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成為中國最全面的文玩知識微信公眾號
掃描底部二維碼關注 中金極藏文玩
馬上就到農曆正月十五,中國傳統的元宵佳節,也是中國的情人節。這一天,不論身處何方,華人社會都有一個共同的傳統,要吃應節食物——元宵或者湯圓。以地域分,北方的民眾喜愛吃元宵,南方民眾如廣東人及香港人則愛好吃湯圓。元宵和湯圓雖然不同,但寓意都是團團圓圓、甜甜蜜蜜。
除了在飲食上面,在香港過元宵佳節也是非常熱鬧,傳統習俗和節目活動眾多,中式的、西方的、傳統的、新潮的……各種活動輪番上演,對於香港這個已近非常西化的城市,中國傳統的習俗依然在這裡延續著,農曆新年的歡樂氣氛也依託這些傳統方式展現著。其中「拆利是」、「看彩燈」、「搶雞毛」,是最能代表香港獨特風土人情的元宵節「傳統三寶」。
拆利是——
過了十五才能看
在香港過年最熱鬧也最切身的體驗就是逗利是、派利是。這裡派利是的傳統與內地給壓歲錢、發紅包的習俗不同,在香港要結婚成家才有資格派利是。所以未婚的大齡男女青年也都十分怕聽到長輩問「幾時輪到你派利是呀?」簡直令人避之不及。
說到香港的派利是風俗,玄學家麥玲玲曾給出過解釋。派利是有三重含意,首先,以前中國農業社會是大家庭制度,分幾房人,過年時當家人將錢分給每房人過年關,即所謂壓歲錢。其次,年三十晚守歲,給小朋友利是壓住年,有闢邪作用。及至大年初一派利是取意頭,亦是長輩對後輩的祝福。另外她也提到,派利是主要象徵有錢過年,年年有錢用,同時闢邪。
現今社會,利是的第一重含義早已淡化,派利是多數是取個好彩頭,所以利是錢不一定用新鈔但一定是雙數,而且金額不高,多為20元、50元,很少會見到百元大鈔。而且派利是的人通常都很大方,秉持「利是派得多,今年也會賺得多」的思想,不管熟絡與否,只要正月期間遇到,互道一聲「恭喜發財!」下一個動作就是派利是啦!
過年時收到利是最多的當然是小朋友,一封又一封的利是,小孩子們總是特別興奮,迫不及待地想拆開,這時候往往會被長輩阻止,因為收到利是後不可以馬上拆開,要等到「拆利是日」才可以。對於這一個「神聖的節日」到底是哪一天,坊間眾說紛紜,有些人認為可以在初七「人日」拆利是,因為「人日」是所有人的生日,利是錢就是生日禮物,但更多人認為需要等到正月十五才可拆利是。正月十五預示著農曆年過完了,在這一日拆利是,可避免正月裡財就散了,而且正月十五人們便會停止派利是,故可以點算農曆年間的利是收穫!
看彩燈——
掛燈寓意添丁
元宵節也是中國的情人節,古時候青年男女會趁著元宵節外出觀燈,互相結識、相會,所以「燈火」是元宵節不可或缺的元素。香港每年都會在不同地區的公園或公共休憩地舉行元宵彩燈晚會,規模最大的當屬位於尖沙咀香港文化中心廣場的元宵彩燈晚會。不少家庭或情侶們,晚飯後都會去那裡賞花燈、猜燈謎,賞圓月。
今年的彩燈晚會可謂看頭十足,為配合猴年,尖沙咀彩燈會以《西遊記》為主題,重現唐三藏、孫悟空、豬八戒及沙僧師徒西行求法場景,這組作品是由香港夏中建師傅扎作,名為《金猴獻瑞賀元宵》,夏中建說,這組彩燈全由人手扎作,用了十多天時間。當中,四師徒的臉譜最特別,唐三藏的臉譜運用了素描繪法、孫悟空的臉譜糅合京劇元素、豬八戒的臉譜神態可愛、沙僧的臉譜選用了水墨畫繪法。
另一組彩燈「靈猴獻瑞花果山」展現猴子們於花果山四處攀爬遊玩的喜悅熱鬧情景,寓意猴年充滿活力和朝氣。看過花燈之後,在讚嘆老師傅手藝精湛之餘,也不要錯過了解傳統花燈的製作過程。廣東及香港手工藝師傅也會於彩燈會中,示範「佛山秋色」工藝品、南海藤編、木雕和獅頭扎作等粵港傳統手工藝。其中「佛山秋色」更是以幾乎以假亂真的紙品扎作聞名。
同時,為配合猴年鬼馬活潑形象,今年的彩燈會還有香港馬戲團呈現的城中馬戲表演,另外還有各種豐富多彩的節目演出,如舞麒麟、街舞、管樂及弦樂表演等。
除了元宵彩燈晚會,在新界圍村,元宵點燈還有另一重意思。新界原居民有不少是閩南人、客家人,在他們的方言中,「燈」和「丁」諧音相近,所以部分村落會邀請師傅花數天,甚至整個月扎燈,於元宵節當日掛在宗祠橫梁,寓意添丁、傳承。
搶雞毛——
扒船趕災
過年傳統上家家戶戶都會聚首一堂吃開年飯,而一貫保留了較多傳統習俗的新界圍村,新年節目又豈止一餐飯?已有800年歷史的粉嶺圍彭氏,是少數至今仍保存了不少原村古物和新年習俗的村落。他們新年的重頭節目之一就是正月十五的「太平洪朝」祈福儀式。除了粉嶺彭氏,只有上水金錢侯氏仍保持這一傳統。
「太平洪朝」是大型宗族性祭祀活動,可理解為彭氏的新年節日,始於建村,一直沒有間斷。祭祀儀式分兩日進行,第一天會貼平安符、虔拜、代表吉利的搶雞毛和表示驅除村內邪穢之氣的扒船;晚上會進行鎮壓災邪保人畜平安的祭煞儀式、迎神登位、貼人緣榜及唱勸人勤力工作和行善除惡的麻歌。翌日誦讀村民向神祈福的奏文、發送奏文、佔卜來年吉兇的問杯、劈五方和劈沙羅、朝首送燈和化榜文,最後送神歸位,三聖像運返三聖宮後在門外大放爆竹,整個儀式正式完結。
洪朝祈福中有兩項別開生面的傳統活動,搶雞毛和扒船趕災,是相當熱鬧的。
彭未齊村長表示,搶雞毛一般都在當天的早晨進行,「儀式由8個神頭主持,一個人一世只可以做一次神頭。」他說神頭由已婚的男士擔任,通常要輪上二三十年才有機會。當日,他們拿著生雞上圍牆閣樓,用剪刀替雞「脫毛」,然後將七八隻雞的雞毛從圍牆大門正上方的小圓孔擲下,村民在下面搶奪。雞毛代表吉利,所以,奪得雞毛者,這一年就會諸事順利,好運連連。
搶過雞毛後,便會進行「扒船」的儀式,其意義在驅趕災害。搶得雞毛者會將雞毛交予「朝首」的紙紮大船,「朝首」會抬著紙紮大船穿梭全村,向各家各戶收集包括元寶、香、雞毛、黃豆、炭和米等物品,再由「拜年仔」來拜年,說句「恭喜發財」,以示帶來好運。所謂「拜年仔」,必須是村內一名未婚的男丁,當天會頭包紅巾,下身披紅布,隨著朝首一同巡迴全村,整個過程歷時約兩三個小時。收集回來代表不潔的物品,最後會帶至社壇附近,在喃嘸引領下進行火化,以示送走各種災害。其後村民會煮熟「無毛雞」來拜神,再大家分吃。
中金極藏文玩與您一起分享有溫度的文玩資訊
傳承中華文化 讓藝術更貼近生活
Tradition of Chinese culture
關注漲姿勢|點讚積人品|轉發有福報
© 2015 Cnfol Jizang
好消息!50元拍賣現金抵用券免費領取!!!
猛戳原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