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帝處死和珅有何苦衷

2020-12-26 文正斎

和珅以中國歷史上最大的貪官著稱,但「盛名」之下,諸多模糊,他的發身和隕落,他的貪賄聚斂之道,他究竟有多少金銀田宅,都不甚明晰。但嘉慶帝在太上皇駕崩僅15日便痛下殺手,賜令自盡。

嘉慶四年(1799)正月十八日,嘉慶帝頒布處死和珅的諭旨。此前對和珅的審判並不順利:與他同時拿下的軍機大臣福長安,寧死也不檢舉揭發;負責主審的幾位親王,平日多與之交好,難以審下去;所謂二十款大罪中的貪腐問題,僅排在十四款之後,亦多是些雞毛蒜皮,和珅招認也很痛快。但卻難以定為皇帝所說的大逆罪。

然而抄檢和審訊尚未結束,嘉慶帝既採納了直隸布政使吳熊光的建議。對和珅案急急做了斷:先說眾大臣與翰林科道官定擬和珅、福長安罪名,「請將和珅照大逆律凌遲處死,福長安照朋黨律擬斬,請即正法」。再說和珅曾任首輔大臣,又值父皇大喪,「於萬無可貸之中,免其肆市,和珅著加恩賜令自盡。」

作為歷史人物的和珅是複雜的,死後卻同許多反面人物一樣,經歷了一個妖魔化的過程。然而,作為首輔大臣的和珅還是有一定才幹的:乾隆五十三年(1788)平定臺灣,和珅作為二十功臣之一繪像紫光閣,並被乾隆帝譽為國家幹城。五十七年擊退廓爾喀入侵,和珅再次列名圖像。乾隆帝曾不止一次誇獎他兼通四種文字,說滿朝中只此一人。嘉慶帝也承認和珅「小有才」,「小忠小信」。

因此,和珅死後,嘉慶帝開始想起他的一些好處,想起其對父皇的多年侍奉之勞,或也能想起其為自己效過得力,心情有些複雜。當外地將軍督撫的議罪奏摺仍紛紛來到,自是一無例外地籲請嚴懲,御批則變了口風,開始找各種理由,訴說苦衷。如:

正月十八日山西巡撫伯麟奏摺硃批:「已施恩賜令自盡矣。朕不得已之苦衷,天下臣民當共知耳。」正月二十二日,御批湖廣總督景安奏摺:「賜令自盡矣,實出於不得已之苦衷也。」

明明是去除一個大貪官,究竟有什麼不得已?有什麼難言的苦衷?二十三日,嘉慶在江西巡撫張誠基奏摺上略有流露:「朕若不除和珅,天下人只知有和珅,不知有朕,實出於萬不得已。是非公論自有定評,無庸置辯也。」

不知是說和珅功高蓋主,還是說他狂悖恣縱。然若說親政後其也會如此,大約沒幾人會相信。同日批漕運總督梁肯堂折:「此人不除,天下人心不正,所以必行,後世自有公論。」

這說的是和珅敗壞了朝政乃至社會風氣,很有些道理,卻又不能深追,一旦刨根便到了父皇身上。二十七日,廣東巡撫陳大文折御批:「天下至大,兆民至眾,近年皆為和珅所蒙蔽,諸務廢弛,若不速辦,幾不可問矣!不得已之苦衷,惟上蒼昭鑑耳。」

和珅為什麼被賜死,至此應小有結論。

相關焦點

  • 為何乾隆一死,嘉慶就急忙處死和珅,真的是另有隱情?
    古代的時候,皇帝的權利是最大的,而且當時有很多大臣為了自己的官位都會找一個權利大的人依附,所以說皇帝就是他們的第一選擇,只要被皇帝看中,他們的官位自然是升的很快,並且地位也是很高的,如果在一些國家大事上能夠獻出自己一份力量的話,那麼皇帝就更不會虧待他們,甚至是他們的子女也會得到優待,且在皇帝面前說話也是很有分量的,當時乾隆在位之時比較看中的一位大臣就是和珅
  • 和珅是「二皇帝」,為何嘉慶帝要收拾他,卻沒有一點反抗之力?
    而且在乾隆帝死後,嘉慶帝當天便下旨讓和珅留在宮中總理喪事,讓和珅與其死黨福長安晝夜輪守梓宮殯殿,看似是重用,實則是切斷和珅的對外聯繫,等於變相地將他軟禁起來,這樣一來,和珅跟外面的部屬都聯繫不到了,更是成為沒牙的老虎,而嘉慶帝迅速起用自己的兄弟和親信來控制局勢,所以和珅自然被嘉慶帝輕鬆收拾。
  • 悲劇皇帝——嘉慶帝
    嘉慶帝,我們大多數對其了解甚少,最知名的事情莫過於扳倒和珅,從而有了「和珅跌倒,嘉慶吃飽」這句俗語。在歷史上的嘉慶帝還是比較勤奮的皇帝,只是那時的清王朝內部的矛盾已經顯露,而嘉慶沒有前幾任皇帝的氣魄,對各種矛盾採取避讓分化的方法,從而導致清王朝開始走向衰敗(還有一說法,清朝衰敗起於乾隆)。對於這位皇帝,他也是比較悲劇的一位皇帝。
  • 嘉慶上臺後,立刻賜死和珅,同是乾隆寵臣的紀曉嵐的結局怎樣?
    不過,紀曉嵐與和珅的確是清朝乾隆年間的兩大重臣,但嘉慶帝上臺後,立刻賜死和珅,同是乾隆寵臣的紀曉嵐的結局怎樣? 朝堂之上地位的不同,早就意味著和珅與紀曉嵐不會有特別多的交集,尤其是後來紀曉嵐開始編撰《四庫全書》,與天天準時準點上朝,並且常伴乾隆帝左右的和珅就更加沒有聯繫了
  • 抄和珅家什麼也找不到,嘉慶帝知道後說了兩個字,當即挖出幾億兩
    電視劇《宰相劉羅鍋》裡的王剛老師飾演的和珅有一句流傳甚廣的名言:「官字有兩個口子,要先把上面那個嘴餵飽了,下面那個才有得吃」。 但問題是,士兵們將和珅的宅字翻了個底朝天業也只找到了區區幾萬輛白銀,這與乾隆皇帝告知嘉慶帝的數目差了不是一點。 此時,都很納悶,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於是,嘉慶帝說了兩個字:「再查」。 第二次抄家隊伍的頭子是皇室的兩個親王,永軒和永星,他倆深信和珅家中必定有大量財寶,只是藏在了某個地方。
  • 守成之君難守帝業,生不得時的清仁宗嘉慶帝
    時人稱為二皇帝,嘉慶雖為皇帝卻無實權還忌憚和珅勢力,當的不是一般辛苦。但是嘉慶的改革只流於表面,他查辦了和珅等貪腐之惡首,卻沒殺住官場貪墨之風。致使和珅跌倒,嘉慶身邊的人吃飽,查一人卻養了數十人,不能刮骨療傷,導致嘉慶後期貪汙不絕,終其一身,用盡各種努力仍然沒有杜絕貪腐之氣。嘉慶當朝,國力日漸衰微,但嘉慶帝仍然做著天朝上國的美夢。
  • 嘉慶帝下場有多慘?遇刺時身邊僅6人護駕,至今仍有支箭插在故宮
    1796年,乾隆禪位給顒琰,自己做了太上皇,顒琰即位為嘉慶帝,不過有乾隆帝在的一天,嘉慶帝就沒有實權,地位比乾隆帝身邊的紅人和珅還要低些,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乾隆帝駕崩,嘉慶帝開始親政,首先就解決了大貪官和珅。
  • 嘉慶帝的「一國三主」困局
    本來,當初禪讓的時候太上皇和嘉慶帝就有個分工,太上皇處理「重要軍國大事」,嘉慶帝處理「尋常事件」,但後來太上皇大事小事一把抓,並且,確立了一個原則:只要太上皇一息尚存,嘉慶帝就不可以對權力有任何染指。嘉慶帝對此心知肚明,而且,自己雖然當上了皇帝,但太上皇對他的考查並未結束,一旦太上皇對他不滿,不僅皇帝做不成,連生命安全都保證不了。所以,嘉慶帝一心哄太上皇高興,其他的事連想也不敢想。
  • 和珅被賜死的背後其實另有玄機,此人不死,嘉慶根本不敢賜死和珅
    和珅初為官時,精明強幹,通過李侍堯案鞏固自己的地位。乾隆帝對其寵信有加,並將幼女十公主嫁給和珅長子豐紳殷德,使和珅不僅大權在握,而且成為皇親國戚。隨著權力的成長,他的私慾也日益膨脹,利用職務之便,結黨營私,聚斂錢財,打擊政敵。
  • 嘉慶帝抄了和珅的家,得到了8億兩白銀,為什麼2年不到就用光了
    說起歷史上的貪官,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清朝第一大貪官「和珅」。嘉慶四年,太上皇乾隆駕崩,和珅最大的保護傘沒了,嘉慶便下旨逮捕和珅還抄了他的家,抄得財產價值白銀八億兩。乾隆年間清廷每年的稅收,不過七千萬兩。和珅所匿藏的財產相等於當時清政府十五年收入。時人稱「和珅跌倒,嘉慶吃飽」。
  • 滿清王朝的敗落開始——嘉慶帝悲劇的一生
    嘉慶帝,我們大多數對其了解甚少,最知名的事情莫過於扳倒和珅,從而有了「和珅跌倒,嘉慶吃飽」這句俗語。天無二日,國無二主,退位後的乾隆帝實際是清帝國的實際掌權者,許多的軍國大事還由其親自處理,而嘉慶只是處理平時的瑣碎小事,在《朝鮮正宗實錄》中寫道,乾隆曾對寵臣和珅說過:「朕雖然歸政,大事還是要由朕來處理」。和珅立刻擬寫政令傳於嘉慶,嘉慶回復道:「唯皇爺處分,朕何敢於焉」。由此可見,嘉慶帝只不過是太上皇乾隆的提線木偶。
  • 一意孤行,抄家和珅,若干年後的嘉慶為何黯然神傷?
    所以在乾隆帝駕崩僅僅15天後,嘉慶帝就下令處死了和珅,他的這一行為也讓朝野上下都齊聲叫好,也為新登基的他鞏固了自身的地位,同時也在表面上得到了一些大臣的支持,但登基之後日復一日的繁雜工作卻在不斷侵蝕著嘉慶皇帝的耐心,在他處死和珅若干年後他自己也對處死和珅的這個決定追悔莫及,因為和珅雖然喜愛金銀,但他無疑也是處理政事的一把好手。
  • 【野傳】和珅之死:嘉慶帝誅殺和珅為何在乾隆大喪之日?
    第二年和珅參加鄉試,沒有中舉,23歲時被授為三等侍衛,挑補粘竿處,即上虞備用處,負責皇帝出巡等儀仗事宜。不久,他被調到鑾儀衛充當侍衛,有了接近皇帝的機會。乾隆四十年,和珅被擢為乾清門御前侍衛,兼副都統。
  • 和珅跌倒 嘉慶吃飽
    此時的嘉慶帝,已過而立之年,對國家形勢、朝廷內幕比較了解,已具有一定的政治見解。乾隆帝把帝位傳給他,他自然高興,但他清醒地認識到,乾隆交給他的絕不是一個盛世, 而是一個在盛世表象下潛伏著各種社會危機的疲敗之世,他面對的是一個難以應付的現實世界。 嘉慶帝對吏治敗壞局面尤為痛心疾首。他認為黎民百姓不能安居樂業,鋌而走險,乃為各級官吏所逼。
  • 嘉慶殺和珅的最大原因,是因為貪汙嗎?原來我們都想錯了
    說起古代中國的第一貪官,這頂大帽子戴和珅和大人頭上當之無愧。
  • 和珅是乾隆留給嘉慶的一口大肥豬?事實卻是被乾隆的沽名釣譽坑死
    貪腐並非嘉慶帝對和珅急於下手的主因  我們先來看看嘉慶皇帝處死和珅時給和珅定的那二十條罪狀,前十二條主要是不敬皇帝、獨攬朝政、獨斷專權等行為,第十三條和第十四條是和珅的居所和陵墓修建的奢侈和逾制  可見真正令嘉慶皇帝痛恨和珅的,並非是他是一個家纏萬貫的大貪官,而是自己繼位後和珅的種種不符合君臣禮儀的行為,依靠太上皇乾隆的信任,自以為是權臣把持朝政,而把自己當做幼主。所以嘉慶帝才會一掌權就立馬下令處死了和珅,簡直是一刻都等不及了。
  • 【史論】貪官身上多「傳說」:和珅財產清單被注水
    五天之後,江南道監察御史廣興、兵科給事中廣泰、吏科給事中王念孫等人參奏乾隆帝寵臣大學士和珅「弄權舞弊,僭妄不法」。 嘉慶帝不顧「三年無改於父之道」的古訓,下令革去和珅的職務,拿交刑部下獄治罪,正月初九,嘉慶命查抄其家產。
  • 乾隆剛死,嘉慶就殺和珅,難道不怕和珅多年來培養的勢力嗎
    這案子的「效率」有多高?嘉慶四年正月初三,大清「太上皇」乾隆帝駕崩,正月初四「親政」的嘉慶帝,就剝奪了和珅軍機大臣的職務,正月初八起,嘉慶帝又把和珅及其親信福長安下獄治罪,命令儀親王與成親王接管吏部和戶部,輕鬆就把「和珅一系」全拿下。七天後,嘉慶帝公布了和珅的二十條大罪,正月十八又正式宣布和珅「賜令自盡」。
  • 和珅倒了嘉慶飽,和珅貪的資產有多少?和英琦:本來我是全球首富
    我國朝代中有數不勝數的貪官,其中最著名且貪汙最多的非和珅莫屬。乾隆皇帝在位之際,和珅時常陪伴左右,並且掠獲了很多重要的職位,又通過這些職位之便來為自己謀取錢財。乾隆帝去世後,和珅的好日子也到頭了。嘉慶皇帝上位,嘉慶皇帝隨即開始清理朝政。交涉私營的和珅十分顯眼,所謂槍打出頭鳥。
  • 和珅死後,豐紳殷德納妾生子,花天酒地,十公主做法令人稱道
    「半世榮華,半世孤獨」,乾隆老來得子,寵愛至極,傳說誰得了公主誰就有了免死金牌。和珅貪贓枉法,免死金牌也保不住,連累公主半世「孤身賞月,悽然北望」。和珅回到軍機處讓人寫聖旨,說乾隆龍馭上賓,蒙古王公大臣,已出和未出水痘的都不用來奔喪了,和珅氣的一邊休息了,本來蓋個章就可以去宣聖旨了,結果嘉慶帝發現和珅遲遲不見人影,也不知道聖旨寫好了嗎?嘉慶還是太子的時候就發誓要除掉和珅,乾隆去世,先從和珅挑毛病。於是就派人去看看,太監到軍機處拿了聖旨呈給嘉慶,嘉慶一看大為惱火,竟然敢欺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