岡村寧次手握80萬大軍,在天皇投降後,冷冷說了4個字

2021-01-19 謙謙談歷史

在人類的戰爭史中影響力最大的當屬第二次世界大戰,對於這次大戰相信世人都很難忘記,而作為東方最大的國家毫無意外的沒有倖免於難,在大戰還未開始之前日本就已經對中國展開了侵略行為,在二戰打響的時候才對中國發起全面的侵略戰爭,一度令中國面臨著亡國滅種的危險,好在全體中國人民團結一致最終戰勝了日本,取得了偉大的勝利。在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不得不提岡村寧次,相信很多國人對於這個名字都不陌生,當年天皇宣布日本投降的時候,他還手握80萬大軍,聽完天皇的公告之後他是如何做的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岡村寧次出生於一個沒落的武士之家,當時的日本武士精神已經不再盛行,但是在父親的耳濡目染之下對於武士道精神極度的崇拜,在自己小學畢業之後就立刻進去了東京陸軍學校,在軍校中接受軍事訓練,在畢業那年正好日俄戰爭爆發,年輕氣盛的岡村寧次以後被小隊副的身份積極地參與到戰爭當中渴望為天皇立功。

在一戰中日本趁機佔領的青島,而為了得到更多的信息,日本派岡村寧次到青島做情報工作,這一待就是長達4年他對中國也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事實上日本一直都覬覦中國這塊土地,在歷史上曾先後來到中國不過都以失敗而告終,不過賊心仍然不死,為了更有把握的拿下中國,日本可謂是做足了功課。

我們都知道日本是一個被財閥控制的國家,像岡村寧次這種沒有任何背景的士兵想要走上人生巔峰幾乎是件不可能的事情,但是岡村寧次卻實現了逆襲這與他情報工作做得出色有很大的關係。

岡村寧次在成為日本軍部的核心人物之後,對於自己的每次行動都是精心策劃的,力爭做到萬無一失,因此他是一個非常可怕的對手。在日本侵華戰爭當中,隨著時間的推移戰爭陷入膠著的狀態,岡村寧次計劃搶佔黃河一處橋頭堡來打通交通運輸線,但是岡村寧次早在兩年前就已經在為這件事情做準備,只是後來隨著日本的敗退不得不放棄罷了。

面對日軍的潰退,岡村寧次早就料到日本天皇會宣布投降,因為提前把80萬日軍調往前線,甚至要以「玉碎」的代價來扭轉戰局。雖然日本天皇三番五次的要求岡村寧次撤軍,但是他還是向前線士兵下令「繼續進攻」,只是天皇早先一步宣布投降,日本失敗已經是人盡皆知的事情,此時的岡村寧次也只好認命。

不過,身為華北地區最高的指揮官卻逃過了軍事法庭的制裁,並且在日本投降之後安然無恙地回到了日本本土,可惜的是自己的家人早就已經死光,只剩他孑身一人。一身病痛的他壽命卻很長,這無疑是上天對他的一個懲罰。岡村寧次的晚年生活雖然非常的悲慘,但是卻不值得我們的同情,他有這樣的結果完全是自作自受造成的,畢竟世間自有公道在。

相關焦點

  • 岡村寧次手握80萬大軍,聽到天皇投降廣播啥反應?只冷冷說了4字
    專門用來形容那些堅持錯誤而不覺悟,不到徹底失敗不肯罷休的人,比如當年那個聽到日本投降,卻仍然想帶著80萬大軍繼續作戰的日軍司令官岡村寧次。 1898年,年僅14歲的岡村寧次毅然轉入東京陸軍幼年學校,邁出了軍人生涯的第一步,在家人的支持和鼓勵下,他努力學習著,並以優異的成績從這裡畢業,懷揣著為天皇建功立勳的迫切心情,岡村寧次恨不得立馬投身於沙場。
  • 手握80萬大軍的岡村寧次,聽到天皇投降是何反應?只寫了4個字
    我們來看看當時手握80萬大軍的岡村寧次,在聽到日本投降後的信息是什麼反應,就知道當時日軍對於日本政府宣布投降到底是什麼態度了。1945年8月12日,日本政府已經發密報給位置比較高的軍官,傳達日本天皇準備投降的消息。但包括岡村寧次在內的大部分日軍,並不相信這是天皇真實的意思。
  • 1945年手握80萬大軍的岡村寧次,聽到投降後啥反應?冷冷說了4字
    ,也就是告知他一聲,日本天皇要要投降了。 此時岡村寧次為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已經深刻明白戰局對日本十分不利,但他手握80萬大軍,並不願就此投降,甚至腦中閃過了同歸於盡的念頭,因此聽到天皇要投降時,岡村寧次還打算負隅頑抗,冷冷說了4個字:「繼續作戰。」
  • 岡村寧次手握80萬日軍,當聽到廣播說天皇投降,冷冷說了4個字
    日軍投降,岡村寧次負隅頑抗1944年11月,日本最高當局又任命岡村寧次出任中國派遣軍總司令,這一年岡村寧次已經60歲了。為了向天皇表示感謝和忠心他將作戰手段變得更加殘暴,老謀深算的岡村寧次一邊向蔣介石示好希望得到他的幫助,一邊又再想如何進攻四川,如果沒能成功引誘到蔣介石,那麼就可以用武力將其制服。為了能獲取蔣介石的信任,岡村寧次耍了個心眼,他假意命令日軍只能向國民黨投降,不能向共產黨投降。這一舉動也確實改變了蔣介石對岡村寧次的看法。
  • 1945年手握80萬大軍的岡村寧次,聽到投降後是啥反應?他說了4字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有將近61個國家和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中國作為主要戰場,經濟損失和人口損失也是非常嚴重的。1945年,法西斯聯合軍隊遭到了同盟國軍隊的毀滅打擊,隨後始作俑者德國於1945年5月宣布無條件投降。隨後日本法西斯成了全世界關注的焦點,在投降前,日本再次集結大部隊,發動了空前的戰爭大動員。但是在毫無懸念的武力壓制下,日本還是宣布投降了。
  • 岡村寧次手握80萬大軍,聽到無條件投降後啥反應?冷冷說了4個字
    1945年手握80萬大軍的岡村寧次,聽到無條件投降後啥反應?冷冷說了4字:繼續作戰!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來日本人一個重要的特點:他們明明知道自己必敗無疑,卻還是想要「賭一把」,還是想要「搏一搏,單車變摩託」。這也是日本人的民族性格,強悍而又自卑,精於算計卻缺乏理智。1945年的時候,其實日本的敗局已經確定了。
  • 1945年,手握80萬大軍的岡村寧次,聽到無條件投降後說了這4個字
    「孫子兵法」,又名「孫吳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作,共13篇,約6000字。它的內容博大精深,思想精煉。這一思想集中體現了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的精髓,被後世稱為「軍學聖書」。在《孫子兵法》中有這樣的記載:「兵、國、生、死、存,不可小視。因此,五件事之後,學校要算一算,問他們是怎麼想的:一是說,二是天,三是地,四是意志力,五是法律。」
  • 岡村寧次手握105萬大軍,聽到天皇投降廣播後是啥反應?只說了4字
    今天是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在這個重要的日子,我們來講一講當年手握105萬大軍的崗村寧次,聽到日本投降的命令後的第一反應是什麼。我們都知道,戰爭是政治的延伸,不過政治同時還是文化是延伸,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最為基本的民族本能的延伸。所以孫武在他的兵法的第一篇就寫到:
  • 日本宣布投降時,手握80萬日軍的岡村寧次是啥反應?冷冷說了4個字
    當時,日軍指揮官岡村寧次就是當時中國軍人需要研究的一位人物,岡村寧次的作戰方法非常暴力,即便接到軍令投降也想繼續作戰,完全不顧日本天皇所下達的命令,可見他是一個多麼頑固的人。 1945年岡村寧次收到了軍令,天皇從日本發給了岡村寧次一封軍令,說要停止作戰。但是遠在中國戰場上的岡村寧次果斷的回覆了4個字:繼續作戰。
  • 岡村寧次手握105萬大軍,聽到日本投降廣播第一反應是啥?說了4字
    直到8月日本終于堅持不住,願意無條件投降。 而這些決定,遠在中國華北的岡村寧次卻並不知曉。作為駐華關東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尚且手握105萬關東軍,並且在8月10日才得知日本政府準備投降的消息。至於他聽到投降後第一反應是怎樣?以及後續的態度如何?或許可以從他與日本政府的電報中窺探一二。
  • 日本無條件投降始末,投降前,日本首相一直在打太極,就連岡村寧次也...
    時間進入1945年後,日本的侵略勢頭明顯減弱,各地紛紛出現頹廢之勢,盟軍的反攻已使日本疲於應對,1945年4月5日,日本外圍最後一塊島嶼——衝繩發生美軍登陸戰後,也就意味著日本即將徹底完蛋,當了8個月首相的小磯國昭由於再負使命,既未能成功談和也未能保住戰局,只得宣布辭職,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日軍78歲的海軍大將鈴木貫太郎於4月7
  • 閻錫山是岡村寧次學生,日軍投降後,閻錫山竟收買日軍圍剿解放軍
    此前,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岡村寧次,在月初得知日本即將投降的消息時,表示不希望投降,因為日軍在中國的建制相對完整,仍然具有很強的作戰能力。當時,日軍在華高層很多人與岡村寧次想法一樣拒絕投降。8月14日,岡村寧次上奏日本昭和天皇,要求拒絕發布投降詔書,請求在中國繼續進行抵抗作戰。日本國內的很多人也抱持抵抗到底的想法。
  • 日本投降時,手裡還有105萬大軍的岡村寧次,第一反應是什麼?
    上個世紀,中國的海上鄰國日本曾對我國發起了一場持久的侵略戰爭,工業實力和軍事實力遙遙領先於中國的日軍,迅速使得大半個中國淪陷。在侵華日軍的鐵蹄之下,無數中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在經過革命先輩們的頑強抗爭後,中國終於在1945年8月15日迎來了日本無條件投降的喜訊,將侵華日軍趕出了中國。
  • 岡村寧次:日本甲級戰犯,投降後依然賊心不死,軍事法庭被判無罪
    日本甲級戰犯岡村寧次得知戰敗的消息後他的心情也是跌宕起伏,他無法接受這樣的事實,雖然早就接收到日本欲投降的情報,但此時他還是覺得晴天霹靂。他在中國犯下了太多罪行,等待他的結果可想而知,於是他選擇隱瞞下屬日本戰敗的消息,他下了一道神秘的軍令。
  • 日本投降後,麥克阿瑟問天皇:你為何不剖腹自盡?天皇只說了4字
    例如德國以十分快的速度在歐洲戰場上掌控了許多徒弟,但因同盟國的不斷抗爭,導致德國最終不得已而投降,之後僅剩日本在二戰當中苟延殘喘。 1945年的8月6日與9日,美國想日本投放了兩顆原子彈,導致日本被迫投降。
  • 日本投降後,美國將軍問天皇:你為何不切腹?天皇低頭說了4個字
    眾所周知,二戰時期日本國內可以說都被洗腦了,日本人盲目崇拜他們的皇帝,並把武士精神作為他們人生的最終目標,當他們去打仗時,他們根本不會顧忌別的,拼命向前衝。他們認為如果他們死了,皇帝會相信他們是忠心的。如果他們沒有死,他們仍然可以忠於皇帝。
  • 日本投降後,為岡村寧次進行「無罪辯護」的中國律師,後來怎樣?
    1921年10月27日,岡村寧次等三人在德國萊茵河畔的溫泉療養勝地巴登巴登秘密聚會,其實共有4個人,還有一個是東條英機,不過由於東條英機在士官學校中比「三羽烏」低了一年級,所以他在這個秘密聚會中,只是替永田鐵山點菸,以及站在蒸汽浴室門口放哨。
  • 日本戰敗後,裕仁天皇為何沒自殺謝罪?天皇的回答只有4個字
    日本戰敗後裕仁天皇為何沒自殺謝罪因為日本曾經在中國國土上肆意放縱,搶奪掠殺,中國人的內心是非常憎恨日本的,即便中國在戰爭中付出了很大的代價,但是最終還是取得了勝利。我們都知道日本奉行武士道精神,那麼日本戰敗後,裕仁天皇為何沒自殺謝罪,這是很多人都好奇地?對此天皇的回答只有短短4個字:無能為力。
  • 日本二戰後活得很好的戰犯,岡村寧次第三,第二是南京大屠殺主犯
    一般說關東軍的參謀們都得罪過俄國人,可是這位石原連俄國人都跟他沒仇。中國人不去追究的話就沒人會追究他,因此石原就免於追究。可是石原卻認為很沒面子,混了半天,連個「戰犯」都沒有混上。在東京軍事法庭檢察團向他調查,一開始就問他有沒有什麼話要說的時候,石原說:「想說的話堆積如山,滿洲事變的中心人物就是我這個石原,但是這個石原為什麼不是戰犯?這根本不合邏輯,所以想說的話堆積如山。」
  • 岡村寧次指揮芷江會戰,300日軍投降後還打鬧,國軍:日軍完了
    1945年4月,侵華日軍欲爭奪芷江空軍基地,由此發起芷江保衛戰,這次戰役是我國抗戰時期在正面戰場上的最後一次會戰。戰時長達兩個月,日軍出兵5個師十萬餘人,國軍出兵9個軍26個師,雙方總兵力達28萬多人,戰線二百多公裡,最後以日軍戰敗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