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民國文人之愛情,雨巷的終點不是人生歸宿

2021-01-10 如今方知我

趣讀歷史,歡迎關注「知我」!

全文約1200字,閱讀需約10mins。

正文:

有的人風流多情,妻妾成群;而有的人深情專一,卻孤獨終老。

初次接觸到戴望舒,是因為他的《雨巷》。深情而又憂鬱的情感,衝擊著一顆對美好愛情嚮往的心;也許就是從那個時候,我開始變得憂鬱的,彷徨惆悵,望著漫漫人生路,冷漠而又悽清。

多年後,又重新讀《雨巷》,別是一番滋味在心。命運並不會因為我們孤獨,而賜予我們一段美好的愛情;它也不會因為我們痴情,而施捨我們一個圓滿的結局。正如戴望舒的人生,他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悵,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直至上蒼憐憫般地,結束了他悲戚的生命。

郎有情妾無意

1927年,國民大革命失敗,戴望舒到好友施蟄存的老家避難。在這他遇到了改變了他一生的女子,好友的妹妹施絳年,一個美麗活潑而又富有朝氣的姑娘,內向寡言的戴望舒對她是一見鍾情。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1928年,在自我的感情世界裡,苦苦煎熬的戴望舒,以生命相要挾,才得到了心上人的垂憐,這也成為戴望舒苦情一生的開端。他苦讀聖賢書,一心只想顏如玉,卻忘記了先人教誨,「君子有所為而有所不為,不強人所難」。1931年,兩人訂婚,終究是強扭的瓜,一年之後,佳人移情別戀,痴情人終夢斷天涯。

郎才女貌,奈何緣分淺

1936年,另一個丁香般美麗的女孩,出現在了斷腸人的面前,時著名作家穆時英將自己的妹妹穆麗娟介紹給了「空窗期」的詩人。郎才女貌,兩個人很快便墜入了愛河,你儂我儂,深情款款。

婚後的戴望舒專心忙於事業,期望能和妻子過著「相敬如賓,舉案齊眉」般的生活。奈何經過了新潮思想洗禮的夫人,內心充斥著對浪漫愛情的嚮往。她不僅僅需要情詩,她還需要貼心的情話,可內斂的戴望舒對此是惜字如金。奔騰的河水失去了大地的撫慰,滾滾地向東流去,愛情就如那朵朵浪花,也一去不復返了。孤獨和死亡,從來離詩人就不遠,只是這一次更近了些。以死相迫,只是換來了更加無情的背影。

起點便是結局

1942年,已經37歲的戴望舒遇見了他這一生最後的女人,一個被他憂鬱惆悵的詩人氣質深深吸引的少女,吸引力跨過了兩代人的年齡差,但終究還是沒有跨過命運的鴻溝。1948年,他的夫人楊靜因夫妻感情破裂和已另擇良配為由,向戴望舒提出了解除婚姻關係的要求。一聲長嘆,兜兜轉轉,又回到了原點。詩人的生命也快到了盡頭。

1950年,朝氣蓬勃的社會新氣象,並沒有挽回詩人悲慘的生命,戴望舒於北京逝世。他的人生短暫而未見輝煌,空有才華而不入世,明心而不見性,是註定孤苦一生的。

究其一生,我認為戴望舒他是懂愛情的,對於愛情充滿了理想主義色彩;但他是不懂女人的。女人一種複雜的動物,當你給她愛情的時,她會向你討要生活;當你給她生活的時,她又向你索要浪漫;當你對她無微不至時,她又想要更多的自由空間;當你給她自由時,她又覺得你移情別戀了。

其實,不管她要什麼,你只要使她快樂和滿足就行了。我們的先人們早就明白了,「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歡迎關注「知我」,可收藏、點讚、分享!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路遙《人生》高加林:愛情的起點是自私,愛情的終點也是自私
    這樣的愛情不像我們想像中的愛情,它一點也不偉大,也不稀缺,也沒有做到在人生的岔路口上為愛犧牲。把這樣的愛情掰開了揉碎了看,更像是一場兩廂情願的交易。可它確實最接近現實生活中的愛情。論相愛,黃亞萍和劉巧珍一樣愛高加林。論樣貌,黃亞萍不比劉巧珍差。論情感,黃亞萍從不吝嗇自己對高加林的崇拜。劉巧珍有的黃亞萍都有,而家世、未來、思想高度這些黃亞萍有的,劉巧珍一樣也給不了。
  • 書評 浮塵歸宿:淺談蔣曉雲《民國素人志》
    民國歷史上有不少記錄在冊的愛情佳話:如張學良的姨太太谷瑞玉,曾在戰火中千裡尋夫,更流傳出「隨軍夫人」的佳話。老蔣的側室陳潔如,少女時代就與老蔣一見鍾情,之後結為秦晉,後來蔣卻為了迎娶宋家千金而一紙聲明與其決裂,提出送陳潔如出國念書逼其退讓。  我少女時代讀的言情小說《來不及說我愛你》便將這二者結合,演繹出了一套痛失所愛、此情不渝的愛情悲歌,看得我為之目眩。
  • 民國文人多渣男:一個比一個有才,一個比一個花心
    坊間流傳著一句話:「民國文人多渣男。」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是說按照當今社會的戀愛、婚姻標準來看的話,許多民國文人其實都是「渣男」。他們之中,大多數有兩次以上的婚姻,而且有「拋棄」糟糠之妻的行為。三番四次拜堂迎娶新人也是常有的事情。有的文人,則是煙花柳巷的常客,過著燈紅酒綠的小日子。
  • 陸胤:民國二年的「癸丑修禊」 ——兼論梁啓超與舊文人的離合
    「癸丑修禊」——兼論梁啓超與舊文人的離合       民國二年(1913)4月9日,夏曆三月初三,適值晉永和九年(353)蘭亭修禊以後「第二十六癸丑」。時當民國肇造,身丁斯時的騷人墨客們,剛剛經歷過一番「鼎革」的巨變,自然不會放過這個仰觀俯察,暢敘幽懷的大好機會。這一天,樊增祥、瞿鴻禨、沈曾植等前清遺老在上海的十裡洋場發起唱和;同時,在北京參與新朝政治的梁啓超也不甘寂寞,於西郊萬牲園組織了大規模的修禊活動。一南一北,或濺新亭之淚,或抒祓塵之思。
  • 《飄》為什麼阿希禮不是女人最好的歸宿,玫蘭妮錯付了愛情?
    但往往是很多愛情,並非都能如此理智,雖然最初也是抱定著美好的願望,希望兩人能牽手一輩子,卻因為彼此的付出並不對等,或者是彼此步調並未一致,偏離了最初的方向。 瑪格麗特·米切爾的長篇巨著《飄》講的是亂世之下的愛情故事,斯佳麗與白瑞德,阿希禮與玫蘭妮,雖然看上去盪氣迴腸,卻從中發現一些關於愛情的真相。
  • 民國三十七年的結婚證書——見證爺爺的愛情
    民國三十七年是公元1948年,也就是建國的前一年。這一年我爺爺二十一歲,他結婚了。爺爺每天晚上就用這樣的筆和墨來練習毛筆字,而且他用的不是紙,而是木板,有大概四五塊左右兩尺見方的木板作為寫毛筆字的載體。這樣第一塊寫完的木板晾在一旁,等寫完最後一塊的時候第一塊上面就什麼都沒了,重複利用。奶奶在我很小的時候就不在了,所以我對奶奶的印象很淡,也就對爺爺奶奶二人之間的愛情不甚了解。
  • 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解讀《雨巷》主題的多重意蘊
    應該說這算是詩歌創作上的中西合璧、傳統和現代的完美對接,因而,《雨巷》一經出現,就呈現出了成熟的現代詩歌的品質,既唯美、又有現代的節奏感,對於當時社會上存在的自由詩、新格律詩和象徵派詩體各自為戰之時,《雨巷》得到了最大多數的詩人群體和詩歌評論家們的認可。
  • 【文化】民國文人經典語錄,絕美!
    【文化】民國文人經典語錄,絕美!我將於茫茫人海中訪我唯一靈魂之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
  • 油畫藝術:民國, 在你心中是個什麼模樣?
    人生在世,還不是有時笑笑人家,有時給人家笑笑。▵ 陳寅恪大學精神的本質在於: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巴金與蕭珊這並不是蕭珊最後的歸宿,在我死了以後,將我倆的骨灰合在一起,那才是她的歸宿。▵ 上海名媛日常民國不是一個最好的時代,卻是一個最有趣的時代。民國那些逝去的風流,既便在老相片中發黃,仍一望可知.
  • 民國文人為何痴迷於娶日本小妾?
    因此,在民國時期許多進步文人都喜歡和國際接軌,其中最有意思的一件事就是民國的文人墨客都喜歡娶日本女子為小妾。 要說在我國古代,男人三妻四妾很正常,但是娶日本小妾也是在民國才興起的。
  • 愛情的歸宿:其實,跟誰過都一樣
    導讀:愛情的歸宿:其實,跟誰過都一樣談論愛情,最終還是要走向婚姻。這個事實,根本無人可以改變。愛情是什麼?愛情就是心理需求,但是婚姻是什麼?婚姻就是現實生活。這兩者雖然有因果關係,但他們的結果卻截然不同。不同的命運,決定不同的人生,愛情走向婚姻也是如此。走著走著就看得清晰了。
  • 【人物】民國大家之吳昌碩:文人畫最後的高峰
    晚清民國時期著名國畫家、書法家、篆刻家,「後海派」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長,與厲良玉、趙之謙並稱「新浙派」的三位代表人物,與任伯年、蒲華、虛谷合稱為「清末海派四大家」。 他集「詩、書、畫、印」為一身,融金石書畫為一爐,被譽為「石鼓篆書第一人」、「文人畫最後的高峰」。在繪畫、書法、篆刻上都是旗幟性人物,在詩文、金石等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詣。
  • 文人要在民國時期混得好,須得四大「絕活」傍身
    隨著時代變遷,「六藝」裡的御(駕駛馬車)逐漸過時,當前已經以考駕照替代;射箭是危險行為,社會也不怎麼提倡;至於禮(儀禮、儀軌)、樂(音樂演奏)、數(數學計算)這幾樣,要真學出點模樣來,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的苦功夫,令人望而生畏,逐漸就被人淘汰了。民國文人混跡江湖的內功,與孔子經常念叨的「六藝」關係不大,時人將其總結為四大「絕活」,即:一筆好字、兩口二黃、三兩老酒、四圈麻將。
  • 遊宇明代表著作《不為繁華易素心:民國文人風骨》倍受追捧
    婁底新聞網訊(何亦奇)日前,從浙江大學出版社傳來喜訊,著名散文家、雜文家、婁底市作家協會副主席遊宇明的代表著作《不為繁華易素心:民國文人風骨》,定於2020年9月第12次印刷。《不為繁華易素心:民國文人風骨》是一部歷史隨筆集,作者矚目民國文人,在他筆下,辜鴻銘的狂放、金嶽霖的率真、陳寅恪的耿介、豐子愷的溫情、傅斯年的認真、葉企孫的純淨、傅斯年的仁愛、嚴怪愚的血性、魯迅的孤介、吳宓的寬容、胡適的襟懷等都得到生動的表現。遊宇明多年來披閱史料,力圖通過當時文人、學人的人生細節突顯其精神,並融進自己對前輩文人、學人的理解。
  • 電影《燃情歲月》傳遞一種人生歸宿
    生而為人都有自己道路,自己的命運,自己的歸宿。影片《燃情歲月》(又名秋日傳奇,布拉特彼特早期主演代表作品),這是一部我深愛的影片,這是一部人生必看的一部影片!也是部關於男人「熊性」的影片!電影內蘊豐富的情感父子情,兄弟情,愛情,優美旖旎的牧場風光,略帶憂傷的主題音樂貫穿始終,迥然不同的人物性格,讓一類人體會那份蒼天浮雲下、起伏山巒間、遼闊草原上、疾風驟雨中的男兒豪情,才發現在那片遠離世俗的土地上,功名也好,理想也罷,又能算什麼?影片中父親威廉上校更像是個隱者。
  • 施遠:古今文人收藏之嬗變
    隨著北宋金石學的發展,金石拓片類的收藏在文人中間漸漸流行,但那時還不是收藏的重點。從北宋開始,古琴也被納入重要的收藏之列。晚明風潮重學術南宋至元明清,對北宋名窯瓷器的收藏蔚然成風。時至晚明,漆器也成為重要的收藏對象。凡此種種,皆可從《格古要論》等著述中找到相應的記載和品評。
  • 《雨巷》戴望舒的丁香姑娘:三位美貌女郎,不約而同奉送三頂綠帽
    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許多人都聽過這首詩,與徐志摩、艾青並列民國三大浪漫詩人之一的戴望舒的,《雨巷》。戴望舒最開始愛上的是一位美貌姑娘施絳年,《雨巷》裡的丁香姑娘就是以她為原型而寫的。戴望舒苦追施絳年不得,意圖跳樓自殺,施絳年妥協了,答應了他的求婚,但要求戴望舒必須出國留洋,取得學位才能回來娶她。戴望舒滿心歡喜地答應了。然而,不知道這是不是丁香姑娘的緩兵之計,反正戴望舒回國的時候,發現丁香姑娘已經和一個推銷員好上了。戴望舒第二個戀人是穆麗娟。
  • 從文人和尚到軍閥政要,20幅民國時期書法作品,不輸當今書協大師
    民國文人書法欣賞:太虛大師,一位學識廣博、思想深邃的佛學理論、實踐家。第一次觀其書法,惟驚惟嘆!民國文人書法欣賞:林散之,數十年寒燈苦學,滋養了其書之氣、韻、意、趣,使之能上達超凡的極高境界,對現代中國書法藝術事業的貢獻,真可謂"功莫大焉"。
  • 民國時期,文人和農民的年收入會差多少?讓魯迅的工資告訴你!
    民國時期文人和農民的工資差距會有多大?真的比你想像的要多,成為了一個文人相當於成為了一個富豪,絕對不是那種窮酸文人的樣子!文人和教授民國的正教授,月薪3百到4百大洋,普通教授月薪180到280大洋。教師和農民教授文人真的在那個物價低的時代,賺的盆滿缽滿!還賺外快,死工資就已經吃的美美的了!而下面的教師和農民就沒有這麼幸運了!北洋時代,教育發達的河北省,小學教師的法定最低月薪為16塊大洋,但是實際上最多也就四五塊大洋,在經濟發達的浙江等地方,小學教師月薪也就是七八塊大洋,而且還經常被政府拖欠!
  • 民國愛情往事:徐志摩,林徽因,陸小曼
    這首詩為徐志摩的人生留下了註腳,回首過往煙雲,他仿佛仍在康橋的風雨裡等一個人。徐志摩的一生很短暫,短到只有34年,可發生在他身上的故事,囊括起了那個走遠的民國年代。革命的煙火穿過深宅高高的圍牆,薰染著他的耳朵和眼睛,徐志摩思考著,也很快回到了杭州復學,梁啓超的《論小說與群治之關係》一文令他思緒萬千。徐志摩提筆在校刊《友聲》第一期上發表論文《論小說與社會之關係》,這是他人生的第一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