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印度影片的導演涅提.蒂瓦裡,曾執導《摔跤吧,爸爸 》獲得口碑和票房雙豐收,讓中國觀眾所熟知。這部《最初的夢想》,是繼《摔跤吧,爸爸》之後又一部,有笑點,也有淚點,讓人深思的電影。
電影講述了,拉格海姆因為高考失利而跳樓自殺,導致腦部嚴重挫傷。治療期間,他因為高考的打擊,覺得自己是一個失敗者,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氣,而一直昏迷不願醒來。父親安裡為了鼓勵他,給他活下去的勇氣。開啟了自己當年作為"失敗者"和另一群"失敗者"的青春故事。
影片劇照來源於網絡
"失敗者"只是別人給我們貼的標籤,一次的失敗並不能決定你的一生。
為了讓孩子有活下去的勇氣,在孩子眼中作為"成功者"的父親安裡開始了,他的那一段"失敗者"的青春歲月。
一切要從大學入住的H4宿舍開始,登記住宿的時候,宿管就留下了意味深長的話"你先到隔壁更換宿舍的窗口提出申請吧,反正你遲早會去的。"
安裡沒有在意宿管的話,住到了這棟"失敗者"象徵的H4宿舍。H4宿舍被其他的宿舍看不起,住在宿舍的人更是被貼上了loser的標籤。宿舍有不靠譜的學長,簡陋的住宿環境,難吃的廚房飯菜。一切的一切都向大家展示著一個"失敗者"聚集的宿舍應該有的樣子。
安裡提出了換宿舍的申請,在等待換宿舍的過程中,認識了只愛美女的"性傻''";遇到事情只會找媽媽的媽寶男"媽咪";脾氣火爆說話刻薄的"酸酸";愛抽菸的H4老大德裡克;只愛喝酒的"酒鬼"。這樣一群「losers」
他們不好好學習,調皮笑鬧,整蠱別人。他們捉弄老師,他們互開玩笑,互相作弄,笑料百出。
影片劇照來源於網絡
而當安裡終於等到了最強宿舍H3的邀請時,他卻拒絕了。在他看來,朋友有事哪怕半夜三點,"性傻"也會出來幫忙;"媽咪"的父親每次送東西的時候,都會分給宿舍其他人。安裡約會時他們會借給他最帥的外套;甚至"酸酸"在罵髒話的時候,大家都已經可以笑著聽完。
這些所謂的"losers",他們開心、勇敢、講義氣,對朋友兩肋插刀。雖然互相作弄,但是在朋友需要你的時候一定會在你的身邊。
當安裡為了兒子的自殺崩潰的時候,雖然時隔多年,他們仍然放下了自己的工作和事情,從世界各地飛到安裡身邊,幫助他鼓勵他。
他們真的是"失敗者"嗎?"失敗者"只是別人給你貼的標籤。他們並不是失敗者。他們開心、溫暖、勇敢、講義氣。他們只是學校冠軍賽的所謂的"失敗者"而已。
我們往往只告訴孩子成功了,會如何慶祝。卻沒有為他們的失敗提供戰勝失意的武器
當拉格海姆的腦腫脹越來越大,情況越來越糟糕的時候。安裡的一句話,觸動了我為人父母的心。他說:"我們往往只告訴孩子,成功了會如何慶祝,卻從來沒有告訴過孩子失敗了,會怎樣?"
電影中的父親安裡在高考放榜前買了一瓶酒。他說:"等考上了,我們就一起喝酒慶祝。"孩子問他:'如果考不上怎麼辦?"父親安慰孩子道:"你這麼認真的學習,一定可以考上的。"
影片劇照來源於網絡
是啊,我們總是告訴孩子,"如果你這次考了100分,爸媽就賣你最愛的玩具。""如果你這次過了鋼琴8級,我們就帶你去大吃一頓。"我們總在說,如果你成功了就怎麼辦,如何慶祝?
可是我們從來沒有對孩子說過:"如果沒考好,爸爸陪你去跑步。""如果你考級失敗了,媽媽陪你k歌到天亮。"我們只會說,"這次沒考好,沒關係,下次加油,我們相信你。""沒考好沒什麼大不了。"
我們往往只告訴孩子成功了,會如何慶祝。卻沒有為他們的失敗提供戰勝失意的武器。我們沒有教會孩子如何去發洩心中的負面情緒。我們只是一昧的希望他們控制情緒,再控制情緒。當情緒再也控制不住的時候,不知如何是好的時候,就如電影中的拉格海姆選擇了逃避。用最激烈的方式逃避,"死亡"。
輸贏有那麼重要嗎?重要的是生活本身
很久不見的朋友碰面,總會說,"我們家兒子考了年級第一""我們家女兒過了鋼琴8級"我們總在說孩子的成績怎麼樣,考了多少分,得了多少名。可是卻從來沒有人說過,孩子學習的是否開心。孩子成長了多少?
影片劇照來源於網絡
H4的生活繼續著,而一年一度的校冠軍賽也拉開了序幕。
今年是德裡克最後一年的校冠軍賽了,他不想在最後一年留遺憾,不想帶著"失敗者"的標籤畢業。於是鼓動宿舍的人參加校冠軍賽,奪得冠軍,撕掉"失敗者"的標籤。
可是事情並沒有那麼順利,鬥雞眼的棒球投手;患有氣喘的跑步選手;不會憋氣的遊泳選手。以及那來自所謂"勝利者"的嘲笑和諷刺。安裡有些絕望的問德裡克,"哪能怎麼辦呢?"......
與此同時,在現實的生活,拉格海姆的腦腫脹也日趨嚴重。安裡問醫生:"哪能怎麼辦呢?"
"我們拼盡全力,不然還能怎麼辦。"這是德裡克的回答,也是醫生的回答。
H4又開始經歷每年都一樣的失敗,他們甚至拿自己最愛的事情打賭,但是誓言卻並沒有幫他們帶來勝利。而酒鬼卻因此進了醫院。當大家開始懷疑到底應不應該的時候。酒鬼卻說"比起輸掉比賽而成為失敗者,敗給了自己更糟糕。"
影片劇照來源於網絡
H4開始了他們的反攻。他們用了很多策略,甚至"損招"。利用"酸酸"想出的刻薄口號,給對方精神造成壓力;用美人計,與對手通宵講電話,影響對手的睡眠;讓宿舍的廚師裝作教練,給施加壓力......花招百出的他們終於離總冠軍的目標越來越近了。
總決賽最後一天的前夜。H3仍然領先,但是H4不再像過去15年一樣墊底了。總積分只差5分,最後一天的三場比賽如果全部獲勝,就能贏得冠軍賽,撕掉"失敗者"的標籤......
快聽到故事結局的拉格海姆,在這天晚上由腦部腫脹引起了抽搐,需要馬上動手術。安裡求醫生讓他在準備手術的這十分鐘,講完這個故事......
H4的這些"失敗者"的成績,讓H3的強者們開始害怕了。他們用酒來誘惑"酒鬼";用足球鞋的釘子故意扎破德裡克的腳。
然而"酒鬼"卻克制住了酒的誘惑。用自己的實力贏得了比賽;德裡克忍住傷痛,將最後一名的接力賽,跑出了冠軍的最後一棒。一切都向著好的方向發展。
只剩籃球賽了,所有的人都關注著這最後一場比賽。時間來到比賽的最後6秒,比分為65:63。離冠軍,離撕掉"loser"的標籤只剩一個三分球的距離。
安裡按照計劃投出了這最後一個關乎命運的三分球........
導演用了慢鏡頭,讓人們的心也隨著球在空中劃出了一道弧線,球打到了籃筐上,彈到了籃板又落回籃筐,最後卻向籃筐外掉去........
他們離成功的距離如此之近,卻又如此遙遠。
影片劇照來源於網絡
聽到這,拉格海姆問,'你們那麼努力了還是輸了,一定覺得像死一樣難受,是嗎?"而這些所謂的失敗者們都搖了搖頭說"沒有"。因為從那天開始,他們已經不再是"失敗者"了,他們得到了對手真心的稱讚,全場如雷鳴般的掌聲。不管是失敗者或勝利者,重要的是你嘗試過了,你盡力了。
我們總是在意輸贏卻忘了,最重要的是生活本身。我們總是覺得成績考不好就是輸,合約沒談成就是輸。輸贏只是結果,而我們往往忘記了過程,而那過程就是生活本身啊。
電影將現在的時空與父親安裡的時空穿插,從父親撕掉"失敗者"標籤的過程中,看到孩子從失去活下去的勇氣到勇敢面對自己的手術,面對未來。父子倆在不同的時空中,一起撕掉了"失敗者"的標籤。
孩子笑著進入了手術室,看著父母和他們的那些朋友們,時空仿佛回到了,父親年輕的時候,對他說:"不要像一個失敗者,像一個戰士一樣,去戰鬥吧。"
輸贏沒有那麼重要,嘗試過了,盡了全力,這個過程才是生活本身。片尾拉格海姆也開啟了他新的人生旅途。人生還要繼續。生活才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