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採:你的行為無論看起來多麼微不足道,都會產生影響

2020-12-11 青史通鑑

尼採:你的行為無論看起來多麼微不足道,都會產生影響

法國著名哲學家伏爾泰有句名言:「石頭總是下落。對人來說,無行動等於不存在,人本身存在的價值就在於他能夠採取相應行動。」這句話,強調了行動的極端重要性,對於那些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來說具有一定的提醒價值。

我國老子強調:「無為而治」,似乎是不夠重視行動。其實這樣的看法是不準確的,老子強調「有所為,有所不為」,是強調人們不能「妄為」,不能因為無效的行為而影響行為的效果,不能因為無效行為而浪費時間。所謂「無為而治」,「治」本身就是一種積極的行動。

那麼有人就會提出這樣的看法,說我們應該採取重大的行動,對於那些微不足道的、小的行動,似乎是沒有必要的。其實,「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裡之行,始於足下」,再微小的行動,都會像存錢一樣存起來,最終影響到自己以及與自己相關的人。

在《人性的,太人性的》一書中,德國哲學家、思想家、作曲家、詩人尼採強調說:「你自己目前的狀況,和自己之前的行為有關,並且和自己關係密切的某些人過去的行為有關,而你現在的所作所為,即便看起來如何的微不足道,都可以影響到你的將來並且可以影響到與你密切相關的一些人的未來。」

我們目前的現狀,不僅與自己的過去的行為有關,還和諸如自己的父母長輩、兄弟姐妹等人員的行為有關。我們自己現在的行為,不僅會影響自己的未來,而且會影響自己子女、親戚朋友等有關人員的未來。

尼採以詩意的語言強調說:「世界就處在這樣永恆的行為運動中,所有人的所有行為,無論多麼微不足道,都會存在下來,因而以這種方式,我們獲得了永生。」

唯物主義哲學家認為,行動就是那些確切的具體的行動,思想並不是行動;但唯心主義哲學家認為,人的思想活動也是行動,唯心主義哲學家笛卡爾就提出「我思故我在」的主張。在這裡,我並不想就唯心主義與唯物主義的是非進行辯論,但我認為,我們自己的思想本身,是對自己的未來、對與自己親密者的未來產生影響的,我們的一個善念可能會促進我們從善,我們的一個惡念也可能在實際上促使我們去做某些壞事。

我國三國時期諸葛亮先生就告誡劉備之子阿鬥:「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這是強調小事情、小行為會對人們的未來產生深刻的影響。即便唯物主義哲學家不承認思想是行動,但他們依然強調「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可見,人們的思想活動,無論是唯物主義哲學家,還是唯心主義哲學家,都是高度重視的。

相關焦點

  • 《米德爾馬契》:生活中,善意的增長往往得益於微不足道的行為
    接下來就圍繞作品中的兩個重要人物多蘿西婭和瑪麗·高思來探究喬治·艾略特對人物性格的塑造,以及她在這部作品中通過一些微不足道的行為表達出來的善意。多蘿西婭這種善意的行為在自己看來是微不足道的,她只是遵循著內心的想法,並且以此來擺脫卡蘇朋對自己的詛咒和束縛,而這種在她看來微不足道的行為,正是當時女性獨立意識的覺醒,也是她內心深處善意的自發表達。
  • 稻盛和夫說,不管多麼微不足道的事,我們都要表示感謝
    今天我們介紹的主角稻盛和夫,是真的把感恩實踐到骨子裡去的一個企業家和哲學家,他說,不管多麼微不足道的事,我們都要表示感恩。感恩,是一種生活態度,常懷感恩之心,以德報德,知恩圖報,無愧於心,瀟灑坦然在人世間走一回!
  • 尼採:在世紀的轉折點上
    有人說,在上個世紀的思想家中,若要舉出兩位對後世影響最大的人物,當推馬克思和尼採。他們都不是學院式的哲學家,但卻震撼了整個西方社會意識。 在西方的哲學史上,尼採是一個備受爭議的人。他本身提出「重估一切價值」,對所有的哲學進行批判,但在二次大戰後,自己卻成為批判的對象。人們對他毀譽不一,用不同的觀點對他的思想作出各種各樣的解釋。
  • 弗洛伊德評論尼採的語錄,真是一針見血,讓人對尼採有了新的認識
    很多人聽後都會覺得太狂傲了,特別是在國外,國外很多人都是信仰神的,信仰上帝的,就像我們中國人信仰佛一樣。倘若有人站出來說,「世上沒有佛,佛都是人幻想出來的,那些所謂現實中真正存在的佛,也都是誇大的。」相信這樣的人,肯定會被信佛的人拉出來罵的,會被信佛的人說沒有文化,沒有教養,簡直就是大逆不道。
  • 哲學家尼採的10句話,哪一句打動了你?
    >灼見(微信號:penetratingview)你不該因為自己沒有天賦的才能而悲觀。要是覺得自己沒有任何才能,就去學習一種。作者丨[德]尼採千萬不要妄自菲薄,否則只會束縛自己的思想與行為。一切就從尊敬自己開始,尊敬一事無成、毫無成就的自己。
  • 尼採:你的焦慮不是源於生活多麼艱難,而是你不知道自己為何而活
    尼採:你的焦慮不是源於生活多麼艱難,而是你不知道自己為何而活你是否有過這樣的時刻,感覺生活艱難,生活的重擔壓的自己快要喘不過氣來,快要窒息。你是否有過這樣的時刻,為了生活能夠好一點兒,拼了命的努力,可是依然是不盡人意。
  • 飽受爭議的《當尼採哭泣》,尼採與弗洛伊德不得不說的故事
    了解尼採更多關於我們自己有什麼意義?不管對不對。這就是「尼採哭的時候」的價值。你不能接受整個故事。如果你第一次認識尼採和弗洛伊德,為了不留下刻板印象,請不要相信這些臺詞的一個字。這是一個關於幾個真實歷史人物的虛構故事。它也是19世紀末維也納學術界百尊雕像的縮影。
  • 那一句一切都會過去的,是多麼睿智,多麼美妙啊
    那麼,對於生活,路邊的野花也許正是生活的精彩之處,表情如果單一,那將是多麼寂寞啊!就像沒有星星和月亮的夜空,蒼涼,落寞,無聊。如果多幾道彎子,在遊子的心上漫長的山路仿佛也懂得體恤似的而有縮短的溫情,山路十八彎,彎出了彎出了土家人的金銀寨,那種快樂是一個群族的表情。如果多一些陪伴,再苦在難的逆境都能走過,走過的是逆境,收穫的是人間真情,這樣的表情是群體的溫暖傳遞,你,我,他,因這種溫暖而和諧。
  • 尼採:不要輕易否定自己,要無條件接受自己
    「五四時期」的新文化運動的許多鬥士,都深受尼採思想的影響,都具有反傳統禮教的鮮明特徵。比如,魯迅先生就深受尼採思想的影響,魯迅的《狂人日記》中的「狂人」形象,和尼採筆下的「狂人」有著極大的相似之處,魯迅先生也被稱之為「中國的尼採」。如果沒有尼採思想的影響,中國近代也許不會誕生偉大的思想家魯迅。
  • 你來,無論多大的風雨我都會去接你
    你來,無論多大的風雨我都會去接你1:萬般草木皆由命,花開壽短,樹立成佛,我遇見你,生命才甘心枯萎。再見你的時候請一定要颳起大風,這樣流淚的我也好有個理由。6:不論有多少的委屈,多麼的難受,最終能治癒自己的還是自己,別人也許給得了你安慰,卻永遠無知道你心底是多麼的萬箭穿心。7:愛,就是找到那個特別的人,那個總是可以依靠的人,分享快樂、分擔痛苦,是伴侶,是愛人,也是朋友。8:這麼多年,我看錯過很多人,承受過許多背叛,也曾經狼狽不堪。
  • 海德格爾、加繆論尼採的虛無主義
    畢竟,在沒有某些價值的情況下,如此這般的行為是不能理解的。構成行為的身體活動唯有在有意向的條件下才能稱為行為。行為必然是主體的行為意識。(正如塞巴斯汀·羅德(Sebastian Rd)說道:根本不存在兩個行為或要素,也就是行為和行為意識,而是只有一個行為。)[15]無論我們對一個持續發生的行為是否有意識,它都不是一個事件。在這種情況下,有可能有身體活動,但是倘若我對此毫無意識,它就不是一種行動。
  • 尼採|平庸是時代的危險所在
    有了尼採這句話,勃蘭兌斯就在1889年發表了《關於貴族激進主義的一篇論文》,據說這是全歐洲關於尼採的第一篇研究著作,而當時的尼採,基本上還是一個默默無聞的無名小輩。如果不是從讀者而是從勃蘭兌斯本人的角度看,儘管勃蘭兌斯寫了那麼多文化大師的名人傳記,但真正對勃蘭兌斯自己的後半生產生了決定性影響的,還就是尼採這個人和《尼採》這本書。
  • 尼採的「仇女論」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就是尼採和薩樂美緣斷情別後的產物。書中的主角查拉圖斯特拉記述他與一位老婦人的交談。老婦人說:「你要去找女人嗎?不要忘了帶上你的鞭子。」 這是老婦人對查拉圖斯特拉說的,也是對天下所有情絲未斬的男人們說的。這是老婦人的話,倒不如說,是尼採「仇女論」的核心要旨。 尼採揚言,在所有賤如糞土的「舊人類」中,女人最下賤。
  • 孫周興:尼採與哲學的未來性
    但孫周興老師卻認為,尼採的哲學具有未來性,能幫助我們更好地思考當下的人類困境。人類的未來會成為技術的奴僕嗎?技術會統治一切嗎?孫周興老師的哲學思考,一定會對你我有所啟發。以下為孫周興老師演講正文:大家好,我是孫周興。今天我主要跟大家討論的是「尼採與未來哲學的可能性」,這個論題是我這幾年一個重點研究的課題。
  • 無論你選擇和誰結婚,都會有遺憾
    反過來說,即使不結婚,生活也不會是完美的,有讓你享受快樂的時候,也有讓你難過孤獨的時候,你不能什麼都想要,當你想要得到一樣東西的時候,就要有犧牲換取的準備,拿一樣東西換一樣東西,失去一樣東西得到一樣東西。其實也正因為不完美,生活才具有真實性,要不然會讓你陷入更大的恐慌中。03無論你選擇和誰結婚,都會有遺憾!
  • 紀念尼採逝世120周年丨尼採的書寫政治:對《善惡的彼岸》的一些初步探討
    本文探究了《善惡的彼岸》一書中尼採修辭學的預設以及暗示,展示了在這本書中得到發展的道德批判如何為讀者提供了一些反思工具,用以反思他自己對於本書中心論點的理解。同時,一種對尼採修辭學的反思證實了,這種修辭學對於理解尼採的權力意志核心概念有著寬泛的影響。
  • 尼採逝世120周年|我們這個時代仍然需要尼採
    尼採尼採所面對的正是我們今日面對的。這個二十一世紀初和十九世紀末是多麼相像,它們都秉持著實用主義,並漠視文明。尼採毫無客氣地將矛頭對準了德國文化。繼馬修·阿諾德之後,他將自己的眼光看向了新興的、迂腐的中產階級。尼採稱他們為「末人」。尼採指出,德國正在實踐的民主,這裡的「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的現實,正在形成一種庸俗的大眾文化。即使不考慮時代的部分,尼採的哲學對個體也有裨益。他時刻不忘告誡人們,不想淪為芸芸眾生的人「成為你自己!」他為世界發明了天才、超人。
  • 歐文亞隆《當尼採哭泣》,一部心理治療小說
    書中人物來自真實的歷史:尼採、布雷爾、弗洛伊德和莎樂美,開啟一段扣人心弦的故事。從內容來說,本書探討的話題涵蓋面很廣,你可以看到中年危機、女性意識、婚姻問題、操縱與索求、情緒勒索、自我探索、現實問題等話題,以及歇斯底裡症、強迫性思想、偏頭痛、焦慮等病症的描述。
  • 尼採:哪怕全世界都與你為敵,只要擁有真正的朋友,你就不孤獨
    尼採:哪怕全世界都與你為敵,只要擁有真正的朋友,你就不孤獨德國思想家、哲學家、作家、作曲家、文化評論家、西方現代哲學的開創者尼採有句關於朋友的名言很是「霸氣」,這句話是這麼說的:「一個人只要擁有真正的朋友,哪怕全世界都與他為敵,他也不會知道什麼是真正的孤獨
  • 哲學大師尼採的十句經典名言,充滿哲理,啟迪人生,值得牢記收藏
    在人類思想史上,尼採的影響力恐怕要排名前十。在道德、現代文化、哲學、科學等領域,尼採影響著一代代人。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這位德國偉大的哲學家、語言學家、詩人、作曲家、思想家的十句至理名言,句句啟迪人生,值得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