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朋友雖然忽悠了李白一番,卻在李白的唐詩中「青史留名」

2021-01-09 老張侃詩詞

作為盛唐詩歌最傑出的詩人代表,李白在後世可謂是赫赫有名。他身上的仙氣與盛唐氣象完美融合,成就了盛唐獨特一景。人道是盛唐有三絕,李白唐詩,裴旻劍術,張旭書法分列其中,由此也能看出李白在當時的地位了。

李白性情豪爽,廣交好友,可謂友人遍天下。李白以自己的才華和智慧,也時常將這些朋友寫入到詩歌當中,比如「吾愛孟夫子」云云,體現了李白對於友情的珍重。不過要說起李白詩中的朋友,就不得不提一個「忽悠」了李白的朋友,但是這個朋友卻依靠李白的唐詩「青史」留名。且看: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這首唐詩我們都很熟悉了,是小學學到的,題目就是《贈汪倫》。這首詩中,題目和內容都提到了「汪倫」,由此也能看得出李白和汪倫之間的友誼之深厚。值得注意的是,汪倫還曾經忽悠過李白,但是李白並不在意。

怎麼回事呢?根據後人袁枚《隨園詩話補遺》的相關記載,李白一生喜好漫遊,且詩名很大,當時的汪倫不過是一介村夫,甚是仰慕李白,所以就寫信給他:

先生好遊乎?此地有十裡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

李白看到此信,心生嚮往,「十裡桃花」、「萬家酒店」當真是絕妙去處!就前往汪倫所說之地。到了那裡,汪倫熱情招待讓李白感到賓至如歸,但是不見信中所談「十裡桃花」、「萬家酒店」之事,心中有點疑惑,就問汪倫,十裡桃花在何處,萬家酒店又在何處?汪倫回答:

桃花者,潭水名也,並無桃花;萬家者,店主人姓萬也,並無萬家酒店。

李白聽後哈哈大笑,原來是汪倫故意捉弄了自己一番。但是這其中畢竟有汪倫的一番心意,而且李白也絕非心胸狹隘之人,所以在逗留數日之後,李白告別,留下了這首經典唐詩。全詩宛若大白話一般,幾乎不需要任何翻譯。而這個名叫汪倫的農夫,卻也憑藉李白的這首唐詩「青史」留名。

古代文人絕非我們今日所想像的老學究,他們對於情感的細膩把握,對於現實世界的敏銳洞察力是今日的我們很難達到的。而且他們的生活卻不缺乏趣味,處處充滿生活氣息,更貼近我們的生活。

就拿李白和汪倫的這段交情來說,或許談不上友誼地久天長,但是終歸兩人有這麼一段美麗的往事,彼此之間分享了友誼的趣味,已經足夠。

本文圖片全部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唐詩裡的鳥,李白是大鵬,杜甫是沙鷗
    唐詩裡山水田園、風花雪月題材的作品很多,但是寫鳥類的也不在少數。如崔顥只一首《黃鶴樓》,就寫出了神話傳說中黃鶴的神奇景象,連大詩人李白都自愧不如。再比如鷓鴣、燕子、大雁等這些普通的鳥,寫入唐詩的那就更多了。它們各自都有自己的意象。我們今天只說李白和杜甫。如果說李白是大鵬,那麼杜甫就是沙鷗。為什麼這麼說呢?
  • 190 唐詩解讀——李白之《君馬黃》
    從李白的詩意來看,應是詩人抒發知已難得的苦悶之情。開頭四句詠馬起興,以馬色之不同作反襯,言人心之無猜。接下來的兩句寫詩人與友人外出遊樂,雙雙行駛在洛陽的街道上。天寶三載,公元744年,李白被逐出翰林院後,曾到過洛陽,在那裡認識了杜甫。次年,杜甫在齊州所做的《與李十二白同尋範十隱居》中說:「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記錄了他們同遊歷下的情景,但從中我們也能想像他們在洛陽相識的情景。
  • 杜甫對李白極盡敬仰之情,一首唐詩非常樸素,但字字都是真情流露
    但是不得不讓人注意的一點就是,雖然今天看兩個人的歷史地位並沒有太大差別,但在文學史上、在兩人真實的關係當中、杜甫和李白是有著相當的差距的。一則李白比杜甫要大上幾歲,二則杜甫也自認為李白的才華無人能敵,自己頂多是李白身邊的跟從者。今天談到的這首唐詩,就是表達的這種情感。杜甫的全文用字非常的樸素,但表達的情感就很真實,字字都是真情流露。且看這首唐詩的全文。
  • 《俠客行》李白的俠義心腸,唐詩的佼佼者李白的狂妄讓人羨慕
    《俠客行》李白的俠義心腸,唐詩的佼佼者李白的狂妄讓人羨慕。李白,無疑是唐朝的詩壇偶像,也是是個海洋裡那一艘巨大的帆船,曾經他站在浪漫的高山上,俯瞰這山下塵埃,遠處那朝堂上的權力誘惑在那一刻像風一般吹散,而他已不再眷戀,那一刻李白只想喝上一壺美酒,用筆墨紙硯寫出一首首詩詞來表達自己的心情。
  • ​【今天的詩】 痴人李白:夜臺無李白,沽酒與何人?
    夜臺無李白,沽酒與何人?有一天,李白為街上默默無聞的釀酒的老頭寫了一首詩。李白這個人,放浪不羈,不受世俗的約束。與他交往的人裡,有王侯貴族,也有市井小民。和王公貴族交往起來比較吃力,總要寫詩抬舉人家,這種交往是有點扭曲的,要摺疊自己的真性情。
  • 143唐詩解讀——李白之《公無渡河》
    就在人們剛剛慶幸劫後餘生之時,此時一個披著散發的老人,在周圍一片長鯨白齒的讒害下,災難降臨到他的頭上,這其實就是李白自比,「奚為」二字,是反問,也是困惑,是呼喊,也是驚嘆,接著詩人用旁人「不惜」和妻子「止之」作比,突出妻子對狂叟的深情。然而狂叟卻偏偏要苦渡之,結果溺入河水而喪生。
  • 杜甫對李白很是敬仰,但這首送給他的唐詩用到的卻不是什麼好詞
    我們之前讀那些精彩的唐詩,就會發現李白和杜甫他們兩個人的交情是很深的。而且李白相對杜甫而言,仕途更加成功,詩詞的名氣也更大,而且還要年長上幾歲。所以杜甫對於李白是很有幾份敬仰之情的。兩個人也有不少的詩詞作品相互唱和。
  • 147唐詩解讀——李白之《襄陽歌》
    全詩一開始,詩人化用晉朝鎮守襄陽的山簡的故事,山簡這個人行為任達,天性嗜酒,常大醉於習家花園,然而他愛民如子,深受百姓愛戴,李白引用這個故事,以山簡自比,這是詩人對自己追求的浪漫生活的一種自我欣賞與陶醉,當然也是借古人之事來澆己之塊壘,只不過在李白筆下,多了幾份世俗之人不能理解的雅趣。
  • 《戴老師魔性詩詞課》:帶你走進李白和杜甫的人生,讀懂唐詩
    戴建業教授在大學給本科生上課,講解唐詩,不同我們印象中的老師只是拿著課本照本宣科。在他的課堂是,戴老師用簡單卻幽默風趣的語言,非常生動形象地描述了詩歌背後的人文故事,加上他自己對唐代經典古詩詞的賞析,能夠讓學生在輕鬆有趣的課堂上,學到了知識,而且記憶難忘。
  • 唐詩三百首 |《送友人》李白
    您看,「班」這個字是怎麼組成的?兩邊兩個玉,中間的一把刃,也就是一把刀,用刀切玉,這個是「班」本來的含義。哎呀,李白用這個字用得太巧妙了。「蕭蕭班馬鳴」啊,就像一群的駿馬,天天兒的在一塊兒,今兒個您這馬呀就變成離群之馬了。李白對朋友就是一個字——「鐵」,還有四個字——「兩肋插刀」,還有四個字,那就是「奮不顧身」。
  • 102唐詩解讀——李白之《戰城南》
    解讀:「戰城南」是漢代鼓吹樂中鐃歌十八曲之一。鐃歌是一種軍樂,行軍時用短簫和鐃鈸伴唱,故又稱短簫鐃歌。漢代的「戰城南」曲辭,大意是描寫將士英勇奮戰,但此舉仍受刀筆吏非議,以致這些為國作戰的將士功高而賞薄,欲為忠臣而不可得。李白的這首詩也是描寫捍衛邊防的戰士,但主題思想與之前的同類題材卻有所不同,而是針對著大唐面臨的現實。
  • 李白寫給朋友的一首詩,讓我們看到了李白最落魄的時光
    李白,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詩人,他的足跡幾乎遍布了大唐帝國的所有重要城市,而且結交了當時很多的文人士大夫。李白流傳下來的詩歌,有很大一部分都是送給他的朋友的,這些朋友中,有的是官員,有的是商人,有的甚至是他的紅顏知己,這些人並不會被歷史記住,而能夠讓今天的我們知道他們曾經存在過,多虧了李白。
  • 唐代詩人「三角戀」,杜甫欣賞李白,李白衷心孟浩然,孟浩然?
    詩歌是我國珍貴的文化遺產之一,詩歌也以唐朝之時最為鼎盛,有唐詩宋詞之並稱。唐詩的鼎盛是因為在唐朝時出現了許多著名的詩人,有「詩仙」李白、「詩聖」杜甫等。那麼李白又愛著誰呢,李白也寫過許多贈友人的詩句,但是從《贈孟浩然》中能夠看出,李白是愛著孟浩然的,而且這個喜愛之情不是後人推測出來的,是李白在詩中直接表述出來的,第一句就是「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而且還誇了孟浩然整整一首詩。
  • 同一地點,杜甫一首便拿下唐詩第一稱號,李白8首也難以匹敵!
    唐宋兩朝歷來推李白和杜甫為詩壇「霸主」,而且在歷史中,兩人生活的年代相同,也有過交集,更是為這兩位大咖級別人物增添了些許趣味色彩。杜甫比李白小11歲,那時候李白都名揚天下了,杜甫還是啃老本的公子哥,到李白在翰林院被賜金放還的時候,兩人相遇,李白44歲,杜甫33歲,多巧合的數字,杜甫終於見到自己偶像了!
  • 莫逆之交——李白與賀知章
    《高山流水》的友情故事感動人心,如歌的歲月裡歷經著滄海桑田,說起中華民族最璀璨的文化那就是唐詩與宋詞,說起唐詩首屈一指的就是「詩仙李白」,這位大詩人他在與好友的交往中留下了許多感人肺腑的真情,同時也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句。
  • 這個人騙了李白,「詩仙」卻毫不在意,臨行還以詩相贈,他是誰?
    導讀:李白不愧是個瀟灑豁達之人,並不覺得被愚弄,反而被汪倫的真情所感動。李白和他志趣相投,一見如故,臨別以詩相贈:「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汪倫也寫詩,在歷史長河中沒有留下任何詩作,卻因為李白的一首贈送詩而青史留名。共遊桃花潭天寶年間三月的一天,正是桃花盛開的季節。涇縣桃花潭畔,一派鳥語花香。
  • 唐詩趣話:給詩仙李白脫靴的高力士其實也是位詩人
    高力士與李白的恩怨公元742年,已經人到中年的李白,二次進入長安。首次入長安幹謁未成,落魄而歸。這一次是緣於好友元丹丘的請託,玉真公主的極力推薦,李白終於被唐玄宗召見。等待召見期間,與賀知章偶遇,這個眼花的老頭,一見李白,直呼李白謫仙人。
  • 李白反對格律嗎?看看李白《發白馬》中的平仄關係
    這首詩雖然是古風,但是其中有不少律句。這種有不少律句的古體詩在唐詩中很常見。一、"將軍發白馬,旌節度黃河「的平仄這首《發白馬》開頭的兩句都是律句:"將軍發白馬,旌節度黃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熟悉格律詩的朋友一看就知道,第一句是唐律中常見的三仄尾,其中」發「在古韻中是仄聲,所以第一句是平平仄仄仄。三仄尾在唐朝各個時期的格律詩中很常見,是」平平平仄仄「的變格之一。三仄尾幾乎被當作正常的律句使用。例如:潮平兩岸闊、雲霞出海曙、無論(平聲)去與住、庭前有白露.......
  • 唐詩三百首 |《將進酒》李白
    喜馬拉雅的朋友大家好,「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今天跟大家分享「詩仙」李白的代表作——《將進酒》(這首詩第一個字我就讀錯了,讀成了[jiāng],本來應讀作 [qiāng],將 [qiāng]〈動〉願;請求。用來表示禮貌上的尊敬,例如:將子無怒,秋以為期。——《詩·衛風》,不學習真的不行啊,越來越覺得自己好笨),「君不見, 黃河之水天上來, 奔流到海不復回。
  • 最狂的十首唐詩——盡顯大唐風骨,詩仙李白獨佔五首
    提及大唐,就不得不提到唐詩,提到唐詩,就不得不提到李白。李白和唐詩,都是唐朝的風骨。1、將進酒——唐:李白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