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規劃已到「交卷」收官之年,北京財政交出了怎樣一份「成績單」?有哪些亮眼數據?日前,北青-北京頭條記者由北京市財政局獲悉,五年來,北京財政預算制度改革成效明顯,財政支出進度、盤活存量、收入質量等預算管理工作連續4年在國務院對地方政府「真抓實幹」考核中獲得通報表揚。
作為北京市2016-2020年財政改革發展的行動綱領,《北京市「十三五」時期公共財政發展規劃》明確提出要「建立規範有序、公開透明的現代財政制度,必須完善立法,改進預算管理,完善稅收制度,建立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的財政體制。」
五年來,本市強化預算執行管理,建立起了「月初預測、月中督導、月末考核」的管理機制。為盤活財政存量資金,建立支出進度、盤活存量落後部門、區的約談通報機制。另外,全市深化預決算公開,除涉密信息外,實現所有使用財政資金的市級部門預決算全部公開,並在全國率先公開了部門具體項目預算和整體績效目標。在2020年預算編制中,大力推行零基預算理念,不斷優化支出結構。
預算績效管理制度也在不斷完善中,績效管理越來越精細化、標準化。據介紹,目前前本市已實現市級部門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的全覆蓋和閉環管理,重點支出項目績效目標全面公開,並開創式地實施全成本績效預算管理,圓滿完成「十三五」時期工作任務,逐步形成全面預算績效管理的「北京模式」。五年來,北京財政共完成事前績效評估項目378個,涉及資金609.6億元,核減資金35.6億元;完成績效評價項目187個,涉及資金2258.1億元;開展全成本預算績效管理改革試點,形成定額標準86項,節約財政資金60.7億元。
推進稅收改革工作方面,也在實質性進展突破。全市全面推進「營改增」改革,及時細化明確地方操作細則;深化資源稅、水資源稅試點、環境保護稅、個人所得稅、耕地佔用稅五大稅制改革;向中央爭取市內免稅店政策;先後獲批41項冬奧會稅收優惠政策。
「下一步,北京財政將繼續落實減稅降費政策,確保財政收入平穩運行、加強政府預算資金統籌,提高預算綜合平衡能力、優化支出結構,健全重點支出保障機制、梳理整合轉移支付政策」,市財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還將聚焦支持各區落實好區域功能定位、繼續深化「零基預算」管理改革,改進部門預算編制方式,使本市財政管理工作不斷取得新的成就。
內容來自北京頭條客戶端
[ 北京頭條客戶端 ]
【來源:青瞳視角】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