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讀歷史,歡迎關注「知我」!
全文約1200字,閱讀需約10mins。
正文:
有的人風流多情,妻妾成群;而有的人深情專一,卻孤獨終老。
初次接觸到戴望舒,是因為他的《雨巷》。深情而又憂鬱的情感,衝擊著一顆對美好愛情嚮往的心;也許就是從那個時候,我開始變得憂鬱的,彷徨惆悵,望著漫漫人生路,冷漠而又悽清。
多年後,又重新讀《雨巷》,別是一番滋味在心。命運並不會因為我們孤獨,而賜予我們一段美好的愛情;它也不會因為我們痴情,而施捨我們一個圓滿的結局。正如戴望舒的人生,他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悵,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直至上蒼憐憫般地,結束了他悲戚的生命。
郎有情妾無意
1927年,國民大革命失敗,戴望舒到好友施蟄存的老家避難。在這他遇到了改變了他一生的女子,好友的妹妹施絳年,一個美麗活潑而又富有朝氣的姑娘,內向寡言的戴望舒對她是一見鍾情。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1928年,在自我的感情世界裡,苦苦煎熬的戴望舒,以生命相要挾,才得到了心上人的垂憐,這也成為戴望舒苦情一生的開端。他苦讀聖賢書,一心只想顏如玉,卻忘記了先人教誨,「君子有所為而有所不為,不強人所難」。1931年,兩人訂婚,終究是強扭的瓜,一年之後,佳人移情別戀,痴情人終夢斷天涯。
郎才女貌,奈何緣分淺
1936年,另一個丁香般美麗的女孩,出現在了斷腸人的面前,時著名作家穆時英將自己的妹妹穆麗娟介紹給了「空窗期」的詩人。郎才女貌,兩個人很快便墜入了愛河,你儂我儂,深情款款。
婚後的戴望舒專心忙於事業,期望能和妻子過著「相敬如賓,舉案齊眉」般的生活。奈何經過了新潮思想洗禮的夫人,內心充斥著對浪漫愛情的嚮往。她不僅僅需要情詩,她還需要貼心的情話,可內斂的戴望舒對此是惜字如金。奔騰的河水失去了大地的撫慰,滾滾地向東流去,愛情就如那朵朵浪花,也一去不復返了。孤獨和死亡,從來離詩人就不遠,只是這一次更近了些。以死相迫,只是換來了更加無情的背影。
起點便是結局
1942年,已經37歲的戴望舒遇見了他這一生最後的女人,一個被他憂鬱惆悵的詩人氣質深深吸引的少女,吸引力跨過了兩代人的年齡差,但終究還是沒有跨過命運的鴻溝。1948年,他的夫人楊靜因夫妻感情破裂和已另擇良配為由,向戴望舒提出了解除婚姻關係的要求。一聲長嘆,兜兜轉轉,又回到了原點。詩人的生命也快到了盡頭。
1950年,朝氣蓬勃的社會新氣象,並沒有挽回詩人悲慘的生命,戴望舒於北京逝世。他的人生短暫而未見輝煌,空有才華而不入世,明心而不見性,是註定孤苦一生的。
究其一生,我認為戴望舒他是懂愛情的,對於愛情充滿了理想主義色彩;但他是不懂女人的。女人一種複雜的動物,當你給她愛情的時,她會向你討要生活;當你給她生活的時,她又向你索要浪漫;當你對她無微不至時,她又想要更多的自由空間;當你給她自由時,她又覺得你移情別戀了。
其實,不管她要什麼,你只要使她快樂和滿足就行了。我們的先人們早就明白了,「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歡迎關注「知我」,可收藏、點讚、分享!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