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雅有致氣韻自心 況尉書法藝術欣賞之三

2020-12-17 半島網官網

>>>藝術簡歷<<<

  況尉,原名況維亭。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學博士,書法專業。現任: 中央美術學院繼續教育學院當代書法教研室主任、山東省書法家協會顧問、中央文史研究館書畫院民國書畫史鉤沉課題組研究員、中國孔子基金會孔子學堂文化大使、榮寶齋書法院學術顧問、中央美術學院「蘭亭書法班」班主任。應邀講學於清華美院、北京師範大學、浙江大學、新疆藝術學院等專業院校。書法作品多次參加全國各種展覽並獲獎,出版書法作品集多部,《中國書法》、《中國書畫》、《中華書畫家》、《美術觀察》、《書法報》等報紙多有介紹及論文發表。山東衛視、北京衛視、央視、書畫頻道等皆有專題介紹。

>>>藝術評論<<<

筆圓而韻勝——讀況尉先生書法

楊建虎 中央美術學院博士

  「韻」,作為文藝理論的一個審美概念和範疇。它不單純是客體的抽象表達,也不單純是主體的知覺體驗,而是客體與主體相互作用的結果。魯樞元把它看作是「主體與客體相互扭結的網絡狀態中的一種狀態,是一種非心非物,亦心亦物的現象狀態。」(《超越語言》)「韻」的詞義特徵體現著人與人、人與文學、人與藝術、人與社會等方面的相互折射。「韻」超越了形相,是一種可感知的直覺關照,通過特定的符號把作者的情感外現轉化成具體可聽、可看、可讀的形式。

  早期的「韻」與音樂相關,其次用於體態之「韻」,指在魏晉玄學風氣下的人物品藻,人的形體流露出某種姿致美。《齊書·周顒傳贊》:「彥倫辭辨,苦節清韻」。《世說新語·雅量》:「(王澄)風韻邁達,志氣不群。」這種品藻人物的社會風氣反映在文學上,便產生了詩文之「韻」,指詩有餘蘊,文含餘意,常於平淡中有深遠無窮之味。如蘇軾評柳宗元詩云:「李、杜之後,詩人繼作,雖間有遠韻,而才不逮意。獨韋應物、柳宗元發纖穠於簡古,寄至味於澹泊,非餘子所及也。」(《書黃子思詩集後》)。嚴羽《滄浪詩話》言:「詩之有祌韻者」,「如水中之月,鏡中之象,言有盡而意無窮。」「韻」用於書畫,成為品評的重要標準,指藝術作品形式的表現性引發欣賞者產生的情感效益,言外之意、象外之象。書畫之「韻」,葆有風韻、韻味、氣韻、神韻等不同的審美指向,表達了一種柔性的美感,含有靜謐、清雅、含蓄、空兮靈兮、混化超脫之美。蔡襄《論書》:「書法惟風韻難及。虞書多粗糙,晉人書,雖非名家,亦自奕奕有一種風流蘊藉之氣。」張彥遠《論畫六法》:「今之畫縱得形似,而氣韻不生,以氣韻求其畫,則形似在其間矣」。

  讀況尉先生的書法,那種含蓄蘊藉、衝淡清遠的韻味,無疑是他最重要的特質。「如見其揮運之時」有一種「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的淡然和樸實。

  或許你會覺得他的書法缺少感官刺激,但他似乎從不屑於簡單的凸顯,娓娓道來的儒雅遠勝於荒疏粗率的創新。

  「創新」從來就是一個不老的命題。何者謂「新」?

  或以為筆法新奇、結構怪誕,與傳統判若鴻溝的面目,便可冠名以「新」。群體特徵比較明顯:行頭上蓄髮過肩者有之,穿道袍者持拂塵有之。藝術上追求「前無古人」,聞著就有點書法「大革命」的火藥味,非此即彼,表情嚴肅,態度堅決。有「不識泰山」者敢言其像古代某書家,足讓人生斷人香火、挖人祖墳之恨。不與你吹鬍子瞪眼已是涵養表現。殊不知這也是一種「俗」,一味的「前無古人」也落得個「後無來者」。

  或以為在傳統上邁進半步曰「新」。行止合度,不激不厲,字裡行間,縱橫跌宕,盎然有書卷之氣,君子風度躍然楮墨之上。當然這種書風,往往和經典的面貌僅一步之遙,非熟稔書道者不能悉知其妙。

  竊以為況尉先生的書法,混言之則似乎與傳統面貌類同,析言之則有自家面目。筆法上,圓潤和暢,筋骨內含,一片「寬閒圓美」之感。在恪守傳統的中鋒用筆之餘,時見散鋒用筆的率意,甚至有「刷」筆,元氣淋漓但未見狼藉。一猶在平靜的湖面,頑皮地投一粒石子,浟湙瀲灩。少了這絲平湖瀲灩,便流於匠氣,多了這分波瀾頓覺韻味深遠

  結體上,以平正為尚,勢和體均之中,略含險絕之態。險絕處「森森焉若武庫之矛戟」,但未覺「矛戟在前」,他巧妙的應用圓潤的點畫和轉折,衝淡了這種「冷光閃閃」的凌厲,反而在他精心的調和下,平添了幾分莫可名狀的韻味。

  值得稱道的是他連綿相屬,氣脈不斷的書寫性。觀其早期的臨摹和創作作品,便奠定了這種生氣貫通的書寫方式,或是有意或為暗合,與時人聚訟於點畫之似的學書方式不同。他以「學不純師」的學書方式遍臨前賢書札,捨棄細節而重視「精神流露處」,對古代名跡的體驗能介乎古人和自我之間,既踵武古人,又思忖自我。每一遍臨摹都是一次洗禮,以「六經注我」的治學方式使古人為吾所用,故其書法大都帶有本家筆法,所謂「楚人習夏,不能無楚」,追求一種「不期工而自工」的境界。朱和羹《臨池心解》言:「作書貴一氣貫注。凡作字,上下有承接,左右有呼應,打疊一片,方為盡善盡美。即此推之,數字、數行、數十行,總在精神團結,神不外散。」在他嫻熟揮運中,常因勢生形,順勢成篇,似乎為不經意間的妙手偶得,其實是千錘百鍊的匠心獨運,妙在預想與混沌之間,應目會心,神超韻得。

  苟有恆,深信這種韻味定能自有芬芳。

>>>作品欣賞<<<

返回半島網首頁>>

相關焦點

  • 書勁健瀟灑、樸茂典雅,權希軍先生書法欣賞!
    行草書法被書家稱為最隨意的一種書法風格。為什麼這樣說吶?因為行草書不像行書那樣拘束,也不像草書一樣的變化多端,因此被稱為最隨意的一種書法風格。今天我們來欣賞權希軍先生的書法藝術,權希軍先生書法以行草書聞名於世,他的行草書勁健瀟灑、樸茂典雅,具有深厚的傳統功底。深受書法愛好者的喜愛。
  • 當代十大美女書法家劉玉婉,精品行書橫幅欣賞,氣韻靈動幽蘭芬芳
    前言:歡迎您來到清雅閣,清雅閣的創辦初衷便是以傳承中華文化精神,發揚中國國粹藝術。為廣大藝術愛好者搭建藝術交流平臺,我們將始終秉持創作優質書畫內容的宗旨砥礪前行。聲明:本文由清雅閣原創發布,圖文版權歸清雅閣所有;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致 謝!中國當代十大美女書法家分別為孫曉雲、周慧珺、林岫、胡秋萍、解小青、胡朝霞、韋斯琴、蔡夢霞、韓寧寧、張改琴。
  • 錢鍾書16幅書法信札欣賞:筆致舒展、俊逸遒勁!學養深厚的好字
    是的,錢鍾書先生向來以「博學鴻儒」「文化崑崙」而名於世,其實他的書法作品亦是不俗,有著深厚的底蘊,文人書卷氣十足!但錢鍾書卻從不以書家自居,認為其書法不過承情言物之用,難登大雅之堂。錢老自言「弟不工書,尋常獻醜,不過尺牘、筆札」。比如他曾婉拒為清華師長陳寅恪題寫碑銘,理由就是自愧字醜,恐「貽笑識者,玷辱貞珉。」
  • 氣韻相通·意境幽深—當代名家鄭景元的書法境界
    書法藝術是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在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的歷史長河中,書法以其獨特的藝術形式和藝術語言再現了一幕幕歷時性的改變過程。它熔鑄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智慧和哲學感悟,形成了絢麗多彩、獨具民族特色的文化體系,體現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價值和審美理想。
  • 「書法欣賞」心寬境自闊,心淨人從容,書法家陳擴文作品欣賞
    心寬境自闊,心淨人從容心寬境自闊,憂少快樂多。生活從來都是兩面的,有喜也有憂。心窄的人,路越走越窄;而心寬的人,即使滿目瘡痍,也能把日子過成「美麗的故事」。今日推薦: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簡單事從容,淡泊身輕鬆;心中有陽光,雨後現彩虹。書法不僅一種單純的藝術形式,字如其人,書法是根植於傳統文化之中的天人合一。
  • 書法大家潘齡皋楷書《陰騭文》欣賞,用筆圓潤流暢,風格秀美典雅
    前言:歡迎您來到清雅閣,清雅閣的創辦初衷便是以傳承中華文化精神,發揚中國國粹藝術。為廣大藝術愛好者搭建藝術交流平臺,我們將始終秉持創作優質書畫內容的宗旨砥礪前行。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敬請關注、點讚、收藏、分享、轉發。您的每一次參與都是我們創作優質內容的強大動力。
  • 走進書法 書法藝術的氣與韻
    最早是見於《樂記》,認為音樂產生於天地之氣,音樂作品之氣與人身之氣相感應;曹丕首先將氣引入文學:「文以氣為主,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力強而致……」開啟了中國文藝學「養氣」論以及作品風格審美理論之先河;劉勰的《文心雕龍》是中國美學史中對氣化諧和系統研究的一部很重要的著作。在以後的文藝理論中大都將氣引入審美。謝赫的《畫品》、王僧虔的《筆意贊》、庾肩吾的《書品》都提出了氣韻、滋味、神採等氣的審美思想。在
  • 美女劉玉婉14幅書法作品欣賞,清新淡雅,氣韻靈動,網友:才女
    文/墨韻閣書法前言 :墨韻閣書法是以傳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精神,為廣大書畫愛好者搭建藝術交流平臺為目的,創作優質書畫內容是我始終秉持的宗旨她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與欣賞,學習和修煉都有自己的見識,詩詞歌賦,箏舞書法,都很刻苦。劉玉婉尤其對書法藝術的鑽研有獨特的演繹與審美,長於行草,兼攻歐楷,小有建樹,其作品觀之有使人感受乾淨悠遠,氣韻靈動,平和淡定之美,落筆從容幹練,無拖坭之勢,無帶水之憂,如沐春風,如見佛光,感受祥寧,滌蕩心靈,靜若禪定之境,動有脫俗之魂。
  • 韻外之致,意在筆先—廣西書法家蔣志文作品賞析
    韻外之致,意在筆先 —廣西書法家蔣志文作品賞析 2020-11-01 23:13 人文作者常常要去思考一個問題,我們這個時代在文化上能給歷史留下什麼,我不知道現在有多少人能說出唐朝某個年間的GDP是多少?
  • 楊凝式《韭花帖》:蕭散簡遠,疏密有致,直追晉唐氣韻
    《韭花帖》結體欹側,布白疏朗,行氣貫通而舒朗空靈,給人以蕭散簡遠而天真爛漫之感,歷來為書家所推重。黃庭堅謂:「凝式如散僧入聖。」董其昌云:「少師《韭花帖》略帶行體,蕭散有致,比少師他書欹側取態者有殊,然欹側取態,故是少師佳處。」
  • 書協第一美女朱桌球,14幅精品書法鑑賞,風格秀麗、雅俗共賞
    朱桌球  朱桌球的書法有功底也很入味,線條和筆墨蒼勁古樸靈動飄逸。只是背景圖案破壞了書法的氣韻,落入俗套。乾乾淨淨格局更高。朱桌球人長得美麗,從客觀的角度欣賞她的書法,可以感受到書法美是個人的行為。朱桌球的書法有動感,她的字如她的名,乒桌球乓扣人心弦,古樸典雅,猶如晉唐之風,美哉奇也。現在書法家以模仿古人書法為準繩,誰模仿的象就是好。沒有創新,沒有自己的特色。其他行業都以創新為好,唯獨書法界以仿古為好。而朱桌球的書法繼承了古人的格韻,又有自己的創新,真書法也。
  • 「內行」是如何欣賞書法的!
    但要會欣賞書法。書法欣賞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可一概而論,但書法欣賞仍有其基本規律可循,亦非「玄學」之術。筆者以為,欣賞書法是書法在人腦中「再創作」的過程,因此,必先「識形」,次而「賞質」,再而「寄情」,三步逐行,漸入佳境。 第一境,識形 書法是線條形象的藝術,「形」有四要素。賞得「四要素」則入第一境。
  • 組合字書法藝術與欣賞
    組合字書法藝術欣賞組合書法字組合書法字是把多個字、成語、詞組或者一個短語的每個字用書法藝術形式組合成一個字態的書法藝術。
  • 說學書法之臨顏真卿《自書告身帖》
    《自書告身帖》是想寫的顏楷的最後一帖了,而且是墨跡,和那些刻在石頭的字大不相同。有人說這帖子不是顏真卿寫的,也有說這帖子就是顏魯公自書,姑且不論其真偽,單憑這帖子的字,也足以令後人為之臨習的。
  • 學書法之臨顏真卿《自書告身帖》
    《自書告身帖》是想寫的顏楷的最後一帖了,而且是墨跡,和那些刻在石頭的字大不相同。有人說這帖子不是顏真卿寫的,也有說這帖子就是顏魯公自書,姑且不論其真偽,單憑這帖子的字,也足以令後人為之臨習的。《自書告身帖》共386字。
  • 內行人是怎麼欣賞書法的?
    在很多人看來,書法高深莫測,覺得是內行人的事,其實,書法是全中國人的事,你可以不寫書法,但要會欣賞書法。書法欣賞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可一概而論,但書法欣賞仍有其基本規律可循,亦非「玄學」之術。筆者以為,欣賞書法是書法在人腦中「再創作」的過程,因此,必先「識形」,次而「賞質」,再而「寄情」,三步逐行,漸入佳境。
  • 霸氣四字書法作品欣賞 真的很養眼
    為營造一個高雅的藝術文化氛圍,體現出主人的欣賞品味和綜合素養,很多的家庭、企業、高檔酒店、茶館內都會懸掛一些四字書法作品,或提升文化修養,或彰顯個人情懷,或提升室內檔次等等,接下來咱們就一起欣賞當代書法家書寫的——霸氣四字書法作品。  萬富永老師的書法作品屬於行書,注重運筆流利、用墨、布局、章法的靈動變化,線條粗細相宜,且剛柔相濟,點畫輝映、顧盼。
  • 王羲之最美書法合集!情文並茂,心手合一,氣韻生動,歷代學書者的典範!
    王羲之的書法是極美的,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後人評曰飄若遊雲,矯苔驚蛇。王羲之的書法作品很豐富,除《蘭亭序》外,著名的尚有《官奴帖》、《十七帖》、《二謝帖》、《奉桔帖》、《姨母帖》、《快雪時晴帖》、《樂毅論》等。我們挑選王羲之對後世影響最大的10幅代表作,供參考和欣賞。
  • 八大書法中的那股悠然久遠的魏晉氣息和氣韻
    後世書法理論都強調:學書之人,要以學晉為宗。    [宋]黃庭堅在《書論》中說:「凡作字須熟觀魏晉人書,會之於心,自得於古人筆法也。」    清代書法理論家翁振翼在《論書近言》中就說得很乾脆:「不學晉人法,總不成書。」而[清]王鐸再補上一刀,說得更狠:「書不宗晉,終成野道。」
  • 晚清著名書法家張伯英,行楷真跡欣賞,筆勢雋秀飄逸,真書法也
    前言:歡迎您來到清雅閣,清雅閣的創辦初衷便是以傳承中華文化精神,發揚中國國粹藝術。為廣大藝術愛好者搭建藝術交流平臺,我們將始終秉持創作優質書畫內容的宗旨砥礪前行。聲明:本文由清雅閣原創發布,圖文版權歸清雅閣所有;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致 謝!如果說書法是高雅的藝術,那麼書法就不是大家理解的那樣,只是寫寫字而已。我們在前面的文章裡就說了書法是漢字發展的精品表現,是中華文化的精神所在。