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道德經講生老病死衣食住行中的道(陰陽五行與宇宙真相)

2020-12-22 悟宇之道

第二章,五行相生相剋與宇宙真相

農耕文化創造了中華文化,陰陽五行哲學思想是中華文化的核心,中華文化的核心思想是陰陽五行動態平衡之正道。陰陽五行相生相剋應該來源於實踐中的覺悟,比如農民種地,水能幫助植物生長,是相生關係,水多了就會淹死植物,就是相剋,我們在家養花,不能天天澆水,要等土幹了一定程度,在澆水,不能等土太幹,不能澆水太勤,必須是動態平衡關係。給花上肥料也是不同的花需要不同的肥料,肥料也需要多種營養配伍,就是需要五行相生相剋的配伍法則,經過長期的實踐和觀察總結經驗,總結出來就是不同能量的陰陽五行相生相剋動態平衡關係決定了萬物的生長自然法則。五行代表相對個體需要的所有能量,所有能量形成的動態平衡關係決定相對個體的存在和發展,相對個體就是有,所有能量的動態平衡互動過程就是無,所以道德經中說有無相生,有無相生與陰陽五行相生相剋是一個道理。

發展農業需要懂得天文,陰陽五行相生相剋應用到天文學,就產生了河圖洛書,發展了中華天文學,中華文化是怎樣認識宇宙自然的,最早還是從河圖洛書八卦圖說起。

伏羲得河圖,畫八卦,從考古發現看,原始的河圖雛形出現的相當早。在陝西華縣元君廟仰韶文化遺址出土的距今六千年左右的陶器上,有用錐刺成五十五個小圓點組成的三角圖案。據專家研究,這個圖案與古代有關河圖著作所載的有關河圖推演圖極為相似,這可能就是原始的河圖。

河圖用十個黑白圓點表示陰陽、五行、四象,其圖為四方形。如下:

北方:一個白點在內,六個黑點在外,表示玄武星象,五行為水。

東方:三個白點在內,八個黑點在外,表示青龍星象,五行為木。

南方:二個黑點在內,七個白點在外,表示朱雀星象,五行為火。

西方:四個黑點在內,九個白點在外,表示白虎星象,五行為金。

中央:五個白點在內,十個黑點在外,表示時空奇點,五行為土。

伏羲八卦圖是動態平衡圖,八卦代表萬物,陰代表相對個體,陽代表能量的動態平衡關係過程,陰陽相生相剋,五行代表所有不同性質的能量,八卦圖說明的就是相對個體輸出的能量與其他所有相對個體輸出的能量形成了動態平衡關係,動態平衡關係能量形成動態平衡力,決定了相對個體的眾多星球動態平衡有序運轉。每個相對個體在吸收了能量之後,在相對封閉的內部形成動態平衡關係,產生新的能量輸送出去,與其他相對個體創造輸出的能量形成動態平衡關係,永恆循環發展,這就是能量永恆定律決定了萬物永恆發展,這就是宇宙真相。

不同性質的相對個體吸收很多不同能量,不同性質決定了有些能量可以吸收,有些能量不能吸收,產生的新的能量也是不同性質的,比如太陽吸收的能量與地球吸收的能量肯定不同,太陽輸出的能量與地球輸出的能量也是不同的,所有星球的能量形成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剋動態平衡關係。大魚吃小魚,小魚吃微生物,微生物吃細菌,細菌吃魚糞給水解毒,就是五行相生相剋決定了眾生存在和發展,有相剋才能有相生,相生相剋互相依存。

科學家們總是喜歡用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思維方式研究宇宙萬物是哪個雞生出來的,還爭論是哪個蛋生出來的,我看到有很多人迷信是奇點的能量宇宙大爆炸炸出來了宇宙萬物。那麼我問了,是哪個雞生出來的奇點能量?是哪個蛋生出了這個雞?可以循環的問究竟最早存在的是哪個雞,或者是哪個蛋,無休止的爭論不清。其實科學總是在用盲人摸象的思維方式在盲人摸象,摸出來了某種現象就研究這種現象的局部合理,都是相對正確。感性認識都是相對正確的盲人摸象,有人看到了火產生的能量把在水滸的結構中的水變成水蒸氣產生的能量能產生動力,就發明了蒸汽機,發現汽油產生的能量更大,就發明了汽油發動機,能用汽油發動機製造飛機,製造飛機是詭道技術,但是所有詭道技術的基本原理都是動態平衡關係正道法則。

我們認識任何事物的真相,必須正確掌握這個相對個體與相對整體的關係,應該是價值關係決定存在,是雞與蛋本來的動態平衡關係決定了雞的存在和蛋的存在,不可能有一種單獨存在的東西能生出來的東西,是眾生的生態動態平衡關係決定了雞和蛋的存在,所以,萬物眾生是本來存在的,宇宙是無始無終的。

萬物的動態平衡關係決定萬物的存在和發展,萬物的動態平衡關係決定了眾生存在,萬物眾生的動態平衡關係決定了眾生的存在和發展。動態平衡關係是永恆不變的自然法則,自然法則決定了萬物存在,動態平衡關係即是存在,就是唯一永恆不變的真理,就是宇宙真相。動態平衡關係自然法則就是自然智慧,就是宇宙的靈魂,自然智慧宇宙靈魂無處不在,萬物皆有,眾生皆有,宇宙靈魂本質就是相對個體與相對整體的動態平衡關係自然法則。沒有上帝,沒有神。

人的意識不是智慧,人的意識是迷惑的,意識需要依靠自然智慧才能正確認識物質,意識才能正確反映物質,物質決定不了意識,感性反映的物質產生的意識都是錯誤。是智慧決定了意識正確認知了物質,這個智慧就是物質的相對個體與相對整體的動態平衡關係法則,人掌握了這個動態平衡關係法則就是掌握了智慧,正確認識了物質的相對個體與相對整體的動態平衡關係就是宇宙真相,說明是智慧決定了物質也決定了意識,就是說用哲學三元論才能掌握宇宙真相。

第三章,善惡美醜的有無相生,相反相成關係

相關焦點

  • 用道德經講生老病死衣食住行中的道(陰陽與真理)
    用道德經講生老病死衣食住行中的道第一章 陰陽與真理用道德經研究宇宙,研究自然法則之道,研究道德經中的道,研究真理之道,研究生老病死衣食住行中的道,研究社會發展中的道,研究人與社會的道,研究人與自然的道。
  • 解說道德經之道法自然篇
    ——道德經譯文:有一種渾然天成的東西,他在天地之前就已經誕生了。它無聲無形,獨立存在而不消亡,循環往復而不停歇,可以稱為宇宙最初的本體。我不知道它的名字,稱它為道。勉強的在它前面加個大字。所以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世界上有四種最大,而人是其中一個。人取法於地的法則,地取法於天的規律,天遵循道的規律,而道透過天地人等等的一切現象,來表達出自身所蘊含的實相真理。宇宙一切的事物都是道地顯現,法身真如智慧的顯現,所以說佛的法身遍一切處。自然界的一切無不蘊含如來法性的道理,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能究竟宇宙萬象的本源,就是明白了老子說的那個不可言的道。
  • 《道德經》道可道,孔子怎樣去觀察人和事?
    少兒讀《道德經》,也許背誦如流,不見得能領悟其中規律。有一定社會閱歷的人,回頭讀《道德經》,常常能恍然大悟。《道德經》開篇:道可道,可道對應無數的變化現象,萬變不離其宗,根本規律卻只有一條,即是:人們終其一生,都在不確定的(變化)狀態中,尋求確定,以此為安全感。在變化和確定之間,找到一個平衡,是每一個人一生的課題,領悟規律的人,生活就越來越順。
  • 如何學好《道德經》
    學好太極功夫,需要學習《道德經》,然而怎麼才能讀懂它,學好它呢?建議大家可以到喜馬拉雅收聽羅大倫博士講讀的《道德經》。近一段時期我將羅大倫博士講的《道德經》系統聽了一遍,感覺有很大啟發,看問題角度有了變化,心情非常好,明白了許多道理。
  • 老子道德經的一個秘密,宇宙法則是道德經的本義
    把多個層面的道混在一起,就會進入這種狀態,就是搞不清老子講的道到底什麼,這是很多人在講道德經的時候犯的一個錯誤,就是把不同層面的道有意無意的給搞混了。老子講的道主要有如下四層涵義:一個指的是宇宙的本體,一各是指創造宇宙的神秘力量,三是指掌控萬事萬物的運轉的力量,四是指萬事萬物在其自身層面的運行規律,這些規律也是道。比如人類社會運作規律就叫人之道。
  • 宇宙起源於「無」,萬物「無中生有」,《道德經》已窺見宇宙奧秘
    在老子的《道德經》中有這麼一句,「無,名萬物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意思是說,無是宇宙萬物的起源,有是萬物的開端。首先咱們說宇宙,「宇」指的是時間,「宙」指的是空間,「宇」和「宙」合起來就是萬事萬物的時間和空間。
  • 《道德經》中一個神奇的數字密碼,是宇宙萬物起源的秘密所在
    《道德經》中一個神奇的數字密碼,揭示了宇宙萬物起源的秘密所在,你知道是什麼嗎?這個數字就是——三!為什麼這麼說呢?三生萬物宇宙大道產生出了「 一 」,道自身就包含著陰陽二氣——輕清上浮者為天,重濁下凝為地,有是物體的形態,無是空虛的空間,有、無二氣相互對立、矛盾衝突所產生的第三者即「 三 」。這個三,即是陰陽二氣運動產生的「衝氣」。
  • 用陰陽五行哲學來鑑別西方主流輿論的虛偽,及開發人類最後一個財富
    按東南《道德經》「天地人三才」全息邏輯思想,政治(天)、經濟(地)、文化(人)三角穩定,人的質量只佔財富的三分之一;如果按陰陽五行哲學,在「金水木火土」財富中,勞動力(火)也分陰陽,即個人能力僅佔十分之一的「陰陽五行」財富。相宇宇宙,地球在宇宙中算不上一個小「塵埃」,什麼時候「人」變得如此偉大,真不知天高地厚!
  • 《道德經》的根脈魂是什麼?對個體的啟示是什麼?
    還有道商一脈,傳統武術一脈,可以說太極拳,八卦掌,形意拳,通臂拳,都受到《道德經》思想影響。最著名的脈其實是法脈和丹脈,嚴重影響後世人修真,無論是修真小說,還是現實生活修行,修丹脈的人還是很多的。《道德經》的魂是真理,是虛無也是存在,是道,是天,是天外天道外道,《道德經》的魂是實事求是,按照客觀規律辦事,追求真理真相的文化,也是身體力行的踐行。
  • 給你細說小說中的陰陽五行之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太上無極大道化生宇宙間的一切,不論是天、地、人、萬事萬物,還是神仙,都是由道直接或間接所衍生。一陰陽之謂道 ,陰陽不測之謂神。無極生太極,太極產陰陽,而後化生出金、木、水、火、土五屬性,神仙有陰陽五行屬性。
  • 道德經:陰陽之道,就是處世之道,陰陽平衡,就會一生太平
    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易經》陰陽觀認為,天地與人無不包含看似矛盾的陰陽雙方,一切事物無不處在不斷運動變化之中。古人用太極圖來體現陰陽變化的規律,太極圖半邊是陰的,半邊是陽的,中間還有一個界線,如果過了這個界線就意味著陰陽失去了平均,陰陽失去平均就會引起變化,陰極則陽生,陽極則陰生,也就是物極必反,盛極必衰,消極必長。中國有句古話說得好:「富不過三代」,為什麼呢?
  • 「陰陽」概念的具體來源是什麼,能從哪些角度去深入理解?
    從做人角度深入理解陰陽關係,《道德經》中,道是陰,德是陽,道是真理、規律,看不清的虛無,德是方法論世界觀造化論,是可以具體實行的措施。從做事角度深入理解陰陽關係,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那麼事物發展的規律,宇宙變化的規則,就是規律是本質,做事入世出世,前因後果,後世今生,都是事物變化的陰陽關係變化,陰不在陽反,陰在陽內。
  • 道德經揭開宇宙和生命的真相(慎入!)
    《道德經》亦稱《老子》,約5000字,分上下兩篇, 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是中國歷史上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思想內容微言大義,一語萬端。被譽為萬經之王。
  • 於文化和生活之中看陰陽五行:河圖說五行(上)
    接著昨天易經說陰陽的文章,我們接著往下講。河、洛之氣:《河圖》裡論述的水――火――木――金――土,是以「數」的次序為依據來排列的,表示一種事物相生演化的順序。河圖以十數合五方,五行,陰陽,天地之象。圖式以白圈為陽,為天,為奇數;黑點為陰,為地,為偶數。
  • 陰陽五行與健身氣功
    對於陰陽的理解,可以追溯到殷周之際,《詩經·公劉》雲:「既景乃崗,相其陰陽。」即面向日光的山南為陽,背向日光的山北為陰。到了春秋時期,周史官老子在《道德經》中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在這裡,陰與陽被真正哲學化,而且形成相反相成的兩大範疇和重要概論。
  • 被篡改的《道德經》,隱藏著什麼?不言經而言道,讀經之正法!
    多方取證,不言經而言道,才是讀經之正法。實際上並不是想拉古人和自己共鳴,而是符合文學傳播理論的,要知道文字一旦被傳抄,其思想就不單單是作者一人的,還有後人的再創作。我們今日所見的傳世本,馬王堆本,郭店本都是老子文本在不同時期不同後人再創作形成的,從文獻價值來看無高低上下之分。
  • 地球五行逆轉, 2020全世界遭難
    無論皇帝、官員,乃至販夫走卒,沒有不知道陰陽五行的。《周易》中說,一陰一陽之謂道。也就是說,道就是陰陽的變化。這可以從《道德經》中得到呼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一就是陰陽未分的氣,二就是陰陽,三指的是陰氣、陽氣和陰陽二氣的混合。孤陰則不生,獨陽則不長。萬事萬物都離不開陰陽,而且必須同時具備陰氣和陽氣,所以叫負陰而抱陽。四季的變化,人生的生老病死,都是陰陽二氣消長的結果。從陰陽的概念,古人又引發出了五行的概念。五行不是五種類物質,而是五種能量及其運動方式。
  • 《齊善鴻講道德經》是悟道的智慧之作,距離真正的道,還有多遠?
    上善若水道人家,道德經卷伴香茶,齋醮不為名和利,笑看紅塵如煙霞,劍膽琴心撫詩畫,青燈一盞亦芳華,苦盡甘來道緣下,方知世間幾造化,道生萬物乾坤大,陰陽玄機伏八卦,天人合一日月明,道法自然心無暇,恬淡心境似蓮花,羽衣如蝶遊天涯,濟世利人善為樂,尊道貴德莫浮誇。這首《道心》唱出了道德經在修道之人心中的重要地位,也唱出了道德經的精髓所在。
  • 陰陽五行學說背後的科學性,讓全世界人震驚
    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最偉大的發現莫過於「陰陽五行」了,這四個字蘊含著古人經天緯地、博大精深的智慧。陰陽五行,可分為「陰陽」與「五行」,兩者互為輔成,五行必合陰陽,陰陽必兼五行。陰陽五行是中國古典哲學的核心,為古代樸素的唯物哲學。
  • 《道德經》帶給我們的人生啟示
    該經原文分上篇《德經》和下篇《道經》,不分章,後分1到37章為《道經》,38到81章為《德經》。它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其開篇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玄之又玄,眾妙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