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簡歷<<<
況尉,原名況維亭。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學博士,書法專業。現任: 中央美術學院繼續教育學院當代書法教研室主任、山東省書法家協會顧問、中央文史研究館書畫院民國書畫史鉤沉課題組研究員、中國孔子基金會孔子學堂文化大使、榮寶齋書法院學術顧問、中央美術學院「蘭亭書法班」班主任。應邀講學於清華美院、北京師範大學、浙江大學、新疆藝術學院等專業院校。書法作品多次參加全國各種展覽並獲獎,出版書法作品集多部,《中國書法》、《中國書畫》、《中華書畫家》、《美術觀察》、《書法報》等報紙多有介紹及論文發表。山東衛視、北京衛視、央視、書畫頻道等皆有專題介紹。
>>>藝術評論<<<
筆圓而韻勝——讀況尉先生書法
楊建虎 中央美術學院博士
「韻」,作為文藝理論的一個審美概念和範疇。它不單純是客體的抽象表達,也不單純是主體的知覺體驗,而是客體與主體相互作用的結果。魯樞元把它看作是「主體與客體相互扭結的網絡狀態中的一種狀態,是一種非心非物,亦心亦物的現象狀態。」(《超越語言》)「韻」的詞義特徵體現著人與人、人與文學、人與藝術、人與社會等方面的相互折射。「韻」超越了形相,是一種可感知的直覺關照,通過特定的符號把作者的情感外現轉化成具體可聽、可看、可讀的形式。
早期的「韻」與音樂相關,其次用於體態之「韻」,指在魏晉玄學風氣下的人物品藻,人的形體流露出某種姿致美。《齊書·周顒傳贊》:「彥倫辭辨,苦節清韻」。《世說新語·雅量》:「(王澄)風韻邁達,志氣不群。」這種品藻人物的社會風氣反映在文學上,便產生了詩文之「韻」,指詩有餘蘊,文含餘意,常於平淡中有深遠無窮之味。如蘇軾評柳宗元詩云:「李、杜之後,詩人繼作,雖間有遠韻,而才不逮意。獨韋應物、柳宗元發纖穠於簡古,寄至味於澹泊,非餘子所及也。」(《書黃子思詩集後》)。嚴羽《滄浪詩話》言:「詩之有祌韻者」,「如水中之月,鏡中之象,言有盡而意無窮。」「韻」用於書畫,成為品評的重要標準,指藝術作品形式的表現性引發欣賞者產生的情感效益,言外之意、象外之象。書畫之「韻」,葆有風韻、韻味、氣韻、神韻等不同的審美指向,表達了一種柔性的美感,含有靜謐、清雅、含蓄、空兮靈兮、混化超脫之美。蔡襄《論書》:「書法惟風韻難及。虞書多粗糙,晉人書,雖非名家,亦自奕奕有一種風流蘊藉之氣。」張彥遠《論畫六法》:「今之畫縱得形似,而氣韻不生,以氣韻求其畫,則形似在其間矣」。
讀況尉先生的書法,那種含蓄蘊藉、衝淡清遠的韻味,無疑是他最重要的特質。「如見其揮運之時」有一種「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的淡然和樸實。
或許你會覺得他的書法缺少感官刺激,但他似乎從不屑於簡單的凸顯,娓娓道來的儒雅遠勝於荒疏粗率的創新。
「創新」從來就是一個不老的命題。何者謂「新」?
或以為筆法新奇、結構怪誕,與傳統判若鴻溝的面目,便可冠名以「新」。群體特徵比較明顯:行頭上蓄髮過肩者有之,穿道袍者持拂塵有之。藝術上追求「前無古人」,聞著就有點書法「大革命」的火藥味,非此即彼,表情嚴肅,態度堅決。有「不識泰山」者敢言其像古代某書家,足讓人生斷人香火、挖人祖墳之恨。不與你吹鬍子瞪眼已是涵養表現。殊不知這也是一種「俗」,一味的「前無古人」也落得個「後無來者」。
或以為在傳統上邁進半步曰「新」。行止合度,不激不厲,字裡行間,縱橫跌宕,盎然有書卷之氣,君子風度躍然楮墨之上。當然這種書風,往往和經典的面貌僅一步之遙,非熟稔書道者不能悉知其妙。
竊以為況尉先生的書法,混言之則似乎與傳統面貌類同,析言之則有自家面目。筆法上,圓潤和暢,筋骨內含,一片「寬閒圓美」之感。在恪守傳統的中鋒用筆之餘,時見散鋒用筆的率意,甚至有「刷」筆,元氣淋漓但未見狼藉。一猶在平靜的湖面,頑皮地投一粒石子,浟湙瀲灩。少了這絲平湖瀲灩,便流於匠氣,多了這分波瀾頓覺韻味深遠
結體上,以平正為尚,勢和體均之中,略含險絕之態。險絕處「森森焉若武庫之矛戟」,但未覺「矛戟在前」,他巧妙的應用圓潤的點畫和轉折,衝淡了這種「冷光閃閃」的凌厲,反而在他精心的調和下,平添了幾分莫可名狀的韻味。
值得稱道的是他連綿相屬,氣脈不斷的書寫性。觀其早期的臨摹和創作作品,便奠定了這種生氣貫通的書寫方式,或是有意或為暗合,與時人聚訟於點畫之似的學書方式不同。他以「學不純師」的學書方式遍臨前賢書札,捨棄細節而重視「精神流露處」,對古代名跡的體驗能介乎古人和自我之間,既踵武古人,又思忖自我。每一遍臨摹都是一次洗禮,以「六經注我」的治學方式使古人為吾所用,故其書法大都帶有本家筆法,所謂「楚人習夏,不能無楚」,追求一種「不期工而自工」的境界。朱和羹《臨池心解》言:「作書貴一氣貫注。凡作字,上下有承接,左右有呼應,打疊一片,方為盡善盡美。即此推之,數字、數行、數十行,總在精神團結,神不外散。」在他嫻熟揮運中,常因勢生形,順勢成篇,似乎為不經意間的妙手偶得,其實是千錘百鍊的匠心獨運,妙在預想與混沌之間,應目會心,神超韻得。
苟有恆,深信這種韻味定能自有芬芳。
>>>作品欣賞<<<
返回半島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