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本質需求是什麼?有別於馬斯洛的五大需求理論

2021-01-19 何啟真

文|何啟真

每個人都有各種各樣的欲望,有的強烈,有的淡薄,看似人的欲望複雜多變,其實所有的欲望都基於人的本質需求發展而來。

討論人的本質需求,就必須將人本原化,從人的自然屬性,從最根本的源頭開始討論。從客觀角度講,人就是一種具有智慧的高等動物,簡單的說,人就是一種較為特別的動物。而動物屬於生物的一種,我們就從生物的特性,來發掘人的某些本質需求。地球上的任何生物,無論是動物、植物以至微生物,能夠存活至今,有著三個明顯的共性。一、儘量保證個體在一定周期內的存活,二、儘量進行繁殖,將物種的個體生存周期疊加延續,三、能夠不斷的進化而適應自然環境的變化。

基於以上三點,我們不難看出,人類最基本的三點需求。基於人類是智慧的生物,我們這樣定義更為恰當,一、生存的需求,二、生命延續的需求,三、發展的需求。

一、生存的需求,這點我想大家都沒有任何疑問。人的求生欲與生俱來,從嬰兒時期的啼哭、吸允,到人的疼痛感、畏懼感,都是讓人能夠存活下來而存在的。人的食慾伴隨人的一生,也是基於生存需求而來的本質欲望。

二、生命延續的需求,這需要分兩方面來討論。一、個體生命的延續,人是具有智慧的,大多數人都不想局限於生命周期的束縛,人給自己的生命周期定義為壽命,人為了延長壽命絞盡腦汁,醫療、保健、養生等都能充分體現出,人對個體生命的延續需求極為強烈;二、物種、種族、血緣的延續,相比一個物種的存在時間,單體的存活周期,無論如何延長,都顯得那麼蒼白無力格外短暫。因此,人有著超越其他物種,更加強烈的繁衍欲望,也就是俗稱的性慾。人有著超越其它物種,更強烈的性慾,就是基於生命延續的需求而來。基於生命的延續,人有著對後代、種族強烈的保護欲。在地震中,生死命攸關的那一刻,母親能夠用自己脆弱的身體,支撐著傾覆的重物,來保護自己的子女。是對後代保護欲的完美詮釋,這同時也激發著人類的強大潛能。每逢國難當頭,民族危難之際,都有著無數的民族英雄拋頭顱灑熱血,不惜自己的生命,用自己的身軀,擋著敵人的刺刀子彈。刨除自身的榮譽感,更多是基於對種族的保護欲。對生命延續的需求,無時無刻,在地球的每個角落,都在以各種形式演繹著。

三、發展的需求。生物有著不斷進化的屬性,人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進化,智慧水平顯著提高。但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自身的進化顯得格外的漫長且無力。這樣科技扮演著重要角色,用一句話很好的詮釋,科技改變生活。那麼,進化屬性在人的需求中,定義為發展更為恰當。從人類這一層面看,為了在物種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為了不斷的徵服外部環境,為了不斷的打破自然束縛。人類在農業、工業、軍事、醫療、科技等,都有了長足且飛快的進步,這一切的進步,都源於人類對發展的需求。從人的個體角度來看,每個人也都有著發展的需求,只是體現的形式有所不同罷了。例如健美愛好者,通過練習,不斷將身體和肌肉,向著理想狀態發展;例如學者不斷的學習積累,讓自己的知識、思維不斷的提升發展;例如在職場,職業經理人都通過自身的不斷努力提升,追求薪職不斷提升發展;再例如商人,不停的進行資本運作,讓自己的財富不斷積累發展。無論個體還是人類整體,都不會滿足。通俗的講就是人性的貪慾,貪慾促進了發展,但控制不當破壞力更為驚人。無論是表現為人性的貪慾,或是人類及個人的謀求發展,都可以說明人對發展的需求。

以上三點需求,由人根本的生物屬性演變而來,是人最基本的三點需求。

從大的生物屬性,退回到人的動物屬性。動物與其它生物不同,可以在較大範圍主動的進行活動。基於生物的根本特性,動物主動的群體生活,保證了種族能夠更好的生存下來。動物通過爭鬥、對異性的徵服,獲得了更多的繁衍機會。在各種活動中,動物體現出了明顯的群體性,溝通交往性。人類作為高等動物,人類的群體性,被我們稱為人的社會屬性。人與動物不同,人有更廣泛的溝通交流能力及方法。每個人都渴望在社會中進行交流,在交流中被認可、被尊重,從而讓生存變得富有樂趣,我們稱之為生活。在交流中,被異性認可,擁有心儀的伴侶,在交流中,讓自己有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這些都表明,除了人的基本需求,人有著進一步的社交需求。

拋開人的其它屬性,單從人的角度進行思考。人都有著一個共同的特性,人的逐利性。這裡的利不要狹隘於金錢利益,這裡的利是不同的目標、價值。這些目標、價值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不同的人,利會不同,不同的時期,利會不同。由於這種差異性,我們將追逐目標、價值稱之為自我實現。人的最高需求就是自我實現的需求。比如目標為金錢,擁有了自己相對滿意的數目,就有了一定的自我實現滿足感;比如目標是位高權重,擁有了自己渴望的地位權利,就有了一定的自我實現滿足感;比如價值是家庭和睦子女成才,那麼家庭沒有糾紛,子女取得了自己認可的成就,就有了一定的自我實現滿足感;再比如價值是投身於事業,不斷推進社會的進步發展,那麼每當為社會做出了貢獻,都會有了自我實現的滿足感。這裡需要說明的是,自我實現並非是大家普遍追逐的目標價值,而是自己發自內心潛意識中的原我需求,才是真正的自我實現需求。如果追逐大家所追逐的,從眾的實現某一價值目標,那麼這一需求並非是真正的自我實現需求,而是社交需求,只能滿足社交認可和尊重的需求。

現總結一下,人的本質需求如下:

一、生存的需求;

二、生命延續的需求;

三、發展的需求;

四、社交的需求;

五、自我實現的需求。

上述的五大需求,也可以說是欲望,人正是有了欲望才能不斷的飛速發展,可以說欲望是發展的源動力。但是正因為人有著較高的智慧,有著很強的主觀能動性,如果欲望超越了主觀意識的承受能力,以及客觀世界存在的極限範圍,那麼欲望導致的後果是有害的、極其可怕的、破壞力驚人的。人是智慧的,人也是理智的,我們要能夠控制欲望,而並非被欲望所控制,讓欲望給人類、給自己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相關焦點

  • 科普 |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沒錯,這就是鼎鼎大名的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need - hierarchy theory)。這一理論如今越來越受人關注,在各種講座中我們更多地聽到了金字塔尖上的這一個名詞「自我實現」,但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到底是什麼呢?
  • 馬斯洛理論:需求的五個層次
    DouglastHall和KhalilNougaim對馬斯洛需求水平理論進行了5年的相關研究,認為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作為一種規律,是研究人類社會的後天規律,不是本質規律,即使需求層次存在,二者之間的關係也不明顯。換句話說,需求的層次結構沒什麼。
  • 馬斯洛需求五層次理論及理論的應用
    馬斯洛在1943年在《人類激勵理論》論文中所提出「需求理論」。將人類需求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需求層次理論好比《西遊記》中的師徒五人,豬八戒是典型的生理需求,簡單、直接且快樂,道德感和理想化不足;沙僧是典型的安全需求,追求穩定和秩序化,沒有什麼太大的人生追求和理想;小白龍是社會歸屬需求,之前是因為犯錯了被流放,需要重新得到主流群體的認可;唐僧則是為了榮譽,是為了被尊重和需要,而不畏艱辛、求取真經;孫悟空則是為了重獲自由和放飛自我,是自我實現的需求,其對生理、安全、社會和被尊重的需求不成問題。
  • 馬斯洛:人類需求五層次理論
    2.人的需要按重要性和層次性排成一定的次序,從基本的(如食物和住房)到複雜的(如自我實現)。3.當人的某一級的需要得到最低限度滿足後,才會追求高一級的需要,如此逐級上升,成為推動繼續努力的內在動力。  馬斯洛理論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會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類,依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如圖所示)。
  • 人類需求層次:馬斯洛需求理論
  • 了解人類需求層次:馬斯洛需求理論
    >最基本的大師級理論將讓你更好地了解判斷對方從而更好地與TA溝通人類的基本需求有哪些是否有層級排序馬斯洛需求理論來為你解答馬斯洛出生於美國紐約市的一個猶太家庭幾十年以後,當他開始發展自我實現理論,傑斐遜和林肯等成為他研究自我實現者的基本範例。進入大學後讀到阿德勒著作中自卑與超越的概念並得到啟示,從此改變了他的一生。馬斯洛需求理論將需求分為五種,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逐級遞升,分別為: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情感和歸屬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
  • 基於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討論「需求」這件事
    產品經理的工作中最離不開的就是需求,需求有很多,但也要做出篩選,避免被「偽需求」支配)辛辛苦苦做出的產品功能無法真正解決用戶痛點。而本文就提出了幾條推論——基於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更進一步理解需求,了解需求背後的本質。
  • 對馬斯洛需求理論的感悟
    上圖就是馬斯洛需求理論的層次,馬斯洛理論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安全需求(Safety
  •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簡析
    2.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指出了人在每一個時期,都有一種需要佔主導地位,而其他需要處於從屬地位。這一點對於管理工作具有啟發意義。 3.馬斯洛需要層次論的基礎是他的人本主義心理學,人的內在力量不同於動物的本能,人要求內在價值和內在潛能的實現乃是人的本性,人的行為是受意識支配的,人的行為是有目的性和創造性的。
  •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原來人類的需求有這5個
    如果要列舉著名的心理學家,馬斯洛的名氣在心理學界也是赫赫有名的。可能大家對馬斯洛這個人不是很熟悉,不過大家應該都聽過他的著名的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走進馬斯洛,一起探討他的需求層次理論,了解人類最基本的需求。
  • 馬斯洛理論:五種需求層次,其規律具有很強的現實性與啟示意義
    01.分層解析,馬斯洛五種需求層次的本質與應用要想了解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深度意義,以此用於促進我們的人生。首先要做的就是分別掌握五種需求的客觀現實與我們的個人關係。如今的生理需求多用在國家治理和企業管理之上,比如人為報酬而工作,管理者以生理需求來激勵下屬,工作者取得工資以獲取生理需求,這是工作的本質,也是社會分工的體現。
  • 【必讀】馬斯洛的人類需求五層次理論,帶你讀懂人性
    馬斯洛理論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會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類,依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如圖所示)。   第二,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指出了人在每一個時期,都有一種需要佔主導地位,而其他需要處於從屬地位。這一點對於管理工作具有啟發意義。  第三,馬斯洛需要層次論的基礎是他的人本主義心理學。他認為人的內在力量不同於動物的本能,人要求內在價值和內在潛能的實現乃是人的本性,人的行為是受意識支配的,人的行為是有目的性和創造性的。
  • 基於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大學生就業問題解決方案研究
    摘要: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將心理學以及行為學等角度,將人的實際需求的本質行為進行了比較全面細緻的研究。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將人的行為需求分為生理性、安全性、社會歸屬性、尊重性以及自我實現性的五個層次的需求。
  • 了解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
    最根本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提高孩子的學習動機,這個所謂的學習動機在本質上就是與自我實現有關。關於這個理論就是在半個世紀前就被馬斯洛提出來,他提出的就是著名的「需求層次理論」。他主張以人為中心的心理學研究,強調人的本性和正面價值。在1943年,馬斯洛就在《人類動機的理論》一書中就提出了需求層次理論,不過這個理論直到60多年後的2011年才得到了一個科學證實。
  • 馬斯洛需求理論,你屬於哪個層次
    了解馬斯洛需求理論之前,我們先了解下馬斯洛其人。他的主要成就包括提出了人本主義心理學、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代表作品有《動機和人格》、《存在心理學探索》、《人性能達到的境界》等。馬斯洛需求理論1.生理需求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是最基礎的的需求,也是低級需要,食物、水分、空氣、睡眠、性的需要都是生理需求
  • 每周一學 | 馬斯洛需求理論
    馬斯洛理論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安全需求(Safety needs)、愛與歸屬感(Love and belonging)、尊重(Esteem)和自我實現(Self-actualization
  • 深層次挖掘用戶需求,馬斯洛理論再進階
    馬斯洛把在自我實現完成後的需求稱之為「超越性需求」。例如:使命感、對目標的身心合一等。基本需求是超越性需求存在的先決但不充分的條件。滿足了基本需要後的下一步是什麼呢?這就是超越動機。凌駕於基本需要的動機稱之為「超越需要」。簡單來說,一個是基本需要,一個是超越需要。兩者都是需要。一個是初級版,一個是升級版。
  • 【常識積累】馬斯洛的五個需求層次理論
    當我們口渴了,需要喝水;當我們工作累了,需要休息;當我們失落時,需要被愛;當我們成功時,需要人鼓掌...我們的需要是多種多樣的,我們的需要得到滿足之後才能保持活動。著名的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根據人們的需要提出了一個需要層次理論,這就是世界聞名的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
  •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自我實現需求
    人的行為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對自我的認識與了解,而這種認識是通過與他人的社會互動中得來的,他人對自我的評價成為了自己的一面鏡子。個人通過這樣一面鏡子,觀察,把握自己,形成鏡中我也就是社會我。這就是庫裡的"鏡中我「理論。
  • 從十二星座角度看: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金字塔
    小科普: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定義:馬斯洛(1968)認為,人的需要由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五個等級構成。馬斯洛認為需要層次越低,力量越大,潛力越大。隨著需要層次的上升,需要的力量相應減弱。高級需要出現之前,必須先滿足低級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