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柒帶動最美中國風,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2020-12-23 十有八九Lady

據統計數據顯示,李子柒現在、在Youtube上的粉絲突破1000萬,成為首個在該平臺粉絲破千萬的中文創作者。此時距離她2017年首次在YouTube上發布中國古典視頻,已經過去了三年之久,累計觀看量達5200多萬。

李子柒是中國古典文化的代言人,作為傳統文化的傳播者,她已經不僅僅是一個網紅,她的特別之處在於,她拍的視頻更多是為了傳播中國古典文化,在她製作的視頻中,一花一草、一餐一飯,都充滿了濃濃的古典氣息。

在這個充滿了喧囂的社會上,大家的腳步無法為誰短暫停留,然而李子柒的視頻讓大家有了一個短暫的世外桃源來放鬆自己。她不跟隨大流,她用自己的方式生活,她的視頻也給了大家一個精神棲息的園地。大家在她的視頻中品到鄉愁,還能想起媽媽的味道以及在奶奶外婆的身影。

陶淵明寫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不止是外國人,如今中國人也再也無法過上從前的生活了,而李子柒用一種古典的方式傳達了生活的美意,即便我們永遠無法逃離喧囂,我們也可以在網絡上體驗精神的短暫停歇。

相關焦點

  •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你能讀懂幾種悠然?
    司空圖在《典雅》中說:「落花無言,人淡如菊」。人淡如菊,常常被網絡小說形容氣質美女。今天我們就來共同解讀陶淵明菊花詩中最著名的一首——《飲酒其五》: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我的南山在這裡,你的南山在何處?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的《飲酒》中這句詩傳頌度很高,表明了當時他想歸隱山林的心志,不為五鬥米而折腰,只想在清淨自然的南山下,過著「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的生活。而這也成為現如今很多都市人的追求目標,或者說是理想,所以才有了那麼多人追看李子柒,嚮往那樣親近自然而怡然自得的生活。南山,對於很多人來說,是一個心目中的桃花源,也是心心念念之地,或者更多的是對美好生活的一種嚮往。在我們常州,也有一個叫做南山的地方,因地理位置位於常州溧陽的最南端,被稱之為南山。
  •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你想要的生活態度嗎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五柳先生這首詩,道出了多少人的夢寐以求的田園生活。其中悠然二字自是天成,這種人生境界已經到了無法用詞語表達的地步。其中的真意,不是忘言,而是沒有合適的語言表達。正所謂:不必說,不須說,一切盡在不言中。這樣的人生境界,應該說是一種高高在上的精神境界,留給我們的是一種無盡的嚮往,是一種追求的韻味,一種理想的目標。事實是陶淵明一直作為一個小吏,生活的也很憋屈。衝冠一怒,不為五鬥米折腰。
  •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這首詩將哲理與詩意完美融合
    當然是「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首了,這是《飲酒》詩的第五首,我們今天就來說說這首詩。詩的全文如下: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在常人看來,這首詩最好的兩句是「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因為它們寫出了一種無與倫比的意境。但是王安石卻對這前四句推崇備至,認為它們「奇絕不可及」,「有詩人以來,無此句也」。為什麼會給出這麼高的評價?因為看似簡單的四句話卻說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即便身處鬧市,也能享受僻靜,關鍵在於「心遠」。你的心不被外物所擾,人自然就清淨了。
  • 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句詩的深藏含義是什麼?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魏晉風度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社會選拔官員主要依靠門閥制度。門閥就是聲勢顯赫的名門望族。朝廷選官一般都會從他們中間挑選,門第越高,官職就越高。門閥制度從西漢開始,一直延續到隋唐。
  •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500餘種菊花在鄠邑區競相綻放
    西部網訊(記者 劉望 通訊員 趙影超 趙靜)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連日來,終南山下佔地面積約180餘畝,500餘種各色菊花在西安市鄠邑區祖庵鎮重陽仙菊扶貧產業園競相綻放。今年的重陽仙菊園內引進了南京農業大學的43種鋪地菊、36種切花菊、410種傳統菊和12種精品菊。
  • 大隱隱於世:他真的隱居過鎮江南山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辨 通:辯)【譯文及注釋】 譯文住宅蓋在人世間,清靜卻無車馬喧。問我為何能如此?心超世外地顯偏。自顧採菊東籬下,悠然無意見南山。山間霧氣夕陽好,飛鳥結伴把巢還。此中當自有真意,我欲辨之已忘言。
  • 採菊東籬下 悠然見南山
    而這一切,那一定是他肯花時間與感情投入的東西。這些東西對於他,基本上不用想就可以信手拈來。所以在他的想法中,這些東西才是最應該去表現的東西。用陶淵明的詩意來表達就是「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用胡翹然自己的話說就是:「推開家門就是素材,不用走的太遠,能把周圍的景象畫好就很是不錯了。」……是的,中國畫的筆墨發展到了今天,它已經不僅僅是一種方法,它更多的是一種人生的態度。
  • 緣何採菊東籬下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的這兩句詩,包含人物、地點、情節「三要素」。據此,我們不妨做幾個提問:為什麼採菊東籬下的是陶淵明而非其他人?
  •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人人都嚮往的世外桃源,它只是傳說!
    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 」,留有著作《陶淵明集》傳世。人們對陶淵明記憶最深的要屬他留下的那首千古傳誦的《飲酒》。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詩意!
    1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回歸本心,歸隱田園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看花飲酒,十分自得。忘情處,便對客人說:「我醉欲眠卿可去」。灑脫如他,總是肆意地享受著天地給與的芬芳。花開花落不長久,落紅歸地滿寂中。人生有張狂就有低落,陶淵明的晚年生活每況愈下,連飲酒也需要老友墊資。
  •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50句陶淵明經典詩文,值得一讀再讀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飲酒·其五》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歸園田居·其二》蕭蕭哀風逝,淡淡寒波生。——《詠荊軻》佩鳴玉以比潔,齊幽蘭以爭芬;淡柔情於俗內,負雅志於高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舟遙遙以輕颺,風飄飄而吹衣。
  • 陶淵明的田園生活,不僅僅是「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提到田園生活,大家一定會想到陶淵明的名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歷來人們把這首詩當成田園生活的真實寫照。其實,只要分析一下就會知道,田園生活聽上去很美好,但是要付出辛苦勞作,肯定會存在很多現實困難。對於只會讀書的文人來講,讓他們拿起鋤頭,每天在田間耕種。
  •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重讀《紅樓夢》,探究古代菊花的魅力
    菊花不僅是中國十大名花之一,也是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中的一位。從古至今就有不少文人墨客在他們的作品中留下過它的身影。比如屈原的《離騷》中就有出現過菊花的詩句,這時菊花仿佛便與千古文人都結下了不解之緣。要說到古代最愛菊花的文人,那非陶淵明莫屬,他的千古名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體現了自身的曠達悠閒之情。在我國經典的四大名著《紅樓夢》中,菊花的戲份也不小。
  • 「悠然見南山」中的「見」該怎麼讀?蘇東坡早就已定論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淵明是東晉時的著名文學家,他是名門之後,也曾抱有對仕途的期望和拯救黎民蒼生的使命感在宦海沉浮十餘年。看破世間百態的他,縱情山水之間,盡情歌詠農家之樂,才成為中國第一個田園詩人。至於說這一首詩,在陶淵明的眾多作品中,地位應該是數一數二的。它沒有華麗的辭藻,而是以質樸的語言,歌詠了田園生活,展開了詩意畫卷,也是歷來文人膾炙人口的名作。至於說「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中的「見」字該如何讀,倒讓我想起了蘇軾的一段故事。
  • 在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有多少人羨慕李子柒生活
    每個人都想成為李子柒,但事實是我們的生活只有一地雞毛。李子柒的視頻有一種靜好的時間,他是免費的,很容易生活在廚房的煙霧繚繞中。可以說李子柒是最受歡迎的食物博主,一段視頻播放了上千萬,連油管上的粉絲也有四五百萬,這是「網紅」的第一個走出國門,他是馬來西亞的國王遇到的。於是很多人開始羨慕嫉妒恨,卻忽視了她背後的努力。李子柒拍攝的視頻不同於網際網路上的網紅,他們給人一種特殊的感覺寧靜,很多人說李子柒是地球上的仙女,他真的讓他的生活像世外桃源。
  • 秋菊|莫負東籬菊蕊黃.
    不如隨分尊前醉,莫負東籬菊蕊黃。因菊花具有清寒傲雪的品格,才有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名句。中國人有重陽節賞菊和飲菊花酒的習俗,孟浩然《過故人莊》:「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在古神話傳說中菊花還被賦予了吉祥、長壽的含義。
  • 採菊「中隱」下 悠然見南山 柏廚家居新品營造中隱生活空間
    「採菊東籬下,悠然現南山。」陶淵明的隱逸生活是每個中國人心中的理想。在傳統的中式生活方式中,寄情山水的隱逸情懷必不可少。莊子的道是他長久地置於天地、隱於山水中悟出來的,他倡導的「天人合一」也成為中國古人孜孜以求的生命境界。「隱」是一種生活方式,更是一種處世哲學。
  • 85平米田園風格裝修效果圖 遇見採菊東籬下的悠然自得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本期小編就為大家帶來85平米田園風格裝修效果圖,自然的家居環境總是最深入人心,接下來,我們一起去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