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人們都無比厭惡戰爭,戰爭導致無數老百姓流落街頭,民不聊生,但侵虐者又怎麼會考慮老百姓,殘忍的手段才會獲得勝利,侵虐物品則是他們勝利的勳章。
每個人民都厭惡戰爭更痛恨那些戰爭的引發者,但在歷史上史上戰爭的引發者也不計其數,如被眾人唾棄的希特勒,還有向我國發起戰爭的岡村寧次。
岡村寧次出生在日本東京,當時社會流行極端的武術道文化,他的父親也被這種文化所影響,他從小的理想就是成為一名軍人,在接受了幾年的基礎教育之後他便放棄了繼續學習而是轉學到軍校,也正是有了這個選擇才成就了後來的他。
初次作戰,嶄露頭角
就在1904年的時候,日本爆發了戰爭,當時的岡村寧次也剛剛從軍校畢業,他聽說了這個消息之後不顧一切加入到了戰爭當中,當時的他在軍隊中表現出色,獲得了上級的賞識,後來他被調派去了我國青島進行情報搜集工。
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日本便將侵略的矛頭指向了中國,此後中華打底便瀰漫著銷煙,為了抵禦外敵無數年輕的中華兒女,不顧自身危亡上前線與這些侵略者進行鬥爭,很多年輕的英雄也為了保衛祖國將年輕的生命永遠的留在了華夏的土地上,而他們的名字也將載入史冊,供後人銘記。
同年日軍發起大肆侵略的時候,岡村寧次因為有過作戰的經驗而被重用。當時他和日本的女軍人川島芳子合作,在此次戰爭中他獲得了勝利,也正是這小小的勝利將他的野心和獸性都顯露了出來,在他看在只有用殘忍的手段才能獲得成功。
1938年,崗村發現武漢資源豐富,便將矛頭指向了武漢,次年他又引發了武昌戰戰爭,隨棗會戰和第一次長沙會戰都是他一手引發的慘案。次年,他還親自帶隊進行了慘無人道的「掃蕩」,無論是男女老少,見人就殺,遍地都是鮮血和屍體。此後他在日本享有盛名,被日本國名稱為「英雄」,而實際上他確實殘害了無數鮮活生命的劊子手。
日軍投降,岡村寧次負隅頑抗
1944年11月,日本最高當局又任命岡村寧次出任中國派遣軍總司令,這一年岡村寧次已經60歲了。
為了向天皇表示感謝和忠心他將作戰手段變得更加殘暴,老謀深算的岡村寧次一邊向蔣介石示好希望得到他的幫助,一邊又再想如何進攻四川,如果沒能成功引誘到蔣介石,那麼就可以用武力將其制服。為了能獲取蔣介石的信任,岡村寧次耍了個心眼,他假意命令日軍只能向國民黨投降,不能向共產黨投降。這一舉動也確實改變了蔣介石對岡村寧次的看法。
不久後日軍宣布投降,當他得知這個消息時難以置信,岡村寧次手中擁有著80萬的兵力,讓他投降是不太可能的,大部分日本士兵和岡村寧次難以接受還在負隅頑抗。岡村寧次惡狠狠的說了四個字:」繼續作戰「。
不得不說岡村寧次陰險狡詐,他早已經明白這場戰爭日本無論是否投降,美國都是不會輕易放過他這個戰爭的發起者的,既然如此就要把這場戰爭堅持到底,而美方他們把日軍的最後的兵力都消滅,以防其在日後在挑起戰爭。
同盟軍的目的很簡單就是要將其制服,失去反抗的餘力,日本軍方就會完全被鎮壓,不敢生出反抗的念頭。不然兩顆原子彈也不能有任何作用!在明白了這一點之後,岡村寧次確實要採取措施。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他確實看到了這件事情的實質,我們也不得不承認岡村寧次確實是有幾分軍事才華的人。也正是由於他悟出了這個道理,才讓他的一倖存。最終岡村寧次明白大勢已去,失敗已經成為定局,最終他在投降書上簽了字。
拉攏岡村寧次
崗村寧次在回憶錄中說:「戰爭結束時,我就準備好了接受現實和制裁,等了這麼久這一天還是到來了。然而讓我震驚的是中方沒有對我實施酷刑,而是給予我良好的照顧,對於中方的照顧我表示十分感激。」
岡村寧次能夠被友好的對待,也和當時的局勢有著密切的關係,當時解放戰爭已經生出了根芽,而崗村寧次又得到了國軍軍官的認可被不少國軍當做「作戰天才」,而這些跡象都表明岡村寧次確實是有幾分戰爭才華的,當時的局勢也確實是需要有這樣的人才,為國民黨的發展開拓出一條道路,甚至在1945年的中秋節,何應欽還在私底下給岡村寧次捎了一些禮物:香菸和上好的酒,在密會中,何應欽談到中日兩方的關係是和諧友好的,並請崗村寧次出謀怎樣才能抑制共產黨的勢力。
同年,蔣介石還秘密召見了岡村寧次,在會談中蔣介石竟然十分友好的詢問岡村寧次近況。崗村後來回憶道對於蔣的召見和關懷「深感欽佩」。這就是,尊重我,提拔我,我才會為你全心全意效力。
1946年8月和10月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兩次發出傳票要求將岡村寧次送回國,當時老百姓也十分憎恨岡村寧次希望早日將其處決,但國民政府以各種理由拖延不判保護岡村寧次,這也引發了民眾的不滿。
結語
1966年9月,岡村寧次突發疾病去世。這個引發了無數戰爭屠害了無數年輕生命的兇手終於離開了人世。雖然他沒有得到應有的懲罰但他晚年過得卻十分悽慘,他的孩子都早早的離開了人世間,獨留他一人在這世間無依無靠。
岡村寧次是一個手上沾滿鮮血的人,但我們卻不得不承認他也是擁有軍事才華的人,也正是因為他有著軍事才華才讓他得意倖免制裁,從他深身上我們也悟出一個道理,人活一生終究是需要有一技之長,才華可以讓你不必走太多彎路,成功來得也更容易,但這一切的才華又要用與正途,如若不然終將會得到應有的懲罰。
本文由陳說歷史呀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