指南
地址: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賀蘭縣賀蘭山巖畫
門票:70/人
電話:0951-6011772;0951-3948808
文章部分文字和圖片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如原版權所有者不同意轉載的,請及時聯繫本刊,以便於本刊立即刪除該作品。
小賞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