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將心理學以及行為學等角度,將人的實際需求的本質行為進行了比較全面細緻的研究。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將人的行為需求分為生理性、安全性、社會歸屬性、尊重性以及自我實現性的五個層次的需求。我們現在將這樣的五個層次的需求分別應用到人力資源的日常管理以及試驗中去,在通過它對於滿足大學生就業需求為條件,最終設計出相關的就業政策以及以鼓勵與支持大學生就業工作中的匹配效率,減少非意願性失業等情況,與人力資源管理應用提供實踐支持,並且切實研究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大學生就業問題解決方案。
關鍵詞:人力資源管理 大學生就業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一、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概述
亞伯拉罕·馬斯洛作為美國的社會心理學家,最為人所稱道和知曉的是1943年其發表的著作《人類動機的理論》。該書將人們的需求分為不同的層次,他認為「人的需要按重要性和層次性排成一定的次序,從基本的(如食物和住房)到複雜的(如自我實現)。當人的某一級的需要得到最低限度滿足後,才會追求高一級的需要,如此逐級上升,成為推動繼續努力的內在動力。」
馬斯洛認為,人類的需要是分層次的,由高到低。它們是: ⅴ、自我實現的需要,ⅳ、尊重的需要,ⅲ、歸屬和愛的需要(社交需要),ⅱ、安全的需要,ⅰ、生理的需要。
大學生就業問題解決現如今,中國的高等教育走向普及化道路,大學生人數也逐年遞增。相對的,中國所能提供的就業崗位有限,大學生學成之後,能否順利進入社會,找到合適自己並且有良好的未來發展前景的崗位,成為整個社會都十分關切的問題。目前,全國高校約有700萬大學生,如何保證這些大學生在未來實現順利就業,達到馬斯洛需求層次的第四甚至是第五等級,是每個關心社會發展,關心民族未來的人所需要思索的問題。
我們結合馬斯洛需求理論,為解決和指導大學生就業問題提供以下的解決方案:
樹立多種職業就業觀
在我們的高校學子處於即將就業前的階段時,首先應當引導其做好相關的職業規劃。每個人的職業選擇,固然是以實現經濟獨立為前提的,但是現在有些大學生片面追求需求層次的第一以及第二階層,喜歡從事薪水高、勞動工作量少的職業。
長久以來,所謂的「考公熱」等現象一直存在,很大原因就是一些大學生及其家長心目中,把個人的生理以及安全等需求看的太過重要,最終導致了公務員考試常常出現數千比一的錄取比例。所以,在進行就業教育時,我們應該多培養學生們的多種方式擇業觀,勇於去將青春播撒給祖國給社會最需要的地方,更從創業、支教等方面來完成來實現尊重以及自我實現的需要。
2.建立健全職業技能培訓制度
在高校學習期間,學校有必要及時跟進現今社會中相關職業需求開設課程以及職業技能培訓,使得學生在畢業後,學能有所用,用能有所精。例如有很多高校的計算機課程,仍然學習的是已經接近於淘汰的計算機編程技術,在畢業後無法獲得企業的認可,自然會形成畢業即失業的情況發生。所以,及時更新高校課程設置,職業技能訓練,對於學生的就業幫助有重要作用。
3.建立嚴格的畢業審核制度
中國高校應當學習西方高校先進的教育理念,切實加強學校畢業審核制度的建設,實現寬進嚴出的畢業審核體制,保證每個畢業的學子,都能夠成為可以接受社會需求考驗的合格的畢業生。
4.建立校企聯合的人才培育計劃
高校應當和當地或者相關的企業籤訂人才培養計劃,充分走出象牙塔的小圈子。學校培育學生的最終目的是為社會建設做貢獻,建立校企聯合培育計劃,有利於教育資源的有的放矢,也有利於企業獲得稱心滿意的高等教育人才。
綜上,在引導學生完成就業工作時,要充分理解其需求情況,做到校與生之間、校與企之間、生與企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從學生進入校門前,就將其未來的生理發展以及安全發展作為培養目標,逐步教育學生在就業過程中,實現他人的社會交際需求以及尊重需求,最終實現學生未來發展的自我價值實現需求的終極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