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如晦——秉懷忠義、揚名萬世的一代名相

2021-01-09 夢回三國歷史

杜如晦出身於官宦之家,他自小喜歡博覽群書,虔誠愛學,才華蓋世。以識人著稱的隋吏部侍郎高孝基曾預言他: 「有應變之才,當為將帥之用。」他讓杜如晦暫時在他府就職,補任為淦陽縣尉。由於吏政腐敗,杜如晦便辭去了淦陽縣尉的職務,隱居深處暗暗捕捉著自己能夠建功立業的時機。過丁幾年,隋朝內部也高舉起了反隋的大旗,隋朝的統治已是搖搖欲墜了。李淵父子攻佔長安之後,杜如晦得知秦王李世民的英名,便前去慕名拜訪。

杜如晦像

李淵登上帝位,建立唐朝,史稱唐高祖立李世民為秦王。秦王李世民拜杜如晦為秦王府兵曹參軍。沒過多久,杜如晦被調任陝州總管府長史。房玄齡向李世民進諫道:「杜如晦博聞多識,身懷王佐之才。若大王想要統一天下。只有靠他的輔佐才能得到天下。」從此之後,李世民將杜如晦看做自己的心腹之臣,經常就軍機大事同他商量。杜如晦從此也就留在了秦王府,為李世民登上帝位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鄭國霖飾演的秦王

唐朝統一之後論功行賞,雖然李世民兄弟幾人各有功勞,但李世民功績最大。總結其取得最大功勞的原因,杜如晦的悉心輔佐是不可忽略的因素。杜如晦運籌帷幄之中,對戰況能夠悉心把握,最終千裡馳聘,三軍將士都十分佩服。杜如晦不久便被任為本官兼文學館學士。李世民開天策府,設立了文學館,以招徠天下學士。來投的人如過河之鯽,其中著名的要數十八學士,杜如晦名列榜首。

房玄齡像

李世民功勳卓著,權勢也在不斷擴大,政治地位和軍事地位日漸升高。他不僅掌握著大量軍隊,還擔任尚書令的職務,高居宰相之職。然而他的哥哥李建成,作為太子位居東宮,為人心存狡詐。李世民由於戰功赫赫而沒受到重視,他心裡便產生了一種不平。為了奪取大唐皇帝的寶座,他們弟兄幾人反目成仇,鬥爭日益激烈。對此,杜如晦、房玄齡等人一致認為,必須先發制人才能轉危為安,他們勸李世民先下手為強。經過一番細緻謹慎的精心策劃,李世民發動了「玄武門之變」。他在玄武門內設置伏兵,一舉射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奪取了太子之位。

玄武門之變

字世民當上太子之後 ,手握重權的他便立杜如晦為左庶子,協助其共同處理政務。同年七月,又將杜如晦調任為吏部尚書。 武德九年八月,李淵讓位 。李世民做了皇帝,史稱唐太宗。登上帝王寶座的李世民,開始大赦天下,對群臣論功行賞時,以房玄齡、杜如晦等五人功居第一。晉封杜如晦為蔡國公,賜食邑1300戶。第二年,晉升杜如晦為檢校侍中,兼吏部尚書。檢校侍中,即代理侍中,是門下省的長官,僅次於宰相之職。第三年,唐太宗下詔授杜如晦為右僕射。唐朝的左右僕射都相當於宰相。從此,杜如晦與房玄齡同朝為相,他們二人友好協作,為唐朝的繁榮鼎盛立下了不朽功績。杜如晦善於勤理朝政,房玄齡謀略超群。唐初的各種規章制度,都由他們二人制定。杜如晦和房玄齡能夠隨時撥亂反正,使得唐朝初期的政治制度和統治秩序得到穩定,他們二人還輔佐唐太宗開創貞觀之治的新局面。

房謀杜斷群雕

杜如晦與房玄齡是合作的典範,他們忠誠有加,相互敬讓,胸懷寬闊。杜如晦善斷,房玄齡善謀,兩人之間取長補短,合作非常愉快,最終成為李世民得力的助手謀臣。在打天下 、得天下、治天下的漫長過程中,兩人之間共同建立了一種誠摯的友誼,共同促成了 「貞觀之治」。他們二人的美名,猶如漢初之蕭何 、曹參;其交誼之深,如同春秋時的管仲與鮑叔牙。他們二人治國有功, 被譽為良相,並稱「房、杜」。杜如晦在朝廷中與唐太宗之間的君臣關係如同魚水情深。杜如晦死時,年僅46歲。唐太宗哭得很傷心 痛感: 「朕與如晦,君臣義重。杜如晦死後,唐太宗廢朝三日,贈司空,追封為萊國公。

相關焦點

  • 一代名相杜如晦:秉懷忠義 揚名萬世
    他讓杜如晦暫時在他府就職,補任為淦陽縣尉。由於吏政腐敗,杜如晦便辭去了淦陽縣尉的職務,隱居深處暗暗捕捉著自己能夠建功立業的時機。過了幾年,隋朝內部也高舉起了反隋的大旗,隋朝的統治已是搖搖欲墜了。李淵父子攻佔長安之後,杜如晦得知秦王李世民的英名,便前去慕名拜訪。
  • 唐初一代名相杜如晦:秉懷忠義,揚名萬世,李世民的得力助手
    在李世民繼位之後,杜如晦和房玄齡都位列宰相,為李唐王朝的穩定和發展貢獻頗多。是李世民的左膀右臂。貞觀四年杜如晦病逝,李世民還為他停朝三天,後被追封司空,蔡國公,諡號「成公」,名列凌煙閣名臣之列。杜如晦出生於官宦之家,從小就聰慧過人,也勤奮好學,是一個可造之,當時的隋吏部侍郎高孝基,就特別看好杜如晦,還曾說他是:「有應變之才,當為將帥之用。」
  • 唐朝名相——杜如晦
    杜如晦(585-630),字克明,京兆杜陵(今陝西西安東南)人。唐初名相,封萊國公,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排名高居第三,僅次於太尉長孫無忌和名將李孝恭。杜如晦是李世民奪取政權、開創貞觀之治中的主要謀臣之一,深受李世民的重用。曾祖皎,周贈開府儀同、大將軍、遂州刺史。高祖徽,周河內太守。祖果,周溫州刺史,入隋,工部尚書、義興公,《周書》有傳。父吒,隋昌州長史。
  • 杜如晦唐朝開國三公千古名相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杜氏宗親商會 河南杜氏宗親會 今天杜如晦唐朝開國三公千古名相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杜氏宗親商會 中原車友俱樂部 3天前
  • 「房謀杜斷」,杜如晦是什麼地位?
    李世民能取得如此成就,一代賢相杜如晦功不可沒。雖然杜如晦在歷史上是一帶賢相,但很少有人了解他到底有什麼本事。今天我來帶大家深入了解一下賢相杜如晦。本來杜如晦也在外派名單之中,多虧了另一位唐朝的名相房玄齡,他對李世民說:秦王府中的人才很多,但唯有杜如晦有王佐之才。秦王你要是想要偏安一隅做個王爺,那麼就任由杜如晦被外派。但是您要是想以後經略天下,那麼杜如晦這個人你一定要想辦法將他留下。
  • 「關「語」歷史」凌煙閣功臣第三位——杜如晦
    杜如晦(585-630年),字克明,京兆郡杜陵縣(今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人。唐朝初年名相,襄州刺史杜吒之子。文學館十八學士之首,玄武門之變首功,配合房玄齡同心輔政,負責選拔人才、制定法度等,並稱「房謀杜斷」,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 【清風堂】老成持重安邦一代名相 勤政廉明治國千秋重臣
    【清風堂】老成持重安邦一代名相 勤政廉明治國千秋重臣 2020-07-19 14: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代名相陳廷敬》將在央視開播!
    據悉,《一代名相陳廷敬》由執導過《大江東去》、《離開雷鋒的日子》等劇的著名導演雷獻禾執導,國家一級演員陶澤如(飾陳廷敬)、著名演員朱宏嘉(飾康熙)、曹力(飾納蘭明珠)、薛山(飾索額圖)、鄭衛莉(飾陳廷敬夫人)等在劇中傾情出演,將於近期在在中央電視臺電視劇頻道
  • 一代名相一生傳奇,卻至死只得三品官職
    狄仁傑也曾遭到這樣的懷疑,在熒幕上,狄仁傑一代名相斷案入神,甚至頗受武則天喜愛,為何官職只有"三品"內史呢?起步即"四品",招人嫉妒從狄仁傑的官路之處看起,其實狄仁傑的從政經歷,是有階段性的!從門下省到中書省最大的官,再到後來的宰輔,終於狄仁傑成就了一代名相。一路暢通再無小人作祟。離世後被追封5次,捧上"神壇"直到狄仁傑離世之前,也仍然只有三品官職!不過在當時的官位來說,狄仁傑已經做到了文官第一,當時的文官官位最高也只不過從二品。可惜狄仁傑升任內史不久就離世了!
  • 唐太宗李世民的決策專家,杜如晦!
    隋朝大業時期,杜如晦不出意外被徵召為了朝廷預備官員,此時的禮部侍郎很是看好杜如晦,他對杜如晦非常重視,但是因職位並沒有空缺,他只得對杜如晦說:「你的才能我都知道,有處理大事的能力,但是現在朝廷沒有適合你的職位,所以現在只能讓你做一個小官,雖然俸祿少了一點,但是都是一樣的為國為民,希望你堅持這份美德,爭取早日成為國家棟梁。」
  • 看看這些名相有多牛
    他和杜如晦是秦王最得力的謀士。秦王弟兄間爭奪皇位,太子建成在高祖前譖毀他和如晦,遂同被斥出秦王府。 他參與玄武門之變的策劃,與杜如晦、長孫無忌、尉遲敬德、侯君集五人並功第一。 貞觀前,他協助李世民經營四方,削平群雄,奪取皇位。李世民稱讚他有「籌謀帷幄,定社稷之功」。
  • 初唐「房謀杜斷」|杜如晦書法《孔子帖》賞析
    臻奇匯藝術中心杜如晦(585年-630年),字克明,漢族,京兆杜陵(今陝西西安長安)人,為隋唐時期李世民帳下重要參謀,李世民徵薛仁杲、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杜如晦為其籌謀劃策李世民與太子李建成積怨頗深,杜如晦與房玄齡一起為李世民出謀劃策,參與策劃玄武門事變,事成之後二人功居首位。李世民承帝位後,杜如晦與房玄齡為左右宰相,為唐選拔人才,制定法度等。
  • 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8位名相
    top8.中興名臣曾國藩 曾國藩,出生於湖南長沙,一代名相。他奉行「立言、立功、立德」:立言,他著述、家書、日記,廣為流傳;立功,一定程度上延續了清朝的壽命;立德,事事以身作則,為別人樹立了好的榜樣。他被譽為「中興首位名臣」、「洋務運動領頭人」「近代史之父」。
  • 中國古代歷史上的十大名相
    在秦滅六國事業中發揮重大作用,秦統一天下後,李斯被拜為丞相,制定了禮儀制度,並參與制定法律,統一車軌、文字、度量衡制度,李斯的政治主張對中國和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封建專制的基本格局蕭何,西漢初年政治家,西漢開國功臣,早年任秦朝的沛縣縣吏,秦末輔佐劉邦起義,楚漢戰爭時,他留守關中,使關中成為漢軍的鞏固後方,不斷地輸送士卒糧餉,對劉邦戰勝項羽、建立漢代起了重要作用房玄齡,唐朝初年名相
  • 杜如晦功勞巨大,李世民為何對杜家痛下殺手?
    杜如晦是李世民的股肱之臣,為李世民立下奇功。杜如晦死得早,貞觀初年就病逝了。杜如晦去世之後,李世民給了他極高的哀榮。李世民欽定凌煙閣功臣的時候,杜如晦的排名,在天策系功臣裡面僅次於長孫無忌,比房玄齡和高士廉、尉遲敬德、長孫順德、段志玄、張公謹、程咬金都高。有一次,西域進貢了一批瓜果。李世民吃到一種瓜,大概是西瓜吧。
  • 各省名相:陝西省十大名相
    杜如晦 唐朝 585-630年 陝西西安 房玄齡和杜如晦二人同為李世民的宰相,但所起到的作用卻是不一樣的。房玄齡擅長給李世民出主意,但是同一個問題,他出的主意很多,李世民也不知道採用哪個好,於是這時候杜如晦將房玄齡的主意加以分析,選出一個最適用的辦法,讓李世民採用。
  • 為君主獻言獻策,貢獻一生的忠臣,就屬杜如晦
    杜如晦出身非凡,家庭世世代代都是當官的,也許是受到了父親的影響,杜如晦非常喜歡看書,尤其是文學方面的書籍,他在年少的時候就已經讀完很多相關的書籍了,也許很多人會認為讀書很枯燥,還不如出去玩耍來得快樂,但是杜如晦不一樣,他把讀書當成了一種樂趣,經常邀請朋友們過來家裡和他討論書籍內容,
  • 中國古代十大名相,唐朝的就佔了4位
    李斯利用經常接近秦王的機會,給秦王上了《論統一書》,勸說秦王抓緊「萬世之一時」的良機,「滅諸侯成帝業」,實現「大下一統」,秦王嬴政欣然接受了李斯的建議,命其制定吞併六國、統一天下的策略和部署。公元前237年,秦王下令驅逐六國賓客,李斯寫了《諫逐客書》一文,列舉大量歷史事實,說明客卿輔秦之功,力陳逐客之失,勸秦王為成就統一大業,不能講國別,分地域,要廣集人才。
  • 揭秘:蜀漢丞相諸葛亮為什麼會被萬世敬仰?
    諸葛亮為什麼會被萬世敬仰?我們從西晉史學家陳壽寫的《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可以窺知一二,在相對真實、公正的史料中以及裴松之加入的些許註解資料裡,我們會被諸葛亮身上所散發出的諸多優良品質而感動,我認為這也是諸葛亮真正的受到萬世敬仰的根本原因之所在。一是自力更生不求人的精神。
  • 唐初名相還為它寫了一碑文,2年前才被發現
    很多人定然認為,無論是大雷音寺亦或者是小雷音寺都是完全不存在的,也是作者虛構出來的,但是事實上,中國大地上真的存在一座雷音寺,唐初名相甚至還為它寫了一個碑文。經過當地文物部門考證釋譯,最終確認,這個碑文乃是傳佚已久的唐開元二年(公元714年)宋璟奉唐玄宗之命撰寫的《雷音寺記》,其發現填補了唐朝名相宋璟作品一項空白,同時對研究中國宗教傳承和唐代經濟社會發展具有較高史料價值。《雷音寺記》碑《雷音寺記》碑通體為青石質地,高160釐米,寬70釐米,厚20釐米,碑身保存基本完好,略有殘缺,碑座已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