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九零後的童鞋一定先想到,
那個包裝依然像電線桿小廣告的兒時飲料。
沒錯,就是它!
資深球迷小夥伴會說,
椰子不是他嗎?
「誰在叫我?」
義大利足球運動員基耶利尼(外號「椰子」)
見多識廣的「吃貨」小夥伴則開始摩拳擦掌!
吃了椰子再吃蟹,豈不美哉~
哦!對了,如果你身邊有個愛「炒鞋」的室友,
你可能早就被他「洗腦」了。
把阿迪達斯和侃爺聯名發布的Yeezy鞋,
翻譯成「椰子鞋」也真神了!
佩服佩服!
只不過,那個真正能吃的椰子更神奇,
今天就讓我們來聊聊它的故事!
在我們的印象裡,椰子似乎總是和陽光、沙灘、大海聯繫在一起。這說明,它是一種典型的熱帶水果。
但你可能不知道,在幾百年前歐洲人的眼裡,椰子不但不是清甜解渴的水果,它甚至被看作不詳之兆和魔鬼的化身!
話說椰子原產於東南亞,特別是印度尼西亞附近的太平洋島嶼。早在4000多年前,馬來群島的土著居民便已開始種植椰子樹。
西漢司馬相如的《上林賦》曰:「留落胥邪,仁頻並閭。」這裡列舉了4種植物,「留落」是石榴,「仁頻」是檳榔,「並閭」是棕櫚,而「胥邪」(邪通椰)指的就是椰子。這也是公認的中國古代對椰子最早的記載。
換言之,雖然中國大部分地區並不適合喜陽光、不耐寒的椰子生長,但中國人認識、了解椰子的歷史卻很長。
《南方草木狀》
漢代之後,人們對椰子的屬性和用途越來越熟悉。西晉嵇含在《南方草木狀》中有記載:「椰子葉如栟櫚,高六七丈,無枝條……剖之有白膚,厚半寸,味似胡桃,而極肥美。有漿,飲之得醉。」
曾謫居海南多年的「食神」蘇東坡自然忘不了對椰子大加讚賞一番。他稱甘甜的椰子水為「美酒生林不待儀」。
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裡則這樣描述:「椰子漿甘、溫、無毒,止消渴,治吐血水腫,去風熱。」
椰子原產於東南亞地區
相較之下,歐洲人是到了15世紀大航海時代開始之後,才第一次嘗到椰子的滋味。而且當年的葡萄牙航海家和水手們很可能不敢吃椰子,因為成熟的老椰子上有三個小孔,看起來就像骷髏頭。
直到今天,歐洲各主要語言中椰子依然叫「Coco」(葡萄牙語裡的意思就是「頭顱」)!
此外,「Coco」的發音類似「Cucuí」,這是葡萄牙人和巴西人用來嚇唬小孩的一種魔鬼。
沒想到椰子曾經還有這樣的「暗黑內涵」吧?
上面提到,椰子的原產地在東南亞。但這一科學結論是不久前的2011年才由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一項分子系統學研究得出的。
此前,科學家一直認為椰子源於美洲,之後隨著洋流飄到夏威夷、大溪地以及紐西蘭。
你沒看錯,傳統觀點的確相信椰子是自己漂洋過海,把種子傳播到全世界的!其依據是這種植物非常適應海洋氣候,果實可以隨海水漂流數日,並在靠岸後重新生根發芽。
有記錄甚至稱,椰子可以在海上漂泊超過100天,「旅行」接近5000公裡。
不過,這樣的說法已經被證實是謠言。事實上,椰子並沒有橫渡大洋的能力,它們在水中浸泡10周左右的時間便會開始發芽,而幼芽根本無法在惡劣的海洋環境下存活。
要論是誰真正把椰子從東南亞和太平洋島嶼傳到全世界,非航海家及他們所駕駛的航船莫屬。
大航海時代的貿易
歷史上,波斯、阿拉伯、葡萄牙、西班牙等國船隊都為椰子在全球範圍內的傳播和種植做出過貢獻。波斯和阿拉伯人把椰子帶到東非,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則將它運往遙遠的巴西和加勒比地區。
換句話說,是人類持續不斷的航海貿易活動,將椰子傳播到了世界各地,椰子也因此成了所有熱帶海灘最具標誌性的那道風景。
全球椰子產地分布
據2018年聯合國糧食與農業組織(FAO)的統計,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印度和斯裡蘭卡是目前全球最主要的椰子出產國,它們的椰子產量佔全球總產量的61.9%。此外,巴西、越南、泰國、馬來西亞和墨西哥的椰子生產規模也相當可觀。
我國境內的椰樹則主要集中在海南、雲南、廣東、臺灣、福建等南方省份。
你是否產生過這樣的疑問:為什麼我們見到的椰子有時候是外表光滑、顏色青綠的,有時候又是外皮粗糙帶毛,一副深棕色的「可怕」模樣?是因為品種不同嗎?
說實話,這是個小時候困擾了我很久的問題。
後來我終於知道了,原來它們分別叫「椰青」和「椰皇」。椰青是剛從樹上摘下來、完整的椰子果實,削開蓋子就能喝到冰涼、清爽的椰子水。
椰皇則是經過繼續成熟,然後去掉外果皮和中果皮的「老椰子」,適合挖果肉來吃,或者用作燉湯的容器。
怎麼,還是一頭霧水?好,繼續上圖!
這就是椰子的解刨圖。從外到內依次是外果皮、中果皮、內果皮、種皮,以及椰子肉。
外果皮是新鮮椰子青皮,中果皮(也叫「椰衣」)是一層厚厚的、富含纖維的「軟墊」,而內果皮就是那個硬邦邦的棕色椰子殼。
另外,椰殼上那3個「嚇倒歐洲人」的小孔叫「萌發孔」。我們喝椰子水時,吸管就是從這裡插入的。
通常,椰子在長途運輸之前,都會事先去掉椰殼以外的部分(即外果皮和中果皮),以節約空間、減輕重量。這就是我們在網上買的椰子與在三亞沙灘上喝的不一樣,以及椰皇比椰青小很多的原因。
更有意思的是,我們喝的椰子汁,實際上是椰子的液態胚乳;那些雪白的椰子肉,則是椰子的固態胚乳。兩處都是種子用來儲存養料的地方。而真正生物意義上的椰子果肉,其實是那些被扔掉的白色纖維部分!
隨著椰子越來越成熟,其內部液體會減少,白色的胚乳(即椰子肉)則會越來越硬,香氣也會漸漸濃鬱起來。這就是我們吃的椰絲、椰蓉、椰子片等的原料。
除了椰絲、椰蓉和椰子片,椰子還可以被加工成椰汁、椰奶、椰漿、椰糖、椰子油等等。
我完全不敢想像,沒有了椰子,「吃貨世界」會變成什麼樣……
話說,如果要列一個「百搭水果」的榜單,椰子一定名列其中。的確,椰子的烹飪方法本來就五花八門、多種多樣,這還不包括那些用椰子加工品做成的菜餚和甜品。
今天,就讓我們大飽口(yan)福一番吧!
雞凍!!
首先是泰國。泰國料理對椰子的運用可謂一絕,不管主菜還是甜品都經常能見到椰汁和椰漿的身影。
椰漿的甜混合著咖喱的香,讓人一吃就上癮。當然,大蝦也可以換成雞肉、魷魚等其他好料。
這或許是最有名的泰式甜點之一。椰味滿滿、充滿飽足感的糯米飯和香甜的芒果在一起,或許沒有比這更好的搭配了。
不過,我個人更喜歡這道椰汁西米糕——每次去泰餐廳必點!
說完泰國,不得不提一提香港。或許是靠近東南亞國家,港式甜品中的兩個經典都離不開乳白的椰漿,那就是椰汁西米露和楊枝甘露。
我現在就想來一份楊枝甘露!
另外,說到椰子入菜,怎能不提到我國的產椰大省海南。海南除了椰子飯,還有號稱「三個椰子一隻雞」的椰子雞。
記得第一次在深圳吃到椰子雞的時候,我真的震驚了!用椰子水煮雞肉竟然這麼好吃!
這讓我想到廣州也有一家超級有名的椰子燉雞,名字我就不說了,大家自行百度~
說了這麼多美味的椰子料理,
你最想吃哪道?
快留言告訴叮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