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講什麼?

2021-01-08 然好

話說在《金剛經》開頭,須菩提就向佛請教起問題來: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

整部《金剛經》由此展開,到了最後佛陀用一首偈作高度概括總結,曰: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大家聽聞佛的教誨之後,都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什麼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翻譯過來就是「無上正等正覺」的意思,不但整部《金剛經》就講這六個字,甚至所有佛陀的教法都在講這六個字。

相傳,當年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目睹啟明星悟道成佛時,就成就了「無上正等正覺」,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要不他怎麼能在《金剛經》裡講得出呢?

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後,曾發出過一聲感嘆,曰:「奇哉!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我們人人都具有佛一樣的智慧德相和能力,都有成佛的可能,「只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言下之意,釋迦牟尼他自己證得了,所以成佛了。

因此,整部《金剛經》不是對須菩提一個人講的,而是對所有人講的,在《金剛經》的最後也證明了這一點,最後一句經文曰:

佛說是經已,長老須菩提及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那麼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時,他證明得了什麼呢?他證明得了十二因緣法,並且從中理出一個理論系統來,認為眾生流轉六道輪迴之苦皆因「無明」而起,也就是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完全不了解,違背了宇宙法則的真諦,從無始以來便流轉於這種狀態之中,沒有正知正見,卻有無數顛倒夢想。

所以在《金剛經》最後的四句偈裡,就形容眾生種種顛倒夢想就像做夢一樣;又如幻,就像水月,實不可得;又如泡,易於破滅;又如影,不真實;又如露電,快且短暫。

佛陀當年親證了十二緣起的宇宙真理,用以解釋世間的一切事象,這十二因緣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理論系統,由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共十二個環節組成。想要免除老死,就應免生,如此反推,斷絕一切「無明」,就是解脫於生死,通達《心經》裡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諸法空相境地,這樣也就覺悟成佛了。

整部《金剛經》講來講去就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也就是「無上正等正覺」的意思,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徹底的大徹大悟,它具有自利利他的雙重意義,自利可以了脫生死,證無上菩提,利他可以普度眾生。

編撰:然好

本文純屬作者讀書心得報告,不能代表佛法。讀者自明。

相關焦點

  • 聽高僧法師講《金剛經》:如是我聞
    本文系我看(聽)一位高僧法師講《金剛經》的演講視頻後,經整理而成,純屬個人心得體悟。讀者自明。「如是我聞」這四個字是《金剛經》的開篇,充分理解這四個字,對研習整部《金剛經》非常之重要。因此你不能執著言說,你執著言說,你什麼也不會,什麼也得不到,你要懂得它言外之意,那你就喜歡了,你就得受用了。」所以,我們讀經,不能只按字面淺白理解,要懂得那個「意在言外」的意思,方得要領。按照法師的解釋,如的意思就是一樣,沒有兩樣,完全相同;無非曰「是」,非就是不一樣。
  • 《金剛經》中所講的「福德」,與人們常說的「功德」有什麼不同?
    《金剛經》的妙行無住分,講了」不住相布施「。一個學大乘菩薩道的人,布施修行應該不住相,心中不留一切現象,若留一點也不是學佛的境界。」福德「與」功德「有什麼不同呢?這就是老傑談《金剛經》第5期要和大家分享的內容:《金剛經》中所講的「福德」,與人們常說的「功德」有什麼不同?好多寺廟道場,都會放一個箱子,讓人們把錢丟進去,人們把這個箱子叫作」功德箱「。
  • 《金剛經》中講的「般若」到底是什麼意思?
    《金剛經》有六種版本,大同小異,最流行的就是鳩摩羅什大師所譯的《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這部經講什麼呢?就是經題上的這個「般若」,般若就是智慧,但不是普通的智慧。經題的意思就是,以如金剛般銳利的大智慧到彼岸。到底什麼是「般若」呢?今天我們就專門討論一下這個問題。
  • 金剛經 什麼是八地菩薩?
    本源法師詳解《金剛經》(十三)今天,我們繼續來和大眾一起來學習《金剛經》。那本章是講到了大乘菩薩修因證果也「亦復如是」,也不可以執著一切相。我們講發菩提心,行菩薩道,那就是要上求佛道,下化眾生。《金剛經》的思想就是告訴我們上求佛道不可以著相,下化眾生也不可以著相。不著相即是離相,如果能夠離開對相的執著,那我們的妄心自然就降服了,正心也自然就安住了。所以本章就是要說明菩薩修因證果皆需要離相的道理。
  • 金剛經:金剛經作用及功效有什麼
    現在念誦金剛經的人是在逐漸增多的,也是有更多的人開始逐漸相信金剛經的作用了。倘若大家在學習金剛經的期間是非常專心的,也是能克服困難堅持到底的,對於金剛經的作用和功效也是能有更多的了解的。金剛經能教導人們要對眾生都有慈悲心。
  • 什麼樣的人不能念金剛經?讀金剛經的好處及作用是什麼?
    又如呂澂說,羅什傳龍樹的般若學,所以能「心知其意」;到玄奘新譯般若經,《金剛經》其實已「面目全非」了。《金剛經》在印度有唯識家(無著、世親)的論釋。傳入中國,三論、天台、賢首、唯識各宗都有註疏;然而中國佛教深受真常唯心一系大乘的影響,各宗表面上闡揚《金剛經》,實際上闡揚常住佛性和如來藏。
  • 金剛經是不是在講「空」?前輩各有看法。學佛遇到疑難我就這樣做
    在倩女幽魂電影中小和尚身懷一本《金剛經》,每逢遇到危險便掏出經書擋在身前,妖魔鬼怪便立刻退避三舍,不敢加害。想必對於世俗中人來說,這是對於《金剛經》最熟悉的形象。對於學佛的人來說,《金剛經》是一部十分重要的經典。不但要早誦晚讀,更要時時參悟。同一部經書,修為不同的人可以參悟出不同的佛理。
  • 《金剛經》釋疑:念金剛經功德事跡有哪些
    師兄在念誦金剛經的時候,是能夠知道金剛經的含義是什麼的,而且也會知道讀金剛經的好處有哪些,甚至是有感應出現,但師兄一定要堅持、誠心的念誦才能夠體會到,接下來,我就為師兄講解一下念金剛經的功德事跡有哪些。我需要提一提我是怎樣開始讀金剛經的。
  • 《金剛經》:佛陀的「拈花一笑」,到底是什麼意思?
    《金剛經》,全名叫做《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什麼叫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呢?所謂金剛,指的是金剛石,質地最堅固,光澤最耀眼,邊緣最鋒利,以金剛的特性比做佛陀講的佛經,是天底下最鋒利,最耀眼的,能以最快的速度,斬斷眾生一切煩惱痛苦的根源。
  • 《金剛經》解釋:讀金剛經和心經的好處
    讀誦金剛經和心經可以幫助我們清理內心深處的陰鬱和雜念,也可以讓我們懂得修行心靈的方法和作用,而且無論是讀誦金剛經還是心經都是能夠對我們的人生有很大的益處,但是,讀誦金剛經和讀誦心經的好處是不一樣的。那麼讀誦金剛經和心經的好處是什麼呢?
  • 修持《金剛經》的好處
    《金剛經》是非常經典的經文,我們念《金剛經》會讓我們獲得非常多的好處,同時《金剛經》也是佛經中的經典經文,在佛學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金剛經》講的是大乘佛法,佛陀的智慧。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念《金剛經》的作用和功效有什麼。
  • 《金剛經》開篇的「如是我聞」四個字是什麼意思?
    《佛所行贊.分舍利品》記載了阿難講經時的情景:「阿難大眾中,升於師 子座;如佛說如說,稱『如是我聞』。合座悉涕流,感此『我聞』聲,如法知其時,如處如其人,隨說而筆受,究竟成經藏。」這就是後世許多佛典均以「如是我聞」作為開篇的由來,《金剛經》也不例外,阿難講經時每當開場白講到這四個字時,(所講的內容)就猶如佛陀現身說法一樣,被記錄下來就成為經書了。
  • 妄說金剛經第十三品,佛說:他什麼都沒講
    金剛經說佛法不可說,佛法在心中。我現在說一說,是把我自己看後的想法說一說,所以是妄說。每個人讀完書後有每個人的看法,是不一樣的。有人常舉的例子,說不同的人看《紅樓夢》,看到對林黛玉的描寫,每個心裡所描繪的林妹妹的長相是不一樣的。
  • 人世間什麼福最大?聽國學大師南懷瑾講《金剛經》,悟道更深了!
    其中,佛教《金剛經說什麼》就是記錄他對經典中的開示講解。說起福報人人都想擁有,但你可曾想過,人世間什麼樣的福報最大呢?在《金剛經說了什麼》一書中,南懷瑾先生講到:「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兩句偈語時,就提到福報。他說:「福德不是功德啊!功德是積功累德,是功夫時間慢慢一點一點的累積起來的。
  • 金剛經13——先阿含小乘,後般若大乘,佛陀的講經次第
    《金剛經》: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這一篇咱們繼續來聊「善現啟請分」第二,看看須菩提向佛陀請教了什麼問題。
  • 《金剛經》:第12品《尊重正教分》
    在講解《金剛經》時,不一定非要講完全經,也不要去管前後的順序,你隨處給人講一段哪怕是四句偈,甚至是一個詞,都會讓人受益無窮。第五,隨說的經義。只要是不違背《金剛經》的思想,不管你講得深,還是講得淺,都可以為人講說。
  • 聽高僧法師講《金剛經》:原來「無明」是「無始」的,醍醐灌頂!
    法師認為,《金剛經》的目的非常顯明,就是幫助我們破妄想、去執著。《金剛經》講的是破妄想、去執著的理論和方法,所謂經者,徑也,給出了一條開悟成道的路徑,人們依據此經修行可以到達「彼岸」。無始就是沒有開始,沒有具體時間,沒有具體起點,甚至沒有具體由來的現象;例如夢是什麼時間開始的、從哪裡開始做起的、是什麼原因而起的,沒有人回答得出來。凡事凡物,有始有終的才是事實,無始無終的就不能算作事實,佛法認為「萬法皆空」,認為萬事萬物「當體即空」,「當體即空」的事物就是徹底假的。
  • 金剛經說什麼第九日
    現在本經所講吃飯的時侯,是佛自己所規定的日中一餐。佛雖然是太子出家,但是他以身作則,吃飯時間到了,「著衣」,穿好他的法衣,就是那件袈娑。其實佛的衣服就是那件袈娑,我們現在出家人所穿的這個衣服,是明朝老百姓的便服,所不同的是出家人的顏色樸素而已。分別身分就在頭髮,出家人是光頭,在家人有頭髮,衣服都是一樣的。
  • 《金剛經》中的無相說的是什麼?
    今天,我們來說說《金剛經》中的「無相」說的到底是什麼意思,還是那句話,說的不對的地方請大家多多包涵。作為一部專門討論「空的智慧」的寶典,《金剛經》中的許多地方都提到了一個名詞:「相」,那麼「相」是什麼意思呢?「無相」又說的是什麼意思呢?
  • 南懷瑾切身經歷:《金剛經》的力量不可思議
    南懷瑾先生不僅多次講《金剛經》的智慧,還多次分享自己與《金剛經》的因緣,誦念《金剛經》的體驗。又一次,南懷瑾在聖士和尚的桌子上看到一本很漂亮的《金剛經》,覺得很有興趣,有種特別的感情,就跟聖士和尚說:「送給我吧」。南懷瑾那時住學校宿舍,早上一定四點起床去操場練功夫,練完了有時再鑽回床上,和大家一起睡到吹起床號再起床。拿到《金剛經》後,早上就多了一個念《金剛經》的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