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愛了就不後悔,再多的苦我也願意背,我的愛如潮水……」說來巧了,沒想到駐村幫扶入駐的村子居然叫「潮水」。三年來,這首我特別喜歡的歌曲「愛如潮水」,唱響了大山深處的每一個角落,唱出了我的駐村感受,成為我的駐村工作的主題曲。
夏宇在當地村民家(左一)
我叫夏宇,38歲,是貴陽市盲聾啞學校的特教老師。2018年4月,由市教育局選派,我帶著組織和單位領導的囑託,帶著對農村陌生環境的新奇,帶著駐村工作的熱情,來到了貴陽市息烽縣小寨壩鎮潮水村。 從小沒有農村生活經驗的我,初來潮水村還是有些不適應。為了更好、更快的融入當地農民的生活,兩畝駐村工作實驗田孕育而生。我們駐村幹部和村民一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小半年的時間,拉近了我們與村民的距離,也讓我積累了許多農村工作經驗。以前上講臺,現在能耕地,還要摸索鄉村旅遊發展思路,這成為我駐村工作的主線。
美麗的潮水村
潮水村地理環境優越,交通便利,擁有西望山森林氧吧、滑翔傘基地、地下溶洞、葡萄種植基地、地面河流等豐富的資源,是開展徒步、露營、野釣、滑翔傘、越野跑、戶外騎行、民宿、戶外生態教育體驗等鄉村深度遊不可多得的好地方。 潮水不缺風光,缺的是宣傳。我通過個人朋友圈和自媒體,邀約記者推廣飛傘、探洞、洞廳私房菜等「定製版」個性化鄉村遊項目,打開同城周末生態鄉村遊路徑,其次緊緊圍繞「『上天』瞰鄉村、『入地』探奧秘、『地面』做生態」的潮水片區發展鄉村遊思路,幫助潮水村不斷優化升級活動項目,提升服務質量,同時加入消費促扶貧元素,打造吃、住、購、玩於一體的鄉村旅遊線路。
夏宇和戶外運動愛好者一起探洞
今年,我引入深圳木易傳媒有限公司研學營地項目,招募本村小演員,拍攝了《西高地寶貝部落》宣傳短片,同時引進貴州麥田研學機構資源,打造以青少年戶外自然教育基地、農訓基地、殘疾人公益活動基地為主的深度鄉村遊框架,形成息烽網紅打卡點,現已陸續落實各大機構組織企事業單位的授權掛牌。
夏宇和駐村隊友、村民一起探尋旅遊線路
潮水不缺產業,缺的是銷路。潮水村有葡萄產業近千畝,雷竹500畝,蜂糖李百餘畝。葡萄到豐果期畝產可達4000斤,每到收穫季節,銷路就是個難題,加上沒有冷庫,果農只能現摘現賣,長途運輸又極易損壞。為了打開農產品銷路,解決運輸難題,2019年,我和駐村工作組幫忙引入貴州順豐團隊、電商平臺等,拓寬潮水葡萄線上銷售渠道,聯繫盒馬生鮮、合力超市等搶抓線下銷售市場,同時邀請順豐公司管理層對本村的公司、合作社負責人進行現代管理經驗和市場思維現場教學,最終促成葡萄銷售額達30餘萬元。
夏宇(右三)在潮水小學與愛心公益志願者合影
潮水不缺人文,缺的是關懷。我是一名人民教師,看到孩子會「偏愛」一點,經常去潮水小學看望孩子們。駐村以來,我和派出單位對接最多的是潮水孩子教育問題。三年時間,我組織送課下鄉、殘疾學生到村小文化交流、盲人社會團體公益互助、跆拳道公益互助等公益活動50餘次;我和駐村工作組自發開展了「豆芽公益活動」,協調社會愛心人士對潮水村的孩子進行公益幫扶,募捐圖書1000冊,募集各類學習物資4萬餘元,募集社會慰問物資1萬餘元。
夏宇和潮水村的孩子們在一起
「走過千山萬水,在我心裡你永遠是那麼美……」駐村三年,腳沾泥土、耳貼大地,從一點一滴入手,以一步一個腳印為證,我身上打上了鄉土烙印的一種氣質,一種品性,一種觀念,切身感受到了當地農民的純真和質樸,讓我對潮水這片熱土有了更深意義上的詮釋和感悟,期待未來的潮水村有更多精彩的呈現。息烽縣融媒體中心 樊夢 李星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劉娟編輯 胡銳編審 周文君 李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