岡村寧次手握80萬日軍,當聽到廣播說天皇投降,冷冷說了4個字

2020-12-18 陳說歷史呀

從古至今人們都無比厭惡戰爭,戰爭導致無數老百姓流落街頭,民不聊生,但侵虐者又怎麼會考慮老百姓,殘忍的手段才會獲得勝利,侵虐物品則是他們勝利的勳章。

每個人民都厭惡戰爭更痛恨那些戰爭的引發者,但在歷史上史上戰爭的引發者也不計其數,如被眾人唾棄的希特勒,還有向我國發起戰爭的岡村寧次。

岡村寧次出生在日本東京,當時社會流行極端的武術道文化,他的父親也被這種文化所影響,他從小的理想就是成為一名軍人,在接受了幾年的基礎教育之後他便放棄了繼續學習而是轉學到軍校,也正是有了這個選擇才成就了後來的他。

初次作戰,嶄露頭角

就在1904年的時候,日本爆發了戰爭,當時的岡村寧次也剛剛從軍校畢業,他聽說了這個消息之後不顧一切加入到了戰爭當中,當時的他在軍隊中表現出色,獲得了上級的賞識,後來他被調派去了我國青島進行情報搜集工。

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日本便將侵略的矛頭指向了中國,此後中華打底便瀰漫著銷煙,為了抵禦外敵無數年輕的中華兒女,不顧自身危亡上前線與這些侵略者進行鬥爭,很多年輕的英雄也為了保衛祖國將年輕的生命永遠的留在了華夏的土地上,而他們的名字也將載入史冊,供後人銘記。

同年日軍發起大肆侵略的時候,岡村寧次因為有過作戰的經驗而被重用。當時他和日本的女軍人川島芳子合作,在此次戰爭中他獲得了勝利,也正是這小小的勝利將他的野心和獸性都顯露了出來,在他看在只有用殘忍的手段才能獲得成功。

1938年,崗村發現武漢資源豐富,便將矛頭指向了武漢,次年他又引發了武昌戰戰爭,隨棗會戰和第一次長沙會戰都是他一手引發的慘案。次年,他還親自帶隊進行了慘無人道的「掃蕩」,無論是男女老少,見人就殺,遍地都是鮮血和屍體。此後他在日本享有盛名,被日本國名稱為「英雄」,而實際上他確實殘害了無數鮮活生命的劊子手。

日軍投降,岡村寧次負隅頑抗

1944年11月,日本最高當局又任命岡村寧次出任中國派遣軍總司令,這一年岡村寧次已經60歲了。

為了向天皇表示感謝和忠心他將作戰手段變得更加殘暴,老謀深算的岡村寧次一邊向蔣介石示好希望得到他的幫助,一邊又再想如何進攻四川,如果沒能成功引誘到蔣介石,那麼就可以用武力將其制服。為了能獲取蔣介石的信任,岡村寧次耍了個心眼,他假意命令日軍只能向國民黨投降,不能向共產黨投降。這一舉動也確實改變了蔣介石對岡村寧次的看法。

不久後日軍宣布投降,當他得知這個消息時難以置信,岡村寧次手中擁有著80萬的兵力,讓他投降是不太可能的,大部分日本士兵和岡村寧次難以接受還在負隅頑抗。岡村寧次惡狠狠的說了四個字:」繼續作戰「。

不得不說岡村寧次陰險狡詐,他早已經明白這場戰爭日本無論是否投降,美國都是不會輕易放過他這個戰爭的發起者的,既然如此就要把這場戰爭堅持到底,而美方他們把日軍的最後的兵力都消滅,以防其在日後在挑起戰爭。

同盟軍的目的很簡單就是要將其制服,失去反抗的餘力,日本軍方就會完全被鎮壓,不敢生出反抗的念頭。不然兩顆原子彈也不能有任何作用!在明白了這一點之後,岡村寧次確實要採取措施。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他確實看到了這件事情的實質,我們也不得不承認岡村寧次確實是有幾分軍事才華的人。也正是由於他悟出了這個道理,才讓他的一倖存。最終岡村寧次明白大勢已去,失敗已經成為定局,最終他在投降書上簽了字。

拉攏岡村寧次

崗村寧次在回憶錄中說:「戰爭結束時,我就準備好了接受現實和制裁,等了這麼久這一天還是到來了。然而讓我震驚的是中方沒有對我實施酷刑,而是給予我良好的照顧,對於中方的照顧我表示十分感激。」

岡村寧次能夠被友好的對待,也和當時的局勢有著密切的關係,當時解放戰爭已經生出了根芽,而崗村寧次又得到了國軍軍官的認可被不少國軍當做「作戰天才」,而這些跡象都表明岡村寧次確實是有幾分戰爭才華的,當時的局勢也確實是需要有這樣的人才,為國民黨的發展開拓出一條道路,甚至在1945年的中秋節,何應欽還在私底下給岡村寧次捎了一些禮物:香菸和上好的酒,在密會中,何應欽談到中日兩方的關係是和諧友好的,並請崗村寧次出謀怎樣才能抑制共產黨的勢力。

同年,蔣介石還秘密召見了岡村寧次,在會談中蔣介石竟然十分友好的詢問岡村寧次近況。崗村後來回憶道對於蔣的召見和關懷「深感欽佩」。這就是,尊重我,提拔我,我才會為你全心全意效力。

1946年8月和10月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兩次發出傳票要求將岡村寧次送回國,當時老百姓也十分憎恨岡村寧次希望早日將其處決,但國民政府以各種理由拖延不判保護岡村寧次,這也引發了民眾的不滿。

結語

1966年9月,岡村寧次突發疾病去世。這個引發了無數戰爭屠害了無數年輕生命的兇手終於離開了人世。雖然他沒有得到應有的懲罰但他晚年過得卻十分悽慘,他的孩子都早早的離開了人世間,獨留他一人在這世間無依無靠。

岡村寧次是一個手上沾滿鮮血的人,但我們卻不得不承認他也是擁有軍事才華的人,也正是因為他有著軍事才華才讓他得意倖免制裁,從他深身上我們也悟出一個道理,人活一生終究是需要有一技之長,才華可以讓你不必走太多彎路,成功來得也更容易,但這一切的才華又要用與正途,如若不然終將會得到應有的懲罰。

本文由陳說歷史呀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焦點

  • 岡村寧次手握80萬大軍,在天皇投降後,冷冷說了4個字
    在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不得不提岡村寧次,相信很多國人對於這個名字都不陌生,當年天皇宣布日本投降的時候,他還手握80萬大軍,聽完天皇的公告之後他是如何做的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岡村寧次出生於一個沒落的武士之家,當時的日本武士精神已經不再盛行,但是在父親的耳濡目染之下對於武士道精神極度的崇拜,在自己小學畢業之後就立刻進去了東京陸軍學校,在軍校中接受軍事訓練,在畢業那年正好日俄戰爭爆發,年輕氣盛的岡村寧次以後被小隊副的身份積極地參與到戰爭當中渴望為天皇立功。
  • 岡村寧次手握80萬大軍,聽到天皇投降廣播啥反應?只冷冷說了4字
    專門用來形容那些堅持錯誤而不覺悟,不到徹底失敗不肯罷休的人,比如當年那個聽到日本投降,卻仍然想帶著80萬大軍繼續作戰的日軍司令官岡村寧次。 但正義終將戰勝邪惡,1944年11月,日本在各地的戰場皆受阻,隱隱有失敗的勢頭,但岡村寧次不願放棄,他提出直接帶領麾下80萬日軍,直入重慶,引誘盟軍大規模增兵中國,以解日本本土之危。
  • 手握80萬大軍的岡村寧次,聽到天皇投降是何反應?只寫了4個字
    我們來看看當時手握80萬大軍的岡村寧次,在聽到日本投降後的信息是什麼反應,就知道當時日軍對於日本政府宣布投降到底是什麼態度了。1945年8月12日,日本政府已經發密報給位置比較高的軍官,傳達日本天皇準備投降的消息。但包括岡村寧次在內的大部分日軍,並不相信這是天皇真實的意思。
  • 1945年手握80萬大軍的岡村寧次,聽到投降後是啥反應?他說了4字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有將近61個國家和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中國作為主要戰場,經濟損失和人口損失也是非常嚴重的。1945年,法西斯聯合軍隊遭到了同盟國軍隊的毀滅打擊,隨後始作俑者德國於1945年5月宣布無條件投降。隨後日本法西斯成了全世界關注的焦點,在投降前,日本再次集結大部隊,發動了空前的戰爭大動員。但是在毫無懸念的武力壓制下,日本還是宣布投降了。
  • 1945年手握80萬大軍的岡村寧次,聽到投降後啥反應?冷冷說了4字
    ,也就是告知他一聲,日本天皇要要投降了。 此時岡村寧次為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已經深刻明白戰局對日本十分不利,但他手握80萬大軍,並不願就此投降,甚至腦中閃過了同歸於盡的念頭,因此聽到天皇要投降時,岡村寧次還打算負隅頑抗,冷冷說了4個字:「繼續作戰。」
  • 岡村寧次手握105萬大軍,聽到天皇投降廣播後是啥反應?只說了4字
    今天是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在這個重要的日子,我們來講一講當年手握105萬大軍的崗村寧次,聽到日本投降的命令後的第一反應是什麼。我們都知道,戰爭是政治的延伸,不過政治同時還是文化是延伸,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最為基本的民族本能的延伸。所以孫武在他的兵法的第一篇就寫到:
  • 岡村寧次手握105萬大軍,聽到日本投降廣播第一反應是啥?說了4字
    鈴木政府將利用最後的條件為日本爭取最大的優待,而這個優待就是保留天皇制度。直到8月日本終于堅持不住,願意無條件投降。 而這些決定,遠在中國華北的岡村寧次卻並不知曉。作為駐華關東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尚且手握105萬關東軍,並且在8月10日才得知日本政府準備投降的消息。至於他聽到投降後第一反應是怎樣?以及後續的態度如何?或許可以從他與日本政府的電報中窺探一二。
  • 1945年,手握80萬大軍的岡村寧次,聽到無條件投降後說了這4個字
    「孫子兵法」,又名「孫吳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作,共13篇,約6000字。它的內容博大精深,思想精煉。這一思想集中體現了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的精髓,被後世稱為「軍學聖書」。在《孫子兵法》中有這樣的記載:「兵、國、生、死、存,不可小視。因此,五件事之後,學校要算一算,問他們是怎麼想的:一是說,二是天,三是地,四是意志力,五是法律。」
  • 日本宣布投降時,手握80萬日軍的岡村寧次是啥反應?冷冷說了4個字
    當時,日軍指揮官岡村寧次就是當時中國軍人需要研究的一位人物,岡村寧次的作戰方法非常暴力,即便接到軍令投降也想繼續作戰,完全不顧日本天皇所下達的命令,可見他是一個多麼頑固的人。 1945年岡村寧次收到了軍令,天皇從日本發給了岡村寧次一封軍令,說要停止作戰。但是遠在中國戰場上的岡村寧次果斷的回覆了4個字:繼續作戰。
  • 岡村寧次手握80萬大軍,聽到無條件投降後啥反應?冷冷說了4個字
    1945年手握80萬大軍的岡村寧次,聽到無條件投降後啥反應?冷冷說了4字:繼續作戰!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來日本人一個重要的特點:他們明明知道自己必敗無疑,卻還是想要「賭一把」,還是想要「搏一搏,單車變摩託」。這也是日本人的民族性格,強悍而又自卑,精於算計卻缺乏理智。1945年的時候,其實日本的敗局已經確定了。
  • 日本投降時,手裡還有105萬大軍的岡村寧次,第一反應是什麼?
    上個世紀,中國的海上鄰國日本曾對我國發起了一場持久的侵略戰爭,工業實力和軍事實力遙遙領先於中國的日軍,迅速使得大半個中國淪陷。在侵華日軍的鐵蹄之下,無數中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在經過革命先輩們的頑強抗爭後,中國終於在1945年8月15日迎來了日本無條件投降的喜訊,將侵華日軍趕出了中國。
  • 日本無條件投降始末,投降前,日本首相一直在打太極,就連岡村寧次也...
    時間進入1945年後,日本的侵略勢頭明顯減弱,各地紛紛出現頹廢之勢,盟軍的反攻已使日本疲於應對,1945年4月5日,日本外圍最後一塊島嶼——衝繩發生美軍登陸戰後,也就意味著日本即將徹底完蛋,當了8個月首相的小磯國昭由於再負使命,既未能成功談和也未能保住戰局,只得宣布辭職,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日軍78歲的海軍大將鈴木貫太郎於4月7
  • 閻錫山是岡村寧次學生,日軍投降後,閻錫山竟收買日軍圍剿解放軍
    此前,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岡村寧次,在月初得知日本即將投降的消息時,表示不希望投降,因為日軍在中國的建制相對完整,仍然具有很強的作戰能力。當時,日軍在華高層很多人與岡村寧次想法一樣拒絕投降。8月14日,岡村寧次上奏日本昭和天皇,要求拒絕發布投降詔書,請求在中國繼續進行抵抗作戰。日本國內的很多人也抱持抵抗到底的想法。
  • 日本投降後,麥克阿瑟問天皇:你為何不剖腹自盡?天皇只說了4字
    日軍之所以能夠堅持到戰爭完結,最大的因素就是因為日本的軍國主義思想以及武士道精神,令數不勝數的日本人情緒十分高昂,甚至在戰敗早已註定的情況下,整個日本居然還做好了與敵人同歸於盡的準備。
  • 岡村寧次指揮芷江會戰,300日軍投降後還打鬧,國軍:日軍完了
    1945年4月,侵華日軍欲爭奪芷江空軍基地,由此發起芷江保衛戰,這次戰役是我國抗戰時期在正面戰場上的最後一次會戰。戰時長達兩個月,日軍出兵5個師十萬餘人,國軍出兵9個軍26個師,雙方總兵力達28萬多人,戰線二百多公裡,最後以日軍戰敗結束。
  • 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無罪釋放活82歲,子女下場悽慘
    眾所周知,二戰日本宣布投降之後,許多侵華日軍被列為戰犯,按照所犯罪行大小,分別被劃分為甲級戰犯和乙級戰犯,不少日軍頭子受到了制裁,可令人驚訝的是,日軍侵華總司令竟然無罪釋放。
  • 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他的最後結局如何呢?
    作為日本軍國主義的頭目和指揮官岡村寧次大家應該非常熟悉,他無視我國人民的生命財產,做下了許多不可饒恕的罪行,然而抗戰勝利之後,崗村寧次本應該是甲級戰犯的,但卻未被判處死刑,並且還被無罪釋放,後來他的結局如何呢?岡村寧次,1884年5月15日出生於當時日本一個沒落的武士家庭,他從小就接觸學習漢語,在成長的過程中對中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 侵華日軍聽到「日本投降」後的第一反應
    幾十年過去了,齋藤邦雄仍然記得聽到與蘇軍開戰命令時,脊背發毛的恐怖感覺。投降前的日本,國力崩潰,戰力不足,在廣闊的駐紮地鄭家屯,滿眼草地,連個可作營房的建築物都沒有,齋藤在師團司令部當小兵,尋不到合適駐紮地,司令部不得不露天紮營。最要緊的是,部隊原本人手一桿槍的武器,也被抽走一半,支援臨時成立的滿洲雜牌軍。
  • 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因為蔣介石的一己之私,得以善終
    14年的抗日戰爭,給中國造成了慘痛而巨大的損失,3500萬軍民傷亡,經濟損失高達6000多億美元,無數中華文明的瑰寶、名勝古蹟、文化傳承被日本毀於一旦,這段屈辱歷史是每一個中國人都不能忘卻的。然而在戰爭結束後,大多數挑起侵華戰爭的日軍罪犯都沒能受到應有的懲罰。
  • 從日本投降到南京光復
    岡村寧次只得下令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部的全體官兵,齊集南京中山北路總司令部大樓前的廣場上,面向東方日皇宮方向,列隊收聽天皇廣播;同時下令駐南京的日軍各部隊官兵以及在南京的日本僑民就地收聽。南京汪偽政權的官員與廣大民眾也聚集在收音機旁。1945年8月15日12時,南京各處的收音機裡按時傳來了日本東京的播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