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武紀,生物專欄:頭足類

2020-12-16 博物LEGO扈興為fu

(序幕)叛逆,從之寒武紀開始:

雖然同屬軟體動物們,但烏賊、章魚等頭足綱成員,與那些裹足於泥沙或礁巖上的螺、貝們的行為迥異,擁有超乎尋常的運動能力,可稱之為軟體動物異類。

古生物學家認為頭足綱與腹足綱,有共同祖先:寒武紀時「單板綱」的成員。單板綱是一類原始的軟體動物外殼有點像單片貝殼,能在海底緩慢爬行。在轟轟烈烈的寒武紀生命大爆發中,單板綱動物也不甘落後。一些成員長出了最早期的觸手,外殼形狀更加複雜並且填充入氣體,使內殼屬於身體上方,便於觸手運動,這間氣體所提供的浮力,最終使它們在水中「飛起來」,正是這些「想飛」的單板綱動物演化成了後來的頭足類。

已知最早的真正頭足類動物,是約5億年前的「短棒角石」。他的化石發現於中國北方柔軟的身體上背著一個長約二釐米,形狀像個小牛角的外殼,短棒角石依然只能在海底爬行,但外殼內部已經有了頭足類的標誌——分層隔壁和體管結構。

整個寒武紀有130多種頭足類動物都留下了化石,但大部分都在寒武紀末期的三次滅絕事件中消失。只有麗斯木角石目的幾個種進入了接下來的奧陶紀,他們也成為後來所有頭足類動物的共同祖先。

圖片來自《博物》。

你現在還傻傻分不清烏賊、魷魚、章魚嗎?

首先,章魚是最好區分的。因為這三個物種裡面只有章魚屬於八腕定一目。魷魚和烏賊屬於十腕總目。

其次是魷魚和烏賊。魷魚體型細長,末端尖銳,肉鰭大都長在身體末端兩側,形似箭頭。烏賊體型扁圓,像個熱水袋,肉鰭常呈「裙邊狀」,在胸幹周圍幾乎圍成一圈,而章魚的常見種類,則完全沒有肉鰭。

除了外形在吃他們的時候,我們也能根據他們身體裡的「內殼」區分三者:烏賊的內殼最大最後用指甲刮會有粉末掉下來,俗稱墨魚骨,由於的內殼退化成透明薄片,質感像塑料,而章魚的體內則完全找不到內殼了(個別種類也有,但難以察覺)

圖片來自《博物》。

頭足類四大名門:

1.鸚鵡螺

鸚鵡螺可能是現存頭足綱裡,歷史最悠久的。曾經制霸整個海洋,但如今只剩下6個種類。與海螺相差甚遠,靠漏鬥塗水流動。頭前長有60~90根觸手,因此屬於頭足綱。現存的鸚鵡螺最大能長到直徑20多釐米,他的螺殼外形就像鸚鵡的喙,因此得名。

鸚鵡羅的殼分成很多個「房間」,叫氣室,他的肉體只住在最末的一間,並不是充滿整個殼的。氣勢內充滿氣體,鸚鵡螺靠調節氣寶裡氣體和海水的比例就能上浮或下沉。在鸚鵡螺的啟發下,法國科幻作家,儒勒·凡爾納在《海底兩萬裡》中設計了一種能在水下航行的船隻,特地起名鸚鵡螺號——後來的核潛艇,也是根據這個小說的設定發明出來的。

在投足類動物中用羅算是比較長壽的,10歲左右才能達到性成熟,由於人類的捕撈過度,海洋環境惡化,數量急劇減少。

圖片來自博物。

2.烏賊

烏賊墨汁含量極大,又稱「墨魚」。頭足綱下,有一個單獨的烏賊目。各種烏賊都是這個目下的成員。他們體內有一塊兒,石灰質的內殼,裡面布滿微型的氣室內殼,前能進氣,後能進水,相當於一塊可調節的浮板,烏賊以此上浮下沉,同時靠身體外緣的鰭擺動,可以維持平衡,調整運動方向。

比起魷魚和章魚,烏賊的行動緩慢,大都生活在淺海海底或珊瑚礁附近,「路況」複雜,遊快了也沒有必要,又容易撞上,所以就把全部精力用在了變色隱身上,伏擊小型生物。

3.魷魚

平時所說的魷魚都是指槍型目,深海烏賊目,微鰭烏賊目的成員,這三個目種類眾多,幾乎佔頭足綱物種總數的一半。烏賊體型差別很大,小到軀幹長不到兩釐米的玄妙微鰭烏賊大到軀幹能長到四五米長,體重達數百公斤的大王魷魚(大王烏賊),梅思烏賊(大王酸漿魷)。許多物種所以名為烏賊但其實是魷魚。

由於大都生活在開闊海域,善於遊泳。尤其是魷魚科的莖柔魚、鳶烏賊雖然壽命也就一年多,但是要進行上千公裡的長途洄遊。眾多海怪的原型一般都指向那些巨型魷魚:其中大王魷已知最大體長(算上腕足),有13米重275公斤。南極海域的大王酸漿魷最大個體稍短一些,但更為壯碩,重達495公斤。由於中適合吃的水產也不少:如鐵板魷魚的主要原料就是阿根廷滑柔魚,太平洋褶皺魚等。福建沿海被稱為「小管」的,則是劍尖槍烏賊和杜氏槍烏賊。

圖片來自《博物》

4.章魚

8腕總目的種類都稱為「蛸」,也就是章魚。在投足類動物甚至所有無脊椎動物中,章魚都堪稱是智商最高的。有些種類會使用液和石頭等工具,保護自己,有些種類也能模仿其他動物。誰讓他們身子,軟能變形呢。

因為章魚內殼退化,或者消失擺脫了骨骼的束縛,能在狹小環境中來去自如,喜歡鑽洞漁民利用這一習性發明了「蛸壺」,只需要栓繩沉入海底蛸類便會自己鑽入壺內。抓章魚當然是用來吃的:浙江的名貴海產「望潮」就是我國近海的長蛸,而廣布世界的真蛸更是日、韓、西班牙等國的海鮮明星。

有些章魚含有劇毒,如澳大利亞豹紋蛸成員,俗稱藍環章魚也就幾釐米長,滿身藍色環紋,鮮豔奪目,其中的斑點豹紋蛸,被咬一下便能致命,不亞於那些有毒的爬行類。

圖片來自博物。

本文參考了中國國家地理博物2019年總計184期04月刊。支持博物!!!

全文終,謝謝觀賞,喜歡的朋友可以訂閱關注,求三連。

相關焦點

  • 寒武紀生物大爆炸對進化論的衝擊:難道生命進化停滯了好幾億年?
    生物存在於生命歷史大多數時期的所有證據?達爾文也承認,「這個問題現在無法解釋,或許還會被當作有力的論據,用來抨擊此處提出的觀點」(Darwin,1859,308頁)。在過去30年裡,前寒武紀時期化石先後被發現,數量之豐富,足以證明達爾文所言不虛。但是,這些化石的特徵奇異,與達爾文的預期並不吻合,從中看不出複雜性連續漸增的趨向,而是直指寒武紀生物形成。
  • 5.5億年前生物再現?科學家: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真相或公諸於世
    ,發現4種體長都在10釐米左右,形似樹葉的遠古生物。 科學家稱這種5.5億年前的生物的出現,有助於研究寒武紀時期生物的構成和特性,也有助於了解寒武紀時期生命大爆發的真相。
  • 5.5億年前生物再現,科學家: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真相或公諸於世?
    遠古生物到底長什麼樣?生命到底是何時形成的?而這一切,依然都還在研究中。5.5億年前生物再現人間近期,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早期生命研究團隊與美國學者合作,在我國湖北三峽地區的石板灘生物群中,發現4種體長都在10釐米左右,形似樹葉的遠古生物。
  • 約5億年前的怪異生物,頭上長有觸角,或能揭開寒武紀時期的謎團
    約5億年前的怪異生物,頭上長有觸角,或能揭開寒武紀時期的謎團說起人類最熟悉的無脊椎動物,蚯蚓一定榜上有名,作為現生環節動物之一,從進化的角度來看,蚯蚓已經算得上是相對高級的無脊椎動物了,根據科學家們此前通過化石的分析研究,認為蚯蚓的祖先和寒武紀生物大爆發有關
  • 奇蝦,盤點寒武紀時代的古生物
    ,有非常小的生物,也有非常生物非常的巨大,其中在寒武紀時代就出現了很多很多的生物,奇蝦就是寒武紀時期的一種海洋生物,因為和現代的蝦類比較相似,因此才被稱為奇蝦,奇蝦的化石目前在中國、美國、加拿大、波蘭、澳大利亞等國家都有發現,但是關於這種奇蝦到底是肉食性的動物還是以浮遊生物為食物來源無法確定,但是奇蝦以其巨大的身軀而出名,本文將詳細的為大家介紹奇蝦的特點以及為大家盤點寒武紀時代的其他古代生物
  • 為何多數科學家都開始認為章魚不是地球生物?
    其實這些熱泉是源源不斷的,從地幔的地方向外噴湧出物質,科學家採集到了其中的一些物質分析之後,發現原來這些物質的大小和細胞大小差不了多少,並且科學家們利用潛水艇下潛進行調查,才發現生物數量從海平面往下一直呈驟減的狀態,直到根本就沒有生物,可是熱泉口附近卻發現這裡有了許多動物,畢竟只有太陽輻射才會帶來能量,可是在這種深不見五指的海底,這種熱量卻存在那麼熱量到底是怎麼來的呢?或許就在熱泉的附近。
  • 寒武紀大爆發 我們離謎底越來越近
    學者們認為,伴隨著動物起源和寒武紀大爆發,地球巖石圈、大氣圈和水圈也發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首先是巖石圈板塊的劇烈運動,隨後又發生了新元古代晚期極端氣候變化「雪球事件」,這一時期地球各圈層劇烈變化和相互作用,可能導致了多細胞生物,特別是動物的快速起源和寒武紀大爆發。21世紀開始,在雪球事件假說帶動下,寒武紀時期生物與環境協同演化研究逐漸成為地球科學交叉研究的前沿。
  • 寒武紀的寒武紀
    投稿來源:知頓不知什麼時候,百度詞條搜索「寒武紀」出現了「全球首個深度學習處理器晶片」的定義,而儘管其生產晶片的母公司寒武紀已成功上市,但至今百度依然未能如「華為」般給出完整的定義和詞條索引。回望寒武紀的發展歷程,其速度堪比兄弟二人的求學之路。2016年,寒武紀正式創立,次年拿下華為主要業務。這種深度捆綁的關係為寒武紀的發展創造了條件,就像尖子生被保送一樣,寒武紀研發的用於終端場景的寒武紀1A、寒武紀1H系列晶片分別被直接用在了華為麒麟970和麒麟980上,而前者對應的手機是MATE10,後者則是MATE20。
  • 寒武紀化石寶庫——清江生物群
    這一現象被稱作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簡稱寒武紀大爆發。 寒武紀大爆發被稱為自然科學研究領域的一大「懸案」,在不到地球歷史1%的時間誕生了絕大多數動物門類,曾令達爾文感到困惑。 「要破解寒武紀大爆發的奧秘,除了科學猜想,更需要發現恰當的科學觀察窗口——化石庫,以找到可靠的化石實證。」
  • 寒武紀生命大爆發,是刻意安排嗎?
    寒武紀生命大爆發這樣的說法並非空穴來風,許多人認為地球之所以孕育出了生命,其實有著太多的不可思議的巧合了,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寒武紀時期的生命大爆發,這或許就是最好的證明。雖然在科學界中普遍認為,地球誕生於46億年前,但是生命卻並非同地球一起出現的,地球生命的出現也沒有經過幾十億年的進化周期,通過目前已知的化石證據來看,幾乎所有的重大生物都是在5億年前的寒武紀出現的。有人認為寒武紀時期的生命爆發,其實意味著自然界的一次瘋狂實驗,如果用最通俗的話來說就是,世間萬物的一切都是生命創造的。
  • 穿越至寒武紀 對戰奇蝦 這場科普秀等你來打卡
    記者從南京古生物博物館了解到,從1月8日開始,作為南京古生物博物館展陳昇級項目之一的科普互動項目——寒武紀蟲蟲秀也將正式發布並啟用,科學性與趣味性並存,寓教於樂。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查看此視頻)    遊戲背景是在地球46億年演化長河中,最為壯觀的「寒武紀大爆發」。
  • 5億年前的寒武紀,沒有恐龍和人類,地球最強大的動物是誰?
    6億年前,寒武紀逐漸拉開了帷幕,大約5億4200萬年前到5億3000萬年前這段時間內,發生了著名的「寒武紀生命大爆發」,在數千萬的年時間內,生物的進化似乎突然加速了,大量不同形態的無脊椎動物同時出現,讓海洋中突然變得多姿多彩起來,在寒武紀之前,海洋中的生物幾乎都是懶洋洋地趴在海底一動不動,但是在寒武紀開始後,突然各種奇形怪狀的生物出現,並且這些動物活動性遠超此前的大部分生物。
  • 寒武紀生命爆發,是外星人安排的嗎?
    寒武紀時期當然這樣的說法並不是空穴來風,很多人認為宇宙之所以出現了生命,其實和巧合有關係,自從寒武紀時期開始生命大爆發,這是最好的證據之一,在46億年前地球剛剛誕生,可是生命的出現和地球的出現並不是一起的,早期的地球環境極為惡劣,時常出現火山噴發地震情況,地球的生命並沒有經過幾十億年進化,根據目前所發現的化石來看,大多數生物都是在寒武紀時期出現
  • 考古學家疑似發現5億年前壁畫,當時處於寒武紀,是誰在畫畫?
    我們不妨猜測一下,5億年前地球究竟是什麼模樣,隨著考古學家的研究,讓我們知道了大約在5億年前,地球屬於寒武紀時代,寒武紀時代是海洋繁盛巔峰,當時海洋中被三葉蟲化石佔據,所以寒武紀時代被稱之為三葉蟲時代,要知道在寒武紀陸地特別荒涼,幾乎看不到陸地生物。
  • 進化論地球之初,寒武紀大滅絕。這些知識,你知道嗎?
    單細胞生物這個時候,成片的海洋裡出現了單細胞生物。而陸地上因為強烈紫外線所以沒有產生生物。陸地出現生物必須要許多的臭氧阻擋,但是當時的臭氧層還沒有形成。海洋中越來越多的生物出現了,然後出現了生物大滅絕。這個時候,地球海洋有了很多的食物,非常適合種族繁衍,這時候,一種形狀奇怪的生物漸漸出現了,它就是埃迪卡拉生物。
  • 距今5.18億年的寒武紀特異埋藏軟軀體化石庫重見天日!
    距今大約5.4億年前,地球上發生了一件史詩級別的生物演化大事件——「寒武紀大爆發」(Cambrian Explosion)。當今動物所在的大部分門類,都在那個時候「唰」地一下冒了出來。寒武紀大爆發與生命起源、智能起源等重大裡程碑事件一起被列為六大自然科學難題。而要破解寒武紀生命大爆發奧秘,必須首先發現恰當的科學觀察窗口。
  • ...植物醫生設計團隊打造生物多樣性專欄「多樣星球」LOGO
    (原標題:品牌公益底蘊深厚 植物醫生設計團隊打造生物多樣性專欄「多樣星球」LOGO)
  • 勇於開拓 寒武紀尋求合作共贏
    今年寒武紀還宣布了兩則合作達成:一是攜手中科創達,圍繞智慧工業在視覺質檢的具體應用場景,打造基於寒武紀AI晶片強勁算力的智慧工業ADC解決方案,共同實現首次AI視覺檢測方案在電氣製造業生產線的應用;二是聯手浪潮,寒武紀與浪潮達成元腦戰略合作,共同開發世界領先的人工智慧行業解決方案,以元腦生態之力加速建設智算中心。
  • 寒武紀IPO:AI獨角獸的求生時代
    除了「AI四小龍」之外,AI晶片獨角獸寒武紀也正在尋求上市的機會,在上市前寒武紀估值達到220億元。這些明星AI概念公司們儘管都獲得了驚人的估值,但是仍然不能避免連年虧損的問題。研發高昂成本的支出,再加上巨頭的強勢,寒武紀在AI晶片這一領域中可以說是面臨著艱難險阻。能否在激烈的市場裡取得一席之地,又是對寒武紀重重考驗。外患:客戶成對手,拓客艱難寒武紀的崛起可以說是離不開公司A。
  • 國內景觀覽勝:天然的地學博物館,泰山文明的寒武紀地層剖面
    作為結晶基底的泰山雜巖,早已聞名全國,它的地質經歷長,構造變動、巖漿活動和變質作用都十分複雜,巖石類型繁多而且出露良好.是研究前寒武紀地質的理想地區。下佔生界寒武~奧陶系沉積盈層,在泰山周圍發育齊全,露頭良好,有聞名中外的張夏寒武紀地層的標準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