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採:你的行為無論看起來多麼微不足道,都會產生影響
法國著名哲學家伏爾泰有句名言:「石頭總是下落。對人來說,無行動等於不存在,人本身存在的價值就在於他能夠採取相應行動。」這句話,強調了行動的極端重要性,對於那些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來說具有一定的提醒價值。
我國老子強調:「無為而治」,似乎是不夠重視行動。其實這樣的看法是不準確的,老子強調「有所為,有所不為」,是強調人們不能「妄為」,不能因為無效的行為而影響行為的效果,不能因為無效行為而浪費時間。所謂「無為而治」,「治」本身就是一種積極的行動。
那麼有人就會提出這樣的看法,說我們應該採取重大的行動,對於那些微不足道的、小的行動,似乎是沒有必要的。其實,「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裡之行,始於足下」,再微小的行動,都會像存錢一樣存起來,最終影響到自己以及與自己相關的人。
在《人性的,太人性的》一書中,德國哲學家、思想家、作曲家、詩人尼採強調說:「你自己目前的狀況,和自己之前的行為有關,並且和自己關係密切的某些人過去的行為有關,而你現在的所作所為,即便看起來如何的微不足道,都可以影響到你的將來並且可以影響到與你密切相關的一些人的未來。」
我們目前的現狀,不僅與自己的過去的行為有關,還和諸如自己的父母長輩、兄弟姐妹等人員的行為有關。我們自己現在的行為,不僅會影響自己的未來,而且會影響自己子女、親戚朋友等有關人員的未來。
尼採以詩意的語言強調說:「世界就處在這樣永恆的行為運動中,所有人的所有行為,無論多麼微不足道,都會存在下來,因而以這種方式,我們獲得了永生。」
唯物主義哲學家認為,行動就是那些確切的具體的行動,思想並不是行動;但唯心主義哲學家認為,人的思想活動也是行動,唯心主義哲學家笛卡爾就提出「我思故我在」的主張。在這裡,我並不想就唯心主義與唯物主義的是非進行辯論,但我認為,我們自己的思想本身,是對自己的未來、對與自己親密者的未來產生影響的,我們的一個善念可能會促進我們從善,我們的一個惡念也可能在實際上促使我們去做某些壞事。
我國三國時期諸葛亮先生就告誡劉備之子阿鬥:「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這是強調小事情、小行為會對人們的未來產生深刻的影響。即便唯物主義哲學家不承認思想是行動,但他們依然強調「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可見,人們的思想活動,無論是唯物主義哲學家,還是唯心主義哲學家,都是高度重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