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的4個子女

2020-12-26 騰訊網

孫中山先生一生共有三位妻子,最讓人熟悉的想必就是宋慶齡吧,但宋慶齡與孫中山沒有生一兒半女。孫中山先生共有一子三女,都是他與另外兩個妻子生的。

長子孫科

孫科是孫中山先生唯一的兒子,他是孫中山先生與他的第一任妻子盧慕貞所生。孫科出生於1891年,由於孫中山先生在當時整天都忙於工作,以至於沒有時間照顧,為此年僅四歲的孫科就跟隨他的祖母來到其居住在美國的伯父家裡面,在美國學習到了諸多先進的西方文化思想。成年後的孫科回國幫助孫中山,漸漸的就成為了孫中山的左右手。

新中國成立之後,孫科先居住在了香港,後來輾轉美國,晚年的時候又到臺灣,由於疾病纏身,最終於1973年在臺灣逝世。

長女孫娫

孫娫是孫中山先生的長女,也是孫中山與他的第一任妻子盧慕貞所生。她也是孫中山先生這些孩子裡面最不幸的一位,逝世的時候才19歲。孫娫出生的時候正直廣州起義失敗,為此才出生不久的孫娫就跟隨她母親來到了美國檀香山逃難。19歲的時候不幸的患上了糖尿病,逝世於澳門,孫中山先生因為種種原因沒能見上自己女兒的最後一面。

二女兒孫婉

孫婉是孫中山先生的二女兒,也是與他的第一任妻子盧慕貞所生,她就比她的姐姐幸運的多,雖然只比姐姐小兩歲,但遭遇卻完全不一樣。孫婉曾就留學美國,做事非常的麻利,深受孫中山先生的賞識,但是後來孫婉與比她大13歲的已婚男子結婚,受到堅決抵制多妻的父親的反對,之後孫婉被迫與之離婚,但從此之後與孫中山接下梁子。後來孫婉二婚的時候,孫婉都不在讓其父親出席她的婚禮,甚至之後沒有再見過孫中山一面,直到孫中山死去。孫婉在嫁給他的第二任丈夫之後,幸福的生活了幾十年,但在1955年的時候其丈夫不幸逝世,從此孫婉就開始了自己20餘年的孤獨生活,直到1979年在澳門逝世,享年84歲。

三女兒富美子

富美子是孫中生先生與他的日本妻子大月薰所生。這就不得不提孫中山與大月薰之間的故事了。孫中山先生是在廣州起義失敗後逃亡到日本認識的。當時的大月薰才年僅11歲,但是卻非常的漂亮,孫中山對她非常的喜歡。

1903年,36歲的孫中山迎娶了15歲的大月薰,婚禮儀式辦的十分簡單。在和大月薰戀愛結婚時期,孫中山還有一位情人,名叫淺田春,是一位美貌的中學生。

婚後不久,孫中山就離開了,為革命四處奔走,而此時大月薰已經懷孕了。剛開始,孫中山還會給大月薰寄錢,後來就忽然失去了音訊,再也不與大月薰聯繫。沒有任何經濟來源的大月薰,連自己都養不起,更不要說是獨自撫養女兒了。萬般無奈之下,在富美子5歲那年,大月薰將她送給別人當養女。此後,大月薰先後又有兩段婚姻,於1970年病逝。終其一生,她再也沒有見到過孫中山。

也就是說,三女兒富美子一生都沒有與父親孫中山見過面。富美子是在自己幾十歲的時候才從自己母親的口中得知此事的,最終富美子與1990年去世,享年84歲。

END

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焦點

  • 孫中山58歲病逝,留下4個子女,他們後來過得怎樣?
    那麼孫中山去世之後留下的幾位子女,他們後來又有著怎樣的人生發展呢?作為一代偉人的子女,他們的發展又有什麼不同尋常之處,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偉人之家 由於心繫祖國總是為國士而奔波操勞,年僅58歲的時候,孫中山就赫然長逝了。
  • 「國父」孫中山58歲因病去世,留下4個子女,後來命運結局如何?
    孫中山先生一生為中國的革命奮鬥,是偉大的革命家,他58歲因病去世,留下了4個子女,在他無上光芒的照耀下,他子女的命運結局如何? 1883年,孫中山從檀香山回國,看到祖國的貧窮落,民間深受封建迷信的迫害。因不忍村民被迷惑,那廟裡一尊尊被朝拜的神像,好像就是封建時代的象徵,孫中山想要打破這種民眾思想的束縛,便和同鄉一起破壞掉,卻不被村民所理解,在村民無盡的排擠下,孫中山無奈奔赴香港。
  • 孫中山後人今何在?4個子女繼承衣缽,各自結局又如何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這是孫中山在1925年2月14日留下最後的遺志,享年58歲的孫中山先生, 除了豐功偉績,又有怎樣的情感世界,他留下的4個子女的後來又有怎樣的命運與結局?
  • 孫中山59歲因病去世,留下5任老婆和4位子女,他們結局如何
    對於孫中山先生,我們對他的革命事跡了如指掌,那麼關於他的生活呢,我們都知道他和宋慶齡的愛情故事,但其實在和宋慶齡結婚之前,孫中山先生還有過四個妻妾,那麼這些人是誰呢?在孫中山先生去世之後,他的妻妾和子女們又過得如何呢?
  • 孫中山曾孫孫國雄:用孫中山精神團結華人
    這幾天,居住在美國的老華僑孫國雄又將踏上回鄉之旅,十多個小時的飛機對73歲的老人來說不是易事,但這是他期待已久的旅程。11月12日是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從國家到地方都將隆重紀念,作為孫中山的曾孫、後人的代表,孫國雄自然不會缺席。 今年8月,孫國雄以孫中山中心基金會的名義在美國夏威夷舉辦了一場孫氏家族大聚會和孫中山誕辰150周年紀念論壇。
  • 100年前,「國父」孫中山的4個預言,如今只剩下最後一個沒實現了
    ——孫中山孫中山先生畫像前言孫中山先生是一個值得被每個中國人都尊重的人,當年清政府已經非常的衰敗,眼看著那個統治中國200多年的封建王朝即將覆滅,孫中山先生在那個時代就已經超越很多人懂得要用一個新的世界代替原來那個舊世界。
  • 孫中山五位妻子美貌排名
    因為他曾經化名為中山樵,所以現在人們習慣稱呼他為孫中山。孫中山先生是中國近代民族民主主義革命的開拓者,中國民主革命偉大先行者,中華民國和中國國民黨的締造者,三民主義的倡導者,他創立了《五權憲法》。孫中山先生的妻子不止一位,前後妻妾一共有五人。原配夫人:盧慕貞盧慕貞,出生於累世積善的書香門第之家,父盧耀顯曾漂洋過海至美國檀香山經商獲富。
  • 民國國父——孫中山
    孫中山一生顛沛流離、嘔心瀝血,靠的是一張嘴、兩隻腳和億萬人的願力。中國不是印度,也不是南非,所以孫中山不可能靠靜坐與絕食來達到目的。那時的國家多的是醫生、教師,但只有一個孫中山。 孫中山,是由流亡日本時的化名「中山樵」轉化而被叫開的,他名文,字德明,號逸仙,1866年11月12日生於廣東香山縣翠亨村。父親孫達成白天務農,晚間則為人打更,母親楊氏料理家務。
  • 孫中山先生的後人都在哪裡?他們的現狀又是如何?
    孫中山先生是偉大的革命先行者,一生為革命事業,席不暇暖,耗盡心血。他為改造中國,奮鬥三十年,留下了豐富的政治遺產。孫中山先生於1925年3月12日去世,享年58歲。如今,時光荏苒,已近百年,他的子女後代們現狀又是如何呢?
  • 孫中山的《建國方略》,對中國有4個預言,3個實現1個還沒實現
    《建國方略》中是孫中山老先生對中華之興起,做的一些列周全的方案和敘述,無論是什麼時候看,都能夠感受到孫中山老先生的這份激情和無可奈何。孫中山的這本書中有一章是提及中國以「美國方式」的現代化發展趨勢,而且標以《中國的國際發展,幫助戰後工業再調整所設計的計劃》問題,在喬治·布朗森雷出版發行《遠東評論》上發表,更新連載幾個月。
  • 孫中山在美國
    以孫中山對當時國際形勢的判斷,「列強之與中國最有關係者」,有6個國家:美、法、德、俄、日、英。其中,美法二國,「則當表同情革命者也」,德、俄二國,則是反對革命的;「日本則民間表同情,而其政府反對者也;英國則民間同情,而其政府未定者也」。孫中山於是取消了原定的旅行計劃,立即馳往華盛頓。
  • 孫中山的訓政思想
    孫中山的訓政思想 孫中山先生的理想是根據西方的三權分立原則在中國提出五權憲法來促進中國民主化進程。對於五權憲法的實施,孫中山提出了革命建國三期論,即三序方略。早在1906年孫中山《中國同盟會革命方略》中就曾將革命劃分為「軍法之治」、「約法之治」、「憲法之治」三個階段.1914年制定《中華革命黨總章》時,孫中山又將三階段正式更名為軍政、訓政、憲政三個時期。1924年在國民黨一大通過的《國民政府建國大綱》中,孫中山對三期作了更為詳細的解釋和闡述,進一步明確了各個不同時期的任務和目標。
  • 孫中山家族後人今又何在?孫科流亡美國,蔣介石為何不聞不問?
    兩年後,孫科夫婦遷居美國,和在那裡的子女團聚。孫科一家的「漂泊」生活一直持續到1965年回臺灣。 孫中山與臺灣的淵源 孫科雖然被拒在臺島之外十幾年,但孫家卻與臺灣有著頗深的淵源。這還要從孫中山說起。
  • 孫中山《建國方略》
    1928年4月7日,國民政府頒布法令,將最初定於4月5日清明節的植樹節改定在孫中山逝世紀念日,即3月12日。1979年,在鄧小平的提議下,我國第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決定將每年的3月12日定為中國的植樹節。
  •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
    1866年11月12日(同治五年十月初六日),孫中山出生。他成長於一個貧困家庭,其兄孫眉赴茂宜島墾荒、經營牧場和商店後,家境有所好轉。1875年(光緒元年),孫中山得以入村塾讀書,接受傳統教育。當時,村中有個太平天國遺兵馮爽觀,時常向孩子們講述太平軍反清的故事,孫中山對此很感興趣,對洪秀全等反清人士亦有了崇拜。
  • 孫中山的後代去了哪兒?雖然大多都定居國外,卻經常會給中國捐錢
    說到孫中山的三個子女以及六位子孫後代時就不得不先為大家介紹一下他的幾位伴侶,雖然說孫中山共有四任婚姻,但是在其公開的傳記中,他只是承認了其中的兩位,那就是盧慕貞和宋慶齡。
  • 取個日本名字這種事,孫中山也幹過
    孫中山信天主教,教號叫「日新」,取自《大學》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之語。流亡日本時,曾化名中山樵,故通稱孫中山。 孫中山亦用過大量中文、英文、日文化名與筆名,多是為了擺脫通緝或隱蔽身份而取。後來宮崎和平山在東京陪同孫中山找住宿的旅館。他們繞過日比谷公園,路過中山候爵府邸,來到「對鶴館」旅館,並由平山替孫文代筆登記。當時,孫中山處於流亡之中,不便公開姓名身份。填寫什麼好呢?平山執筆躊躇一番,忽然想起剛才走過中山候爵府時看見的那塊牌匾,於是就在旅館簿上寫下了「中山」兩字。但按日本習俗,中山只是個姓,還得有一個適當的名字才好,平山又躊躇起來了。
  • 孫中山先生只當了3個月總統,就讓位給袁世凱,這是為何?
    同年1月1日,48歲的孫中山先生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成了中國的首腦。他上臺後,制定和頒布了一系列改革法令,試圖改變中國的現狀。4月1日,他正式解職。孫中山只當了3個月的領導人,理想也未實現,為什麼會讓位?其實,他背後有很多無奈。 第一,國內局勢混亂,封建勢力、思想未完全根除。雖然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但在大多數看來,這只是「改朝換代」的一次輪迴,對民主共和國沒有清晰的認識。辛亥革命的主要目的是推翻清政府,目的達成後,根據慣例,臨時政府應該「獎賞功臣」。
  • 陳炯明炮轟孫中山的總統府,孫中山為何安然無恙
    陳炯明最初的主張和孫中山一樣,用暴力推翻清王朝、用暴力推翻袁世凱。 孫中山的護法運動等,陳炯明皆不遺餘力的支持。 當孫中山屢戰屢敗時,陳炯明的思想也發生了轉變,開始主張聯省自治。何為聯省自治?
  • 孫中山研究論文2020
    顏海波、陶季邑:《論孫中山普及教育思想的演進》,《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年第4期摘要:普及教育思想是孫中山教育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辛亥革命前、民國建立後最初幾年和五四後這三個階段,孫中山的普及教育思想一直在演進,後一階段均是對前一階段普及教育思想的豐富和發展。從中看出,隨著國內外形勢的逐漸變化,孫中山普及教育思想中的空想成分不斷減少,而合理因素與可行性成分則日益增加。孫中山晚年之所以把舊三民主義發展為新三民主義,確立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並非偶然,孫中山普及教育思想不斷地演進這一因素在其中也起了一定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