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作者:紅楓葉子—左手職場、右手育兒的自由講師
稿件來源:秋葉寫作特訓營
助教:GM
編輯:燕子
時間,對一個人到底意味著什麼?
人到中年,越發感覺時間如白駒過隙,轉瞬即逝。於是,越想抓住時間,在未來的人生裡儘可能地不留遺憾。可想做的事情很多,能分配的時間卻很少。整日被各種各樣的事情包圍著,總覺得時間不夠用。
身邊有很多如我一樣、開始步入中年的女性朋友,隨著孩子漸漸長大,她們也試圖謀求職業的發展。
每次聚會,除了孩子,談話的主題總也避不開「我也想找份有價值的事兒做做」。
可等到再次聚會時,依然沒有行動的她們又總會說:「感覺我好忙啊,不是這事就是那事,抽不出時間啊。」然後,進入新一輪對工作或者職業的渴望。
對於時間轉瞬即逝的這種共鳴,相信很多朋友都會有。時間到底都去哪兒了?為什麼我們那麼忙卻還是一無所成?
我曾經一度認為自己「不會管理時間」,於是,先後買了不少時間管理的書籍,希望從中找到針對「時間不夠用」這個難題的解決方案。
事實上,每一本書都介紹了很多時間管理的方法,比如番茄工作法、瑞士奶酪法、日常慣例表、背包法則、三八原則等等。這些方法啟發我如何將時間進行切分,按照不同的時間板塊來安置不同的事情,再一項項把事情處理清楚。我承認這些方法都很有科學性,也都是非常棒的時間管理法則。
可是,我發現,即使我設定了番茄鍾、制定了日常慣例,也常常無法遵照執行。比如,我原本計劃昨天完成這篇文章的第三次修改,兒子突然說他找不到《學籍手冊》,我不得不再跑到另外一處居所,去幫他尋找。當下的第一反應是,兒子的《學籍手冊》比寫文章更緊急。事實上,每天確實有很多緊急事件打破了我的時間慣例。
正在苦惱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時候,經朋友推薦,又入手了一本秋葉大叔的《時間管理7堂課》。
《時間管理7堂課》不同於其他時間管理書籍,書中不僅介紹了時間管理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它直抵個人自我管理的底層邏輯,分別從目標管理、情緒管理、精力管理、日程管理、效率管理、碎片管理、外包管理這七個方面,層層剖析了普通人跟「牛人」之間的差別。
作者秋葉大叔,就是一位非常善於管理時間的「牛人」。
秋葉大叔任教於武漢一所大學,他不僅在PPT領域獨樹一幟,還跨界寫作領域,更在創業和新媒體營銷領域大放異彩。身兼百萬粉絲大V、百萬暢銷書作者、秋葉商學院創始人、中歐私享會導師、網易雲課堂十佳講師等頭銜的秋葉大叔,不僅保持公眾號/視頻號日更,每天在微博/頭條/微信群互動,還連續出版了幾十本書籍,妥妥的時間管理達人一枚。
通過大叔的經歷,才發現,大叔對於時間管理的研究,早在2008年就開始了。當年大叔購買了市面上幾乎所有關於時間管理的暢銷書進行研究和學習,後來但凡有時間管理方面的新書出現,大叔也盡數收入囊中。
經過多年研究與實踐,秋葉大叔在2011年開始整理自己的時間管理課程,2014年開始嘗試開發時間管理網課,積累到2019年,正式帶領團隊打磨創作出版了《時間管理7堂課》及配套的線上特訓營。
目標感如此強烈的秋葉大叔,在《時間管理7堂課》中指出:「我認為教會大家如何規劃自己的目標,才是時間管理落地的第1課。」
時間管理的本質,在於目標管理
《時間管理7堂課》緒論中寫到:「在人生的不同階段,如果不知道如何規劃目標,反而只是一味地學習很多時間管理技巧,就好像買了一輛法拉利,卻不知道要開往哪裡,那麼開得再快,又有什麼用?」
讀到這裡,我的內心頓時豁然開朗起來。原來,我的疑惑、朋友們的行動力不足,從根本上來講,並不是時間不夠用,而在於缺乏明確的人生大目標。因為目標不明確,所以總是被各種所謂的突發事件佔據了關鍵時間。
事實上,時間對於每個人都很公平,一天24小時,誰也不多,誰也不少。人與人的根本區別,就在於是否為自己的人生設置了為之奮鬥的目標。缺乏明確目標的人生,會導致時間、精力、資金、人脈等至為寶貴的人生資源,被輕易地稀釋或者揮霍,不僅難以成功,甚至可能導致挫敗而一蹶不振。
管理好時間的前提,首先必須找到一個明確的大目標,而且越早找到,越能夠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實現它。
那麼,怎樣才能快速找到目標並為之傾盡全力呢?《時間管理7堂課》中提到了避免四種錯誤、衡量四個標準、確定四個象限的方法,我把它稱之為「三個四」法則。
避免四種錯誤,才能準確制定人生大目標
很多人窮盡一生,都沒有搞明白自己的人生目標是什麼。就好像剛剛提到的幾位朋友,內心有種欲望,希望重新走出社會,找到自己的價值感,卻遲遲看不見行動,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看到美容項目火熱,就覺得可以投資一間美容院;看到形體禮儀行業風生水起,又躍躍欲試想要成為合伙人;聽說國家大力扶持家庭教育行業,又渴望成為家庭教育傳播者,響應「大家」號召,惠及「小家」幸福。「亂花漸欲迷人眼」,糊裡糊塗又一年。
究其原因,秋葉大叔在《時間管理7堂課》中指出了人們在尋找目標時,常犯的四種錯誤:
「沒有目標、目標太大、目標不清晰、目標太多,這些是普通人在做目標設定時會犯的錯誤」。
規避這四個錯誤的方法,就是要明確大目標的確定標準。
四個標準,衡量目標的精準度
查理芒格曾說:要得到你想要的東西,最可靠的辦法是讓自己配得上它。這句話用在尋找目標上,也非常貼切!
「配得上」的目標,更加符合自己的人生發展,更有助於自己的人生積累。書中提到了四個最為關鍵的大目標標準:
1、必須是一個決定性的目標:能夠「配得上」你的生活,並對你的生活產生決定性影響。
2、必須是跳一跳才能夠得著的目標:能夠「配得上」你的能力,讓你在努力之後可以看見希望。
3、能把資源和能力串聯帶動起來:能夠「配得上」你的資源,讓你的資源發揮更大的效能。
4、能進一步分解為一組小任務:能夠「配得上」你的時間,可以讓你在經過拆解後,分時段完成每一個小任務,最終實現大目標。
有目標有計劃的人生,才懂得時間的可貴,才知道如何規劃時間,讓目標早日實現。「真正的時間管理高手,其實都是目標規劃的高手。一開始就儘量為自己的目標做出好的選擇。」
然而,很多人雖然目標很明確,可還是擺脫不了繁雜事務纏身,難以聚焦大目標的完成,常常因碌碌無為而焦慮不堪。
四個象限,按照緊要程度分配時間比例
「時間緊急重要度模型」通過「既緊急又重要」、「重要但不緊急」、「緊急但不重要」、「既不緊急也不重要」四個象限來幫助人們理清頭緒,找到最應該傾力的目標任務。
這個「四象限」法則,最早是美國的管理學家科維提出來的時間管理的理論,提倡優先處理那些「既緊急又重要」的事情,關注「重要不緊急的事情」。
《時間管理7堂課》中,並沒有把「四象限」簡單遷移過來,而是做了升級解讀:「我們並沒有辦法讓自己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對大目標加分的,但應該儘量讓更多的事情能夠支持實現我們的大目標。」
① 大目標是「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需要長期關注且投入時間去實現;
② 大目標可以拆解為重要且緊急的小任務,通過一個個緊急小任務的完成,來實現大目標的達成。
③ 看似跟大目標八竿子都打不著的事情,也有利於促進大目標的完成。比如,所謂的娛樂交際活動,也可以成為大目標資源連結的一部分。
關鍵在於,聚焦大目標,爭取在四個象限內明確「不緊急且重要」的大目標什麼?又分配了多少時間?
「這個模型實質上在提醒我們,如果不分配一部分時間給需要堅持才能帶來長遠改變的事情,我們不太可能改變現狀。」
《時間管理7堂課》中寫到:「每個人每天都只有24小時,無論怎樣管理,時間都不會增多,但我們可以選擇在有限的時間裡,更好地利用自己的資源,把時間分配在現階段最有產出的事情上,這才是時間管理的真正意義。我們認為什麼事情最有產出,什麼事情就是我們的大目標,值得投入更多的時間去做。」
讀完這本書,才明白,很多人的忙,是沒有目標的瞎忙,是貪而求多的亂忙,是求而不得的「心盲」。
不是時間不夠用,是公平的24小時內,我們無法聚焦完成一件核心事項。
秋葉大叔還說,大家其實並不關心你時間管理得好與不好,人們只羨慕你達成了多少目標。除了「三個四」法則,書中還介紹了「九宮格」目標管理法、「主動打破平衡」目標管理法等非常實用的方法,值得一一嘗試來有效管理自己的人生大目標。
而目標管理,只是時間管理真正落地的第一步。為什麼明明制定了清晰的目標卻無法達成?情緒和精力是如何影響目標達成的?碎片化時間該如何管理?日程管理的重點是什麼?如何提升工作效率?普通人是否可以嘗試項目外包?等等,這些與時間管理相關的問題,都可以在《時間管理7堂課》中找到答案。
《時間管理7堂課》帶給大家的7個管理方向,並不單純是時間管理,更是一個人進行自我管理的底層邏輯。沒有誰是天生的時間管理高手,越能管理好自己的人,越能掌控時間,也越能實現人生夢想。書中羅列的種種自我管理和時間管理的方法,都是秋葉大叔集大成之心血所在,值得深入研究並刻意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